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上珊下香
第三十二章 上珊下香 在家里一連休息了九天,到了初八這一天,門店正式開始重新營業,蘇霓乍一從近乎完全放松的狀態中一下子進入要重新上班的狀況,前兩天真的覺得有一點適應不來,到了第三天才完全進入工作狀態,好在剛開年,客人也不是很多。 春節之后,店面的人事有一定的調整,阿凱離職了,店助的工作分給了其她人,蘇霓成為系統管理員,每個月都要考核;新入職了一個叫做陸智光的男設計師,這個人說話做事一看就非常老練,看來很可能會是店面的另一根頂梁柱。后續瑛姐說還要繼續招聘,擴大門店經營,這件事就交給已經開始正式上班的雅萍負責;而且保險也正式開始辦了,蘇霓覺得松了一口氣,自己的社保終于可以接續上了。 另外還有一件好事,就是店面終于開始每天八小時工作制,分早晚班了,早班早上九點三十分開始上班,晚上六點三十分下班,晚班中午上班,晚上九點半下班,設計師是這樣分成兩班的,但是內務組的雅萍和蘇霓都是上早班,因為與工廠或者稅局社保局還有其她公司聯絡都是集中在白天。 見工作時間終于調整成八小時制,蘇霓大大地松了一口氣,今后自己再不需要九點鐘下班了,每周三天的長班真的有點累。從現在起,只要沒有特殊事情要加班,自己每天晚上都可以回家好好做一餐晚飯,不需要再像從前那樣,每天匆匆回家卻只能吃一點早上準備好的簡單飯菜,常常是米飯配醬菜和煎蛋之類。 上班一周之后就是元宵節,雖然是一個傳統中比較重視的節日,但卻并不是法定假,門店也照例是沒有休假的。這一天偏偏客人還比較多一點,蘇霓和雅萍一直輔助接待到將近七點鐘的時間,這才雙雙走出店門。雅萍要去內線巴士上落點,剛好和蘇霓有一段路是同路,兩個人一邊說話一邊走,到了巴士站,雅萍停了下來,就只有蘇霓一個人繼續向前走。 蘇霓回到家里進入空間,直接在云夢澤的院子里挖了一顆筍,然后配著香腸做了燒春筍,又盛了一小碟醬菜,就這樣下飯了。 當她吃完飯,時間已經是八點鐘左右,這時大家每天定外賣順便避開老板私下里聊天的飯桶群里,雅萍發了一張照片,另外還有一句話:“現在還在等轉車,元宵節外面的人非常多,車里人太擠了?!?/br> 蘇霓看了,雖然自己此時正坐在房間里,但是心中也升起一種奔波道路的疲憊感,雅萍的家距離工作地點比較遠,每天上下班大概要兩個多鐘頭,實在是很辛苦,而且還要轉車。自己從前在松泰上班雖然也要坐車,但是大概只需要半個鐘頭就能到公司,而且還是直達車,路上轉來轉去最頭疼了,蘇霓覺得如果讓自己選擇,自己甚至寧可路上花的時間長一點,也不想轉車,那實在太煩了。 過了春節,空間中便開始逐漸轉暖了,泉水不再那么冰冷,蘇霓坐在白石渠邊洗碗也就感覺沒那么艱難。她一邊清洗著這一天用過的碗,一邊忽然想到今天是元宵節,抬頭望望天空中那一輪幾乎呈正圓形的黃黃的月亮,在周圍的古典建筑與園林氛圍的影響下,她便不由自主地想起古代元宵節是怎樣的熱鬧,蘊秀閣也頗貯藏了一些彩燈,只是自己今天實在沒時間去掛。 此情此境之下,蘇霓不由得又想念詩,不過她想到的不是“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這首描寫情愛的著名元宵節詞作,而是心頭兜地涌起朱淑真的這一首詩:“火樹銀花觸目紅,接天鼓吹鬧春風。新歡入手愁忙里,舊事驚心憶夢中。但愿暫成人繾綣,不妨常任月朦朧。賞燈那得工夫醉,未必明年此會同?!?/br> 雖然前兩句起句很熱烈,但是到了三四句就開始帶了憂愁,五六句有一點不顧一切及時行樂的味道,最后兩句則近乎哀音了,尤其是最后一句,讓蘇霓忽然有一種仿佛要一語成讖的預感,就好像里面秦可卿所說的,“眼見不日又有一件非常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鮮花著錦之盛。要知道,也不過是瞬息的繁華,一時的歡樂,萬不可忘了那‘盛筵必散’的俗語。此時若不早為后慮,臨期只恐后悔無益了?!?/br> 蘇霓將洗干凈的碗放進網眼塑料盆里,甩了甩濕淋淋的手,心里想著,一會兒再吃幾塊核桃糖吧。 到了三月,店面又新增加了兩位同事:施施和惠琳,于是設計師更加充足了??吹降昀锏呐O計師增多,蘇霓心中有一種輕松快慰的愉悅感。 門店一派欣欣向榮,空間中的生機也逐漸旺盛了起來,如同被翠色的顏料整體浸潤渲染了一般,田間路邊處處開始萌現出星星點點的綠意,細嫩的小草從甬道的石板縫隙中鉆了出來,樹枝上也冒出綠芽來,雖然天氣還有些涼,溫度不是很高,但是看到植物已經開始重新生長,就讓人感覺到流動的血液中蘊含了更多的熱量。 不過蘇霓看著石板路上這些小草,撓了撓腦袋,休息日的時候該牽著小羊過來吃草了。 如今蘇霓的休息時間也改變了,如今店面人手足夠,因此她就調整到周日休息,因為這一天工廠的一些部門也是放假的,而周一正是集中處理星期日遺留問題的時間,況且又新增了開周會的項目,于是蘇霓便終于和社會主流休息日一致,一起休星期日了。 春耕應該開始了,蘇霓這天休息的時候用了一整天的時間,用機器將水稻小麥這些糧食都種到田里,從明天開始要整理菜園了,好在菜地的面積不是非常大,而且蘇霓那種小資情趣恐怕是根深蒂固改不了的了,她總覺得拾掇菜地比種糧食要有美感,可能是因為古代的隱士描寫田園生活多是寫瓜棚菜圃,很少寫大田里日頭暴曬之下種莊稼的,畢竟前者是一種雅趣,后者就是真正的苦力了。正如張潮在中所說:躬耕吾所不能,學灌園而已矣;樵薪吾所不能,學薙草而已矣。 用了兩個周日和中間整整一周時間,蘇霓終于將春耕基本忙完了,星期天不必說,自然是全天都要勞作,工作日的六天里,她每天起床格外早,平時她一般是七點鐘起床,但是這一周里她早上五點鐘的時候就在鬧鐘的轟炸之下爬了起來,洗臉梳頭之后在燈光下準備好一天的餐食,早午晚飯都出鍋之后,天已經開始亮了,蘇霓便騎著腳踏車來到避秦津,喂養禽畜,整理菜地,去年的瓜架豆架有一些需要重新修整,菜圃也要翻耕,還要施一些底肥,然后要做的就是把菜種菜苗種進去,強插的田園風的茅舍里已經成了她的育苗基地了,要盡快清空才好。 當第二個周日終于把田地里大部分的事情做完之后,蘇霓只覺得腰酸背疼,即使是有耕種機械,但是有一些事情還是要自己動手去做,如果白天不需要上班倒是還好,但是今年她要一邊種田一邊在外面工作,因此就覺得真的有一些吃不消,好在現在全都過去了。 蘇霓捶著背,拿了換洗衣服出了空間走進浴室,脫了衣服放出熱水后,蘇霓站在蓮蓬頭下面,啊,真舒服??!肌rou僵硬的身體這時候沖一下熱水簡直是無上的享受,真可惜空間中沒有溫泉,如果這個時候能夠漂在溫泉池子里就更美了,身上輕飄飄的,一定程度上擺脫了地心引力,幾天的疲勞完全得以放松了。不過瑛姐說三月份大家努力一下,如果能沖到沖刺金額,那么四月就可以安排一次附近的旅游,希望大家一起加油能夠完成這個月的業績吧。 洗過澡之后,蘇霓覺得好多了,身體的疲倦連同灰塵一起都被水流沖刷掉了,雖然身上還有一些酸軟乏力,但是精神卻已經重新振作起來,她把大浴巾搭在脖子上,拎起兩個角來擦著頭發,然后又很快擦干了身體,便轉進空間穿了睡衣。 打開窗邊的風扇,又將滿地是水的浴室用拖布拖干凈,然后就將衣服泡進盆里。收拾這些的時候,蘇霓并不覺得厭煩,剛剛熱水澡的余興未消,現在掃尾的時候便覺得很有一種閑適悠然的情緒在里面,不會枯燥乏味。 將這一切都打理好之后,蘇霓回到空間,這時候一切工作基本上都結束了,余下的時間就只剩下消遣,她披了一件袍子,搬了一把有靠背扶手的竹制折椅到走廊里,那椅子面是一種厚實堅固的布料,有點類似現代的帆布。 蘇霓在走廊里坐下來,身體往后面一靠,兩只胳膊搭在扶手上,舉著手機就看了起來。 刷了一會兒微博,她突然看到幾幅很小清新的圖片,一個長裙飄飄的女子正走在田地間,再一看標題:00后美女舍棄城里豪宅,回農村住窯洞。 蘇霓立刻就驚悚了,這姑娘是為什么這樣想不開???還是城市中的生活覺得膩煩了,想體驗一下鄉野情調? 她仔細一看帖子的內容:城里好好的房不住,回山溝溝住窯洞?鄭州00后的娟娟離開自己在市區價值數百萬的房子,搬到小山村,耕種菜園養養雞鴨。她挖了三孔窯洞,精心布置,要和女兒長久住下。她說“喂馬,劈柴,游世界,我就是想過這樣的日子?!蹦阍趺纯?? 你怎么看?自己還能怎么看呢?這純粹是腦抽??!農村的日子是那么好過的嗎?真的以為農村就是詩人筆下田園小夜曲一樣浪漫淳樸的地方?自己剛干了一周農活,就累得渾身酸痛了,平時還有一日三餐不能斷的喂食,鏟不完的雞糞豬糞,養貓作寵物的人可以戲稱自己是“鏟屎官”,很有趣的樣子,但是天天成桶成桶的動物糞便清掃起來可不是那么有意思的,光是味道就受不了了。 再看一看這位姑娘的鄉村日常,嗯,院子門頭不錯,石頭圍墻中間有一個木框門,幾根木架支起一個小小的頂棚,下面掛著一塊匾,原木的木板上用紅色顏料寫著“我的田園”,字體非常圓潤;再看院墻里面,一眼望去都是黃土地,可以想象刮風下雨時的揚塵泥濘,而且那土壤看起來也不是很肥沃,比起空間中的棕黑色土地,那里的黃土看起來總有點干巴巴沒有養料的感覺;一張圖片的一角照出來一溜籬笆,看起來亂蓬蓬干枯敗落,相比之下避秦津的籬笆雖然人工雕鑿的痕跡十分明顯,但是卻美觀多了,不至于讓人一看就是一種破敗鄉村的樣子。蘇霓這才明白自己是無法享受原生態的,此時她萬分感謝海瀛洲的原主人將細節修飾得這么好。 窯洞臥室照片中沒有展出,但是一看燒飯的廚房,OMG,黃泥墻,磚石灶,后面還放著一堆廢紙皮爛木板,看來這就是她點火的材料了,這是還沒有到末世,就提前鍛煉末日時的生活技能嗎?這樣的老式廚房自己空間中也有啊,那幾間大瓦房里就是,還有風箱呢,但是自己從來沒有用過,蘇霓做飯是一定要用現代化廚具的,除非是為了嘗新鮮點明火來燒烤,田間燒菜湯也只有那么一次,真不知作為一個原本一直使用現代電子產品的人要怎樣長年累月使用這些柴火灶臺。 最有趣的就是這個人的服裝,上半身是一件乳白色罩袍式的寬松外衣,袖子寬寬大大,下面是一條深絳色的長裙,她就穿著這身衣服一身干干凈凈漂漂亮亮地在那一方田園里走著,拎菜籃拔大蔥,添雞食采野花,她這不是白領種地,簡直是黛玉葬花??!農村生活要是真這么美,大家也就不進城了。 本來還以為是不是文藝小清新要體驗鄉村生態農家樂的趣味,就算是為了出書炒作也是好的,但是這宣傳口氣看起來是要真干??! 蘇霓趕緊刷了一下風景照洗洗眼,這時天愈發黑了,夜間的風也冷了起來,她便將折疊椅搬回房間。 小巧的博古架上放著一盆寶石盆景,綠玉的枝條配上紅珊瑚雕成的花朵,看上去活靈活現。那雕刻成芙蓉花的珊瑚異常鮮紅,飽滿的顏色紅得發亮,如同鮮血一般,仿佛那色彩要從珊瑚上迸流出來一樣。 田園生活美好嗎?也可以是美好的吧,比如自己這樣子擁有一大片外人不能進入甚至根本無法察覺的空間,空間中房屋齊備,而且還是古代的高檔住宅,別看自己寫詩的時候寫的是“柴門”,但事實上這里卻都是雕梁畫棟,柴門兩個字只不過是烘托那種樸素的意境罷了。不過即使是這樣,也是在自己又添加了現代設備之后,這里才變得真正舒適,否則也是難過,光是種地就夠自己喝一壺的了。況且那位娟娟姑娘的田園圍墻不是很高啊,她和女兒兩個女人住在那里,要多養幾條狗才行啊。 蘇霓看著那一盆珊瑚樹,腦子里莫名地就縈繞起四個字,“上珊下香”。這四個字很有一種古典文學的美感,偏巧這兩種東西自己空間中都有,更符合情境了。改換了兩個字,現實也就顯得沒有那么殘酷,甚至還有了一種綺麗的詩意,荒野的風沙、寒冬的微弱爐火與未來渺茫的希望似乎都在這裊裊香煙與鮮紅的珊瑚花瓣的修辭之中得到軟化,變得沒有那么嚴峻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