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53
” 薛蘅忽然起身,淡淡道:“二哥,這些事情,你不用告訴我了?!闭f罷出了草廬,折入松林,幾個閃縱便不見了身影。 薛忱無奈,只得又回到桃林,這番折騰,已近黃昏。 謝朗見他孤身而返,失望至極,黯然后退兩步,呆呆不語。 薛忱嘆道:“明遠,三妹她,暫時還無法原諒你,即使我現在放你上山,她也會避而不見的?!?/br> 謝朗知道自己傷她極深,只是此刻也無法求得她的原諒,不由心中大痛。但北境戰火重燃、國家蒙難,自己又怎能為了一己私情而置天下安危于不顧? 他心中難過不已,到最后終于咬咬牙,整肅衣冠,向著薛忱大禮拜下,“二師叔,我想求您一事?!?/br> 薛忱道:“明遠,你這就走嗎?” 謝朗望著孤山主峰,戀戀不舍,輕聲道:“請二師叔替我轉告蘅姐:我要走了,抵御外侮,保家衛國乃我謝家男兒的責任,請她一定要等我回來。若……若我不幸戰死沙場,我的魂兒,也會回來找她,無論天涯海角,都要求得她的原諒?!?/br> 薛忱心中震撼,默然片刻,推動了輪椅。謝朗跟上,幾個轉彎便出了困住他數日的桃花陣。 黑驄馬還在桃林外的山坡上啃草。謝朗翻身上馬,看了一眼薛忱,壓下心頭愁思,笑了笑,“二師叔,拜托你了?;貋砗笪覀冊偻达嬕粓霭??!?/br> 薛忱仰望著他,微微點了點頭。 謝朗又萬般不舍地看了一眼孤山主峰,硬著心腸轉過頭去,揮下了馬鞭。 九四、蚌傷成珠 薛忱望著那一人一騎消失在暮靄之中,悵然地嘆了一聲,心情沉重地回了碧蘿峰。 草廬空空,寂無聲息,不見薛蘅的身影。 薛忱默默地坐在墓前,看著夕陽一點點下落,忽然開口道:“三妹,明遠走了?!?/br> “他請我轉告你——”他望著如血般瑰麗的云霞,一字一句地說道:“他是軍人,也是謝家的人,所以他必須要走,請你一定要等他回來。即便、即便他不幸戰死沙場……他的魂兒也一定會回來找到你?!?/br> 身后的松林中,空氣似乎凝滯了一下,但仍沒有人走出來。 薛忱輕輕嘆息一聲,轉動輪椅離開了碧蘿峰。 待天色漆黑,薛蘅才慢慢地從松林中走出。她在墓前靜立許久,然后緩緩地坐倒在地上,靠著墓碑,疲倦地閉上了雙眼。 風沙吹過千里大漠,慘淡的夕陽照著血流成河的大地。戰旗散亂在地,輜重傾覆,車輪偶爾無力地滾動。 滿目都是尸體,蒼鷹在頭頂盤旋,時刻準備沖下來攫食死人的血rou。 狼煙仍在滾滾燃燒,一個渾身是血的身影掙扎著爬起來,對著夕陽喃喃地叫了聲,“蘅姐……”又重重地倒下。 俊朗的面容早已失去了昔日的光彩,透出死亡的顏色。失血過多的唇角再也彎不出讓她心跳的弧度。一陣白霧卷來,他的身軀正在一點一點地消失,生生世世,永無相見之日…… “明遠!不!” 薛蘅驚呼道,猛地睜開雙眼,驚惶四顧。周遭星月靜寂、夜蟲啾啾,自己還依坐在墓碑前。 ——我的魂兒,總會回來見蘅姐,求得她的原諒。 夜風中,她冷汗直冒,身體控制不住地輕輕戰抖起來。 夜色深沉,薛蘅在孤山的山峰間疾走,不知不覺中上了主峰,站在天清閣前。閣門上碗口大的銅釘在燈籠照映下閃著幽暗的光芒,她卻沒有勇氣推開這扇門,走入曾經生活了十多年的地方。 夜風拂動,閣后天一樓屋檐上的銅鈴丁當作響。薛蘅繞過了天清閣,來到了天一樓。 天一樓乃天清閣重地,存放著大量的珍貴典籍,現下由啞叔看守。頂層則存放著歷代閣主的著作及手札、信件,除了閣主,旁人不得擅入。薛蘅避開啞叔,悄然登上了頂層。 夜風拂動銅鈴的聲音如同金鐵交擊、戰馬嘶鳴,她靠在頂層的窗臺前,抱住雙膝,閉上雙眼,但覺心亂如麻。 她索性站了起來,在樓中踱了幾步,視線忽然停在屋角幾口黑漆箱子上,不由起身走了過去。這幾口箱子里面均是薛季蘭生前的著作、手札、信件和最喜愛的書籍。薛季蘭過世后,薛蘅將這些東西都收在了這里。 此時,她忽然心中一動,便擦燃火摺,點亮油燈,打開箱子,將箱中的書札逐一取出來細看。睹物思人,看著這些發黃的紙張上熟悉的字體,薛蘅不禁眼眶濕潤。 她又重新把母親的遺物細細地整理了一遍。到了最后一口箱子時,她忽然覺得那箱子的厚度有點問題,敲了一下箱板,發覺聲音有點異樣,再仔細察看了一下,揭開箱板,下面竟是一層暗格。暗格中用防蟲的油布包裹著一些東西。 薛蘅好奇心起,究竟是什么東西,娘要藏在這箱子的暗格之中呢? 她解開油布,里面包裹著的竟是一疊信札。信札整齊地堆成一疊,最下面的信封邊沿已經發黃褪色,而最上面的一封則較新,看來是依年代疊好收藏的。 薛蘅拿起最上面的那封信,信封上寫著“天清閣薛季蘭閣主親啟”,左下角署名是“方道之”。薛蘅再粗略翻了翻下面的信,每一封的署名都是“方道之”。 她心中不禁泛起疑云,從未聽娘提過她與方道之有書信來往,而且這幾口黑漆箱子是薛季蘭過世之前一個月才備下的,她那時已經十分虛弱,竟還將這些信這么嚴嚴實實地藏好,難道有什么隱情? 她一時按捺不住,抽出了信箋。 “薛先生如晤:今日往青云寺與智惠方丈參禪,歸來即收到先生來鴻,在竹林枯坐一夜,提筆回信,忽淚濕衣襟。佛曰人生七苦,吾不知參透幾苦。先生將西行,吾尚顛沛于塵世,不知何時方得解脫。只恨當年冥頑懦弱,誤人誤己,致有今日之苦。先生豁達,七苦皆能放下。惟愿十年后,吾能相從先生于泉下矣。先生之女阿蘅,吾定會盡力照拂,勿念?!?/br> 薛蘅看了看信末的時間,是薛季蘭過世前一個月收到的??磥硎茄咎m知道將不久于人世,給方道之寫了封信,托他照拂自己,方道之再回了這封信。 只恨當年冥頑懦弱,誤人誤己,致有今日之苦——是何意思呢? 她又將最底下那封發黃的信抽了出來。這封信卻極平??吞?,是當年薛季蘭承繼閣主之位時,方道之寫給她的賀信。 薛蘅按著時間順序,將后面的信逐一抽出細看,慢慢地呆住。 信中話語都平淡如水,未見什么私情,但字里行間卻讓人平生無限惆悵之感。方道之在學問上有何新的見解,或作了一首新詩,都會在信中細細道來,有時他也會就時政咨詢一下薛季蘭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