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61
當年秦信芳是計劃著顧景云考中舉人回京后便進入書院念書,為了不讓他落后別人,加之也是興致使然,秦信芳和何子佩幾乎是照搬清溪書院的課程在教他們。 顧景云智商虐人,書看完了便喜歡研究些別的,天文地理還是最普通的,手工他也不過用了兩分心罷了。 但就是兩分心他也比一般的木匠略強些,有免費的勞動力用,顧景云一一指點他們將木塊削成他需要的樣子,然后設計出榫卯,兩塊木板合在一起,“咔”的一聲便固定了,但因制作粗糙,也只是機關合上了而已,中間還有半個小指般粗的縫隙,但大家全都很高興,反正只是鏟雪而已,也只用這一次,不精美便不精美吧。 顧景云卻微微蹙了蹙眉,不過他并沒有修改,而是叫人制作手柄裝上。 然后帶著趙寧做下一把,一邊做一邊為趙寧講解。 其實木鏟很容易制作,就是兩塊板合起來,兩邊再分別用兩塊稍窄一些的木板呈垂直嵌接,難的便是木板與木板之間的榫卯。 沒有釘子,只能制作凹凸狀的機關,然后將它們合在一起,凸出的部分叫榫,凹下的部分便叫卯,兩個機關需對立,大小及深淺也要一樣,第一次做木工的人很難把握。 顧景云叫了不少人來幫忙,但最后只留下了十二個人,因為他們的武器使得最順手,只要講解清楚,他們就能給你把機關削出來。 黎寶璐便負責帶著人將木板和手柄削好,交給顧景云他們那一隊制作榫卯,然后再交給趙寧那一隊進行安裝。 袁善亭和蘇安簡則帶著人把制作出來的工具發下去,帶著大家開始清理官道上的積雪。 當然不是全部都清理,那樣需要花費的時間太多了。 只需清理出一輛車多出三尺來的距離就好,而且也不需要把地面上的雪全部清理掉,留下的積雪只要不超過兩尺就行,這個積雪不會影響馬車行駛。 雪是往兩邊鏟的,堆得高高的,這么大冷的天去做這種活兒,不少江湖俠士都不想動手。 袁善亭冷笑一聲,轉身便把俘虜的鄭家堡的人都拉了出來,逼著他們干活。 袁善亭道:“從現在開始,你們可以吃飽飯了,只要你們努力干活兒就行,不然連一天兩碗清粥都沒有了?!?/br> 轉身又抱歉的對眾俠士道:“清理道路所費勞力甚多,他們雖是俘虜但既讓他們干活了就不能讓他們還餓著肚子,而這路還不知道何時才能打通,我們的糧食剩余也不多了,所以只怕不能再給諸位提供免費的食物了?!?/br> 眾俠士聞言面色一變。 他們的干糧早啃光了,之前白一堂帶著他們打的獵物也只堅持了一天而已,所以從昨天開始便是偏殿里的人拿出食物來為大家一起做飯,做菜。 江湖俠士是有武功,但有武功也是會餓的。 ☆、326.第326章 體察 丹山村只是個三十來戶的小村子,方圓二十里內只有他們這一個村子還在這里,以前他們村附近還有兩個小村子,不過前些年大家就都搬遷完了。 因為這里近乎全是山地,想要種地填飽肚子太難了。 他們丹山村也走了不少人,現存的也就三十來戶,整個村子過的都是近乎與世隔絕的生活。 除了前段時間跑來兩個騎馬的人跟他們買了些粟米和白菜外,他們幾年可能都見不到一個陌生人。 而前兩日大雪紛飛,不僅他們村出村的路被封住了,只怕連離他們兩公里遠的官道都被雪封了,但村民們一點也不焦急,除了家里房舍破爛需要冒著雪去修的,大部分人家都優哉游哉的貓著冬。 封路便封路唄,他們又不出村,等到太陽出來雪化了就好了。 所以當看到一群人將他們村口堆積的厚雪鏟開,只留下一層貼著地面的積雪時,村民們瞪大了眼睛。 這是哪個吃飽了沒事干的跑來鏟雪哦? 村民們以看“神經病”的目光看那群拿著木鏟一身狼狽的人,而對面的俠士們卻在看到村民們后忍不住熱淚盈眶。 他們迫于袁善亭等人的yin威,不得不為他們賣命的鏟雪,因聽說順南而下的官道十五里處再拐進去二里左右的小道上有一個小村莊,為了擺脫袁善亭等人的威脅,大家一致決定往小村莊這邊挖。 等挖通了路,他們便跟村民們買上幾百斤糧食,吃一碗倒一碗,看袁善亭他們還怎么用糧食威脅他們! 俠士們一擁而上,紛紛掏出白銀要買糧食。 村民們看著他們手里的白銀有些眼熱,但還是搖頭了,“咱村沒糧食!” 眾俠士:…… 一個相貌比較敦厚的俠士被推出來,他滿臉是笑的對滿臉褶子的老村民們道:“老大哥,我們是誠心跟你們買糧的,您也看到了,前兩天下了大雪,我們被困在山里好幾天了,聽說這兒有個村子,這才特意把路鏟過來的,就是為了買些糧食?!?/br> 村民們猶豫,但想了想還是狠心拒絕了他們的請求。 俠士們咬牙,又往外掏了些白銀,有一個甚至把已小錠的金子掏了出來。 村民們眼睛都紅了,但還是沒敢答應。 眾俠士氣得倒仰,覺得這些村民一點兒也不老實,坐地抬價也不是這么抬的。 最后還是一個拄著拐杖顫顫巍巍被人扶出來的老人道:“貴客們見諒,不是我們有心抬價,實在是我們真的沒糧食啊?!?/br> “才入冬不到倆月,秋收才去多長時間?說沒糧誰信吶?”一個俠士漲紅了臉喊道:“不愿意賣就不愿意賣,何苦說謊騙我們?” 老人就轉頭對身后的人道:“金子,去把你家的鍋端出來,把糧袋也提出來?!?/br> 那叫金子的青年看了對面氣勢洶洶的俠士們一眼,輕聲應了一聲,立刻轉身回屋——他家就在村口,村民們背后的房子便是他家。 很快他就帶著他婆娘出來了,他拎著糧袋,他婆娘端著鍋。 在老人的示意下,倆人將鍋和糧袋打開。 鍋里是黑乎乎的一團,俠士們看見了也不明白這是什么東西,第一感覺便是這家的廚藝好差,這是把東西做糊了? 而糧袋里則是被磨得粉碎的糠,這個大部分俠士還是認得的,他們微微皺眉。 那個憨厚的俠士便伸手進糧袋里抓了一把糠,這才發現糠里還混了些米粒,只是一爪的糠里米粒不過二三粒,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但農家人愛惜糧食,別說這些穿著補丁累著補丁的貧農,就是富農家也不會讓喂豬的康莉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