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
書迷正在閱讀:燃燼、誰說、風和日美麗、忘憂在失去你的光、欲色難撩(出軌)、藏不住的愛 (高H,1V1)、關于我哥和我男朋友互換身體這件事(1v2)、短篇奇幻故事:商場怪談、黑鐵惡魔、宿主不對勁(np)
自那日談及桃花釀后,淳于衍有多日不曾見過朱暄,再見時已是三月后。 彼時已是初冬,朱暄在重重包圍下,騎在馬上從縣衙出來,隔著雪白的斗笠面紗朝外看。 街上人人裹緊夾衣,被寒風吹得縮起脖子搓手,可換上棉襖的仍不多。 并非是百姓抗凍,而是前幾年縣令斂財,已有不少交不出稅的人家典當了冬衣,到冬日時只好凍著。 此時縣衙門打開,都用艷羨的目光看過來——阿宣姑娘自然是錦貂玉裘,雪白的狐裘雪白的面紗,在梁州城里仙女般打眼——可就連她身后跟著的那排七八歲的小丫頭都有棉襖穿! 深灰靛藍的棉布繃著暖鼓鼓肥嘟嘟的棉花,一個個在家餓得面黃肌瘦的小丫頭熱得額頭冒汗。 怎教人不羨慕! “阿宣姑娘又買新的丫鬟了,這幾個臉生,都沒見過呢?!?/br> “喏,最邊上那個是王老五家的七娘,他媳婦兒生了七個女兒才生出來一個兒子,實在養不起,就把這個丑的賣給了阿宣姑娘,反正模樣丑,以后彩禮賣不上價?!?/br> “七娘也肯嗎?” “呵!在家要等jiejie弟弟吃飽才輪上一口半口,去了阿宣姑娘那里頓頓有rou,換了你你肯不肯?” “哈哈,我自然是肯的,可我聽說有好幾個孩子賣出去就再也見不著了,難不成……阿宣姑娘是買賣小孩兒的?” “去去去別胡說!阿宣姑娘是善心人,賣你孩子作甚?你孩子值幾個錢?賣的錢夠那一身厚棉襖嗎?” “就是,賣出去了還想著見孩子作甚?那么疼孩子,你倒是自己養活??!” “可不是王老五那種養活哦,是頓頓有rou,冬天棉襖,夏天紗衣——這種養活!” 聽到這番話的人簡直都想問一問,阿宣姑娘還缺丫鬟嗎? 膀大腰圓一頓飯吃三碗那種? 然而在艷羨中心的朱暄卻遠沒有仙女那般自在。 她一手握在韁繩上,一手艱難地扯開面紗,努力讓視線更廣闊些,沒好氣地問馬旁男人。 “又悶又瞎,我就非得帶這玩意兒?” 男人捋須:“公主且忍忍吧,這叫形象工程,省不得?,F如今沒有昭陽公主寶印,你本該是個死人,若不做點面子工程,怎么讓這梁州城中百姓將你捧起來?” “面子工程可以做?!敝礻芽戳俗髠瓤从覀?,又是一通左右換手和面紗作斗爭,“好歹讓我把臉露出來??!” 男人不為所動: “臉還是藏一藏吧。昭陽公主薨逝小半年,定國侯在升平縣守靈兩個月,算算腳程,送葬的牛百戶回到京城也有半個月了……公主猜猜,如今京城里有幾個人知道那墓是座空墓,也根本沒人守靈?” “而聽說此事的人,又會不會派人沿途在你們停留過的郡縣尋找蹤跡?” 會對朱暄以這種口氣說話的,自然是項葛。 他花了幾個月的時間找尋蕓娘無果,終于還是先來了梁州,一來就先搞起了“形象工程”。 朱暄小聲抗議:“莫文鳶已經封了梁州城門,再說還有誰閑的會去挖墳不成……” 然而她自己十分清楚,當初一路同牛百戶朝夕相處,露出破綻豈止一二? 為了拿下梁州城隨口撒下“皇帝口諭”的彌天大謊,牛嶺只要回京一問就能確信自己上當。 唯一的問題是,他會上報嗎? 朱暄賭他不會。 這幾個月來京城傳回的消息越來越聳人聽聞。 直至項葛來到梁州,北平郡王和孔太傅已交手好幾個回合。 當初朱暄主理的貪墨案,果然不出所料,在她“死”后不久,貪墨官員就被放了出來,甚至官復原職。 這些人一回到朝廷,就對抓人的大理寺展開報復,少卿宋琦不堪其擾,辭官回家,從此唯一堅持辦正事的衙門也淪為斗爭工具。 與此同時。 山匪黑龍寨無人治轄,在中部的勢力越來越大,京城外的流民也越來越多,幾次進犯百姓無人理會后,流民開始攻擊王公貴族,占據田莊,甚至強行扣留了在莊子上休養的英國公家女眷。 以此為由,讓英國公給他們送銀兩。 英國公老邁,又擔憂老妻幼女,氣得一病不起,皇后娘娘擔憂父親,日日派太醫上門問診。 朝廷爭吵多日,終于出動三千禁軍,要把流民清干凈,誰知禁軍來到英國公家田莊,卻一個人也沒抓住。 流民不知何處得來消息,竟然提前跑了。 還擄走了英國公妻女! 一時之間,京城嘩然。 接連一月,整個長安街頭巷尾都在談論此事,那可是皇后娘娘的母親幼妹??! 皇后母家受辱,不吝于朝廷受辱。 在朝廷查探到所謂流民并非真流民,而是黑龍寨探子后,終于下定決心,發兵陽谷——黑龍寨的大本營就在陽谷——然后大敗。 就如同朱暄一直以來擔憂的那樣——朝中無可用之將。 “這等情形,只怕他們想到莫文鳶,也是遲早的事?!?/br> 項葛大笑:“此刻去升平縣傳旨的天使已經在路上了!” 朱暄不慌,從京城去升平縣只有兩條路,假如不想走被黑龍寨占據的陽谷,則必要經過梁州。 眼下莫文鳶對梁州城防嚴防死守,便是一只蚊子也不會漏過去,更別提傳旨隊伍。 朱暄笑起來:“那我就拭目以待吧?!?/br> 朱暄帶著人出城,一路上探望沒了勞動力的孤寡老人,留下足夠過冬的干糧棉衣,順道聽了滿耳朵“阿宣姑娘是仙女吧?”“阿宣姑娘是活菩薩!”的吹捧。 就連她身邊這六個面黃肌瘦被家人放棄的小丫頭,也都成了仙女仙童,能救苦救難點石成金。 不得不說,項葛的形象工程居功甚偉。 如今整個周朝四處都有了大亂的征兆,這小小一座梁州城偏安一隅,竟有了些世外桃源的意思。 可面子工程到底只在面子上,她能救孤寡老人,卻還有許許多多被壓榨干凈的普通百姓。 今年減稅正好趕在秋收之前,讓百姓松了口氣,但梁州城離富庶差的還遠。 “……得想個法子賺錢呀?!?/br> 男耕女織自給自足是不可能富裕的,要賺錢,就要先打開城門。 然而為了防范梁山寨突襲,如今的梁州城城門緊閉,非手令不能進出,偶爾有商隊想來梁州做生意,也都在城外百里就遭到了山匪襲擊。 梁州三面環山,一面迎著洞庭湖,山谷被山匪堵著走不通,就只剩水路。 項葛:“城里縣志記載,早些年梁州是有水上商路的,商人從南方販賣絲綢過來,再從梁州運蜀米出去賣,漁民還能打撈水產,養活了不少人。 后來縣令提高賦稅,不少人被逼背井離鄉,有些上山成了山匪,還有些下水成了水匪。 商人要面對梁州的高賦稅,還要防備水上的匪盜,遇到山匪尚且可能逃生,在偌大洞庭湖被水匪堵住就只有一死。 高風險,低收益,水路才漸漸走絕了?!?/br> 朱暄:“這么說,梁州以前是有船的?會畫圖紙造船的人呢,有沒有?” 項葛:“當年的造船人若是還在,如今也是七八十歲的老人了,莫說還能不能畫圖,就算他畫得出,私自造船可是犯大周律條的——誰知道你是不是私自建水軍?你準備怎么和縣衙那兩位文書主簿交待?” 朱暄笑:“就說……我喜歡坐畫舫游山玩水?” 話說到此處,一行人已至城門,項葛拿出手令出城,先到了一小片開闊地。 這是朱暄特地讓人清理出來的,正好在城門和城防軍守衛的山谷中央。 這里還建了兩排房屋,四面山巒圍合,再遠些是農田,開闊又安全。 已有人在此處等她。 “又帶人來了?” 朱暄笑著迎上去: “嚴師父,我這次給你帶了六個徒弟?!?/br> “夠了夠了!算上這六個,已經有兩百個了!再多了也照顧不過來?!?/br> 嚴隨未被燒傷的半張臉綻放出大大笑容,他這半年過得舒心極了。 本以為跟侯爺南下守靈是相互做個伴,在昭陽公主墓前了此殘生,沒料到守靈人做不成,倒做成了武學師父。 雖說學生不是軍戶子弟,而只是一群及腰高的丫頭片子——據公主(對文書方文水和主簿石大山)所說,這些都是她以后要用的“貼身丫鬟”。 至于丫鬟為什么不學灑掃繡花,而要學刀槍棍棒,又為什么公主只有一個人,卻足足需要兩百個丫鬟,還要一撥一撥每撥十個依次送出城。 ——別問。 問就是阿宣姑娘嬌氣講排場難伺候,貼身的活都需要力大無比的丫鬟。 再問就是哪有那么多,只有幾十人而已,你們全都數錯了! 嚴隨每次見到石大山懷疑人生的表情,都油然而生一股同情。 但那同情并不多。 因為石大山和方文水可以蒙起眼睛自欺欺人,嚴隨并不想。 他很珍惜自己的新生。 而這新生,是昭陽公主給的。 “姑娘要不要看看訓練成果?” 朱暄訝異:“這么快就有成果了?” 嚴隨一聲口哨響,后頭幾排房屋內霎時沖出一群孩童。 又是一聲口哨,兩百個孩童迅速分隊分列,以每隊四排每排五人,每小隊二十人,共計十個小隊,飛速站好。 每個孩子肩膀綁一條紅綢,綢上歪歪扭扭地繡著自己的隊列名與編號,小小的身板個個站得筆直。 隨著嚴隨一聲令下:“點名!” 為首的小隊長立時向前一步: “第一小隊隊長裴花花報道!第一小隊共二十人,均已到齊,見過阿宣姑娘!” “第二小隊隊長孫想娣報道!第二小隊共二十人,均已到齊,見過阿宣姑娘!” …… 十個小隊,就連只有十四人的第十小隊也在接收今日新來的六個姑娘后滿了人數。 然后是演武。 朱暄看完演武,簡直大喜過望,這些孩子送來最早的也才兩個月,剛來時一個個病懨懨,說話有氣無力,如今都能正兒八經對練了! 雖然因年紀小,嚴隨還未讓她們摸過刀槍,對練也只是摔跤或者棍棒,但是孩子們吃飽喝足,個個眼神鋒利,氣場十足。 這下再回城去,只怕親娘老子也認不出來。 她正兀自感嘆,只聽嚴隨道: “今日表現最好的是第一小隊,按咱們早就說好的,全隊都有獎勵!” 朱暄只覺二十個孩子的目光全都炯炯地落在了她的身上。 “咳……這是……” 她不是小氣,可今日帶的銀子都分發給探望的孤寡老人啦! 嚴隨僅剩的那只眼笑意溫柔。 “獎勵便是,隨身服侍阿宣姑娘一個月?!?/br> “等等……” 這算啥獎勵?能在營里跟著師父訓練,誰會想要回去伺候人? 朱暄剛要制止,只見第一小隊那二十個孩子的視線愈加炙熱,掩蓋不住的激動溢出來,燙得她及時住了嘴。 “就……就聽嚴師父的?” 第一小隊爆發出一陣歡呼。 另外九個小隊自然情緒仄仄,尤其今日才補齊人手的第十小隊,還因為表現不佳被罰了加練——倒也不能算罰,新人想要跟上進度,加練也是理所應當。 “一個月后,重新組隊!” 嚴隨嘹亮的聲音打破了或驚喜或不悅的竊竊私語,重新吸引了注意力。 “一個月后表現最好的二十人,會成為新的第一小隊,前面隊里表現不好的,也會重新往后排!人人都有機會,只看你們的表現!” 朱暄突然有些感動。 嚴師父的這項規定,不只是對孩子們的激勵,更是確保了每個月跟在她身邊的,都是這群孩子里最優異的,來保證她的安全。 其實她身邊有九霄,她自己也一直在練武。 更何況梁州城沒人知道她是昭陽公主,只當她是定國侯的管事與喉舌,想對她下手的人比起京城時少了不知多少倍。 可仍有人這樣記掛她,時刻惦記她的安全。 朱暄張了張嘴,眼眶微濕。 嚴隨附耳過來,“姑娘說什么?” 朱暄喉頭哽咽,笑容卻很大。 “我說,以后每個月的第一小隊,月錢加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