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歸黃金年代 第402節
書迷正在閱讀:七零之炮灰首富早夭的小女兒回來了、人間喜劇、暗戀對象給我看病、穿成反派男配的小跟班、漂亮受氣包嫁入豪門后、春日顛倒、游戲失敗后淪為boss們的性奴(粗口羞辱)、拯救綠帽男影帝(出軌 1v1)、兼職(1v1 sc)、掌門要力挽狂瀾(重生NPH)
宋援朝告訴林宇航,地方特產產品在潮縣不少,其中斜橋榨菜在江南地區名氣不小,尤其是滬海這邊的名氣很大。要知道滬海目前依舊是全國最大的城市,一個產品能夠得到滬海和整個江南的認同,自然是非常不容易的。 林宇航在中成藥公司和后來的保健品公司干過,雖然產品不同,但都屬于快速消費品類,自然清楚這點。 利用這個優勢,把這個產品做大做強,不僅對企業有好處,對于地方的經濟也是非常有利的。宋援朝覺得可以在這個產品上進行深挖,擴大生產規模,提升產品在全國范圍的影響力,從而打造一個拳頭產品。 至于紡織品和相關產業也是如此,潮縣既然有這樣的優勢就可以借這個優勢繼續發展,而沒有必要再重起爐灶做其他產業。 一個相關產業如果做到精而全的程度,其發揮的效力是非常顯著的。而且目前紡織品產業在全國包括出口市場還是很不錯的,雖然它的前途宋援朝不是很看好,但至少在十幾二十年內不會有什么問題。至于再以后,宋援朝也沒必要去做什么預測,將來的事將來再說了,何況一個行業沒有永遠的輝煌,總有落幕的一日。 宋援朝的意見讓林宇航眼前一亮,尤其是斜橋榨菜這個產品是他沒想到的。 潮縣的榨菜是有點名氣,但在潮縣做榨菜的多了去,規模大些的就是潮縣蔬菜廠,規模小的私人家里也做,這些年新辦起來的一些鄉鎮作坊生產的更不少。 上次下去調研,林宇航也做過了解,卻沒從品牌上深入想過這個問題。今天宋援朝特意提起以斜橋榨菜為品牌進行發展的確是一個路子,林宇航是干過企業的,而且在企業干的很不錯,馬上就領悟了這的確是一個不錯的突破口。 不過宋援朝提到的紡織品和其相關企業,林宇航卻一時間遲疑了起來。 倒不是潮縣沒有這個基礎,從潮縣的產業結構來說紡織品和相關企業原本就是潮縣的優勢,但要和什么地方比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 首先,和比鄰的滬海相比,滬海是全國最重要的輕工業和重工業生產基地,輕工業生產包括紡織品等相關產業的實力非常強大,國營大棉紡廠就好好十幾家,這還不包括其他關聯廠呢。 其次,西邊的杭城是著名的絲綢產地,杭城的絲綢赫赫有名,實力非常強。 和兩者相比,普通棉紡產品比不過滬海,絲綢產品比不過杭城,可以說潮縣的紡織品相關企業不上不下,沒有拿得出的產品,無論從那方面發展都沒太大的優勢。 當林宇航遲疑地問出這個問題,表示自己的擔憂時,宋援朝笑了笑讓他等會。 宋援朝離開書房走了出去,片刻后回來了,回來的時候手上搭著一件衣服。 “看看這個?!彼卧哌M書房回到座位,把手上的衣服丟給了林宇航。 林宇航不解地接過這件衣服仔細一看,這是一件皮夾克,摸上去質地非常不錯,很是柔軟,款式新潮,再看標簽上面是香江的品牌。 “這是?”林宇航有些不解地問。 “你覺得這個衣服怎么樣?” “不錯呀,做工非常好,你香江買的?” “對,燕子給我買的?!彼卧πΦ溃骸澳阌X得這么一件皮夾克在國內能賣多少錢?” “這個……很貴吧?”林宇航想了想,國內皮衣很少見,北方多一些,但都是一些老款式,而且價格很貴,但林宇航也沒買過,平時也沒注意自然不是很清楚。 宋援朝伸手朝著皮夾子指了指:“那么你猜猜,這件夾克的成本大概是多少?” “這我怎么猜得出來?而且你這個皮夾克用的什么皮也有講究,你這小牛皮還是羊皮?價格也不一樣??!實在讓我猜的話,我覺得起碼得三五百吧?” 林宇航這么一回答,宋援朝哈哈大笑起來,邊笑邊搖頭,弄的林宇航一頭霧水。 第775章 暴利產品 宋援朝告訴林宇航,他手上的這件皮夾克用的是山羊皮,不過硝制的工藝不錯,再加上款式新穎做工講究,所以價格比較高。 但從實際成本而言山羊皮的價格并不高,按照目前國內的價格而言,一頭山羊的售價在40-50元左右,如果是綿羊的話價格更低。 就算是一頭千斤左右的大牛價格大約在300-400上下,這些都是整羊和整牛的價格,所用的皮革只是其中一部分而已。 從這方面來看,一件皮夾克無論是羊皮還是牛皮,成本是非常低廉的,如果硝制工藝不錯,加工成本反而可能比皮革成本高些,但兩者合計也高不到哪里去。 也就是說,宋援朝手上這件羊皮制作的皮夾克以成本而言只不過幾十元而已,哪怕是用最好的頭層牛皮制作也就最多翻一番罷了。 但是這樣一件皮夾克在香江的售價非常高昂,再加上品牌的效應,在商場賣上千是輕而易舉的,其中的利潤可想而知。 “怎么可能?這不是搶錢么?”林宇航很是驚愕,他怎么都沒想到成本幾十元左右的玩意居然能賣出天價來。 “呵呵,我這還是按照香江的情況來計算的,沒按內地的來計算呢?!彼卧嬖V林宇航,其實盛華服飾那邊已經開始著手皮革制品的研發和制作了,皮革制品不僅包括服裝類,還包括箱包飾品類,其中最常見的就是各式的包包等等。 宋援朝非常清楚后世的驢牌是多么受歡迎,現在國內奢侈品市場還不像以后,香江等地品牌產品還是很有競爭力的,盛華作為香江上市的公司,擁有自己的品牌,在這方面的業務擴展是有先天便利,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 何況,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國內皮衣大流行的時代宋援朝可是親身經歷過,一件普通的皮衣能賣出什么價格來他再清楚不過。 普通的山羊皮和綿羊皮的皮衣制作工藝馬馬虎虎都是賣到500多,高檔點的800左右,如果再在領子上做點功夫,上面鑲點翻皮毛什么的,過千都是正常不過。 別看價格賣這么貴,可銷售非?;鸨?,當時的年輕人都能以擁有一件皮衣為豪。這股潮流從八十年代末一直影響到了九十年代中期才漸漸消退,但在北方地區卻直到二十一世紀后依舊如此。 就像前世宋援朝去遼東見秦正國,這小子就是戴著墨鏡、大金鏈子加金表,開著豪車再配一身貂身邊挎著個妞,這種裝扮就是妥妥有錢人的代名詞。 潮縣有這方面的優勢,正如前面林宇航想的那樣,要以普通紡織品而言,潮縣比不上滬海,要以絲綢產品而言,又比不上杭城。 但潮縣的紡織品行業并不落后,也有相當的基礎,那么為什么不能從另一個角度去琢磨呢?何況后世的潮縣可是有一個赫赫有名的稱呼,那就是中國皮革之都。 一個普通的縣市,能夠有這樣的稱呼,足以表明這條路是完全走得通的。再加上接下來幾年里就是皮革制品在國內服飾市場上最為風光的年代,只要林宇航能夠在這方面下功夫,成功也是必然的。 “你的意思是搞皮革產業?” “對!”宋援朝點頭道:“這個市場目前在國內是一片空白,全國上下還沒有一個專業生產皮革或者說大批量生產皮革制品的基地。今天您也算是問的巧了,要不是您提前我也不會說這個事,實話和您說吧,我們盛華已經在準備做這個了,不過您也知道盛華主要面對的是南方市場和海外市場,對于其他市場的力度不大,再加上搞皮革生產需要大量可靠的上游產業,尤其是原料的需求很是關鍵,這可是普通紡織品有著極大區別?!?/br> “假如你們潮縣能夠做到這點的話,盛華倒是可以在這方面和潮縣合作,無論是提供原料、半成品或者以后讓潮縣方面代加工生產等等都可以。當然了,如果潮縣地方的企業自行設計、生產、銷售也沒問題,畢竟這是雙贏的結果,南方市場由我們來,北方市場交給你們,您覺得呢?” “這……”宋援朝一下子說了這么多,林宇航一時間腦子里有些亂,他遲疑了下:“這個事讓我先琢磨琢磨,我好好想想回答你成不成?” “呵呵,這有什么不成的,不過二哥,這個事您可要抓緊,您也是搞過企業的人,商機轉瞬而逝,我可等不了您太久?!?/br> “我明白,這樣吧,給我十天半個月時間,我先把具體的情況再摸一下給你正式回復怎么樣?” “沒問題!” 見宋援朝一口答應下來,林宇航的心也落了下來。對于宋援朝他自然是信任的,可這畢竟不是小事,事關到一個地方的整體產業方向的大事。 今天宋援朝給他出了兩個主意,一個是斜橋榨菜的品牌打造,這個還好些,整合目前潮縣的這個傳統產品,在現有基礎上打出這個品牌,針對目前的市場進行發展,對于林宇航來說不是太難的事。 可要打造一個中國的皮革制造和生產基地,使得潮縣成為中國皮革之都這就不是小事了,這牽涉到的方面實在是太多了,而且地方需要投入非常巨大,一個不慎就是大問題,哪怕有盛華托底林宇航也必須深思熟慮,全盤考慮。 暫時把這兩件事擱置一邊,兩人繼續聊起了其他問題,又聊了片刻,林宇航就說起了前不久見到張黎明的那事。 聽完后,宋援朝微皺起眉頭,說句實話他和張黎明沒打過幾次交道,雙方真正的接觸只是鵬城特區掛牌的時候,他當初和林燕還有羅陽一起去鵬城的時候碰巧認識了張黎明。 再之后,他們幾乎就沒怎么見過了,不過羅陽在大柵欄的買賣后來轉給了胡耀慶,這件事問題就出在張黎明身上。雖說出面的不是張黎明而是趙明磊,可無論是宋援朝還是羅陽都很清楚,背后的人就是張黎明。 所以宋援朝對張黎明的感官一直不怎么樣,但因為兩人之間也沒什么交集,時間久了宋援朝也就漸漸把這個人給淡忘了,沒想到今天林宇航突然提到了張黎明。 “這家伙有這么好的心?”宋援朝心里琢磨著,總覺得張黎明這么干有點蹊蹺,現在各地都在拼命招商引資,哪里有把現成的客商往外推的道理?雖然張黎明對于為什么會給林宇航介紹客商也做出了解釋,這個解釋聽起來也有幾分道理,可問題在于宋援朝心里還是有些懷疑。 宋援朝忍不住把心里所想和林宇航說了說,讓他不要輕易相信張黎明的話,至于那個什么外商如果方便的話到時候資料給他一份,他去幫忙打聽打聽,摸摸底,看看對方究竟來歷和實力情況。 林宇航笑著說宋援朝這是多想了,張黎明再怎么樣也不會在這個事上忽悠自己,畢竟大家在一個圈子里,誰還不知道誰呀,再說他林宇航和張黎明之間也沒實際的沖突,兩人關系不說好卻也沒到敵視的程度,說起來馬馬虎虎也算是朋友。 坑他林宇航,他張黎明自己又有什么好處?張黎明這么會算計的人能想不明白這點?也許是因為林宇航到潮縣任職,他們的出身背景類似,相互之間也有些交情,在這件事上故意賣林宇航一個好,伸出手幫個忙,以后萬一在其他方面還需要他林宇航也不是沒有這個可能。 作為大院子弟,利益交換這種事多了去了,宋援朝也想得太深了。何況,他林宇航也不傻,這樣大的事自然要摸清楚,沒有十足的把握怎么可能決定。至于宋援朝說的對投資客商的背景進行摸底,這個不用宋援朝提醒,等見了對方后林宇航自然也會做,到時候肯定會拜托宋援朝通過海外的關系了解一下客商的情況。 林宇航話也有道理,聽完后宋援朝表示贊同,覺得林宇航既然想到了這些,那么就沒什么問題了。至于張黎明究竟這么做的用意是不是林宇航說的那些,倒也有幾分可能。 說完了這些事,林宇航又對宋援朝提起了他秘書的情況,感慨手上沒有合適可用的人。 聽到這個宋援朝啞然失笑,告訴他這自己可幫不了什么忙,總不能讓他宋援朝從司特離職跑潮縣去給他當秘書吧?自己就算肯去,老爺子也不肯放??! 宋援朝這個說法讓林宇航笑罵不已,說什么自己可沒這個能耐讓宋援朝來給自己干秘書的活,要知道宋援朝現在的級別可不低,雖然是合資企業的董事長,可正式級別是和林宇航一樣的。 何況,司特作為蘇省第一家合資企業,這幾年的發展非常迅猛,已經成為了蘇省改革開放的一個標桿了。自己家老爺子在蘇省當著領導,怎么可能放宋援朝從司特離開?這話根本不能提,一提老爺子一個電話打過來非得把林宇航給罵個狗血淋頭不可。 兩人哈哈大笑起來,邊笑邊搖頭,不過宋援朝還是給林宇航出了個主意,如果真要個好秘書的話,實在不行求助于老爺子或者在姑蘇的邵哥,看看他們手里有沒有合適的人選。 再不行,也不用局限于下面的辦公室,看看整個縣各機關單位甚至企業內部也行,這么多人選總能找出一個合適的,畢竟一個好秘書能省卻當領導不少心,也能幫不少忙,可一旦秘書選的不好,的確會有不少麻煩,這點林宇航還是要特意多加留意。 第776章 何驍的決定 何驍從來沒想過自己會有今天的好日子。 幾年前,何驍還只是一個剛剛回城的知青,在南都一分廠干著一份臨時工的工作,可是和哥哥何偉兩人才干了沒多久就因為廠里的破事牽連丟了工作,一轉眼再一次成了無業游民。 當時的何驍覺得整個世界一片黯淡,直到現在他還對那段日子記憶猶新。 當時,何驍甚至有去收廢品的想法了,如果不是他父親何茂勇有一天興沖沖地回家,告訴何驍兄弟讓他們明天一早去廠里見新來的領導宋援朝的話,都不知道后來會混成什么樣呢。 見宋援朝的那天,何驍兄弟是帶著三分期待,三分忐忑,還有四分不安。但他怎么都沒想到原本以為再也沒有機會進一分廠的自己居然又能以一分廠的職工身份獲得新的工作。 正是宋援朝的到來,給了何驍兄弟的新的人生,雖然新的工作崗位和以前的工作崗位完全不同,甚至何驍兄弟剛剛跟著孫耀良學銷售的時候心里一點底都沒,但何驍依舊硬著頭皮上。 那些日子拼命地學,拼命地琢磨,跟著孫耀良跑遍的整個金陵大大小小的煙紙店,為了及時送貨還蹬過三輪,親自把貨搬上搬下,和客戶拉家常,陪笑臉,遞煙說好話……因為他心里很清楚,這份工作來之不易,要萬分珍惜。 轉眼幾年就過去了,當初的南都一分廠早就成為了司特公司,作為最早一分廠的銷售人員的何驍兄弟也已成了司特的老員工,而且是司特公司中最重要的銷售公司的一員。 哥哥何偉如今在業務二部,是二部的骨干。而何驍在業務一部工作,去年被提拔為主管級別的員工。 司特雖然不是國企,但工資福利很好,像何驍這樣級別的員工收入可不低。何況銷售公司和集團其他部門不同,公司對銷售公司各部門不僅有著業績考核,同時也有著業績獎金。 何驍如今一個月能拿200出頭的工資,這還不包括其他福利等等,此外業績獎金的幅度不小,今年上半年何驍的業績獎金就拿到了3500元,這個數字非常驚人,要知道當初一分廠的時候自己父親何茂勇一個月的工資才多少?3500元,不吃不喝得攢四年半呢,而現在卻只是何驍的獎金收入。 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家里的條件也早就和從前不一樣了。 自從何驍兄弟倆再一次回到一分廠,之后一分廠又從南都脫離成為了司特公司,公司這幾年規模越來越大,產品越來多,效益越來越好后,老何家也有了大變樣。 原本老何一家幾口住在一起,家里的條件非常差,兄弟姐妹五個,再加何茂勇夫妻,一家七口。 孩子們回城后,為了解決老大的工作,何驍的母親提前退休讓他頂替進廠,然后是大姐,何茂勇求爺爺告奶奶在街道給她找了一份紙盒廠的工作??山酉聛砗悟斝值軅z的工作實在是沒有辦法,后來好不容易賣老面子弄進了一分廠當臨時工,但沒想進廠干了沒多久就丟了工作。 當年,何家是什么情況大家都清楚,而現在的何家早就和從前不一樣了。 何茂勇現在還沒退休,這兩年干勁十足。 何偉何驍兄弟都在銷售公司工作,收入不少。 老大何華因為是頂替母親進的企業,所以依舊在原來單位干,雖然比不上兩個弟弟收入高,但算得上穩定。 小妹何春高中畢業后原本有一份工作,但后來司特公司成立后,整個公司急缺人,在何驍的勸說下何春應聘了司特公司職位,由于她是高中學歷的原因,進公司后被安排到了質檢崗位,之后又調到了研發中心,現在是陶桃的下屬。 大姐何秋在紙盒廠的工作也沒意思,后來也一起進了司特,去了生產一線當工人。雖然比不上兩個弟弟和小妹的工作體面,可司特的一線工人比起其他企業還是很不錯的,尤其是工資收入高福利好,比之前的紙盒廠要強多了。 何偉和何驍兄弟早就結婚了,現在兩家的孩子都能打醬油了。 結婚后,他們就搬了出去,去年的時候司特公司的福利房建成,考慮到司特老員工還有何驍兄弟兩人的貢獻,特意給他們分了兩套房子。 這下可把何驍樂壞了,這可是帶抽水馬桶的樓房??!要知道這年頭能分到樓房可不容易,而且何驍兄弟倆的房子都是二室戶的房,足足有52平米呢(當年沒有公攤的)。 高高興興地搬進了樓房,看著敞亮的房間和剛打好的家具,何驍的嘴都要快笑歪了。 回到家,何驍還沒進門能就聞到樓道里一股煎魚味,他都不用打聽就知道這肯定是自己的媳婦的手藝。除了自己媳婦,誰家能煎魚煎出這個香味來,樂呵呵的何驍抬腳一下就跨了最后兩格樓梯,快步朝著家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