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霞的離開
姜昭在府內休息了幾日,便慢慢恢復了身體。剛開始姜霞還陪著她,但沒幾日,她便被忙到無法脫身,姜霞回到河內,需要處理的事情和接見不少人,有些是從外地趕來投奔她的,有一些則是流亡到此地,求情她幫助的,還有城中的大戶,都要前來拜謁。 特別是在她拿到了皇帝詔書的情況下,如今仍然是大靖的年號,不少人還真的指望著朝廷能再恢復正常,讓他們繼續過好日子,持續盤剝下去,騎在其他人頭上一如既往的拉屎。 姜霞也沒有拆穿他們的想法,她在齊聞的幫助下需要在河內盡快站穩腳跟,在本地招兵買馬,然后將三王驅逐出司州。 此前她有想過直接在涼州起兵殺回來,但齊聞卻認為,誰占領了司州,誰才能徹底說了算,她只能在被群狼環伺的情況下,在河內又自己重新組建班底。 等到這邊的事情辦完,她還要去涼州,這里就交給齊聞。 相當于她身為河內王委托齊聞這個相國管理自己的一塊飛地,中間隔著三王的軍隊和其他不知道想法的四征四鎮將軍們。 在這個計劃當中,有一個相當麻煩的問題令姜霞頭疼,那就是姜昭的歸屬,人是留在本地還是跟著她一起去涼州。 涼州乃苦寒之地,被異族兩面夾擊,像是一塊被拉長的面餅,有重兵駐守,總是在打仗,物資緊缺,但一般情況下,沒有危險。 畢竟姜霞過去了以后打了大大小小數百次,把周邊的鮮卑、烏孫、龜茲、于闐、羌人、不丹……大大小小十來個國家全部打了一遍,還驅趕了很遠,出兵護衛長史府,還弄了一個一塊地方吸納他們內部的被排斥的族群,進行教化,開墾荒地。安全是有保障的。 而留在河內也不會有太大的危險,畢竟她沒有豎立反旗,目前來說,大家都還是半個親戚和盟友,一起討伐王氏。齊聞也不是吃素的,他家和姜氏也是有牽扯的,在濟州根深蒂固,齊聞其實算是投名狀。因為他們家到這一代也有些落寞了,不能閉門造車,于是索性把齊聞送到了錦都。 他是典型的世家培養出來試探政局,尋找出路的棋子。 所謂耕讀傳家久,詩書續世長,道德逾千年,富貴三代完。 道德是指對經典的解釋,比如說,類似于本人擁有文人思想最終解釋權,這回事。 齊聞的家里就是在耕讀傳家這個檔次,但還不到道德傳家的地步,家里有家族學堂,有專門研究做官的,有經商的,有從事教書育人工作的,大家掙錢大家花,只要維持不變家。 大靖身為一個門閥世家建立起來的朝政,本身就不是高度擊中的政治體系,剛建國的時候封的幾個小小的異性王,結果一百多年過去了,一個比一個長得肥,實際控制了大半個國家,一聽到勤王,各個像是打了雞血一樣沖上去,恨不得第一個把皇帝吃到嘴里。 但是國家爛了,世家爛了,地沒爛,世家吃rou,不給老百姓吃飯,那就把你們全殺了。 耕讀傳家攔不住,只能繼續尋找出路。 不過齊聞雖然出身家族,被要求為家族考慮,但他考不考慮那是他個人的事情。 反正,他現在就沒有考慮的意思。 姜霞還是相信齊聞對姜昭的感情的,畢竟被打了很多頓,不像是演的。 對此,姜霞思考了一陣的決定是找齊聞問問,要不要把姜昭帶走。 正勞累案牘的齊聞給她的回答是:“勖哉征人,在始思終。敬茲良辰,以保爾躬?!?/br> 姜霞聞言翻了個白眼,走了。 這詩的意思本來是好話,送別朋友出征,為王事辛勞的,讓人家勉勵自己。 但齊聞說來的意思就是諷刺,翻譯過來就是五個字:“你想太多了?!?/br> 他這不就是在說,你,趕緊走,她,你帶不走。 這黑心爛腸的完蛋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