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7
可是能于三軍之中取上將首級的神仙人物。 難得又這么孝順。 想著允禵的兒子們那廢柴的樣子,朕笑得很譏誚,也懶得說他了。不是一個重量級上的對手真沒必要比。 此時簾子忽然被人掀開,皇后跟一陣風似的卷了進來:“——陛下,可出事了……” 我要斥責她失禮,見皇后滿面張皇之色,便問道:“到底出了何事?”。 皇后支吾不言,示意我先屏退其他人。瞧著允禵一副憊懶的樣子,朕心里氣不打一處出來,便說:“十四弟不是外人,你先說罷?!?。 其實是不相信皇后,如今弘暉帶著幾十萬大軍在外,皇后在宮里便鬧了這么一出,實在是奇怪得很。十四雖然不爭氣,畢竟和朕是同母兄弟。 皇后嘆了半天氣,一跺腳,帶著我們走了出去。說:“陛下你自己看罷?!?/br> 這幅老太婆故作神秘的樣子實在叫我和十四都無語極了,但一走到香云亭外,我們兩人都愣住了。 此時正是下午尚未入夜,殿內竟然傳出細細喘息,微微嬌吟,顯然有不得見人之事。我悄聲問皇后:“里面住著誰?”。 皇后壓低聲音:“是高常在?!?。 高常在,我對她有印象,她雍正六年入宮,當時封為高答應,去年也就是雍正八年十一月,因宮宴上做得好詩詞,又有一把好嗓子,妙語解頤,蘭心蕙性,我便提她為常在。 我的后妃實在是少,特別受寵的比如明莼,便時時伴駕常住在圓明園中,而不得寵的住在宮里,往往也能獨占一處宮室。 誰知便出這等事。我倒沒有大怒,只是有點無語——聽說汗阿瑪也曾親自捉到太子和他后妃的jian-情,該不會朕也……。 真是好的不靈壞的靈。 朕、皇后、十四走到里間窗外,便聽到弘歷的聲音,諸多調笑的話語朕不忍再說,他最終也并沒說出什么“待我老子死了我一定好好待你”之類的話,我也稍感安慰。 聽了一出床戲,十四表情怪異,瞟了我兩眼,仿佛是想要安慰我,我不耐煩地把他趕出宮去了?;屎蠊蛳逻M言:“這都是我管理后宮不力的過錯,弘歷一向是個好孩子,更是我一手帶大的。如今不可因為女色小事就斥責皇子,我想請教皇上示下,該如何處置高常在?”。 我撐著頭發了半天呆,最后說:“賜藥吧?!?。 這個不大不小的丑聞就此揭過,高常在悄無聲息地病逝了,弘歷壓根兒沒發覺此事已泄,朕、十四、皇后都未再提過一字一詞。 他們二人的態度都十分的恰如其分,因為這個,我們三人的關系像是更密切了一些似的,有一種奇怪的默契。 但所有人都不知道的是,那天的事情一直在我腦中搖晃。我甚至一直記得,夕陽的斜暉打在墻角的一株七里香上面,那葉須的每一絲明暗光影變化,都深刻在腦海中。 尤其讓我反復琢磨的是,弘歷嘆息似的一句話。 他說:“沉沉,你把頭低著些,看著我……嗯,你這雙眼睛,生的真是好?!?/br> 這句話實在不能不給我一些熟稔感。 我反復回想,高答應是如何得了我的眼緣,被升為常在的。過了半個月一次宮宴上,我才忽然記起來,當時是明莼先說——。 “陛下,這有個答應,名字取得真是有趣?!?。 “嗯?”。 “她竟然叫高水沉。水沉??刹皇瞧嫣??!?。 朕漫不經心地說:“大抵她五行缺水,所以父母這么取名,又什么奇怪的?!?/br> 后來高答應作了詩出來,朕便起了興致,讓她起身自己念念。她含羞帶笑的,先用宮扇遮住下半邊臉,緩緩抬起眼來看著朕。 當時我心里一動,立刻對她有了好感。 之后升了她作常在,但一直在孝期當中,其實朕并沒有臨幸宮妃,她不過是一個奴婢一樣的常在而已,又還不是朕的人,哪怕是尋常人家,兒子不經老子同意,睡了家中奴婢,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何況,朕雖然還未出孝期,弘歷作為孫子卻已可以脫孝了。 朕的處置是正確的,如果不是有干名聲,朕甚至可以把這個女子送給弘歷。 小事而已。 然而弘歷的話語還在朕的心中回響:“你的這雙眼睛,生的真好?!?。 高水沉的確有雙流麗的美目。 朕站起身往后妃席上走去,一干年輕妃子正在笑鬧著行酒令、擎花簽。明莼搖到了一枝芙蓉簽。 她念到:“莫怨東風當自嗟?!?。 她一面說:“咦,不是什么好寓意呢?!币幻嫘Σ蛔砸?,她抬起頭,含笑的雙目流波生輝,正對上了我的目光。 我怔住了。 那因喜悅而彎起的雙目,和高水沉極為相似。 作者有話要說: 不能不說,宣妃涼涼段數越來越高了……現在的變態老頭子曾經的美人四四還以為她純潔無暇遺世獨立清高自許等等等等。 哎,真是情人眼里出西施,女主角壓根兒是一個披著文藝女青年皮的現實主義者,看她從小到大做的哪一件事情不是對自己/對家族有利的不得了的。 寫完把女主角無限美化的雍正篇后,我打算寫一個謙妃篇,寫一下后宮情敵眼里被無限丑化的女主角。像明莼這樣也蠻悲哀地有木有,雖然四四越來越喜歡她,但她因此越來越倒霉,越來越會裝樣兒,越來越厭世…… S:文中詩詞是雍正所作。 再S:“莫怨東風當自嗟”,是紅樓夢中黛玉擎到的簽。女主身為一個黛粉,拿到此簽很高興…… 侍疾 雍正篇第十二章。 人類成就中最偉大的東西大都包含某種沉醉的成分?!_素。 朕的兒子弘歷,對朕的寵妃明莼,抱有別樣的心思?。 當我把思維轉向這個地方的時候,就驚愕地發現以往種種跡象,如同白布上的水墨畫似的一一浮現,線條清晰、輪廓明確。他們二人很小的時候就相識,朕甚至還想過把明莼賜給弘歷作側福晉。弘歷純孝,常常去慈寧宮給太后請安,當然會遇到漸漸長大的明莼。甚至明莼成為我的宣妃之后,也沒少與弘歷接觸。 人總有些禁地,不容觸碰。 當年太祖大妃阿巴亥私下里贈與二阿哥代善、四阿哥皇太極一份菜肴,代善用了,而皇太極卻之不用。后來此事被揭到太祖面前,太祖因此而怒,廢黜大妃,奪取了二阿哥代善的繼承權。 我年少的時候在史書上讀到此段,感覺也是平平,不過覺得代善果然是老實人,竟然不懂避嫌,阿巴亥婦人見識,不明白后宮爭斗的可怕。 現在親身經歷兒子和后妃的曖昧牽連之事,才深刻領會當時努爾哈赤先祖的心態。 大抵人到年老的時候會特別重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