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62
上米粒,所以這就是他們的食物! 眾俠士沉默下來,默默地望著對面瘦骨嶙峋,面黃肌瘦的村民們。 “納了稅大家就不剩多少糧食了,你們要是早幾天來說不定大家伙還能給你們勻勻,但前幾日有兩個騎馬的人來跟村里買了些粟米,他們也跟你們一樣出了高價,我們全村三十來戶也才給他們湊了兩袋,現在剩下的米都被我們摻到糠里去了,不說難撿出來,我們總得為家里老人孩子留口,總不能一年到頭全吃糠,摻上兩成的米粒味道要好上不少呢?!?/br> 一向瀟灑自在,快意恩仇的俠士們突然覺得心悶悶的,好似心上壓了一塊石頭般難受。 立志要做一名好官,且已有功名的趙寧更是心中酸澀,他低聲問站在前面的顧景云,“先生,是有官員貪酷嗎?” 顧景云看向白一堂。 白一堂搖頭道:“不是?!?/br> 他環顧四周道:“這里全是山,幾乎沒幾畝耕地,他們貧窮多半是因為地太少了,而先帝這些年連年加重賦稅……” 白一堂話未盡,大家卻已都明白,不由暗暗握了握拳頭。 顧景云道:“去把后面的人也叫來,今晚我們在這里扎營,明日一早繼續啟程?!?/br> 前面的江湖俠士們聞言老老實實地耷拉著腦袋去搬東西扎營,沒辦法,買不到糧食,他們就還得受制于顧景云等人。 顧景云則帶著招手叫來趙寧,“與我去見一見村長吧?!?/br> 村長便是剛才拄拐的老人,看到這么多人駐扎在村口,他不由握緊了拐杖,滿目擔憂。 他們缺糧,他餓過,也見過饑餓的人群,一個不好,他們村可能就萬劫不復了。 村長正擔憂著,一抬頭便見一個少年領著個青年正朝他走來。 少年頗有禮貌的沖他一揖到底,道:“老人家好?!?/br> “公子這是?” 顧景云直起身微笑道:“老人家,我是帶了學生出來游學的,每到一地都愛問些風俗民情,打擾之處還請見諒?!?/br> 老人的目光從顧景云的身上掃到趙寧的身上,見他恭敬的斂手站在少年后面,心中微訝,不過他很快回過神來。 這么多人突然冒出來,他也得打探消息,而這倆人也需要從他知道些消息,兩邊正好可以交換。 老人立即笑著側身道:“貴客快請進,快請進?!?/br> 老人家征收了金子家的房子,領著倆人進去,一來他得在此坐鎮,二來他也懶得走到村中央他家里。 顧景云臉上的笑容也真誠了些,跟在老人身后進屋。 “我看公子是讀書人,而那些帶著武器的似乎是江湖人,公子怎么跟他們走在了一起?” 顧景云笑道:“我們這些人都被困在城隍廟里,五湖四海什么人都有,連當官的都有呢?!?/br> 老人一驚,“還有當官的?” “是,他們押送些東西路過此處,不巧也被堵在了城隍廟里,”顧景云含笑道:“好在他們糧食多,不然大家早鬧起來了?!?/br> “那怎么那些人還跟我們買糧食,跟官爺們買一些就是了?!?/br> 顧景云哈哈大笑道:“他們可不賣,不過他們卻愿意拿出糧食來供大家一起食用,不過大家得聽他們的把積雪鏟掉,好讓馬車通行。江湖人瀟灑自在慣了,何曾受過此等拘束,他們都想著買了糧食后各奔東西呢?!?/br> 老人家心中懸著的石頭卻一松,有官員在,那些江湖人應該不會干殺人越貨的事,而且他們是有糧食的! 不餓著肚子就很少有人會干喪盡天良的事。 顧景云見狀嘴角一挑,問道:“老人家,我們一路走來看到過一個小村子,不過只有七八戶人家的模樣,卻已經走光了,那座城隍廟那么大,我們還以為這附近會有不少的村莊呢?!?/br> 一般這種祈福所用的廟宇不會建造得遠離人煙的,所以這條官道那么長的距離才有一個小村子其實是不正常的。 老村長嘆息道:“以前這兒是有好幾個村莊,不過大家都散了?!?/br> 村長指了指外面郁郁蒼蒼的群山叢林道:“公子也看到了,我們這兒盡是山,山中密林危險,可供開墾的荒地實在是太少了,近十年來賦稅一年比一年重,大家也是活不下去了才走的,反正也不是故鄉,走了再換個地方便是?!?/br> “不是故鄉?” 老村長點頭,“除了我們村還在的幾戶,剩余的全是乾元帝時安排下的流民,那時邊關戰亂,北邊不少百姓都南下,乾元帝下令官府就地安排流民,那時我們村只有十來戶,還有一大半是獵戶,家里大多是小子,想娶個媳婦太難了?!?/br> “當時做村長的是我祖父,里長問他是否能安排流民時他就點頭說能,選了九戶女兒多的人家住進來。那些外來的人家為了能盡快融入進村里,也都愿意讓自家的閨女嫁在村里,加上嫁得近也好照看?!贝彘L一嘆道:“誰知道縣里由此動了心思,竟把縣里分派到的流民全都順著這條官道安排下來,沒有村的便由流民新組成一個村,這附近全是山,要種地就得先開荒。乾元帝時還好,當時有規定,新開的荒地三年內都不用納稅,而才安頓下來的流民也免兩年丁稅和賦役,之后要納的稅也很少,最高時也才三十稅一,低時可低到五十稅一,雖然土地貧瘠,地又少,但大家日子還過得下去,但自蘭貴妃得寵后,朝廷的賦稅便一日比一日重了?!?/br> ☆、327.第327章 了解 顧景云便問:“那不知這里一戶可分得多少露田,多少永業田,現一戶要納多少賦稅?” 露天是朝廷分給百姓耕種的田地,死后或遷移后是要歸還給朝廷的,不可買賣和轉讓,但永業田卻是屬于自己的財產,可以傳給子孫后代,也可自由買賣。 朝廷雖有規定每個成丁可得露天二十畝,但其實這個數字在各地是不可能統一的,比如地少人多的地方,一戶能得四五畝就算不錯了,若遇上強勢霸道的地主和昏聵的官員,那些露田只怕會以荒地的名義轉移到地主和官員名下,百姓只能分到些許荒地進行開荒。 而在地多人少之地,官員尚能體恤百姓時便能分到多余二十畝的露田。 而這里山林眾多,連開荒的荒地都拿不出,更別說露田了,顧景云能想到這點,趙寧未必知道,所以他希望由老人來親自教他這個學生。 趙寧雖出身鄉間小地主之家,但他連五谷都分不出,更別說這些田地農事了。 一時竟聽得入迷,他從來不知道民間的百姓竟可以苦成這樣,這個村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