從1982開始的趕山生涯 第462節
“那這棒槌你之前不是都說有半斤多了嗎?二百五十克以上來著,那不得長個幾百年?”陳秀清傻傻地問。 “你聽我把話說完……棒槌的增重,生長前期特別慢,每年增重半克左右,頭幾年的時候,還會出現負增長的情況,因為許多養分供給莖葉的生長還是不足。遇到林地土薄肥少,甚至要花三十年的時間才能長到五克左右,也就是一錢的樣子,然后進入中期。 中期這段時間長得比較快一些,由于莖葉粗壯,吸取營養的能力變強,這時候能一年長到兩克左右,差不多長十來年的樣子,就進入后期了。 到了這時候,棒槌的根須已經長長開始收縮完全,或是受到破壞,營養輸送又會變慢,以后差不多就維持在一年增重一克的樣子。 咱們這棵棒槌,所在的地方不賴,土層肥沃深厚,看蘆頭、根須之類,也沒受到啥破損傷害,所以能長這么大,換別的地兒試試,可就不見得了!” 呂律耐心地解說著:“能長那么大,知道有多難得了吧!” 這些知識,更多的是他上輩子收山貨積攢的經驗,蔣澤偉那里可沒這么多研究。 這么多年下來,棒槌可謂是真正地在吸收天地日月的精華,不斷地進行濃縮。 有人說,長到一定年限,棒槌就木質化了,拿著人工種植的園參或是林下參來跟這等寶貝一較高下,純屬扯淡。 別的不說,那么多有錢人,舍得花幾百萬上千萬地重金求購,他們可不是傻子。 鋪墊了那么久,呂律趁機進入正題:“我想跟哥幾個商量一下,這棵棒槌我打算留著不賣?!?/br> 幾人微微一愣,隨即笑了起來。 “你要留著就留著唄,這有啥好商量的?”張韶峰當即說道。 “要不是你,咱們也找不到這些東西??!你自個留著吧!”梁康波也說道。 趙永柯簡單說了四個字:“我沒意見!” 至于陳秀清,傻乎乎地笑了笑:“你可是把頭,這些天下來找的大貨,可全都是你發現的,就即使是獎勵,也該你多得?!?/br> 呂律卻是微微搖了搖頭:“還是那句話,咱們親兄弟明算賬,有些東西,得說明了。參幫進山抬棒槌,那是一個整體,沒有啥高低之分,但為什么會立下平分的規矩,說白了,就是因為棒槌貴重,避免仇殺,這東西一說,咱們都懂,是放山人的生存之道。 我這樣的說法是有些見外,但事情還是得辦明白辦磊落了,以免以后影響咱們兄弟之間的感情。 這棒槌不簡單,出售途徑有三個。第一個,就是按照規定,送到收購站,但給的價格不會太高。 但這種高品級的棒槌,又不允許自由交易,所以,想要賣個好價錢,只能是另外的法子,有些老中醫藥店,就經常有人去委托收購,可以去找這樣的老中醫或是中間人進行估價,這是第二個法子。 第三個法子,就是帶著棒槌到江浙、上海這些有錢人多的地方,尋找買主,當面論價。 在這里,第一個法子肯定是不行的,第三個得長途奔波,危險不說,還不一定能賣到好價格,那就是第二法子了,雖說也有一定的風險,但給出的價格,是目前來說,最合適的。 所以啊,我們這趟回去的時候,經過哈爾濱大城的時候,咱們去一趟,探一下價格,大家都覺得價格合適,就按照這個價格折算,我把錢補給你們。也順便把那些五品、四品棒槌給賣了吧。你們覺得咋樣?” 話說到這份上,幾人又怎會不明白呂律的意思。 話雖然聽上去不太入耳,但確實是這么個理兒。 而這也是呂律當初在趙團青提議讓幾人結義的時候,其他幾人表現積極,而呂律猶豫的原因。 他深知,在金錢利益面前,很多時候,這樣的結義脆弱得如同一張紙,一捅就破,所以覺得沒必要。 “咱們是結義兄弟??!” 張韶峰顯然不這么想,微微有些失落:“有必要分得這么清嗎?” 梁康波也是嘆了口氣:“兄弟,我只說一句,沒有你領著,就憑我們幾個,連什么地方有棒槌都不知道,進了山里也就只能是一通亂竄,可能多少天下來,棒槌的屁都聞不到。這棒槌再好,能好過咱們兄弟情義?事實上,是我們一直在沾你的光,這棒槌你理應留下,包括以后,看到自己想留下的,我一點意見都沒有,那本就是你該得的?!?/br> “如果非要這么算,也就別說什么平分不平分了,就按照趕山隊伍成立的時候,你占三股,我們一人占一股的法子分配……”趙永柯突然來了這么一句。 陳秀清身為呂律的大舅哥,這個時候,很聰明地選擇了沉默。 呂律看著三人,嘴角忍不住抽搐了幾下:“三哥,那是打獵的分配,不是放山!再說了,那些二甲子、燈臺子全都歸我,我已經能多得很多了!” 這樣算下來,呂律只會分得更多??! “有什么區別嗎?都是在山上搞山貨賺錢!”張韶峰也跟著說道:“就按三哥說的分!至于那些二甲子、燈臺子,多少棵還頂不上一棵四品,那有啥好計較的?!?/br> 看他們一個個已經顯得有些氣憤的神色,呂律也沒了好的辦法,真按他們說的分下來,幾人得的只會更少。 他最終還是無奈地說道:“這棒槌我留下,咱們還是平分吧!” “這才像話嘛!” 幾人都笑了起來。 張韶峰緊跟著說道:“我提個建議,以后抬棒槌,最好的那棵棒槌就歸五弟,剩下的再來平分,你們覺得咋樣!” “沒意見!”梁康波最先點頭。 趙永柯笑道:“同意!” 陳秀清哈哈傻笑:“那我就更沒意見了!” 他們都很清楚,呂律才是真正的寶! 第553章 很有潛力 一陣閑聊休息后,幾人著手做飯。吃過以后,眼看時間還早,呂律決定上山看看老兆的位置。 如果今天定位準確,找到老兆的話,沒有被人動過的話,說不定還有棒槌可抬。 從留下的窩棚來看,當時搭建的窩棚不小,來的人肯定也多,現如今都坍塌腐爛成堆,長上了密密麻麻的野草,可是有不少年頭了。 帳篷邊留下陳秀清守著,張韶峰三人隨著呂律上山。 人跡罕至的山林,走起來,可就得更加小心了。 這片山崴子,面積并不算大,地勢比之前在鍋盔山也要陡得多,兩人合抱粗的大樹隨處可見,林間夾雜著不少山石,腐朽倒地的枯木上,長滿了青苔。 繁茂的枝葉遮擋下,讓林間顯得有些昏暗,沉悶潮濕的環境中,草爬子、小咬之類尤其多,最煩躁的莫過于小咬,隨時圍在人面前亂飛,找到機會就立馬叮咬,逼得呂律等人不得不隨時揮手驅趕。 在林間捕食的毒蜂發出的低沉嗡嗡聲,隨處可聞,讓人不得不提高警惕。 每走一段,呂律就領頭吼上幾嗓子,將附近潛藏的野獸給趕走,每個人手中索撥棍不時撥打著前方的草葉小樹,驚走潛藏的錢串子、毒蟲之類,隨時得注意周邊有無野物出現,還得注意頭頂樹木,有沒吊死鬼。 當然,呂律還有更重要的事情,他在觀察著林中的植被,也隨時用腳踢下腳下的泥土,看著成分。 無疑,這又是喜陰的棒槌喜歡的生長環境。 想著同樣朝向,植被也差不多的山崴子,順著道槽溝一路往下就有好幾個,呂律準備明天早早上山頂,觀一下山景,準備把這地兒,選著合適的地兒好好搜一下。 今天早上一路過來的時候,經過的沙溝,山勢各方面其實跟道槽溝很像,但植被有所欠缺,就是因為地面土壤,砂礫居多,顯得很貧瘠,林木也比較稀疏,闊葉樹少了,以松樹居多。 但在那樣的地方,也看到有一幫人在溝里搭了熗子,看樣子是剛到的。 聽著喊山的聲音,人數怕是得有十多個。 呂律也就有意領著幾人繞開,不去干擾。 眼下這情形,有越來越多的人能進入深山了,再往后,想要抬到好棒槌的幾率,只會越來越小,甚至進山個把月,啥都沒找到的也是常事兒。 得抓緊時間了。 花了大半個小時,呂律到了山崴子半坡上,感覺高度差不多了,他讓幾人暫時停下,自己找棵高大的椴樹爬到樹梢,抱著樹干穩住身形,環顧四周,印證著腦海中的獸皮書所標注的位置。 下樹后,呂律領著幾人,往上又走了一小段,然后橫里往左走了百來米就停下來了。 “大概就是這片地兒,各自選著大的紅松樹看有沒有老兆,離地一人高的位置,轉著看仔細了!” 呂律一聲吩咐,張韶峰、趙永柯和梁康波三人立刻散開,循著周圍的大紅松樹找過去。 兆頭都砍在出棒槌的地方附近的紅松樹上,離地一人高的位置,并用火燒過兆頭,防止被松油覆蓋,也讓留下的傷口無法愈合,能保留幾十年的時間。 獸皮書有些年代了,可能當初砍過兆頭的樹也長高長大了不少,但依然不容易磨滅這些印記,而且,書體本就是活的,又有松油浸潤,木頭也不容易腐爛,如果還在,大幾率還能看到。 而且時隔那么多年,當初的留下未動的小捻子,也能長到四品的程度了。 一到五年的野生山,那是僅有的三片復葉三花,五到十年的才能長成有五片復葉的巴掌,這些都只能算是小捻子。 棒槌長到五十年,也就成了四品葉,即俗稱的一撮,因為四品葉周圍會有許多小捻子,就值得在周圍好好找找,會有不少兒女。 到達五品葉的時候,年份在八十年以上,把頭習慣稱之為一堆,因為周邊已經能有六七十年的兒女輩,也有三四十年的孫子輩。 稱為一片的六品葉就更不用說了,前天才抬到的六品葉棒槌,周邊是直接出了三棵五品葉棒槌的。 四人也就找了十多分鐘,張韶峰先叫了起來:“老五,過來看看,這是不是兆頭!” 聽到喊聲,呂律、梁康波和趙永柯都跟著靠了過去。 那是一棵直徑得有一米多的大紅松樹,樹干筆直,從下方闊葉林中穿插而上,像是把利劍。 呂律打量著那片明顯被砍出來,有兩個巴掌大小的方正漆黑樹干,踮起腳伸手擦了下,還能隱約看到當時留下的痕跡。 “這就是兆頭,當時的參幫來的有十三人,抬到的是棵……” 呂律先是摸了左邊砍出的代表人數的十三條凹痕,又伸手摸了右邊代表棒槌品級的痕跡:“是棵六品葉……當時出了大貨??!” 蔣大爺得到這獸皮書的時候,還是青壯,到現在少說也有三四十年了。 而這獸皮書,明顯更為久遠,那就意味著,當年留下的小捻子,現如今也該是大貨了。 呂律轉頭背對著老兆看向前方的那片區域,眼睛一掃之下,頓時笑了。 他伸手一指:“看,大貨!” 張韶峰等人紛紛扭頭,順著呂律所指的方向看了過去,斜下方,十數米外的草葉間,一個紅榔頭微微搖晃著,幾人頓時變得狂喜。 張韶峰當即跑了過去,撥開草葉看了看,大叫起來:“五品葉棒槌,五品大貨??!” 按照正常的cao作,本該是尋找當初抬出棒槌留下的老埯——當年抬棒槌時留下的坑。 但通常情況是,老埯會用原來的土填平,插上樹枝,鋪好植被草皮,用于恢復地貌,因為很有可能還有新的小苗拱出來。 棒槌結出的籽,如果沒有被鳥或其它小動物采食,那是就散落在周圍的。 抬掉棒槌恢復土埯,這是個很好的規矩。 但顯然,時隔多年,當時插樹棍留下來讓后來者不要輕易踩踏的防護樹枝早就腐爛成泥,植被各方面也已經有了變化,看不出原來的模樣,找土埯也就變得沒必要了。 如果是新埯,倒是很有必要,作為在周邊早棒槌的重要依據。 事實上,眼下的情況就已經充分說明:當年留下的小捻子,大了! 呂律心中則是狂喜不已,那獸皮書留下的老兆,相當地有潛力??! 因為就在他走到那棵棒槌旁邊的時候,張韶峰等人就隨便在周邊瞅了瞅,又在一旁的石縫中找到了一棵五品葉。 “排棍兒,拉趟吧,就以這位置,把周邊擴大范圍好好找找!” 給兩棵五品葉棒槌戴上籠頭,呂律立刻開始招呼幾人對方圓百米范圍進行壓山,開始仔細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