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二、開朝
六十二 開朝 巡視了私產兩天,回宮休息一天,初六大清早卯時正,便是胤武七年新年開朝之日。 百官們立于太極殿下,互道了新春恭賀,猜測著今日朝堂之上武帝是否會指派科考巡視督察官員又或是如何安置百萬大軍及天水國欲尚公主等大事。更有按捺不住者向上首的兩相拐彎抹角想探聽消息。 誰都不是傻子,這兩位新春之季便叫武帝接著出城呆了兩天,肯定是商議了許多,然而這兩位位高權重的老狐貍都紛紛保持著笑臉,竟是連最親近的弟子都不曾吐露半句。 近了卯時,小侍及侍衛們并十余青衣黑紗帽的謁者魚貫而入,其中一個青衣謁者立于殿下高唱一聲:“恭迎吾皇上朝~” 眾官肅穆,持笏躬身肅禮,武帝著了玄衣進來,等武帝坐下,喚了平身后眾人直腰席團蒲跪坐才發現武帝的龍椅之下,大殿之上,靠左手處擺了小小的椅子,坐著二殿下。 兩相老神在在面上看不出變化,百官們俱都目瞪口呆,全不知上方的姬蘇端著臉,心里其實更緊張得要死。 他也不知道大佬是這么的難以捉摸并且雷厲風行啊,直接把他提溜起來了說是每月帶他上朝一次,姬蘇就這么暈乎乎被帶了過來。 “新春尚始,事務繁多,眾卿不可懈怠,朕亦如此。自今日起,二皇子每月初一隨朕上朝,眾卿可有異議? 一眾人搖頭:“臣等,并無異議?!崩^承人果然就這么定了,我們想異議也議不了,三位皇子里,也就二皇子才智出眾,我們不瞎,都知道。 武帝看著有志一同的臣子們,有點無趣,虧自己還想著有跳出來提反對聲音的,自己把準備好的姬蘇的奇思妙想啪啪的甩他臉上呢。 真是可惜了。一群不上道的貨。 眾卿,可有何要事上奏?” 武帝開了口,下方大臣們皆是一肅,兩相不約而同請聲:“臣,有事請奏?!?/br> “準?!?/br> 兩相起身至殿中,跪于地,笏置于袖內,手持奏折叩于額。 “陛下去歲為天下百姓鳴冤洗立公而設吏部,授臣以重責除沉疴建新朝,臣等幾經商議,不負陛下厚望,已草擬職綱,還請陛下過目?!?/br> “朝中職責亦可部分,劃分六部,各司戶、吏、農、工、兵、禮、刑,按職入部,上設兩相職不動,廢尉為卿?!?/br> 邑相說完,宋相接上。 “吏部:可稱天官,掌管全國文職官吏的任免、考課、升降、調動、封勛等事務; 戶部:可稱地官,掌管全國土地、戶籍、賦稅、貨幣、官員俸祿、財政收支等事務; 禮部:可稱春官,掌管國家的典章制度、祭禮、學校、科舉和外事活動等; 兵部:可稱夏官,掌管全國武官選用和兵籍、軍械、軍令、驛站等事務; 刑部:可稱秋官,掌管國家的法律、刑獄等事務; 工部:可稱冬官,掌管各項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等政令?!?/br> 去年武帝立刑部,曾在朝廷上戲言百官現在的官職繞口繁瑣,責令兩相想個章程出來整改,想不到還真折騰出來了,這朝堂新春第一天第一響還真是應景,若陛下準了,可真是去舊迎新了。 謁者上前來接奏折,兩相的聲音在巨大的朝殿里撞擊著每人的耳膜,幾乎令人發聵。 “朝官變動,地方亦動,乞望陛下詳閱?!?/br> 兩人這么一說,三位太尉與數十余位士大夫皆起身,持奏跪于二人身后伏下,同聲道:“乞望陛下詳閱?!?/br> 姬蘇很是吃了一驚。 大胤的官職的具體編排自己并不熟悉,但從謁者、兩相、及太尉、前將軍等職來看,與秦朝有相像,亦有不似處。去年二月武帝借著桐城一事發作,設立了刑部,莫非那時候開始就在計劃著進行官員制度改革? 六部聽起來確實是省事省心,一目了然許多。把大體的方向精簡明確了,隨后往再下進行細分,這和隋唐方始的六部完全一樣了,只差了沒說六部的頭頭的官職名叫尚書了。 從秦朝直接跳躍到隋唐,這跨度有點大啊,這大胤的官員還真有些能耐。 姬蘇若有所思的盯著武帝的靴子:大佬爹除了暴虐武力,心機還真特么深。這么年輕,這么有前瞻力,有改革的魄力,大胤如果不出岔子,想來國遠還是很昌盛的。 武帝揮手讓眾人歸位,身體微微前傾道:“此等大事,辛苦各位愛卿了?!?/br> 等這些臣子謙虛一番回位,又有武將出列上奏。 “去歲陛下北伐親征,破胡虜圈胡地,戰事已畢,大軍百萬尚留邊關,如何處置還請陛下圣裁?!?/br> “姜元帥可有想法,且說來聽聽?!?/br> 武帝問下首這位中年將軍,姬蘇注意到他持于左手的頭盔頂上有紅艷艷的鳥類長翎,這鳥翎極長,毛極厚,逶迤于后約有三尺長,色澤鮮艷美麗,再看其他武將,還有兩位相同,但其他的卻不一樣,有青色,有黑色,黑色次長,青色最短,可見武將官職區分是以盔翎為別。 這位姜元帥朗聲道:“衛國眾涌涌,戰勝心思鄉。依臣所見,可按功行賞,譴七十萬眾歸鄉,余十萬鎮守云、雁、牧三州,其余十萬留守各邊,如此可省糧草,歸鄉者或有意愿,亦可入民兵營充后備?!?/br> 另有容芝鶴容太尉聽完此話持反對意見,得了準到殿下道:“末將以為只譴三十萬歸鄉即可。陛下英明,有圣帝之賢能武略,陛下治下國力強盛,親征北地大勝而歸。南方朱陶、紀國國小力微,民生艱苦,依末將之見,不若趁此軍心民心振奮之機一舉南下,使朱陶、紀國并入大胤版圖,既開疆拓土,又救他國人民于水火,一舉兩得,豈不美哉?!?/br> 容太尉話落,便有諫議大夫李權出來反對,道:“吾大胤國富民安,更有陛下北伐之雄風廣為世間傳唱,君不見天水國君主上請國書以國為聘欲尚公主?兵不血刃乃兵之上道,臣以為以天水之求為表,傳揚其他國家,必有他國心下動搖,緊跟其后。陛下,不若先譴五十萬眾歸鄉,留五十萬眾,大隊鎮守南邊諸國交界邊關,靜觀他國反應再做準備?!?/br> 姬蘇非常震驚。 作為軍政的后代,自己接觸面是比一般平頭百姓要廣,但這樣直面高層談論軍隊大裁員和打著旗號去侵略的會議平生真乃頭一回,簡直聽得心驚rou跳,心下隱隱有不安——大佬征胡態度強硬勢如破竹,可見準備萬全,并且不留俘虜斬草除根,可見得到胡地的決心,莫非,他的野心不止大胤?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姬蘇暗暗的瞟大佬,大佬并不直接表態,而是表示此事再議。 轉而想到剛才這位太尉提到天水,不由得又看向大佬爹。 果然,武帝左手撫于龍角之上,身體向后微靠,靠在盤旋的巨大的黑龍身上,看著下方嘴角微勾。 “既然說到天水國國書一事,諸愛卿,爾等以為這等優厚條件,朕應是不是應呢?” 條件實在是太誘人了,一個公主換取一個國家,根本是完全不平等的交換,但天下真有如此好事么? 朝堂被武帝奪權逼宮后一直在清洗,眼下留于朝堂之上的都是他自己的班底,因此沒人敢隨意開這個口,倒是最后兩相并一太尉見氣氛沉悶不對了,上前道:“陛下,國聘吾大胤公主一事非小事,臣以為此事不可急,且等暗探傳回天水的消息再做打算亦不遲?!?/br> “不錯,若天水敢催促,必是心下有鬼,吾等自不可因小失大反中其計?!?/br> 上首武帝點了頭,話題便轉到了二十二日開考的首屆科考之上。 這回武帝雷厲風行,直接點了性情嚴厲、正直或清譽有加的士大夫余士義、涂椒、方士則、孟如海四人為巡查監督使,另點胸懷文章腹有詩書的諫士大夫明堂、梅長亭及兩相閱卷方散了朝。 朝堂上一早,姬蘇便看出武將當中并不是鐵桶,派系目前還不清楚,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兩相是同盟,作為武帝的左臂右膀不動搖。 轉到殿后,有重重帷布擋住了官員們視線,武帝方摸了摸姬蘇的頭,淡聲問道:“可累了?朝事了了,然而亟待解決之事眾多,若累,便直與朕說,膳后隨先生們作功課。若精神尚可,膳后便隨朕前往議事殿與兩相及太尉們議事?!?/br> 武帝一直以為以手自后腦勺往后背順撫頭發,突然換成摸腦頂,姬蘇很是不習慣,微微偏了些頭。 大概感覺到兒子的不適合,武帝彎腰把姬蘇抱起來走路。 姬蘇抓著大佬爹的衣襟,想了想如實道:“兒臣還是有些精神的?!?/br> 就在姬蘇跟著武帝去吃飯再上班的時候,姬莊與姬參各自用著膳,得到了皇弟(二皇兄)被武帝帶去上朝的事情。 姬參的眼里有嫉妒,有艷羨,有傷心,眾多情緒一一克制不住涌在一起糾結成團,最后又化成死寂沉靜下去,幾位先生早知大勢已去,只立于后并不出聲。 姬莊一邊喝湯一邊稱贊:“二皇弟真厲害,居然能跟著父皇去上朝,一看就是將來要辦大事的?!?/br> 何止林美人恨鐵不成鋼想把這胳膊肘往外拐的假兒子狠抽一頓,便是四位先生都恨不得把姬莊腦袋給搖清醒。 幾位先生你看我,我看你,看向林美人。 林美人說傻也不傻,心思總是有一些個,否則怎的與季美人同為侍寢,季美人落得冷宮空守最后為武帝所殺的下場,而她又能帶著兒子安然生存于宮中呢? 見到先生們眼神,林美人囑了姬莊慢些吃,便悄身到了小廳。 “林美人,陛下之心已定,再作圖謀亦是枉然,唯今之計,大殿下親近二殿下,可使殿下借二殿下之口,同隨上朝學習政務。林美人亦可求見陛下,借機道道他二人兄弟情誼,卻萬不可提立嫡立太子一事。只要殿下能同入朝堂學習政務,方才有一線機會?!?/br> 林美人聽得一直點頭,起身與四位先生行了禮,道:“大皇子愚鈍,實在有勞四位先生費心了,先生情誼銘感于心,有待他日定報此恩?!?/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