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的風采
王清翳離開后,蘇盈羅躺在床上閉目養神,她的身子又累又乏,腦子卻很清醒。 自從知道自己要登基以后,她的精神就極度緊繃,為了能夠安穩地活下去,為了不要一輩子都當一個唯唯諾諾的傀儡,蘇盈羅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的仔細,每一步都要想得清清楚楚。 她開始回想剛才的詔書。 十二張詔書就是十二個人,崔洋、盧湛和王清翳這三位宰相肯定是不用多說的,全是世家子,家族樹大根深,每個人身后都站著一個龐然大物,但是他們的眼界也是一般人所達不到的豁達,能力應該是有的,唯一讓她擔心的就是,他們打算把能力用在什么地方,是為國為民,還是一己私利。 池渙文身為中書舍人,雖然級別不算高,卻要參加詔書的起草與頒布,每條政令都有他參與其中,他手里握著的可是實權,這樣的人若是醉心于黨爭內斗,對于整個天臨來說都是一場禍事。 剩下的八個人有文有武,每一個都是處在關鍵位置上的重臣,給她印象最深的就是戰神程函鋒。 這是一名幾年前橫空出世的小將,從他以主帥的身份踏入戰場的那一刻起,直到現在,沒有打過一場敗仗,戰神兩個字從來不是國家封號,而是百姓對他的尊稱。 只要一提起程函鋒的名字,百姓們無一不是仰慕推崇的,他將蠻族的鐵蹄牢牢地阻擋在關外,在西北軍乃至全國軍隊中的威望都無人能及,所有勛貴出身的武將一派都隱隱以他為首,這樣的人竟然也要成為她的近臣? 蘇盈羅心里實在是沒底,且不說她能不能收用得起,人家愿不愿意還在兩說呢! 萬一程函鋒看不上她,把她從皇位上拉下去真是再容易不過了。 她幽幽地嘆了口氣,想來想去就覺得這些人里面沒有一個讓人省心的,而且最不對勁的就是:這十二個人的職位都選得太好了! 好到什么程度呢? 好到就算沒有女皇,或者女皇是個三歲的孩子,只要他們能夠一心,照樣可以讓整個朝廷有條不紊的運轉起來。 這大概是崔洋的手筆,她雖然登基坐殿了,但是也被他以這種方式一手架空。 一個可有可無的女皇,不論是死是活,對國家的影響力都被降到了最低,她要是崔洋,若不半路上換個女皇,感覺都對不起這番謀劃。 對那些男人們來說,只是換個人坐在皇位上,以后的日子該怎么過還怎么過,但是對蘇盈羅來說,一旦被換下去,她的小命也就到頭了。 蘇盈羅自以為推導出了個中真相,首先要做的就是保住自己的小命,在此之外她還有別的想做的事。 怎么說也是當了一回女皇,她還是想為自己的百姓做些好事,什么傀儡不傀儡的,要是真的能做出一點成績來,她或許就不算是傀儡了吧? 用過午飯之后,三位宰相一過起來請她去大殿處理政務,蘇盈羅自然不會推脫,盡職盡責地走到皇位上坐了。 下午的朝會本來是要繼續處理早朝時留下的問題,但是今天的早朝都被用來蓋章了,百官到現在才開始奏本。 這是蘇盈羅第一次上朝,她要做的主要是聽聽他們說什么,再學習如何處理,當然這也是她仔細觀察百官的最好時機。 蘇盈羅沒見過他們處理政事的樣子,可是一看之下,竟然看得入迷了。 崔洋處理各地的大事小情效率極高,幾乎是聽過之后馬上就能找出問題的癥結所在,旋即提出最合適的治理方案。 方案一出,盧湛就能在極短的時間內說出這樣處理可能會遇到的各種阻力,以及可行的化解辦法,最后由王清翳挑選出最合適的官員去負責此事,盡管滿朝文武少不了推諉扯皮,最后都會敗在王清翳手里,被點到的人只能領命而去。 他們三人各司其職,卻又能完美的融于一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向,到了最后又匯集到一起,在他們面前似乎沒有什么事情是解決不了的。 他們是主腦,撐起了整個朝堂。 朝會還在進行,他們說著說著就說到了汛期將至,南方的堤壩又該加固了。 蘇盈羅聽到這里實在是忍不住,就出聲問道:“以往都是如何處理的?” 崔洋向前一步回答了她的問題,他把最近五年里哪地修葺過堤壩,花費了多少銀兩,以及何處曾經鬧過水災,又是如何安撫治理的,都一一向她道來。 她認真地聽著,可是不管她有多認真,也不可能把這些東西全都記住,然后她才意識到了崔洋的厲害之處。 那么多細碎繁雜的信息全都印在他的腦子里,在她問起時不帶一點遲疑地說了個一清二楚,光是這份記憶力就足夠出類拔萃了。 文武百官對崔洋也是心服口服,整個宸光殿上竟是一片寂靜,沒人敢在這時發出一點聲音。 蘇盈羅仔細地端詳著眼前挺拔如松的身影,突然覺得,這是她第一次見到真正的他。 中書令崔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