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二、戰事
四十二 戰事 胡蠻十三部恨姬武入骨。 不為別的,光姬武重賞之下,無數的武人涌入草原狙殺胡部的貴族戰士們,便叫他們被打了個措手不及,并因全無防備而好是折損了一些未來的繼承者。 這種流氓招式使得胡部的胡汗們氣憤之極,以翻倍價格再開出,本以為入了秋把收成都歸好,給大胤來次大招,結果沒想到大胤的新帝何止流氓,簡直陰狠之極,竟唆使潛入胡部的暗探武人們放火。 春夏鶯飛草長,綠草連天,這美景說多美便有多美,入了秋,萬物更迭草枯水寒,要多蕭條便多蕭條,可怕的就正是這萬物枯寂之時,星火能燎了原,絕了根。 拼著一口恨,胡部大軍劍指大留,打算這次拼老命也要擊殺了武帝,然而兩軍對陣了,才發現姬武這個年輕的男人已經不是狠毒能形容,而是一種惡魔般的生物。大胤的軍隊,也不再像從前般軟弱好欺,個個像是中了巫術,悍不怕死,便是受了重傷都硬撐著一口氣撲上來,像野獸那樣咬住胡部戰士們的喉嚨撕咬。 饒是胡人擅武好斗,都被這奮不顧身悍不怕死的前赴后繼的狼一般的胤人將士們嚇出了冷汗。 甫一交戰,胡部便被大胤打得損失有些慘重,只能后退三十里地安營扎寨。 對策尚未商量出來,忽有戰士高喊:“緊急軍情!” 來報的探子渾身是血,躺在床板上雙眼瞪得幾乎要掙裂眼眶,好像見到惡鬼般不停的嘶聲狂叫:“有獸!有獸!餓獸啊——” 狂叫了好幾聲,這探子猛的死命抓住最近人的手臂,力氣之大,竟硬生生摳下一塊鐵甲留下鮮紅的血痕猛的住了口后落回床板上失去了動靜。 胡汗十三人面面相覷,正欲重責人前去調查,便聽到外頭忽然呼聲大作起來,不過一息竟異?;靵y。 有人前來急稟:“大汗,胤人攻來了!” 怎的可能? 胡汗們大驚,又有戰士來報:“報——!營地后方突然出現許多虎狼,見人即咬,十分瘋狂!” 姬武揮劍,策馬躍過過幾個胡兵時身子突然側倒至一邊,手里長劍帶起一道寒光,連慘呼都不給人機會叫出,便帶起幾顆頭顱飛上半空。 失了頭了胡人頸處血如泉高高噴出,身子好一會才如不堪重負般倒在地上。 四面八方都是大胤將士們的嘶吼聲:“殺——!” 姬武再次揮劍,與自己的子民們一同嘶聲呼喊出這一個單調的字眼,感受著骨子里身體里的血液在沸騰咆哮,就仿佛心里一頭關了很久的猛獸終于得到了時機出來自由,姬武只覺得興奮。 面前那些該死的胡人的慘叫都是最美的樂曲,叫他渾身guntang,甚至這興奮都叫自己下身都堅硬起來。 遠遠有幾條高大的胡人身影從半空與地面合成圍勢襲來,當頭一人使用雙錘,深目高鼻,口里大吼:“狗皇帝拿命來!” 姬武翻身下馬同時抬腿一踢,把戰馬嘶嚎著踢向此人,自己一回身,右腿一勾,勾住一個胡將刺來的長槍尖處,巧力一使翻身之時手里劍揮,把變招不及的胡將斬飛頭顱,落地后右腿一踢,失了頭還未倒下的尸身被大力踢向其他胡人。 這幾下一氣喝成,借著馬與死尸拖延這一瞬間,武帝猛力一蹬躍至半空,手里劍芒吐露如龍,斬向雙錘重重擊在地面上引起震動地裂的胡將手腕。 “護駕!” 胤將有人大聲嘶吼,胤兵如潮涌上來迎上想圍殺武帝的胡人。 血與慘叫連綿不絕,陰沉的天空都叫這慘烈的廝殺染成了一片血色。 有兵士發出慘叫,被胡人砍去了手,可這兵士倒下遭到刀砍時卻猛的瞪大雙眼,用僅剩的一臂勾住胡人脖子,體內像是爆發了巨大的隱藏的力氣,張嘴就貼著胡人的脖子一口咬下去。 血rou飛濺,胡人痛得張嘴慘叫不停,手里的刀又砍了兩下,想掙脫開去??稍趺磼暌矝]用,胤兵一邊撕咬一邊大口喝血吃rou,粗重的呼吸聲仿佛餓了許久的野獸。最終胡人失去了力氣,倒在地上,瞪大的眼里全是不敢置信與驚恐。 這兵士亦倒在地上,像是才感覺到痛,呆呆的看著天任身邊人影你來我往,也不知想到甚么,嘴角忽然帶了絲笑,安然而從容的閉上了眼睛。 戰爭是慘烈的,戰況是一邊倒的,胡部大汗們僅有四人沖出大帳奮力殺敵,其他九人竟然想趁亂策馬逃跑。 千人的動靜多少還是叫人看在眼里,忽然不知哪里有人高聲猛喊:“大汗逃跑了!大汗棄了我們逃跑了!” 這一聲喊如一滴水掉進了沸騰的油鍋,瞬間便炸開了。 喊聲越來越多,甚至有人還指出了大汗們逃跑的方向,不一時整個戰線上都能聽到大汗逃跑的喊聲。這下本就混亂呈現頹勢的胡軍潰不成軍,許多戰士哪還有心打戰?轉身就跑,只恨不得快些去搶匹馬,好有多遠跑多遠。 遠遠的,姬武看著胡汗們逃跑的方向,火把星星點點,在黑夜里分外明顯。他嘴角微微翹起來,輕笑一聲:想跑,也得問過朕準不準。 大胤這邊,一隊鐵騎揚起枯草泥塊緊咬著胡汗們身后緊追上去,姬武輕道:“通知重騎?!?/br> 身后的士兵領命向后方策馬,不一時,一只箭鷙沖天而起,箭一般向胡人的后方飛去。 姬武聯合大胤各邊城共百萬大軍以破竹之勢不過二十余天便一舉擊殺胡軍近六十萬眾,胡部敗兵僅剩十萬余向后方慌亂敗逃,大胤的鐵騎則堅定的向胡蠻草原壓進。 每一處每一個大胤的士兵們帶著姬武的命令:殺,殺,殺。 在姬蘇與先生們請了城中孩童把守街道各處探聽軍情敵情步入傷營不顧身份忙前跑后為大胤貢獻自己一份微薄力量時,一只箭鷙帶著城中的消息飛到了鷙兵臂上。 見武帝看完消息似是心情不錯,被喚來的麾下第一大將軍姜誠玩笑問了一句:“陛下,可是其他邊城傳來好消息?” 姬武重看著手里消息,并不抬眼道:“其他地方消息方才就叫你們看過,此乃大留消息?!?/br> 看完了,把紙條遞過去:“朕有三子,姜將軍,依你所見,哪位皇子適合太子之位?” 姜誠一怔,半跪于地抱盔低頭道:“陛下,三位皇子皆乃人中龍鳳,臣一介粗魯武夫,豈敢妄議?!?/br> 姬武抬著遞紙條的手臂紋絲不動:“朕恕汝無罪,姜大將軍且看看?!?/br> 陛下這是打算做甚? 姜誠年三十五,十余歲便與父衛邊戍關,姜家滿門忠烈卻并不迂腐,自從姬武還是皇子敢自薦上門,一番商談下來,姜家上下便對姬武表了忠心,姜家的百年興旺已經破釜沉舟全數唯系于姬武,姬武也確實不負自己當年的狂妄承諾,一舉奪取帝位。 這是個野心看不到邊際,心智極高的可怕的年輕人。 姜誠尤記得祖父對姬武的評價,也記得祖父對闔家上下的警言:既然選擇追隨姬武,便不能在他生前生出半點二心,姜家也不要參與皇子爭紛,擁皇便是最最正確明哲之路。 可眼下,武帝給自己出了個天大的難題。 望著姬武不動如山仍伸過來的手,姜誠迅速在心中做下判斷,一咬下,雙手接過紙條。 紙條輕飄飄的,僅兩指并寬,所書之字小如蠅頭,密密麻麻,卻無一字多余把大留城中所發生一切述了個清楚明白。 姜誠越看越心驚,不由偷偷抬眼打量上方的年輕的帝王。 年輕的帝王也不知在想甚么,嘴角帶著笑,嘴里說著冰冷又無情的話:“聰慧稚子確實討喜,可若年紀小小圖謀甚過,心思用得不正了,還是收回那些不切實際之妄圖方好。姜大將軍,汝說是也不是?” 姜誠冷汗涔涔,點頭應是。 “一塊磨刀石而已,若想變成刀,也得看朕同不同意?!?/br> 待出了帳,姜誠走遠了方回身復雜的看了一眼大帳。 這個男人能登帝位,果然心思深沉縝密又狠毒到不能為人所極。 這番話竟對著自己說,莫非點醒自己姜家有人不顧祖父訓斥妄動? 再想到方才的命令,心頭又是重重一跳。人說虎毒不食子,他究竟對自己的兒子,有真正的父子之情呢?還是根本無情? 忌憚的再看大帳一眼,姜誠喚來親信:“速寫信回家請祖父好生把家中上下捋查一番,可有人不聽話?!?/br> 就在姜誠的親信隨侍拿著信邊夜策馬望家鄉而去時,箭鷙尋到了重騎,又帶去了一份消息,重騎一分為二,一部分仍配合著武帝這邊擊殺胡兵敗將,一部分調轉頭,行走了一段路后分為十三部分,饑餓的撲向胡蠻部族后方留守的老幼婦孺。 所有的重騎只知道一個命令:三歲以下者,留。未婚嫁女子,斷手足,充游軍士。 草原上戰事激烈悲壯,大留城這邊也不好過,胡人攻城極是兇悍,派譴過來亦有三萬眾,還未加上各路偷襲的隊伍。 大留守城只有兩萬兵,一萬為保水源,派駐去了留河。第一輪胡人進攻使了兩臺投石儀,城中十數處地方房屋叫砸毀,胡人并不會制投石儀,可眼下這儀器竟出現在此,顯然大胤當中有叛逆投奔了胡蠻。 守城的將士兵為這消息氣紅了眼睛,恨不得大開門城沖出去殺個痛快,把那叛國賊人找出來五馬分尸,可將令如山不能妄動。 草原大石并不好找,對方投石儀也顯然做得粗糙,使用不長便退去,倒是讓大留方面松了口氣,一盆盆的滾油與蘆草點了火從城頭倒下去,架了城梯往上沖的胡人先遣部隊生生被擋住了一波,無數胡人身上裹著烈焰慘叫著倒下去,第一回合的攻城試探便在大留略勝一籌中結束。 連將軍年約五十,申字臉,眼下泛青面容冷峻,立于墻頭看著胡兵安營扎寨,下令下去:“胡人夜半只怕有火箭偷襲進攻,著幾隊人馬運水做好準備,入了夜一更前,把所有房屋地面都潑上水?!?/br> “聽甕們輪流值聽,切不可松懈,皇子眼下全聚城內,他們定會按捺不住向皇子出手?!?/br> 果不其然,入了夜,不止城外胡人把箭頭點了火進行一輪密集的火攻,便連城內的暗哨們都活動起來,偷迎了一批人馬進城直奔皇子所在而去。 老實講,戰爭時期武帝竟把年幼的兒子們帶來邊城,是個將軍將士都并不高興,這意味著要分出一部分人手去保護年幼卻高貴的皇子,意味著保國衛家的人手要被這種本不應有的小事給生生連累消耗一部分,意味著行差一步,便是勝戰也有可能全城將士都因護衛不利而受天子之怒火。 可武帝偏生要帶人來,連鯀連將軍聽到自己被分為守城將軍時簡直像被淋了一盆冷水,心都冷透了:比起在后方窩囊保護小孩子而死,還不如上陣殺敵自己帶幾個胡人墊背被捅個透心涼呢。 可帝令如山岳,不能半點動搖更改,連將軍看著手下的兵士與兒子們,只得長嘆一聲,認了。 一同守城的,還有參將連家二郎連烽三郎連薪,及年僅十四的六郎連銳。 連家亦是滿門忠烈,世代鎮守邊關亦有三十年之久,得了此令,脾氣火爆的連六郎恨不得沖到官衙把姬蘇打一頓,結果沒等他動手,皇子身邊的侍衛送來了姬蘇的聽甕一物。 姬蘇不知道自己一個聽甕叫親爹高興與生氣兩摻時還幫自己消解了一點守城將軍因為要護衛自己的不滿,第二日送上的借箭一計,更是叫某位連家小將對自己起了好奇攀比之心。 次日,得空的兵士們得了令,趕緊從城外割了草編扎草垛假人,入了夜后,隨著連烽一聲令下,黑鴉鴉的城墻上無聲的放下了千百條草繩系好的假人。 遠遠潛伏著觀察大留的胡人大驚,趕緊向胡軍大將報信:胤人偷放士兵下城來偷襲了! 在傷營忙碌了一天,姬蘇夜里睡得沉,半點兒沒聽到震響半邊天空的喊打喊殺聲,早早起來,按平時習慣蹲了馬步打拳練箭后快速吃了早膳便又一頭扎進了傷營。 ************************************************** “(秦軍)聞戰,頓足徒裼,犯白刃,蹈爐炭,斷死於前者,皆是也?!?/br> —— 此處士兵生生咬死胡兵,乃根據此句有感而寫。 秦朝銳兵當時都有視死而歸的拼命之能,這樣的軍隊,叫人害怕。故為胤軍來源。 PS:關于小可愛們對于姬蘇暴露出的智慧會不會引起懷疑的這個解釋。 其實在三十六章,姬武兄弟對話的時候就做伏筆解答了。當時是這樣寫的: 他橫抱著姬蘇,把姬蘇往懷里攏了攏,走了幾步又回頭:“阿蘇猜到你要親征。年幼便有此心智,大胤近三百年來,也僅開國先祖聽聞如此?!?/br> 姬武挑了挑眉,看向窩在于淳廷懷里沉沉睡著的兒子。 這么個又小又脆,隨便伸個手指就能戳死的小子竟聰明至此? 也就是說,姬蘇這樣表現的人,其實并不是姬蘇是第一人,在他之前已經有珠玉在前了。 古人曾說生有宿慧,姬蘇這樣的表現因為有開國胤帝為樣榜,所以被發現也只會被當成生有宿慧大有來頭,反而不會往妖孽上聯想。 笑,每天章節里都在挖坑,看文的大家是不是灰常心累?(不懷好意臉) 再,關于四十一章草人借箭。 這是個大錯誤,事實上有小可愛(長佩小可愛sanyef)發現并提到: 草人怕不是不個很好的主意,草人畏火,而城墻上無論白天夜晚,均要保持燈火通明,草人不易隱蔽,只要一輪射箭就會被敵人看穿,而敵方只要用火箭就可引燃草人,極易導致城頭失火,反而會傷及己方。如果真的要在城墻上用這個方法,那么只能屬于一次性的奇計,歷史上有確實用于守城的草人借箭的記載,最有名的是唐代張巡將軍的計策,他當時所在的城被圍困,箭支所剩不多,就在一個深夜熄滅城墻上所有的照明,然后命人從城墻上用繩子往下放下大量穿著衣服的草人,敵方見了以為是夜襲,就用箭支狂射一氣,后來天亮了才發現都是假人,當然上面的箭支就被沒收了,過了兩天張巡又在晚上熄滅燈火,用繩子放下真的士兵,敵方這回以為又是草人就沒管,結果這回下來的是突擊隊,被打了個措手不及??上堁矊④娮詈筮€是敗于糧食不足,他死守睢陽的那場守城戰真的太悲壯,有興趣的可以去看一下,唉,是中國歷史上也鳳毛麟角的守城戰。 蠢作者不知道此戰,因此在文中寫到姬蘇想到,在此改正為:姬蘇臉皮子一抽,恭敬對四人道:“蘇有一想法,城中可使小兒扎蘆垛或假人,胡蠻箭攻之時舉城滅光,系繩垛或人放下墻,待箭滿,再換垛換假人,如此一來胡蠻之箭反為吾大胤所使,亦能幫大胤省出箭支。及第三日,賊人以為仍是蘆垛不肯放箭上當,吾等再系兵士放下墻,可襲之措手不及?!?/br> 感謝三國演義,感謝諸葛先生草船借箭。 更感謝張巡將軍,若無張將軍昔年悲壯衛國死守睢陽,自己又怎能正好用于幫大胤想出這么一招省下一些戰爭資源與成本的方法上呢? 在此非常感謝sanyef。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