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中嬌 第62節
書迷正在閱讀:清穿之康熙家的小答應、我是墻頭草的閨女[七零]、穿成古代大齡剩男、穿進年代文認錯老公后、頭牌過氣后、在動物綜藝被毛絨絨貼貼、暴躁小龜今天也在找人干架、地球人征服指南、整個后宮除了我都重生了、小狐貍外室
那晚之后, 方柔很少能再見到蕭翊。 他照例與她同床共眠,可旁的時間要么在書閣召見大臣,要么去乾康宮與皇帝商議政事,聽何沉說, 他偶爾也去太后宮里坐坐。 除去皇帝幽居深宮不朝, 他仍以攝政王的身份把持朝政, 好似一切都沒變化。 方柔偶爾能在后宮見著蘇玉茹,聽她說, 皇后求著見皇帝一面,可話傳不到乾康宮。她又嘆, 哪怕傳到皇帝面前, 他應當也不會去見她。 春桃也跟阿嫵悄悄感嘆, 在冷宮里的嬪妃,不死也瘋。 方柔做不了主,不愿多說,心中只道她比皇后好不到哪去,景寧宮于她來說,也是個遲早會逼瘋她的冷宮。 又過了一段時日, 臨近除夕年節, 蘇玉茹從乾康宮領了些賞賜, 方柔才知曉,她將要嫁人了。她那位如意郎君, 正是在花程節陰差陽錯與她綁在一條金繩上的郎子豐。 方柔起先為她高興,過后,難免想起裴昭。 于是那段日子, 她臉上的笑明顯又少了。 蕭翊雖不與她見面, 可這些點滴都由阿嫵細致回傳。 那日他剛從乾康宮議事回到書閣, 阿嫵已候在了門外。 他靜聽了種種細節,并沒有說些旁的話,只讓阿嫵想法子讓方柔開懷一些,哪怕她想出宮去散心,提前做好籌備也可答允。 阿嫵領命退下,不多時,何沉行色匆匆地進了書閣。 蕭翊面前那盞茶已涼透,何沉這才收了話,神色凝重地退到了一旁。 “確認是他的尸體?”蕭翊搓.磨著玉杯,心中自有思索。 何沉答:“裴昭肩上曾中過箭,派了知底細的人去查驗,無誤?!?/br> 蕭翊手指一頓,冷笑:“何沉,我實在不信,這該如何是好?” 何沉默了默,“暴雪是天象,裴昭在流放營連日來并無異常,而且,那鋪蓋是營官隨機指派的,沒得選。裴昭或許……命有此劫?!?/br> “命?”蕭翊一哼,“我不信他云尉大將軍這般命薄?!?/br> 何沉不敢答話。 蕭翊沉吟片刻,又道:“事情太順理成章,必有我們瞧不清楚的地方。旁人當裴昭死了是好事,但你我斷不能這樣想?!?/br> 何沉:“屬下明白?!?/br> 蕭翊放下玉杯,又道:“云尉營那幫親軍如何了?” “除了副將張成素僥幸逃走,其余都扣押在丘城監牢,由兵部親派人監管?!?/br> 蕭翊頷首:“能用則用,不能的就除軍籍放歸家鄉,那些冥頑不靈的一直關著,到他們想明白為止?!?/br> 他頓了頓,“還想不明白的,也沒有留下的必要?!?/br> 何沉低聲應下。 過了會兒,他又道:“殿下,過幾日便是年節,方姑娘以往……” 蕭翊卻忽然抬手打斷了他的話:“何沉,你上回說她不見我,情致便很好?!?/br> 何沉一怔,悄悄抬眸瞧了瞧蕭翊,不知他有何打算。 蕭翊:“現在仍是如此么?” 何沉喉結一滾,有些緊張。自從上回他與方柔吃過一次撥霞,后又帶她去了趟朝暉園,他們間來往倒是多了些。 也因蕭翊許多時候避著方柔,所以諸多上傳下達之事都由他從中奔波,一來二去交往自然頻密了些,方柔對他的態度也日漸親近。 這偌大的景寧宮,只怕唯有蕭翊與她越來越生分,其他人都知曉方姑娘是個好說話、脾氣順的,還愛笑,對著眾人和風細雨,都慶幸自個兒主子心底純善。 他心中天人交戰,好一會兒才低聲答:“似乎仍是如此?!?/br> 說完便給自己捏了把汗,眼眸飛轉,猜不透蕭翊的心思。 蕭翊沉默了片刻,方道:“這樣好的時節,該讓她圓滿些?!?/br> 何沉靜聽著吩咐,蕭翊最后嘆了口氣:“你們多上心,她現在顯了月份,可心中仍沒多少分寸,凡事不能由著她喜歡?!?/br> 何沉只得應下。 臉色有些猶疑,被蕭翊轉眸瞥見,“有話就說?!?/br> 何沉下意識深呼吸給自己壯膽:“殿下,您在替方姑娘考慮,她日后總會明白的?!?/br> 蕭翊睨了他一眼,何沉忙俯身:“屬下多嘴?!?/br> 他抬手揮退何沉,獨自坐在書案后琢磨片刻,隨后站起身離了景寧宮。 除夕,迎歲。 方柔許久沒再這樣開懷,這一日仿似夢中。 也不知春桃與何沉籌備了多久,她自睜眼開始,所有的事物都像往日重現,而這份回憶,源自丘城,源自她心心念念的家鄉。 貼揮春,送歲紅,方柔和春桃都穿上了賀歲的新衣,午飯后,春桃還喊來阿嫵跟何沉,四個人圍坐在軟榻邊,慢慢悠悠地包餃子。 何沉個五大三粗的大男人,不料手藝竟比阿嫵還要好。 方柔意外地瞧著他巧手搓揉,包個餃子也就眨眼之間,不由好奇:“何侍衛,你這手藝打哪兒學的?” 何沉心無旁騖地干活:“我在家中排老大,自小學著照顧人,干些粗活不在話下?!?/br> 方柔眨眨眼,對他又有了新一面的認知。 春桃嘴快道:“何侍衛,你娶親了么?” 何沉搖頭:“男子漢先立業?!?/br> “哪家姑娘與你成婚,那可省事不少?!贝禾倚拇?,下意識嘆了一句。惹得阿嫵看了看她,又與方柔對視一眼,兩人都忍不住掩嘴偷笑。 “我沒這打算,娶親不得花錢,還是不少錢?!焙纬僚c她們相熟之后,說話也隨意許多。 方柔瞧得出來,他仍有許多少年心性,只是跟在蕭翊身邊做事久了,面上自然沾染了些冷淡的氣質。若與他相熟起來,本性便能被窺見一二。 春桃疑惑:“你跟著殿下做事,錢銀還能虧待你不成?” 何沉嘆:“殿下大方,可那也只是杯水車薪吶……” 立刻放下搟面杖,擺著手指開始合計:“娶親不得安置新屋?不得三媒六聘?不得雇幾個丫鬟管事在宅子里伺候著,既然姑娘嫁了我,總不能委屈了人家吧?日后生孩子,又是一筆大花銷,我哪敢想?!?/br> 又一嘆:“我跟隨殿下做事,時常不著家,若錢銀上還不寬裕,那我也太不是東西了。還是先好好當差,升個一官半職再論?!?/br> 阿嫵借機插話:“你找個也不著家的,兩人扯平?!?/br> 何沉腦子倒轉得快:“那跟不成親有區別么?” 方柔再忍不住,掩著嘴笑出聲來,聽他們一人一句斗著嘴,心境開闊明朗。 這笑發自內心,日子雖不由人,可只要不見著蕭翊,沒他在身邊提醒她現下仍活在金絲籠中,并沒有所想的那種自由,可她只要不去想起,就似乎能找到一些機會來安慰自己。 方柔初時也覺得古怪,蕭翊早出晚歸,幾乎與她不見面。只有每夜迷迷糊糊中被人攬進懷中,那陣不真實的接觸會令方柔察覺到他的存在。 可到后來她不好奇了,她貪戀著這一息的安穩,只要見面便是爭吵,那不如不見。 她與旁人可以好好相處,但面對蕭翊,她渾身的戒備都會浮現出來,他說的每一個字,做得每一個動作,她都要猜忌、都要揣測。 如此太累了,她慶幸蕭翊沒再堅持這種折磨。她得以在極不正常的環境下,勉強過些看起來過得去的日子。 正如今日,她本想留下何沉一塊吃餃子,又想他的家人也在等團圓,于是早早地叫他離了宮,別錯過除夕守歲。 餃子被阿嫵端去小廚房,過后出鍋,分給了一眾內官和宮女,景寧宮內喜氣洋洋,大家同賀新年。 此刻的乾康宮雖少了熱鬧,但也和睦美滿。 皇帝與蕭翊一同登上城樓,點燈祈福,大宇朝的年節慣有七日休沐,百官不朝,與天下子民同賀佳節。 他們二人點燈歸來,乾康宮擺了家宴,只是今年尤為特殊,僅有太后和珍嬪在席。早先宗室府和禮部請了奏疏,詢問年節事宜,而皇帝自稱身體抱恙,一切由攝政王主事,蕭翊沒這個閑心,只說鋪張浪費不必cao辦。 由此,今年便成了真真正正的家宴。 馮江頭幾天派人來傳話,沈清清鬧著要見殿下,來人直接被蕭翊打發了,連個像樣的借口也沒給。 最后,還是黃氏作主,求了沈老將軍將女兒低調接回娘家,不至于除夕團圓夜孤零零一人留在王府。 席上風平浪靜,皇帝與蕭翊吃了些酒,珍嬪原來攔著,可皇帝說他已養了好幾個月,淺嘗作陪。 珍嬪和太后都是聰明人,席上三緘其口,并沒有提起方柔的下落,只當不知。 后來淳宜公主獨自吃過飯,被宮女領來來廳里見長輩,她逐一拜年行禮,最后來到蕭翊跟前,“皇叔安好,愿皇叔新歲如意,年年有今朝?!?/br> 蕭翊醉眼朦朧,抬手摸了摸她的腦袋,低笑:“淳宜乖?!?/br> 順手賞了她個玉鐲子,十分貴重,被珍嬪轉手接過去,說得替她好好保管。 淳宜盯著蕭翊看了會兒,童言無忌:“皇叔,嬸母為何沒跟你來?” 蕭翊拉著她的胳膊,讓她靠在腿邊,順手又拿起一旁的宮燈遞給她,“皇叔也不知道,我心底想她來,但我不敢開口?!?/br> 他許是有些醉了,說出的話似真似假,聽著很誠懇。明明沒喝幾口,他的酒量也遠高于此??扇司褪沁@般奇怪,似乎總有那么些時候,酒不醉人人自醉。 淳宜轉著宮燈,一只小兔子在旋轉中飛躍向前,格外生動。 “那淳宜替你問,好么?”她抬眸望著蕭翊,胸有成竹那般,“嬸母可喜歡我了,每次在御花園見著她,她都會讓我吃些點心?!?/br> 珍嬪聲音一揚:“噢,原來竟有這事,難怪先前好幾回不肯正經吃飯,原是誆騙你嬸母去了!” 淳宜一怔,無意間說漏嘴,忙躲到蕭翊身后,眨著眼望向母親。 蕭翊卻只是淡笑著,轉眸瞧見太后的臉色,慢慢別開視線。 太后卻冷聲道:“方氏有身孕,不來也罷。沈氏呢?你讓她一人留在王府,成何體統?” 蕭翊端起酒杯,徐徐飲了一口:“我打算與她修書和離,只待她簽字畫押。冊封郡主的圣旨也已擬好,皇兄知曉此事,沈將軍并無異議,如此,她回娘家過除夕,合理正當?!?/br> 太后面色一滯,剛要發怒,誰知皇帝急忙開口:“母后,今日除夕家宴,有什么大事不妨節后再議,您莫要動氣?!?/br> 她一掌拍向桌面,滿臉慍色,最后還是被珍嬪悄悄地遞了杯淡茶,以茶代酒同祝一杯,這才將心中的怒火壓制下去。 淳宜聽個一知半解,還以為太后是因方柔缺席一事動怒。她站在蕭翊身后,探出半個身子,望著太后怯生生道:“皇祖母別生氣,嬸母可好了?!?/br> 過后,又抬眸望向蕭翊,輕輕拉著他的袖子:“皇叔,不如你帶我回趟景寧宮,我去把嬸母請來可好?” 蕭翊垂眸看了看她,忽而發出一聲低笑。他將杯子放下,隨后站起身:“請不來可是要挨你皇祖母責罵的,還要去么?” 淳宜格外認真地點點頭。 蕭翊轉身朝二圣行禮,太后不正眼瞧他,心中知曉他只是拿這事當托辭借故離席。 皇帝和珍嬪也只面上說了幾句,見淳宜意念堅定,便沒再阻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