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歸黃金年代 第103節
書迷正在閱讀:七零之炮灰首富早夭的小女兒回來了、人間喜劇、暗戀對象給我看病、穿成反派男配的小跟班、漂亮受氣包嫁入豪門后、春日顛倒、游戲失敗后淪為boss們的性奴(粗口羞辱)、拯救綠帽男影帝(出軌 1v1)、兼職(1v1 sc)、掌門要力挽狂瀾(重生NPH)
在張家阿娘家坐了一個小時,宋援朝他們告辭先回去了,不過張家阿娘叮囑宋援朝和林燕等晚上一定要來吃飯,今天張家阿娘親自下廚給他們做好吃的,宋援朝和林燕笑著點頭答應,讓張家阿娘在家別出去了,外面天太熱小心中暑。 回到對面的23號,進了門林燕好奇地打量著宋援朝從小長大的地方。 上了樓,拿鑰匙打開房門,屋里早就打掃的干干凈凈,等空調開起了后,房間里的溫度很快就下來,宋援朝讓林燕和李曉蕓先坐,他和李大琪招呼了一聲,兩人下樓去買點冷飲。 “廠子里的情況現在怎么樣?”下了樓,宋援朝遞給李大琪一支煙,憋了好一會的他迫不及待地立馬點起,深抽了口吐出煙霧一臉愜意。 “新廠房那邊上月已經投產了,這幾天我老廠新廠兩頭來回跑,要不是剛買了輛車來回可不方便。廠子里生意還是一如既往的好,關鍵是我們品牌優勢,現在外面不少服裝廠也在做類似的產品,不過比起我們來還是有很大優勢?!?/br> 說著,李大琪臉上露出自豪的表情,如今的校辦工廠可不是當年的廠子了,隨著從最初印刷高考復興資料開始,校辦工廠就走向了一條和前世完全不同的路。 去年的時候,校辦工廠由原來的勞保用品轉型假領子生產,從而開始改變。等到春節前的牛仔服、牛仔褲、喇叭褲、襯衣這些新產品對原產品的徹底更替,校辦工廠進入了一個飛速發展的階段。 僅僅半年時間,校辦工廠依靠新產品就徹底脫離了之前的困局,從而煥發了新生。 眼下,校辦工廠已經分為兩個廠區,老廠區自然就是最初的廠子所在,而新廠區是李大琪在五月勞動節后成立的。 新廠區位于光啟公園向南大約三公里處,也就是靠近龍華的區域。這個地方在后世屬于市區,可在如今卻是個鳥不拉屎的地方。 相比光啟公園向東和向北方向,向南方向許多地方都是一片接著一片的農田,路口還能看見許多年前戰爭時期的碉堡等建筑。 此外,那邊還有個讓人避之不及的場所,那就是大名鼎鼎的“鐵板新村”,所以如今顯得很是蕭條。但李大琪依舊選擇了此處,一來從距離來算這個地方離市區并不遠,短短不到四五公里的距離就能抵達市區核心地帶,同時繼續向南或者向西就是國道,出入滬海也很便利。 再加上那邊的房租幾乎是白給,水電等設施也很完善,李大琪考慮了幾個地方后最終還是選擇在此建立新廠。 這時代還不能買賣地皮,建廠一般只有兩個方式。 第一個方式當然是上級部門調撥地皮建廠,這是許多國有企業的做法??衫畲箸魉麄儚S子只是半國有半集體的性質,再加上級部門是學校和教育局,都是吃財政飯的非工商業機關單位,哪里有什么地可以調撥的。 李大琪新建廠子采取的是第二種模式,那就是租借。 由廠子在那邊區域借了一片地,建了個廠區,現在的廠區不需要后世那么先進,再說做服裝的廠只要有一幢能風刮不進雨淋不著,通電有水的房子和倉庫就行了,所以建起來也很方便。 五一左右敲定了地方,建廠和購入設備幾乎是同時進行。這一次李大琪直接在新廠區投入了三十多萬元,除去部分是租金和建廠花費外,其余的都是設備購入。 此外,趁此機會李大琪仔細考慮了上次宋援朝給他的建議,和馬廠長商量了下,決定把廠子的性質進行了變更,從最初的半國企半集體性質完全變更為集體性質的工廠,這樣一來就和原本上級部分進行剝離,防止未來在廠子的經營上出現不必要的麻煩。 當然了,這樣做也是有條件的,原本的校辦工廠性質依舊不變,只不過重新在新廠子那邊進行注冊,注冊完成后由李大琪來擔任這家新廠子的法人和廠長,至于原來的廠子保留印刷車間,把服裝業務全部轉移到新廠子那邊,這就導致了兩家廠子在實際上的性質不同,也保證了從目前來看的最大獨立性。 對于李大琪這個選擇,宋援朝是知道的,雖然他心里覺得與其這樣的話倒不如重開爐灶,直接選擇自己之前對李大琪所建議的方式??墒撬卧裁靼桌畲箸鬟@樣做的目的,如果李大琪僅僅只是考慮自己的話那么根本就不必要這么干,按照之前的建議以個體名字在外面搞個廠子,然后把老廠子的訂單拿過來轉手不更好么?何必弄的這么繁瑣和復雜? 無論是宋援朝還是李大琪,從根本來說他們并不算是純粹的商人,也可以說他們和真正的商人是有區別的。 對于他們這一代人而言,做人做事不僅要獨善其身,更要兼濟天下。雖然兼濟天下這個說法似乎太大了些,可對于身邊的人,包括老廠子的感情卻是實實在在的。 尤其是馬廠長把廠子托付給李大琪,更是希望李大琪能夠帶領廠子走上一條更好的路,給廠子里的那些職工謀取更多的利益,讓大家的日子過的一天比一天好。 為了這個目標,李大琪最終還是選擇了這么做,雖然從長遠看李大琪個人的損失是極大的,可他卻不后悔,只要廠子興旺,大家的日子越來越好,他就心滿意足了。 就著廠子的事兩人聊了一會兒,并詢問了下滬海的市場和其他情況,其中自然也包括張勇那邊的情況。 這大半年來,張勇靠著這些東西賺了不少錢,而且張勇的腦子靈活,手下擴張了不少人,相比在燕京的羅陽,張勇經商的手段和對財富的追求更甚。 眼下,張勇在短短半年時間已經基本把持了滬海大半服裝行業的渠道,每日從他手中批發出去的服裝和電子表、麥克鏡什么的不計其數。 用一句話來形容,張勇現在日進斗金絲毫不為過,在道上甚至還隱隱有著勇哥的大名遠揚。 “對了,前幾天張勇還和我說等你回來一定要聯系他,他想請你吃飯,好好謝謝你?!?/br> “吃飯?吃飯不急這一時,再說這幾天我也沒時間,燕子第一次來滬海,得先帶燕子好好轉轉。另外,新廠子那邊我也得去看看,瞧瞧你們弄的怎么樣,還有周校長和師父那邊都得去探望一下,等這些事辦完再看有沒有空吃這個飯吧?!彼卧χf道,對于張勇他雖然欣賞,卻實際上兩人不是一個路子,所以宋援朝這頓飯有時間就吃,沒時間不吃也沒關系,最多盡量抽空和他見一面,喝個茶聊聊罷了。 第211章 新廠 宋援朝和林燕的關系早就確定,平日里兩人除了最后一道防線外,其余能做的在私密場合偷偷摸摸做了,但無論是宋援朝還是林燕,對于保持最后的堅持依舊還在,所以直到現在還沒有進入最后一步。 在宋援朝的心里,林燕是自己最愛的人,他不想用草率的方式完成這一步,而林燕同樣也是如此,這個時代的男女在思想上遠沒有后世的男孩女孩那么開放,對于這個問題雙方都是很保守的,他們都希望在步入婚姻殿堂的那一天才做最后這一步。 此外,還有對林道遠提出要求的承諾,宋援朝是一個說到做到的人,當然會堅持自己的底線,哪怕這一次林道遠夫妻同意林燕跟著宋援朝來滬海,實際上也是默認了兩人之間的一些事,但宋援朝依舊沒有忘記自己和林道遠說過的話。 來之前宋援朝就做好安排了,自己的房間給林燕住,他去住三層閣。 裝了空調的房間和三層閣就算夏天也不熱,而且在自己家睡起來也舒服。 李大琪和李曉蕓在宋援朝家呆了半天,傍晚時分他們就回去了,約好明天李曉蕓來找林燕一起出去逛,至于李大琪可沒有這么多時間,現在兩個廠子每天忙的不行,他今天抽空過來已經很不容易了。 晚飯是在張家阿娘家吃的,張家阿娘和舅媽做了一桌很豐盛的飯菜,并且考慮到林燕是北方人的原因,做菜時候特意少放糖,免得她吃不慣。 林燕在飯桌上認識了張建國一家,張建國一家對林燕很是熱情,這種熱情不是簡單而客氣的熱情,而是把林燕真正當成了自己家的一份子,這讓林燕感受到了家庭的溫馨。 吃了晚飯,和張家阿娘他們一起去弄堂外納涼,坐在小板凳上吹著晚上的涼風聊了好一會兒,等過了九點后,宋援朝和林燕就先回23號樓上去了,進了房間宋援朝讓林燕先等等,他去一樓燒水,宋援朝家有單獨的衛生間,還有一個老式的鑄鐵大浴缸,雖然有些年頭了,但大熱天的卻能洗澡,這在許多人家是不具備這種條件的。 樓下燒了兩壺開水,宋援朝把開水提到衛生間里,然后拿著毛刷把浴缸好好清洗了下,弄完后去叫林燕。 進了屋,正要和林燕說讓她去洗澡,可一眼就看見林燕正坐在靠窗的桌前似乎在凝視什么,宋援朝走過去才發現林燕看的是他放在桌上的那張照片。 輕輕把手放在林燕的肩膀上,宋援朝靜靜站在她的身后。 “時間過的真快……”林燕的眼中微有晶瑩,她回頭對宋援朝道:“一晃就這么多年了,今天看見這張照片我突然就想起了在西北的那段日子……” “是呀,時間真快……”宋援朝同樣感慨,歲月如梭光陰似箭,當年自己剛去時還是十幾歲的少年,而現在他們卻已經是真正的成年人了。 “援朝,我想回去看看?!蓖蝗?,林燕如此說道。 宋援朝點點頭,其實他也有這樣的想法,前世的時候在年近中年時宋援朝曾經回去看過,看過那片年少時候奮斗和生活了好幾年的地方??上еg離的時間太長了,許多都已面目全非,他們留下的痕跡早就在歲月的沖刷下逝去,再也尋不到了。 “明年吧,我們明年去看看,正好你明年也面臨畢業,正式工作前我陪你回去一趟,要不然等工作了恐怕就沒這么多時間?!?/br> “嗯,就不知道那邊現在是什么樣子,你說和我們走的時候會一樣么?”林燕的思緒仿佛飄到了,飄到了那片黃土地,目光帶著回憶和向往。 宋援朝笑笑沒有回答,因為他也不知道現在的西北那邊是什么情況,也許……還是一樣的吧,不過再過十年就肯定不同了,因為到了那時候,改變的一切實在是太多太多了。 兩人沒有說話,靜靜沉浸在這種思緒中,過了好一會兒宋援朝才突然想起自己是來叫林燕洗澡的,笑著把她從椅子上拽了起來,找出早為林燕準備好的新毛巾、香皂什么的,帶她去了衛生間。 洗完,林燕讓宋援朝也去,宋援朝笑呵呵地給自己燒了壺水也洗了下,換了身干凈衣服后整個人清爽多了,他回到屋里和林燕道晚安,然后自己回了三層閣。 一夜好睡,第二天天蒙蒙亮宋援朝就起來了,他沒打攪樓下的林燕讓她好好多睡會,在一樓廚房找了個鋼精鍋子就提著出了門,在附近的國營飯店買了生煎和豆漿、小餛飩這些東西,等他回來時二樓的門已經開了,穿戴整齊的林燕也早起來了。 “起來了?刷牙了沒?來,吃早點,嘗嘗我們滬海的早點?!彼卧呛堑匕奄I來的早點在桌上擺好,拿了兩雙筷子招呼著林燕。 滬海的生煎包最正宗不過,有些類似北方的水煎包,但又有著不同,林燕一口咬下去眼睛頓時一亮,吃一口生煎包,再喝口甜甜的豆漿,對了,還有香氣撲鼻的小餛飩,這別具滬海風格的早點讓她吃的很香。 剛吃差不多,李曉蕓就迫不及待地跑來了,一進屋就聞到生煎包的味道,頓時大呼小叫有沒有給她留點?宋援朝看了直搖頭,伸手指了指鋼精鍋子,李曉蕓揭開一看居然還剩了幾個,當即眉開眼笑連筷子都不用直接伸手捻起往嘴里塞。 今天說好出去玩的,既然來了滬海玩的地方自然不少,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商業街第一百貨至外灘一段了,當然還有離那邊不遠的城隍廟。 帶著林燕和李曉蕓,他們一行人先去了城隍廟,城隍廟如今是一個老商業點,真正的廟并沒有開放,由于時代的原因城隍廟還是封閉的,要等到九十年代初時才會徹底恢復。 可就算這樣,那邊也有不少地方好逛,比如九曲橋和豫園,還有位于橋頭的小籠包店和橋中段的老茶館。 中午飯大家吃的就是小籠包,現在的小籠包口味可比后世好許多,排隊的人可不少,卻依舊供不應求。 下午時分,他們一行人沿著城隍廟外面的道路直接穿到了外灘,在外灘看了看號稱“萬國建筑”的各式老建筑群,感受了下當年十里洋場的繁華。 可對于這些東西,林燕更感興趣的卻是位于防汛墻那邊的風景,那道并不太長的防汛墻在滬海有一個大名鼎鼎的名字——“情人墻”又或者叫“戀愛墻”。 滬海許許多多談戀愛的年輕男女平日里都喜歡來這里,在這道防汛墻邊上互訴衷腸,又或者相互依偎,輕聲交談。 在這里,只要不做太出格的事,根本不用擔心戴紅袖章的人前來驅趕,仿佛時代對愛情的限制因為這道防汛墻而突然消失了,所有人全默認了這片區域的特殊性,也讓第一次見到這種場合的林燕對此大開眼界。 興奮中帶著好奇的心情,林燕特意拉著宋援朝在防汛墻邊上感受了下這種感覺,雖然空氣中彌漫著黑色江水的臭味,但愛情的力量卻能驅散這股味道,讓人沉浸在這種美好的氣氛之中…… 一連兩天,宋援朝都陪著林燕和李曉蕓在滬海四處游玩,等到第三天的時候,林燕主動提出讓李曉蕓陪她就行了,因為她知道宋援朝在滬海還有許多重要事要辦,沒必要天天陪著,何況滬海治安很好,兩個女孩一起出去沒了宋援朝這個男人反而能去些女孩才去的地方。 一開始宋援朝還打算再陪林燕兩天的,可當林燕微紅著臉在他耳邊輕聲說了“古今”這個名詞的時候,宋援朝這才恍然大悟,怪不得要不要他陪呢,原來不知道什么時候李曉蕓這個丫頭已經和林燕偷偷商量好去哪里了,那種地方的確不適合自己去,哪怕自己不進去在門口呆著也尷尬,既然這樣宋援朝也就笑著同意了。 新廠子離市區有點距離,那邊公交車不是沒有,但不太方便,而且從家騎車過去比較遠,大夏天的騎車去到了那邊恐怕早就一身臭汗了。 所以這天李大琪早早地來接宋援朝他們,先把林燕和李曉蕓帶到她們要去的地方也就是霞飛路附近,然后繼續開著車往新廠那邊駛去。 過了光啟公園大約一公里左右,路邊明顯就蕭條了起來,等再過體育館后,前面就能看見一片片的農田。 鐵板新村就在前面,開過后再繼續往前然后右拐就是一號橋,過了一號橋遠遠能看見幾個大煤氣包,新廠的所在就在一號橋過橋附近,離煤氣包不太遠。 這里后世是很繁華的區域,周邊都是居民區和商業區,還有不少工廠、單位所在。不過現在放眼望去是一片片的農田和寥寥無幾的幾幢低矮建筑,宋援朝知道這里要發展起來還是要等八十年代后期成立工業區后才陸續繁華,等九十年代后期這片工業區搬遷走后這才改成了商業區和居民區。 “看見那片房子了么?我們的新廠子就是那邊?!遍_這車,李大琪突然向左手一指,宋援朝順著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只看見農田和農田之間有片廠房,廠房的顏色是灰色的,建筑并不高,僅僅只有兩層,但占地面積卻不小。 第212章 水洗池 新廠子占地七畝左右,這個地方原本屬于當地村委的公用地塊,李大琪通過人介紹找到了村委,以一年2500元的租金租了下來,并且簽了十五年的合同。 水電這些是直接從村委拉過來的,其中當然也走了水務和電力系統的關系,花了點錢。畢竟工廠不是普通農村居住的房子,工業用電和用水使用率和電壓都不同,需要重新走線布局,但在這個時代這些費用都不算高,整體算下來還是很劃算的。 廠房和倉庫是新建的,整個建筑花了五萬元左右,其余投入的錢基本都在裝修、設備和其他方面。 新廠房和設備等全部投入高達三十萬,這筆錢在這時代是不折不扣的巨款,但對于目前的廠子來說三十萬僅僅只是新廠正常經營不到一個月的收入,隨著服裝行業的火爆和那些產品的熱銷,廠子里效益出奇的好。 車開到門口,廠門口掛著“滬海騰飛服裝廠”的牌子,話說這個名字是馬廠長起的,用騰飛二字寓意希望這家新廠同大鵬展翅一般騰高遠飛。 工廠現在是上班時間,外面的鐵門關著,李大琪按了兩下喇叭,一個五十來歲的門房大爺趕緊從門衛室出來開門。 “李廠長儂來啦!”門房大爺臉膛黝黑,說著一口滬海當地郊區話。 “來了來了,今天廠里沒什么事吧?”李大琪把腦袋探出去問。 “和平常一樣,半小時前剛出了兩批貨,現在倉庫那邊才歇下來,其他人都在車間里忙呢?!贝鬆斝χf道。 李大琪也就是例行一問,和大爺打了聲招呼把車開了進去,然后停在了樓前。 “這位大爺是村委會主任家的親戚,租下這里后村委會那邊和我打了招呼讓我安置幾個人,人我親自看過,都是老實人,所以廠里幫忙安置了十個人,其他九個年輕人都在車間或者倉庫,大爺年紀大了,但做事很認真,所以我安排讓他看門?!边呄萝?,李大琪邊向宋援朝解釋了一句,宋援朝聽了點點頭,這樣的情況很是正常,在村委租地建廠順手解決幾個工作崗位也是人之常情,只要個人品德沒有問題,用誰不一樣用? 新廠子的人員可比老廠子多多了,原本老廠子最初只不過只有三十五人,后來新產品上馬后增加到了四十八人,而現在新廠子的職工數就達到了一百三十六人,幾乎是之前老廠子的近三倍。 新廠房分為三個車間,第一個是專門制作牛仔服、牛仔褲的車間,這個車間擁有男女工人四十二人,是整個廠區人數最多的車間。 第二個車間是做喇叭褲和西褲車間,有工人三十八人,至于第三個車間是做襯衫和假領子的,這兩種產品的制造方式接近,而且后者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使用前者的邊角料,雖然現在假領子的業務已經不再是廠子的支柱業務,但李大琪并沒有放棄這塊,話說蚊子再小也是rou,畢竟假領子的利潤不低,銷售也比較穩定。 第三個車間人員為三十五人,三個車間合計人員為一百一十五人,剩余的二十一人中包括李大琪在內,分別是門衛、供銷、勞資(行政加人事)、財務、倉庫等崗位人員。 新廠的老員工并不多,由于廠房離市區有些距離,再加上公交不便,所以當初老廠那邊過來的人僅僅只有十來個,其余人員都是后面陸續招來的,除去村委那邊要求安排的十個人外,剩余的人大多都是從社會上招聘的待業青年。 老職工作為新廠的核心人員基本都放在了一些關鍵崗位,其中就包括之前提拔起來的小七。 現在的小七已經不再是車間主任了,兩年下來小七也歷練出來了,被李大琪任命為生產副廠長,主要負責三個車間的日常生產工作。 至于老廠子的兩位老師傅,也就是王師傅和劉師傅,王師傅跟著來了新廠子,但劉師傅卻留在了老廠子,用他的話來說自己腿腳不好新廠太遠,騎車實在是騎不動,所以還是留在老廠子上下班方便。不過雖然人沒來,但劉師傅親手帶出來的三個最好的徒弟過來了,而且如果有什么事需要他解決幫忙的,隨時隨地李大琪也可以開車把他接過來。 下了車,宋援朝和李大琪向車間走去,一路上忙忙碌碌路過的職工熱情地向李大琪問候,李大琪微笑著點點頭,有時候也會停步詢問幾句工作上的情況,在一旁的宋援朝也不說話,這一切默默看在眼里,心里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