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蛋:調查
書迷正在閱讀:[蟲族/np]從黑戶開始的蟲族生活、同良、天王巨星挨cao記(雙rou1V1高H)、被綁定了孝子系統之后、黑池、強制沉淪、不知道起啥、小美人求艸合集(短片rou香)、交配日常、穿越后我成了鬼王的狗
----------------------------------------------- 主貼:那場實驗的被試名單:竟然是他們?! 瓜友們,一手資料,絕對可靠! 我有一個親戚是科研局的,前天找他吃飯的時候多灌了他幾瓶酒,嘿嘿,請叫我心機小honey! 你們猜怎么著?他給我透露了那場實驗的被試名單! 絕對熱乎的情報,僅我一家獨有! 廢話少說,情報送上。 名單如下—————— ↓ ↓ ↓ 你準備好接受驚喜了嗎? ↓ ↓ ↓ 五十人大名單來了喲?。?! ↓ ↓ ↓ 柯純、蒯安和、冉曉信、耿言彬、薛友蕊、貝春冬、簡虹、費正啟、農樂蓉、浦金、梁綠蝶、程夏柳、桓建武、龍香藤、崔恨風、喬夢槐、匡向萍、戴收國、羅覓風、丁明明、紀超、張顏、鐘釗、龐曼凝、習文耀、喬一凡、麥淵、龔匯、任杭、盧有易、汪向雪、儲代梅、洪醉易、柳至順、聞夢易、郝建始、蔡妙菡、陳乾、耿綺、紀向雪、胡凝冬、史從瑞、孔盼雁、蒙熙寧、閔鵬宇、余夢、謝耀、蓬谷月、卓遠、葉秦 怎么樣怎么樣? 這非常明顯了??! 群眾的智慧果然厲害,瑞思拜! 別問我最后結果怎么樣,這是絕高機密,不可泄露! 只能說,大家敬請期待! 我已經滿足了,匿了匿了。 等一切結束后,我再找機會和大家詳細嘮嘮! ----------------------------------------------- 于小陽滑動鼠標一路往下翻看跟帖,有喊“臥槽”的,有抱怨貼主說話只說一半的,有威脅貼主有本事別匿的。一小時前的發帖,已經翻了十幾頁,十幾頁的內容并沒有太大的訊息,他又跳回到第一頁,把那五十個人的大名單滾動至屏幕中央。 這個論壇名為【人腦實驗場】,是個小眾的邀請注冊制論壇。 開設三年來,注冊人數剛剛到兩萬,但看帖子熱度,這兩萬的會員都是粘性很高的用戶。 【人腦實驗場】,顧名思義,這里發布的內容必須和“人腦實驗”有關。 “人腦實驗”是近幾年流行起來的單詞,它并不小眾。說不清從什么時候開始,網絡上出現了很多“人腦測試”。 “人腦測試”包括很多種,有娛樂性質的,類似于測試“人腦顏色”、測試“理智腦or感性腦”等等,這些測試題目很少,基本上大家圖個樂子當個談資,玩玩也就過了,不會放在心上。 還有一種是專業性質的,需要到專門的機構里面才能測試。專業測試就會比較繁瑣,專業人員會給你戴上頭盔,問你很多問題,然后讓你做許多題目。當然出來的結果也是更加全面,你可以清晰地知道自己的腦子在哪一方面比較擅長,哪一方面還有欠缺,之后會有專業人員針對你的大腦制定一個屬于你的“大腦進化方案”。當然,費用也會更加昂貴。 除了以上兩種外,前年網上突然流行起了一個半專業類測試,題為“測測你的腦子有多接近人類”。這個測試有230道題,測試完畢后會出一份特別詳細的結果報告,但它是完全免費的,最初是在朋友圈里面瘋傳,后來所有的社交媒體上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這個測試流傳到瘋魔的程度,團體中開始就測試結果進行攀比。高分者被人吹捧、低分者被人嘲笑,直接把“人腦測試”推向了熱度的頂端。 也正是這個契機,“人腦崇拜者”孕育而生,而這個【人腦實驗場】的論壇也是在這次熱潮中悄悄建立起來。 不過這個論壇的用戶對于“人腦測試”沒有什么興趣,他們的關注點在于“人腦的研究和實驗”。 論壇上的第一個帖子就是揭發國家正在偷偷實行的“人腦實驗”。 帖子中表達了讓所有人都震驚的觀點: “我們的大腦比人腦的10%還不足?!?/br> 貼主列出了一系列政府官方組織的一場場關于“人腦研究”的實驗數據來佐證的觀點。 縱使他們擁有比人類更強的記憶力、信息處理能力、危機處理能力,但在創造力、應激反應力、感受性等數據上卻遠遠落后于人類。 他們甚至不知道“愛”是一個什么情感,90%以上的新人類覺得“愛”可有可無,但有60%的新人類對“愛”表現出了明確的好奇。 自此以后,論壇里經常會發布各種各樣的“人腦實驗”,大多數都不知真假,但有一個觀點是很明確的,那就是“人腦實驗”從百年前就開始了——百年前,還是人類和新人類共處的年代,那時的社會還是人類占優。 其中有一場很傳奇的實驗,論壇中的人稱之為“那場實驗”。 “那場實驗”據說是八十年前由政府主導執行的,但更多的資料卻無從查起。 有人說“那場實驗”是披著“綜藝”的皮,騙了很多無知的青少年,目的是要研究青少年的大腦發育。 有人說“那場實驗”把一整座城都封了,里面的每個人都是被試。 有人說“那場實驗”最后無一人生還,全都成為了實驗的犧牲品,至今他們的尸骨還在某座山上無人發現。 有人說“那場實驗”的真實目的是改造人,被試都煥然一新以新的姿態回歸生活了。 眾說紛紜,“那場實驗”的神秘色彩越來越濃,漸漸成為了傳奇。 隔三差五就會有人在論壇里發布關于“那場實驗”的爆料,真假難辨。大家雖討論得激烈,卻很少有人當真,因為從沒出現過“實錘”。 直到一個多月前那個“綜藝”的開播。 ,這是一個完全沒有吸引力的名字,至少對于【人腦實驗場】的瓜友們來說。 起先于小陽也不知道這個節目,職業關系他并不需要天天出門上班,但即使大部分時間在家度過,他的興趣也只在電腦和游戲上,電視機于他而言只是個游戲顯示屏而已。 九天前,論壇里有一個熱帖一直霸占著首頁的位置,熱帖的主題是“是人腦實驗?” 于小陽感到好奇,就點進去看了下。 主貼貼出了節目的截圖,是一群人在一個昏暗的房間。 那個房間陰氣森森的,中間擺著一個破舊的手術臺,四壁上掛著奇奇怪怪的工具。 房間里有一個人,另外門口聚了一堆人。這些人表情各異,驚惶、害怕、緊張、氣憤,于小陽是第一次見到那么生動的表情。 這幾個人絕對不是“新人類”。 于小陽想,卻又不禁疑惑,如今居然還有“人類”的存活? 據他的情報,“人類”要不死絕了,要不就在政府管轄的實驗室里當研究對象,斷無可能還上綜藝演節目! 等等,這個綜藝會不會是政府所為? 想到這一層,于小陽覺得主貼的可信度蹭蹭上升。 他隨即打開視頻網站搜索起這個叫的節目來,看到“封鎖的密室”那一段后,更加肯定了自己最初的判斷。 這些可憐的“人類”,還以為自己生活在“舊年代”,還在堅持著自己可笑的夢想,像小丑一樣任人擺布。 倒是那個叫“柯純”的人有點意思,竟然敢在節目里直接和鏡頭叫板,于小陽作為一個“新人類”都不由自主地為他鼓掌叫好。 從那天以后,于小陽家的電視機總算開始干起了它的本職工作。 于小陽依舊每天在家擺弄電腦和游戲機,唯一的不同就是電視機上同步播放這檔綜藝。 看了兩天后,于小陽發現了一個讓人驚愕的事實——他也許認識這其中的一個人! 其實最初看的時候就覺得其中有個人長得很眼熟,在他苦思冥想了好一陣后突然就想起來了! 于小陽的爺爺曾經留給他一本手札,手札里夾有一張老相片,在那張相片里好像就有這個人! 想到這兒,他一刻不停地翻箱倒柜找到了那本手札,并且翻動紙張果然掉出了一張照片。 由于年代的關系,那張照片已經微微泛黃,上面是一張集體照,朝氣蓬勃的大學生們在劇場外排成三列一齊對著鏡頭比樹杈。照片的背面注釋:零九屆話劇社留影紀念。 于小陽聽他爺爺說過,他爺爺大學時候是學校話劇社的場務,那時候劇團里有一個人緣特別好的前輩…… 他在照片中找起那個人來。 “有了!” 于小陽激動地用食指點住一排正中間的那個笑得十分燦爛的青年。 臉型、眉毛、眼睛、鼻子、嘴巴,像!和節目里的那個人幾乎一模一樣! 這人叫什么名字來著? 于小陽努力地在記憶中搜索,然后他確信他爺爺沒有和他說過名字。 “也許手札里會寫?!?/br> 那么想著,于小陽迫不及待地翻開手札。 手札里是他爺爺蒼勁有力的文字,記錄的是他從大學入學到畢業這段時間的日記,每一篇都很簡短,這省去了于小陽很多功夫。 他專注于提到“話劇社”的文字,一目十行地查找。 “這里!” —— x008年6月22日 今天蒯學長因為遲到給我們每個人買了根棒冰,劇場空調壞了三天了,這根棒冰簡直是雪中送炭。我以后也要成為像他那樣的前輩。 —— 蒯! 節目中的那個人也姓蒯。 “蒯”絕對不是一個常見的姓,于小陽覺得很難用巧合來解釋這個事情。 他繼續往后翻看。 蒯學長在他爺爺的心里是一個和藹可親、體貼學弟學妹的好前輩,會主動問候大家、給大家帶吃的、替他們場務分擔勞動,還很能體察人心、主動開解迷茫的后輩,總之是一個無懈可擊的好人。 這個膜拜的口氣與爺爺說與他聽時一模一樣。 于小陽心里已經基本認定這個蒯學長和節目里的蒯安和一定有關系。 至于他們是什么關系,他現在還不好判斷。 又往后翻了幾頁,他的目光定在了某一頁上。 —— x009年7月5日 今天大家給蒯學長舉行了送別會,一是慶祝他畢業,二是給他踐行。他被一個唱歌綜藝選中,再過十天就要入營了。我知道蒯學長的夢想就是站在舞臺上唱歌,真心祝福他。 —— 唱歌綜藝? 于小陽警覺起來,這個蒯學長也參加過唱歌綜藝? 他繼續翻看下去。 —— x009年9月3日 蒯學長入營快兩個月了,奇怪的是節目一直沒有定檔,甚至連節目名都沒有公開。聽學長說,入營之后要上交手機,所以沒辦法和他聯系。劇團里的人都在吐槽這節目故弄玄虛神神秘秘。算了,再等幾天吧,我們都等著集體給學長打call呢! x009年10月10日 今天劇團里又討論起了蒯學長,沒有人知道他現在怎么樣。節目也遲遲沒有定檔。這是不是有點奇怪?我們已經托關系去問了,等結果吧。 x009年11月20日 蒯學長那個節目還是沒有消息,托關系問來的結果是無可奉告。這件事情在網絡上發酵了,除了蒯學長以外還有好幾個人也是同樣的情況。這會不會是一場詐騙?集體傳銷?擔心……希望蒯學長沒事。 —— 于小陽擰起眉頭,直覺告訴他,當年那個綜藝和現在這個綜藝一定有關系。 同樣的姓氏、同樣的容貌,一開始于小陽懷疑這倆是不是直系親屬,但現在他的心中浮起了一個十分大膽的假設——他們會不會是一個人? 于小陽自己也知道這個想法有多么荒謬。 人類的壽命是有期限的,八十年前二十幾歲的青年在八十年后如果還活著就是一個垂垂老矣的老人,怎么可能還保持年輕的容貌參加這樣一檔綜藝節目呢? 可要用巧合來解釋這一切未免也太傳奇了。 傳奇…… 這兩個字在于小陽腦中閃過的時候,他忽然如被雷擊中一樣,呆坐在沙發上。 “那場實驗”也是八十年前。 也許真的是一個“傳奇”! 可,怎么做到的? 有了這個大膽的假設后,于小陽特別關注【人腦實驗場】中關于“那場實驗”的每一個帖子。但讓他失望的是沒有找到靠譜的情報。 直到今天的這個爆料貼的出現。 五十人的大名單,只要去一一核實他們每個人的身份,就能確定現在這個節目和八十年前的那場實驗是不是真的有關系! 于小陽的目光緊緊盯著屏幕正中的那五十人的名單。 已知的名字是在節目中的公開信息,其余那些名字節目中并沒有公布,因此這份名單也有“偽造”的可能。 但如果是“偽造”的,有一點讓于小陽很不解。 這份名單里少了兩個公開的名字——郎秋和薄亦然。 如果是貼主故意想要博人眼球偽造名單的話,怎么會犯那么低級的錯誤? 在跟帖中確實也有人拿這點質疑貼主,但貼主發完貼后就遛得無影無蹤,別說回復了,于小陽查過此人的IP和網站痕跡,發完貼后他再也沒有登錄過,IP也是虛假的。 不管這份名單是真還是假,對于小陽來說都是一個突破口。 他擼起袖子,深吸一口氣,狂敲起鍵盤,投入調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