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40
得衛恒剛被立為世子,便又失了衛疇的歡心。 第93章 逼宮 衛疇那道詔令下的甚急,命衛恒即刻起身趕赴洛陽, 且不許帶家眷。 我想要親自送他到城外, 他卻不許,同我玩笑道:“我怕真到了那長亭外, 行道邊,夫人忍不住落下幾滴離人淚來,那為夫便是拼著違抗父命, 也舍不得走了!” 因著衛疇這詔命,我本是滿腹愁云,又怕他看出來, 此時見他還有閑情逸致開玩笑, 心上繃著的那根弦頓時就松了下來。 前世時, 縱有兇險,他不也坐穩了世子之位, 在衛疇崩逝后, 最終繼承了齊王的王位, 成為大雍朝實際的掌權者。 這一世, 很多事都已偏離前世的軌跡,他應當會更加順遂才是。 于是我便含笑點頭,如每日送他上朝那樣,替他理好衣冠, 目送他出門, 心內竟沒有太多離愁別緒, 似乎到了傍晚, 他便會如往常那樣回來一般。 他走了幾步,突然又折回來,捧著我的臉狠命親了一氣,在我耳邊輕聲道:“我不在的這些日子,夫人千萬小心。便是真有什么意外,你也別怕,我絕不會讓任何人傷到你的!” 我本已有些松緩的心立時又提了起來,看著他大步離去被風拂動的衣角,忽然有一種山雨欲來之感。 或許過不了多久,這鄴城又將是風起云涌,再掀波瀾。 有這樣感覺的人并不只我一個,衛華對此亦是憂心忡忡。 她已于月前順利生產,如愿以償一舉得了位小皇子。 剛登上后位,便誕下龍子,跟著她親弟弟衛恒又被立為齊王世子,那幾日,衛華簡直是春風滿面,眉梢眼角都透著志得意滿,喜氣洋洋。 可等到衛恒被派到洛陽去修膳宮殿,衛華的心又立刻穩不住了,隔三岔五的請了我入宮商談。 “阿洛,你說父王到底是怎么想的?他如今身子一天比一天差,卻偏挑這個時候把子恒派到了洛陽。還有那衛章和何彥二人,父王既說要免了他們的兵權,讓他們一個回封地,一個外放去做定城太守,為何不立時就讓他們離開鄴城,竟還要把他們留下來過節?父王就不怕萬一有個什么,夜長夢多嗎?” 說來,這又是一件讓人費解之事,衛恒剛離開鄴城不久,衛疇便將何彥和衛章二人叫去,也不知說了些什么,只知二人出來時面色蒼白。 跟著,衛疇便將衛章手中所掌十萬大軍的兵符收回,免了他□□大將軍之職。何彥也被免去侍中之職,被外放到定州去做太守。 金鄉郡主聞訊,先是去求姨母說情,見姨母置之不理,只得獨自一人到衛疇面前哭求。 衛疇不知怎的被她哭的心軟,雖未收回成命,卻準他二人過完重陽節再走。衛華便怕萬一衛疇的身體突然有個好歹,他二人心生異動,子恒又遠在洛陽,豈不是大為不妙。 雖然我也隱隱有些擔憂,可見她這樣,便不去附和她所言,只說父王近日精神好了許多,且父王向來英明神武,勸她放寬心。 溫媼也從旁相勸道:“是啊,殿下,您實在是有些關心則亂,太過憂心了。既然世子妃都這樣說,想來定是無事的,您才出了月子不久,要好生養著,不宜費神想這些的?!?/br> 送我出去時,溫媼又殷勤地同我道:“皇后她許是剛生產完,多思多慮,總是煩勞您來解勸她。老奴也幫不上世子妃什么,只能盼著您身康體健,早日為世子生下個小世子來?!?/br> 我聞言微微一笑,這些時日溫媼待我又親近起來,甚至因為前些時日的冷淡,比之從前更是殷切許多。 她這忽冷忽熱,亦是頗為讓人費解,我又不好直言相詢,便只當她的情緒變化皆是為了衛華的緣故。 衛疇似是極為看重今年的重陽佳節,早早便吩咐下去,到了九月初九那日,要在銅雀臺大宴群臣,與眾卿同樂。 不想,臨近重陽時,他的頭風病又犯了,一連五日,臥病不出,讓朝中一干大臣憂心不已。幸而一直不曾傳出要取消這重陽宴飲的消息。 到了重陽佳節那一日,當文武百官齊聚銅雀臺上,看著那個頭戴王冠的巍峨身影出現在王座上睥睨四顧,不約而同的都松了一口氣。 此次的節宴,衛疇不光邀了朝中百官齊聚,連同他們的家眷亦邀了來。我坐在衛珠身邊,遙遙朝衛疇看去,見他眼中精光猶在,可臉色卻并不甚好,兩頰的rou凹下去,滿臉病容。 再看向姨母,她看向衛疇的目光中亦是掩不住的擔憂。 然而衛疇卻似乎精神極好,一面看著場中的歌舞,不時同他的愛將謀臣們說笑幾句。 待到一舞終了,他看向落座離他最遠的那人,緩緩開口道:“文若,為何坐得離孤那般遠???可是仍在同孤賭氣不成?” 那人聞言身形一僵,起身答道:“大王想是認錯人了,小臣荀淵,家叔荀令君已于月前仙逝,無福再享大王恩德,陪大王宴飲歡聚了?!?/br> 衛疇聽完,半閉起眼睛,不知在想什么,臉上神色似是有些悵惘難言。 文若正是荀淵的叔父荀煜的字,他素來極得衛疇倚重,任尚書令十余年,替衛疇處理各種軍國要事,故被人敬稱為荀令君??烧f是除了郭茄外,衛疇最為看重的謀臣,亦是助衛疇平定北方中原的最大功臣。 曾經,他二人君臣之間極是相得,一個用人不疑,以國事相托,一個盡心輔佐,獻奇謀妙策無數,便連郭茄亦是他向衛疇舉薦的。 可是自從衛疇掃平天下之后,這對曾經勠力同心的君臣之間便有些漸行漸遠。 不論朝中有多少人支持衛疇代大雍而自立,荀煜卻始終堅定不移地站在大雍皇室這一邊,再三向衛疇進言,言其既為大雍臣子,世受皇恩,便當忠心報國,盡心輔佐皇室,成就萬世美名。 這些話,衛疇自然不愛聽,便越發的疏遠于他。 數月前,符后及其父謀逆之事被人揭發出來,不少衛氏朝臣紛紛進言衛疇,趁機廢了雍帝,自立為天子,又是荀煜站了出來,不惜服毒以死進諫,這才保住了雍天子的帝位。 得知荀令君的死訊后,衛疇連夜趕到荀府,在他的遺體旁守了一夜,放聲大哭,直至暈厥。 或許是因感傷荀令君之死,衛疇醒轉后便駁回了朝中請他自立為帝的上書,言明他只愿做興周的周文王,而不愿做最終奪取殷商天下的周武王。 衛疇緩緩睜開眼睛,復又看向荀淵,對他話語中的暗諷之意也不見惱,反而溫言道:“你同你叔父年輕時倒是生得有些相像。孤初見文若時,他就如你現下這般,青年才俊、意氣風發。彼時我們議論天下大事,一見如故,一路君臣相扶相持踏平了多少艱難險阻,可到了這共富貴的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