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女炮灰[快穿] 第1442節
書迷正在閱讀:穿到沒有辣椒的世界后、咸魚小結巴他又浪又慫[穿書]、在年代文里吃瓜、六零之囤貨強手、科技強國,向秦始皇直播四大發明、重回1979、貴妃嬌寵日常、末世兄妹流放種田、八零后重生日常、世人為我塑金身[快穿]
隨后又說出自己的看法,“皇太孫不會反女帝的,蕭家人也不會。在女帝的少女時代,蕭家人便對她予取予求,更何況她君臨天下成為蕭家最出息的人了?她是蕭家的明珠,沒有人舍得真正傷害她,讓她難過?!?/br> 室友反駁:“你怎么知道?大家都只是猜測而已。歷史是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女帝獨大,還不是她想史官怎么寫史官便怎么寫?” 蕭征抿了抿唇,在心里說道:“我當然知道,因為我就是那個被生父放棄,和母親蕭氏由女帝蕭遙安排人救走的皇太孫?!?/br> 他重生在這個瑰麗的時代,只是很可惜,即使是這樣開明的時代,也總還有平國建國初期那種沒有節氣亂叫亂吠的文人,例如他眼前的室友。 想到這里,他認真地看向室友:“我覺得你不適合研究歷史,不如改行吧?!?/br> 想研究歷史卻不立足于史實,而是拿著所謂的人性死命胡編亂造,簡直滑天下之大稽! ———————————————————————— 蕭遙感覺暖融融的,處于半睡半醒的狀態,這時外頭傳來極輕的腳步聲,又有丫鬟的低語,這樣一鬧,她的睡意沒了,懶洋洋地睜開雙眼。 她睜開雙眼,發現身旁的丫鬟正在給自己輕輕地捶腿。 丫鬟素心見她醒了,柔聲道:“大爺,齊管事來了,在外頭等著。大爺可要見他?” 蕭遙一愣。 大爺? 她是個男人? 可是她潛意識知道,自己是個女人啊。 想到這里,蕭遙緩緩道:“讓他先等著,給我端杯水來?!闭f話的聲音,處于男子和女子之間,說是男子沒問題,說是女子,也不顯突兀。 趁著素心去倒茶的功夫,蕭遙飛快地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記憶。 這具身體,的確是個姑娘家。 原主娘是蕭老爺的原配,進門之后,生了四個姑娘,也沒生出個帶把的來。 由于原主娘的娘家孫家也是大族,能給原主娘撐腰,所以夫家雖然有些不滿,但還能忍住。 在原主四姐出生之后,原主的外租家孫家因為女兒被一個有洋人撐腰的男子沈海糟蹋了十分憤怒,跟沈家對峙,死活要討回一個公道,因此惹怒了沈家,那家通過洋人,卡了孫家的生意,又伙同一個姓楊的軍閥,趁亂洗劫了原主娘家的好幾個鋪子。 因著這個,孫家元氣大傷。 孫家的家主,原主的外祖父帶領長子出外做生意時,被混戰的軍閥打死,孫家二少爺被人引誘抽鴉片,又被哄騙著做生意,不足一年,就將原本元氣大傷的孫家給敗光,最后被鴉片控制的大腦,更是將府里幾個還沒出嫁的姑娘送給人做妾。 孫家由此敗落了,淪為當地的笑柄。 原主娘沒有了娘家幫扶,又沒生下兒子,更兼之前不許原主爹納妾睡姨娘,在夫家受到了打壓。 原主奶奶確定孫家沒有東山再起后,當即將其娘家一個遠方侄女林氏帶回來給原主爹做了平妻,又將府里幾個長得出挑的丫頭開臉給原主爹做姨娘,要男孫的心昭然若揭。 林氏運氣好,進門兩個月就有孕了。 等到林氏肚子五個月大了,很多人都說,這一胎一定是帶把的。 原主奶奶十分高興,將林氏捧上了天,一直想要兒子繼承家業的原主爹亦然。 府里都在說,等林夫人生下兒子,便要壓過原主娘孫氏去。 孫氏沒了娘家扶持,本來就夠艱難,有時還得暗中照顧娘家以及幾個被送去做妾的meimei,更是難上加難。 她很清楚,若林氏生下兒子,她只怕不是被林氏壓一頭,而是極有可能連性命也丟了——蕭家這樣自視甚高的家族,如何能容忍嫡長媳有幾個meimei是做小妾的?再者老太太林氏也希望,府里有她的遠房侄女掌權,必不會容她,因著這些,孫氏很焦慮。 可她生得好看,原主爹即使有了林氏,又有了幾個姨娘,還是常到她房里來。 正當孫氏焦慮不安時,她被診出懷孕了。 為了保護自己以及幾個女兒,她知道自己不能被打壓下去,能拖一天是一天,因此使人買通了大夫,說她這胎也是兒子。 因為大夫說孫氏肚子里懷的是兒子,孫氏的日子好過了一些,得到了喘息的機會。 懷胎十月,瓜熟蒂落,被人說懷的是兒子的林氏生產了。 可出乎意料之外,她生下來的并不是大家期待的兒子,而是個女嬰。 林老太太和原主爹蕭楊很失望,于是將所有注意力轉向孫氏。 這肚子里還有一個呢。 這時,府里三個姨娘也懷孕了。 林老太太和原主爹對這些姨娘也很好,期望他們生下兒子。 孫氏懷胎五個月時,肚子尖尖的,府里的婆子見了,也都說,太太這一胎是帶把的。 林老太太雖然不喜孫氏,但卻極其苛求孫子,兼之看到遠房侄女沒生下兒子,若孫氏生下兒子,那就是嫡長孫了,因此對孫氏比從前好了許多。 林氏生了女兒,沒有如愿上位,心里很失望,也不肯善罷甘休,所以開始使手段讓孫氏滑胎。 孫氏進門多年,從前有個強有力的娘家,在府里頗有勢力,又加上林老太太暗中施以援手——老太太雖然想抬舉遠房侄女,可遠房侄女到底親不過兒子,親不過孫子,所以會給林氏好臉,但絕不容忍林氏動自己的孫子。 孫氏買通大夫說自己懷的是男胎,不過是權宜之計,她怕生下女兒,要面對夫家的指責,因此懷孕之后一直滿心憂慮,吃不好睡不好,懷相極不好,等看到林氏生下女兒,才算松了口氣。 都說林氏懷的是男胎,但生下的,卻是個女兒。 那她也這樣,府里應該不會震怒吧? 當然,受到冷待是不必多說的了。 這時林氏又懷孕了。 孫氏懷孕九個月,即將臨盆時,大夫來給林氏診脈,信誓旦旦地說林氏這一胎定是兒子。 三個姨娘也被大夫診脈,說丁姨娘懷的也是兒子,賈姨娘和付姨娘懷的都是女兒。 丁姨娘和林氏的待遇再次脫穎而出,賈姨娘和付姨娘受到了冷待,再沒有了原先的好享受。 這讓孫氏更緊張了。 林氏懷的是兒子,丁姨娘懷的也是兒子,若她生的,是女兒,到時該如何是好? 只怕,新生的女兒連同連同之前四個女兒,都將遭遇悲慘。 孫氏苦心孤詣,認真思索,最終做了個大膽的決定,那就是不管生下的是女兒還是兒子,都是兒子! 為此,她開始了謀劃。 即將臨盆時,孫家送了急信,說老太太病重,讓孫氏回去見母親最后一面。 這是孝道,原是該的,可是孫氏即將臨盆,不去也沒什么。 孫氏跟蕭楊哀哀哭泣,訴說自己已經沒了父親了,眼下母親又病危,若不回去看最后一面,怕是終身有憾,哭得蕭楊軟了心腸,瞞下老太太將孫氏帶去了孫家。 到了孫家,孫氏說怕老太太怪罪,讓蕭楊看過岳母之后先行回家安撫老太太,第二日過來接她回去。 當天夜里蕭家便收到孫家傳過來的喜訊,說孫氏生了個帶把的。 蕭楊興奮至極,天剛亮就將這個好消息告訴林老太太。 林老太太昨天的怒火不翼而飛,高興地跟蕭楊去了孫家——對外自然不會說是看望乖孫,而是說去探望生病的老親家。 去到孫家,林老太太和蕭楊在奶媽手中看到,新生兒有些瘦小,但的確有小蟲蟲,是帶把的,據大夫說,由于孫氏懷孕時精神不大好,孩子才瘦,等跟農家一般,好好吃母乳,肯定很快胖起來。 因為吃母乳這個要求,孩子生下來之后,一直由孫氏親自帶,老太太和蕭楊想看孩子了,就親自過來看。 而老親家孫老太太,在原主降生之后,病情一日好似一日,沒過多久居然痊愈出院了! 孫老太太為此,特地翻了翻家里,送了一份厚禮過來,說外孫是個有福的。 這一下,原主在府里的地位就超然起來。 原主三個月時,果然比先前胖了些,也活潑,林老太太和蕭楊高興,賞了不少東西過來。 這時,丁姨娘產子,才將兩人的注意力稍微奪走。 出乎意料之外,被說懷的是女胎的賈姨娘,也生下兒子。 只有付姨娘生的是女兒。 府里一下子有了三個男丁,林老太太和蕭楊都很高興。 等林氏產下一子,林老太太的注意力,徹底轉向了林氏產下的孩子那里。 兒子多了,就不稀罕了,蕭楊再也不像從前那樣,經常過來看原主了。 這讓一直戰戰兢兢隱瞞原主是女身的孫氏以及奶娘、孫氏丫鬟幾個都松了一口氣。 在原主成長時,因表面身份是兒子,沒能纏腳,孫氏很是難過了好長時間。 在快要準備留半月頭時,孫氏也是心如刀割。 這是她的女兒啊,留了個半月頭,成什么樣子了? 所幸,這時各地鬧起了剪辮子。 府里四老爺是林老太太最小的兒子,跟著進步人士到處宣傳剪辮子,自己更是親自剪了,又回家里來不許家里的男丁不許留半月頭。 孫氏琢磨了一下,剪短發怎么說也比半月頭好看,半月頭可是光了一半的,因此馬上趁機會,說希望兒子像小叔那般,成為一個開明且有本事的人士,也旗幟鮮明地站在不留半月頭這一邊。 林老太太疼愛小兒子,雖然不支持,但見孫氏捧小兒子,又見孫氏讓大孫子跟小兒子學習,心里高興,也就不說什么了。 孫氏雖然“生”下嫡長子,但沒有娘家可依靠,又被林氏步步緊迫,因此將所有希望都壓在原主身上,從小請名師教她讀書識字,教她做生意。 原主表現很出色,將幾個弟弟遠遠甩在后面,因此孫氏歷經幾年的艱辛之后,靠著原主,在府里的地位重新穩固起來。 蕭楊不再被孫氏約束,又有了兒子,開始放浪形骸,經常流連花叢,在原主十三歲時染上花柳病,病得急,兩年后就去了。 府里四位老爺,大老爺和四老爺是林老太太所出,二老爺和三老爺是庶出。 大老爺蕭楊去世時,四老爺還在外頭搞革命,沒有回來,林老太太不愿意家業落在庶子手上,所以扶原主上位,將家業交給了原主。 原主以為家里事業很大,可是接手才知道,好些鋪子都開始虧損,收息并不多。但好歹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比起普通小商家,還是賺錢的。 這時林氏又哭又鬧,要求林老太太不能偏心,也得給四少爺一部分家業。 林老太太終究也是偏心侄女的,又怕原主管理家族生意之后,會不斷接濟外祖孫家,于是讓原主將其中一份家業給四少爺管理。 原主當時十五歲,四少爺也才十四歲,如何能管家業? 原主和四少爺管理家業之后,不過一年功夫,都被老掌柜騙了,原主還算聰明,留了心眼,被騙的不多,而四少爺,本身就不聰明,耳根子又軟,被騙了個精光,還欠下一大筆錢。 林老太太又驚又怒,大受打擊,馬上不許四少爺再管理任何家業,又將家業接過來親自管,讓原主跟著她學習。 可惜,林老太太是個老婦人,管理內宅尚可,管理在外的商鋪,根本不在行。 她管了兩年,家業進一步敗落,府里已經入不敷出了。 林老太太不肯承擔責任,馬上將擔子交回給原主,自己繼續做老封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