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宜小新生活
S市一共有八個區,淮奕家屬于橋西區。 整個橋西一共有十四所小學,淮奕所在的小學叫宜小,是十四所小學中能排進前三的學校。 ? 淮奕剛轉學到宜小的那天下午,劉老師就在班會課上給他重新調整了座位。 雖然還在最后一排,但為了讓淮奕盡快適應新環境和新同學,劉老師把班長季一航調成了淮奕的同桌。 季一航在班里很有人緣,是劉老師管理班級其他學生的得力助手,她相信在季一航的幫助下,淮奕很快就能順利融入班集體。 其實融入集體很簡單,只要多上幾天學,同學之間就會自然而然熟悉起來,難的,是被集體接受。 班里的學生們都互相認識并接觸了兩年多,早就有了各自的圈子和固定的玩伴,每個圈子都像套了一層看不見的膜,無意中阻隔著圈外其他人的融入,圈外的人也能感受到這種莫名的排斥力,想要打破隔閡進入圈子,不是件簡單的事。 另一方面,讓一個曾被集體孤立過的小孩重新打開心扉,主動融入一個新集體,也不是一件輕松的事。 成年人都無法輕易克服心理陰影,就更別說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了。 ? 但淮奕不是一般的小孩。 ? 思想觀念決定處世原則。 簡單來說,就是人的一生,都在按著自己的觀念生活。 這也是人喜歡被他人肯定,討厭被他人否定的原因??隙橙说挠^念,就像肯定了這個人,而否定某人的觀念,就像否定了這個人,或者說,否定了這個人的一生。 所以每個人的思想觀念,都被自己有意無意中牢牢捍衛著,不容他人輕易指點貶低。 思想觀念又受許多因素影響,拿人生經歷來說,從小經歷的“好”事多,觀念就會偏向樂觀,而經歷的“壞”事多,觀念便會偏向悲觀。 追本溯源,就是——環境影響人格。 每個人都在自身特定的出生、生長環境中,憑著求生的本能,發展著獨屬自己的生存法則。這,就是人格的形成。 就像隨風飄來的蒲公英,一旦在某塊未知的地面上落了腳,便會以其獨有的方式生存下去。 ? 打小在姥姥姥爺家落腳的淮奕,自然也有一套生存法則。 在上一輩根深蒂固的思想觀念中,孩子是不能慣的,一慣就完蛋。 具體“史實”可參考淮家養大的倆閨女:一個被寄予厚望的大學生——高中輟學養孩子,一個能為國爭光的運動員——小學輟學養家。幸好兒子夠出息,既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又兒女雙全,家庭美滿。 恰好有機會培養下下代,痛定思痛的淮家二老吸取教訓、總結經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對淮奕自小貫徹最原始的不寵溺原則——俗稱棍棒教育。想必這樣一來,淮奕就能像他舅舅淮軍一樣,早日成家立業,過幸福美滿的一生。 就這樣,在姥姥姥爺極度克制——甚至說幾乎看不見——的愛,與極端壓迫的教育中,淮奕點亮了察言觀色技能。 ? 淮奕小時候很野,能和他玩到一起的,自然也嬌不到哪里去。 隔三差五,一幫好動的野小子就跑去上樹、爬墻、翻柵欄玩。 最早攀爬技巧不那么熟練,淮奕臉上沒少掛過彩,身上沒少受過傷,衣服也沒少被蹭臟刮破??上攵?,更沒少因撒野而挨姥姥姥爺的打罵。 雖說頭可破,血可流,人生樂趣不能丟,但淮奕也不傻,為了不被姥姥姥爺發現,他仔細琢磨了一番怎樣才能在全身不掛彩的情況下爬樹翻墻,又將理論與實踐結合,閉關苦練了一段時間的身體協調性,沒多久就成了一個“上可入天、下可鉆地”的攀爬熟練工。 出關后,淮奕便又迫不及待地跑去找一幫野小子到外面撒野。 可盡管回家時全身上下再沒露出過一點兒破綻,但奈何大人們的情報網絡實在發達,只要其中一個同伙沒禁住家里人犀利的言語盤問,他們一幫人就會被連帶著出賣。 本著好兄弟要死一起死的原則,淮奕退出了攀爬界。 好漢不吃虧,他不奉陪了。 淮奕的做事原則一向如此分明,如果因自身問題而挨打受難,他可以咬牙扛過去,當然扛不住他也就不扛了。但如果因被人牽連而挨打,他可遛得比誰都快。畢竟姥姥姥爺年紀雖然大了點,力氣卻不小,被打到的地方,淤青更是不會少。 就是這些年扛過的挨打經歷,讓淮奕點亮了察言、觀色的能力,憑著這項本領,淮奕成功躲過了大多數打罵,而在少數被打罵的情況下,淮奕也領悟了只要自己表面上照單全收,一不反抗二不頂嘴,那么他被打罵的時間,就會大大縮短。 但盡管淮奕很聰明,他也不可能一生下來就會這樣看臉色、裝樣子。 ? 小孩的世界里沒有大人的彎彎繞,他們的言語行為就像不經大腦一樣,欲望被滿足就開心,欲望沒被滿足,就大鬧。 淮奕也是小孩,看見喜歡的玩具會問姥姥姥爺要,不想和mama分開,也會撒潑打滾哭紅眼求。 但經歷得多了,淮奕也似懂非懂了,有的東西再喜歡,他也不能說出口,有的人再不舍得,他也不能哭費嗓子。 一是沒用,二是不想再因“不懂事”而挨打。 漸漸地,淮奕的行為和語言再也不是不經大腦的直接反應,而是經過獨立思考權衡利弊后,受到約束和控制的反應。 像學校同學的惡意玩笑,淮奕之前不是沒有回應,正是因為有過回應,他才明白他必須無動于衷,否則就是達到了別人的目的,滿足了別人的趣味。 不想讓事情變本加厲,他就必須考慮自己行為的結果。就這樣,淮奕的思想漸漸與同齡孩子拉開了距離。 早熟的思想讓淮奕為避免心理傷害,本能地在心外架起了一層具有防備模式的屏障,這層屏障也讓淮奕逐漸減少了對人和物的情感投入。 就算是某些具有特別感情的血緣親情,也不是不可消散的。 時間越長,淮奕就對動輒拳腳辱罵的姥姥姥爺、沒怎么接觸交流過的親戚,以及沒培養過感情的mama,越來越漠然。 至于那個從來都沒有見過的“爸爸”,淮奕從小就對這個詞沒有概念。如果不是上學后才發現每個人都有爸爸,淮奕可能一輩子都不知道自己也有爸爸。 不過在更早的記憶中,他似乎聽姥姥說過什么“再不聽話你爹就會把你拉走,讓你再也見不到俺”。雖然那時淮奕還小,并不知道這句話意味著什么,但他依稀記得,在聽到姥姥說這句話后,他聲淚俱下,說再也不敢不聽話了。 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淮奕,幾乎沒有感受過什么愛,自然也不太會正常去“愛”。 但人終究是復雜且矛盾的感情動物,除了先天大腦發育不良導致的情感障礙外,沒有人生下來是毫無情感的。 每個人都需要愛,每個人都會不自覺地從他人身上汲取溫暖。 淮奕顯然是發育正常的一般人,雖然沒曾感受過什么愛,但這并不影響他感受其他人的好意。對比之前被排斥、孤立的情形,淮奕不但不反感新同學們客氣友好的接觸,更會在感受到對方的善意時,主動出擊。 就算沒有季一航的幫忙,融進一個新集體,對他來說也不是什么難事。 ? 轉學的第一天,淮奕就知道了新同學們課間喜歡干什么。 第二天,攢下的零花錢就少了一沓。 第三周,三年一班各小團體扎堆的營地和規模就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課間,圍在淮奕身邊的學生數目可觀——幾乎沒有孩子會拒絕零食、玩具、漫畫的誘惑。 眼看著周圍擠的人越來越多,淮奕意識到了某些問題:一是零花錢很有用,但他越來越攢不住了;二是······真的太吵了,他的耳朵也遭不住了。 為了還自己一個清靜,也為了多攢點錢,淮奕新買的東西漸漸少了,扎堆在周圍嘰嘰喳喳的同學們也終于消停多了。 ? 雖然和同學們相處得都很融洽,但班里跟淮奕玩得最好的,還是同桌季一航和右桌李子豪。 季一航和李子豪在一個小區長大,是從小就一起玩的好朋友。兩人的爸爸在一個單位工作,婚后都住在單位分的房子里,兩家離得不遠,也就隔著一棟樓的距離。 雖說好朋友之間也會無可避免地發生一些小摩擦,但季一航和李子豪卻沒怎么賭氣吵過架,有分歧了也商量著來。當然,多數情況下都是李子豪遷就著比自己小一歲的季一航。 可自從二人行變成三人行后,兩人就常因為淮奕鬧小別扭。 例如課間季一航要收全班同學的作業,李子豪便讓淮奕陪他去廁所,從廁所回來后,淮奕就發現季一航癟著嘴,一副悶悶不樂的樣子。 淮奕問怎么了,季一航沒說話,過一會憋不住了,季一航就問他倆去廁所為什么不帶他,李子豪說看他在收作業就沒叫他,季一航反駁平時都是等他收完作業一起去,為什么今天就不等他了,李子豪說實在憋不住了······ 兩人就去廁所的問題無休止地一問一答,眼看著要吵起來,淮奕站出來打圓場,說下次一定等他一起去,季一航賭氣地白了兩人一眼,轉身自己去廁所了。 從廁所回來后,季一航一上午都沒和兩人說話。好在淮奕書包里裝了一本最新出的漫畫周刊,季一航才看在漫畫的面子上原諒了兩人。 再例如體育課上老師讓自由活動,季一航想踢足球,李子豪想打籃球,兩人便讓玩什么都可以的淮奕選。 淮·端水帶師·奕看情況不對,就提議上半節課玩足球,下半節課玩籃球。李子豪問為什么不先打籃球,季一航說就要先踢足球······兩人又因為玩球的順序問題一來二去地掰扯。 淮奕扶額,撂下大有一副從上課吵到下課架勢的季一航、李子豪兩人,轉而應女同學們之邀,在cao場上玩了一節課打沙包。 ? 一個男同學和幾個女同學一起玩游戲,這要放在其他人身上,男同學肯定會被嘲弄幾句。 但放在淮奕身上就不一樣了,一是淮奕不在乎別人怎么說,該玩照樣玩,二是淮奕人緣好,嘴短手軟的大家伙兒一般也不會在背后嚼他舌根子。 在淮奕的帶頭下,好幾個躍躍欲試的男同學,都加入了女同學組織的打沙包游戲。 由于淮奕接沙包得分次數太多,扔沙包的同學提出抗議,讓他成為扔沙包的人。后來又因為扔沙包打人準頭太高,接沙包的同學也提出抗議,讓淮奕成為接沙包的人??傊?,就是沒人說不帶他玩。 男女搭配,玩得不累,這一節體育課,打沙包的同學們一個個玩得痛快淋漓。 他們躲沙包時敏捷又活力的身影,和接到沙包得分時亢奮激昂的歡笑聲,著實眼紅了周圍不少旁觀的同學。第二次體育課,圍觀的同學越來越多,后來實在看得眼熱,競相申請加入打沙包游戲。 但上場人數有限,隨著打沙包隊伍的不斷壯大,為保證游戲體驗,場下便有很多候場的同學,再后來更是有排了一節課都上不了場的人。 需求大于供給,隨后就發展出了新的大型男女同玩游戲——攻城。 “攻城”規則很簡單,參與游戲的所有人分成攻、守兩組,每組至少五人,每人都拉著手形成一堵城墻。攻方派一人去沖守方城墻,沖破城墻則能從守方拉一人回來。如果守方的手拉得很緊,攻方沒有沖破,那被派去沖墻的人則要留在守方,成為守方一員。每次攻城時,攻守雙方還會組織己方所有人員喊話示威,人越多,玩得越熱鬧。 當然,這些游戲之所以受到同學們的熱情追捧,除了其本身好玩外,還因為······那些顆懵懵懂懂、蠢蠢欲動的心。 雖然這些顆來世尚短的心對情情愛愛的理解還很淺,但這并不妨礙它在某些情況下自然產生某些生理反應。 如果運氣好,能和自己默默喜歡的人一起拉著手玩游戲,來一個——不是自己意愿,但鑒于游戲性質,實在不可避免的——小小的肢體接觸,總歸是令人歡欣雀躍的。 不過大家“暗戀”的人,好像很集中。 從游戲里的表現來看,男孩們的關注點,往往在以苗雨婷為代表的幾個漂亮小姑娘身上,而女孩們的關注點,則集中在淮奕和季一航身上。 看準了暗戀對象在游戲分組前所站的位置,就可以進行下一步: 如果對象是己方隊員,就得祈禱就近拉手時自己能恰巧站在其相鄰的位置旁。當然這不是不可控的,只要看準了時機,人為cao作一下——小碎步悄悄挪到暗戀對象旁邊——即可; 如果是對方隊員,那就更簡單,直接往喜歡的人身上撞就完了。撞開了能直接把人拉到自己的隊伍,撞不開被留下更好,就地順其自然地直接把手拉在一起,不說別人看不出自己的小心思,就算看出來,又能怎樣呢? 游戲性質就是如此。 ? 大課間,季一航又和淮奕、李子豪約好,跟同學們一起去樓下玩攻城??蛇€沒出班門,他就又被劉老師叫去了辦公室。 作為班長,進出班主任辦公室也算是一件常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