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相疑變亂生.三十三
書迷正在閱讀:18歲愛上另一個Alpha(GL 雙A)、黑暗之中、七世、也許有一天、離朔、窗子以內(校園 1v1)、伺惑她(NPH)、在古早瑪麗蘇文中求生(穿書女尊NP)、一枝合歡、【咒回】自遠方的夏天而來
那夜之后,原在帝王寢殿里生了根的蕭宸,便再不曾在紫宸殿正殿里留宿過。 他依舊在表面上維持著與父皇的父慈子孝,也依舊事事秉承父皇意旨,可曾顯得無比自然的擁抱和依偎,卻都在那晚之后徹底消失無蹤。 帝王再不曾滿懷寵溺地親吻愛兒面頰、蕭宸也再不曾放縱恣肆地時不時偎入父皇胸膛。曾有過的無間親密在那一夜之后徹底告罄;便是他依舊發自魂靈地依戀、愛慕著父皇,昔日父子共處時的舒心與甜蜜,如今亦全轉作了滿滿的苦澀與煎熬。 說來諷刺……到了這個時候,他竟有些感激起上桿子找他麻煩的蕭宇和樓孟允了。便多虧了二人,他才不至于有太多的心思和馀暇去一遍遍回憶那晚的一切,不至于一次又一次地……被那滿懷期待、卻因父皇一言便瞬間跌入深淵的記憶傷得體無完膚。 至于那一晚橫生的迷亂,最終證實了是蕭宸回宮前喝下的那碗湯惹的禍。 那是一碗極其滋補壯陽的湯,除了讓飲用者一時情慾大盛失去理智,于身體并無任何害處。根據曹允和潛龍衛調查的結果,王嬸的兒子于半個月前欠下了鉅額賭債,因無力償還,便在旁人的教唆下將主意打到了自家孫女兒頭上,想設局找個冤大頭同渝娘成一番好事,從而靠勒索或「嫁」出孫女兒得到的彩禮來償還兒子欠下的債務。 王嬸最開始打主意的對象自然是雇主寧睿陽。只是寧睿陽應考在即,便想著等對方考完了再下手,興許還能撈個進士老爺作孫女婿。 可這樣的念頭,卻在聽聞寧睿陽將有貴客來訪后生出了幾分動搖。 在王嬸看來,寧睿陽的身家背景已經相當不錯了,那位貴客能讓他千叮嚀萬囑咐說要整一桌好菜招待,又會是何等不凡的人物?大抵人都有那么點得隴望蜀、貪心不足的劣根性,王嬸口頭上應得爽快,心底卻已將歪心思打到了那位「貴客」身上。 畢竟是從小生長在天子腳下的,王嬸見識或許不廣,在看人上卻頗有些眼力見兒。蕭宸抵達時,她一瞧著那馬車形制和周邊隨從的氣勢,就猜到這位貴客只怕是她平時一輩子也見不著一回的大人物……想到寧睿陽是有心將人留飯甚至過夜的,她利慾薰心之下,便大著膽子在那「祖傳秘方」添了些好料盛給了貴客;不想貴客雖將她精心熬製的湯喝了個底朝天,卻只喝完湯便驅車走了。人都不在了,就算湯起了效又有什么意義?自然讓她的一番設計徹底付諸了流水。 王嬸看似只是因緣際會、機緣巧合才會將蕭宸選作了下手的目標,但蕭宸卻不認為世上有那樣剛好的事──他之所以會往見敏行,本就是兄長精心設計之下的結果。從這點來看,王嬸之所以會做出這樣的事,背后保不準也有他那位好兄長的影子在。 便存著如此疑心,蕭宸當即指示了讓潛龍衛將王嬸身邊的人和她兒子欠下賭債的經過仔細調查了一番。果不其然,王嬸的兒子是遭人設局才會欠下鉅額賭債;而她之所以會生出設局讓孫女兒攀高枝的念頭,也是前些天「碰巧」從街坊處聽到了一件軼事、又得了旁人半真半假地挑唆啟發所致。負責此事的潛龍衛原以為那軼事不過是子虛烏有,不意秉著寧可錯殺不可放過的態度仔細一查,卻發現數月前竟然真有個禮部的官員著了類似的道兒。那名官員怕此事傳出壞了前程,只得認了這個悶虧將人抬回家中作妾;不想理應藏得嚴嚴實實的事兒卻在掐頭去尾后傳到了王嬸處,讓后者生出了不該有的念頭。 可有些出乎蕭宸意料的是:王嬸之事最終并未反查到潁王府,而是只到作局設計王嬸兒子的賭場處便斷了線,與敏行之事一查就查到蕭宇身上可說大不相同……意識到這兩件事極有可能出自不同人的手筆、只是一方借了另一方的局作了手腳,又想到那個著了道的官員乃是禮部制舉司的,隱隱明白了什么的蕭宸便讓人將調查的方向轉往了樓孟允,最終如愿找到了兩者之間的聯系。 蕭宇會知道要從寧睿陽身上下手,還是樓孟允暗中cao弄的結果。 后者雖已對外甥徹底死了心,卻仍舊沒放棄藉從龍之功獲取權位的想法。尋思著敵人的敵人便是朋友,再度成為「皇五子黨」的他便在查到寧睿陽的消息后輾轉將此事透漏給蕭宇,讓一心想扳倒弟弟卻不知從何著手的潁王殿下有了使力的方向。 當然,樓孟允也不會完全將希望寄託在才剛出宮建府、連人脈都沒攢下多少的蕭宇身上。他一邊讓人留意蕭宇的動靜、一邊藉著從昔日部屬身上得來的靈感設局引了王嬸入彀。在他想來,不論王嬸最終下手的對象是寧睿陽還是他那位白眼狼似的外甥,都必然會使得后者名聲有瑕,從而招致帝王的厭惡。千里之堤,潰于蟻xue;只要持續不斷地給他的太子外甥找麻煩添堵,總有一天能讓蕭宸徹底失了帝王寵愛、再不復今時的地位。 令人諷刺的是:樓孟允原先的算計雖落了空,可整個大昭最為尊貴的父子倆,卻仍在陰錯陽差下因他的這著棋而生出了難以彌補的間隙。幸而自打蕭宸六歲遭難后、整個紫宸殿就讓帝王整治得密不透風;父子倆此前幾乎夜夜同榻而眠的事也好、眼下幾乎生分了的事也罷,都不曾有絲毫風聲傳到外頭。也因此,當樓孟允被以「意圖謀害太子」為由下獄論處時,他甚至連原因是什么都沒反應過來,只以為是蕭宸胡亂羅織了罪名欲將他除去,連在詔諭里都不斷嚷嚷著要樓輝替他討回公道。 可到了這個地步,就算樓輝對這個不成器的長子仍存著幾分感情,也不可能冒上可能賠了全家性命的危險出手相救。 樓輝之所以能歷兩朝而榮耀不衰,不僅是出色的相才,更是因為他為人處事足夠聰明;雖身居高位,卻行事本分從不踰矩、也不曾有過任何因私害公的舉動。正因著如此,即使他近幾年因長子之事幾度受了帝王訓斥,卻從不曾失去帝王的信任。故查明了事情的真相后,蕭琰雖早有決斷,卻仍在行動前召了樓輝進宮,將樓孟允設謀暗害太子之事原原本本地告訴了對方。 樓輝雖早就不對長子抱有任何期待,可聽到對方竟為了虛無縹緲的權位不惜設謀加害自己的親外甥,仍氣得差點沒當場暈過去……他并非不通事理之人,自然知道再繼續這么放縱長子下去,后者遲早會闖出無可挽回的大禍──雖然現在也差不多了──來,故最終只得狠下心腸逼著自己大義滅親,讓帝王的口述著親筆寫下了將長子逮捕入獄的詔書。 也在樓孟允下獄隔日,一夕之間老了好幾歲的樓輝在早朝上以教子無方為由自請告老,卻讓太子以「多有須得太傅提點之處」出言挽留,最終讓帝王當場駁回、只象徵性地罰了他幾個月的俸祿便揭過了此事,令深感皇恩浩蕩的樓輝心下感激,自此更加堅定了事事秉承帝王意旨的立場,對日后將要繼承大位的外孫也更多了幾分親近跟期許。 不得不提的是,因出了樓孟允圖謀暗害太子之事,今科省試雖仍照常舉行,在盛京城里得到的關注卻遠不如往昔──對多數人來說,比起三年就有一回的大考,親娘舅三番兩次給太子外甥添堵挖墻角的事兒才真真稱得上稀罕──卻到大理寺作出了判決、將樓孟允貶為庶民并流徙三千里后,人們對這事兒的關注和熱議才漸漸消停了下,轉而將注意力放回了已轉入殿試階段的今科大比上。 由于王嬸所為著實觸著了帝王逆鱗,蕭琰一查出愛兒所遇之事是出自何人手筆,當即便命潛龍衛連夜將人抓捕入了獄。蕭宸對王嬸亦是恨極,雖心切友人前程、不想因此誤了對方備考,卻終究沒有干涉父皇的安排,只是讓人藉口王嬸臨時有急事回鄉探親,將此事在友人跟前瞞了下來。 他對寧睿陽費心至此,不說因而大感吃味的帝王,就是一心等著蕭宸落入陷阱的蕭宇,也從中看出了弟弟對這名昭京舉子的重視。 因潛龍衛的存在十分隱密,蕭宇對自個兒的動靜全在弟弟和父皇掌握中的事渾然不覺,便是利用寧睿陽引蕭宸入彀的計畫最終功敗垂成,他也只以為是蕭宸沒將「好友」的話放在心上的緣故,并沒想到他自認完美的陷阱其實早已被蕭宸摸得一清二楚。所以確定了寧睿陽仍舊是個可用的切入點后,他一計不成再生一計,卻是將腦筋動到了「科場舞弊」上頭。 ======================簡體====================== 那夜之后,原在帝王寢殿里生了根的蕭宸,便再不曾在紫宸殿正殿里留宿過。 他依舊在表面上維持著與父皇的父慈子孝,也依舊事事秉承父皇意旨,可曾顯得無比自然的擁抱和依偎,卻都在那晚之后徹底消失無蹤。 帝王再不曾滿懷寵溺地親吻愛兒面頰、蕭宸也再不曾放縱恣肆地時不時偎入父皇胸膛。曾有過的無間親密在那一夜之后徹底告罄;便是他依舊發自魂靈地依戀、愛慕著父皇,昔日父子共處時的舒心與甜蜜,如今亦全轉作了滿滿的苦澀與煎熬。 說來諷刺……到了這個時候,他竟有些感激起上桿子找他麻煩的蕭宇和樓孟允了。便多虧了二人,他才不至于有太多的心思和余暇去一遍遍回憶那晚的一切,不至于一次又一次地……被那滿懷期待、卻因父皇一言便瞬間跌入深淵的記憶傷得體無完膚。 至于那一晚橫生的迷亂,最終證實了是蕭宸回宮前喝下的那碗湯惹的禍。 那是一碗極其滋補壯陽的湯,除了讓飲用者一時情慾大盛失去理智,于身體并無任何害處。根據曹允和潛龍衛調查的結果,王嬸的兒子于半個月前欠下了鉅額賭債,因無力償還,便在旁人的教唆下將主意打到了自家孫女兒頭上,想設局找個冤大頭同渝娘成一番好事,從而靠勒索或「嫁」出孫女兒得到的彩禮來償還兒子欠下的債務。 王嬸最開始打主意的對象自然是雇主寧睿陽。只是寧睿陽應考在即,便想著等對方考完了再下手,興許還能撈個進士老爺作孫女婿。 可這樣的念頭,卻在聽聞寧睿陽將有貴客來訪后生出了幾分動搖。 在王嬸看來,寧睿陽的身家背景已經相當不錯了,那位貴客能讓他千叮嚀萬囑咐說要整一桌好菜招待,又會是何等不凡的人物?大抵人都有那么點得隴望蜀、貪心不足的劣根性,王嬸口頭上應得爽快,心底卻已將歪心思打到了那位「貴客」身上。 畢竟是從小生長在天子腳下的,王嬸見識或許不廣,在看人上卻頗有些眼力見兒。蕭宸抵達時,她一瞧著那馬車形制和周邊隨從的氣勢,就猜到這位貴客只怕是她平時一輩子也見不著一回的大人物……想到寧睿陽是有心將人留飯甚至過夜的,她利慾薰心之下,便大著膽子在那「祖傳秘方」添了些好料盛給了貴客;不想貴客雖將她精心熬制的湯喝了個底朝天,卻只喝完湯便驅車走了。人都不在了,就算湯起了效又有什么意義?自然讓她的一番設計徹底付諸了流水。 王嬸看似只是因緣際會、機緣巧合才會將蕭宸選作了下手的目標,但蕭宸卻不認為世上有那樣剛好的事──他之所以會往見敏行,本就是兄長精心設計之下的結果。從這點來看,王嬸之所以會做出這樣的事,背后保不準也有他那位好兄長的影子在。 便存著如此疑心,蕭宸當即指示了讓潛龍衛將王嬸身邊的人和她兒子欠下賭債的經過仔細調查了一番。果不其然,王嬸的兒子是遭人設局才會欠下鉅額賭債;而她之所以會生出設局讓孫女兒攀高枝的念頭,也是前些天「碰巧」從街坊處聽到了一件軼事、又得了旁人半真半假地挑唆啟發所致。負責此事的潛龍衛原以為那軼事不過是子虛烏有,不意秉著寧可錯殺不可放過的態度仔細一查,卻發現數月前竟然真有個禮部的官員著了類似的道兒。那名官員怕此事傳出壞了前程,只得認了這個悶虧將人抬回家中作妾;不想理應藏得嚴嚴實實的事兒卻在掐頭去尾后傳到了王嬸處,讓后者生出了不該有的念頭。 可有些出乎蕭宸意料的是:王嬸之事最終并未反查到潁王府,而是只到作局設計王嬸兒子的賭場處便斷了線,與敏行之事一查就查到蕭宇身上可說大不相同……意識到這兩件事極有可能出自不同人的手筆、只是一方借了另一方的局作了手腳,又想到那個著了道的官員乃是禮部制舉司的,隱隱明白了什么的蕭宸便讓人將調查的方向轉往了樓孟允,最終如愿找到了兩者之間的聯系。 蕭宇會知道要從寧睿陽身上下手,還是樓孟允暗中cao弄的結果。 后者雖已對外甥徹底死了心,卻仍舊沒放棄藉從龍之功獲取權位的想法。尋思著敵人的敵人便是朋友,再度成為「皇五子黨」的他便在查到寧睿陽的消息后輾轉將此事透漏給蕭宇,讓一心想扳倒弟弟卻不知從何著手的潁王殿下有了使力的方向。 當然,樓孟允也不會完全將希望寄托在才剛出宮建府、連人脈都沒攢下多少的蕭宇身上。他一邊讓人留意蕭宇的動靜、一邊藉著從昔日部屬身上得來的靈感設局引了王嬸入彀。在他想來,不論王嬸最終下手的對象是寧睿陽還是他那位白眼狼似的外甥,都必然會使得后者名聲有瑕,從而招致帝王的厭惡。千里之堤,潰于蟻xue;只要持續不斷地給他的太子外甥找麻煩添堵,總有一天能讓蕭宸徹底失了帝王寵愛、再不復今時的地位。 令人諷刺的是:樓孟允原先的算計雖落了空,可整個大昭最為尊貴的父子倆,卻仍在陰錯陽差下因他的這著棋而生出了難以彌補的間隙。幸而自打蕭宸六歲遭難后、整個紫宸殿就讓帝王整治得密不透風;父子倆此前幾乎夜夜同榻而眠的事也好、眼下幾乎生分了的事也罷,都不曾有絲毫風聲傳到外頭。也因此,當樓孟允被以「意圖謀害太子」為由下獄論處時,他甚至連原因是什么都沒反應過來,只以為是蕭宸胡亂羅織了罪名欲將他除去,連在詔諭里都不斷嚷嚷著要樓輝替他討回公道。 可到了這個地步,就算樓輝對這個不成器的長子仍存著幾分感情,也不可能冒上可能賠了全家性命的危險出手相救。 樓輝之所以能歷兩朝而榮耀不衰,不僅是出色的相才,更是因為他為人處事足夠聰明;雖身居高位,卻行事本分從不踰矩、也不曾有過任何因私害公的舉動。正因著如此,即使他近幾年因長子之事幾度受了帝王訓斥,卻從不曾失去帝王的信任。故查明了事情的真相后,蕭琰雖早有決斷,卻仍在行動前召了樓輝進宮,將樓孟允設謀暗害太子之事原原本本地告訴了對方。 樓輝雖早就不對長子抱有任何期待,可聽到對方竟為了虛無縹緲的權位不惜設謀加害自己的親外甥,仍氣得差點沒當場暈過去……他并非不通事理之人,自然知道再繼續這么放縱長子下去,后者遲早會闖出無可挽回的大禍──雖然現在也差不多了──來,故最終只得狠下心腸逼著自己大義滅親,讓帝王的口述著親筆寫下了將長子逮捕入獄的詔書。 也在樓孟允下獄隔日,一夕之間老了好幾歲的樓輝在早朝上以教子無方為由自請告老,卻讓太子以「多有須得太傅提點之處」出言挽留,最終讓帝王當場駁回、只象徵性地罰了他幾個月的俸祿便揭過了此事,令深感皇恩浩蕩的樓輝心下感激,自此更加堅定了事事秉承帝王意旨的立場,對日后將要繼承大位的外孫也更多了幾分親近跟期許。 不得不提的是,因出了樓孟允圖謀暗害太子之事,今科省試雖仍照常舉行,在盛京城里得到的關注卻遠不如往昔──對多數人來說,比起三年就有一回的大考,親娘舅三番兩次給太子外甥添堵挖墻角的事兒才真真稱得上稀罕──卻到大理寺作出了判決、將樓孟允貶為庶民并流徙三千里后,人們對這事兒的關注和熱議才漸漸消停了下,轉而將注意力放回了已轉入殿試階段的今科大比上。 由于王嬸所為著實觸著了帝王逆鱗,蕭琰一查出愛兒所遇之事是出自何人手筆,當即便命潛龍衛連夜將人抓捕入了獄。蕭宸對王嬸亦是恨極,雖心切友人前程、不想因此誤了對方備考,卻終究沒有干涉父皇的安排,只是讓人藉口王嬸臨時有急事回鄉探親,將此事在友人跟前瞞了下來。 他對寧睿陽費心至此,不說因而大感吃味的帝王,就是一心等著蕭宸落入陷阱的蕭宇,也從中看出了弟弟對這名昭京舉子的重視。 因潛龍衛的存在十分隱密,蕭宇對自個兒的動靜全在弟弟和父皇掌握中的事渾然不覺,便是利用寧睿陽引蕭宸入彀的計畫最終功敗垂成,他也只以為是蕭宸沒將「好友」的話放在心上的緣故,并沒想到他自認完美的陷阱其實早已被蕭宸摸得一清二楚。所以確定了寧睿陽仍舊是個可用的切入點后,他一計不成再生一計,卻是將腦筋動到了「科場舞弊」上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