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25
說話,這豈非是在打皇上的臉? 種種思慮下,沒人出來攔著榮郡王。 榮郡王出列拱手,語句清晰地道:“皇上,臣已知悉眾位大人對臣的懷疑。針對大人們懷疑的點,臣請一一回復?!?/br> “可?!碧┎垲h首道。 “謝陛下?!?/br> 劉桐再次躬身道謝,道:“其一,稱臣禁閉數年,對朝政已疏忽荒廢。此言,不妥。先帝時,臣雖被禁于中官胡同不得出,亦不曾參與朝政,更不知道朝堂中事,但自臣解除禁閉,回歸朝堂,便一直沒有停下手中差事。從先帝在時,到先帝薨逝,陛下登基至今,臣手中經辦差事大小共有一百三十七件,其中大差事三十五件,大差事中因辦差得力,受過先帝和陛下夸贊獎賞的,有十八件。先帝朝時不說,陛下登基至今已有三年,臣自認為,差事辦得不錯,并無任何疏漏錯處。這是臣歸納整理出的,臣經辦的大概差事和結果,請陛下覽閱?!?/br> 內侍接過劉桐遞上來的厚重奏疏,放到了泰昌御案上。 劉桐接著道:“其二,稱臣欲籠絡天下寒門學子,居心不良的。此言,也不妥。陛下宏圖廣志,欲使天下太平安順,臣雖不才,亦希望輔佐陛下,共創盛世。然盛世,非皇族、貴族一方之事,皇族貴族之人數,比于天下百姓,乃是小數,如何能以小數之淺薄之見,理大數之宏大之事?臣以為,寒門學子,見多,識廣,比自小嬌養長大的貴族子弟更心系百姓,更寄情江山,出外任官時,寒門子弟更能因地制宜,創一鄉、一鎮、一城、一州之富貴?!?/br> 劉桐說第一點時,還沒人出聲反駁,說第二點時,便有人忍不住道:“榮郡王切莫一竿子打翻一船人,老臣不才,雖政績平平,卻也不愿意承認老臣犬子比不過寒門那些書生。若要論治下之道,犬子曾隨老臣之妻入鄉間,與農伯農夫談論農事?!?/br> 插話的并非是反對劉桐上書的臣子,而是一位出身勛貴的老大人。 劉桐恭敬地對他行了一禮,道:“孫大人勿怪,本王也并非針對貴族子弟。誠然,貴族子弟里,不乏斗雞走狗的紈绔,寒門學子中,也有那沽名釣譽之徒。所以,本王建議皇上廣開恩科,并沒有要只錄用寒門子弟,而棄用貴族子弟的意思。本王只是希望,寒門子弟能與貴族子弟擁有同樣的機會報效朝廷?!?/br> 孫老大人皺眉道:“那這與從前,又有何區別?” “自然是有區別?!眲⑼┑溃骸皬那?,貴族子弟不論品性能力如何,只需要在家中受父母寵愛,便能靠著父蔭入朝為官,而寒門子弟參與科考,不過是為貴族子弟助手,并不能單任一官,單獨治下。但今后,若是實行科舉并制,不再單獨錄用貴族子弟,而讓貴族子弟與寒門子弟一起參與科舉選拔,則有無才學,一目了然?!?/br> 劉桐誠懇道:“本王這也是為諸位貴族大家著想。子孫若無奮斗目標,長大憑父母寵愛便前途可望,那一代代傳下來,豈不都成了不學無術,不知柴米油鹽的草包?巍巍大家,莫要因溺愛子嗣,而使家族一代代敗落?!?/br> 劉桐說完停頓了片刻,沒有聽到人出聲,便繼續道:“其三,稱臣報復貴族高門的,聽了臣前一段話,自然也知道,這種猜測不妥了?!?/br> 劉桐拱手向泰昌帝,道:“綜上三點,臣之上書,絕無私心,請皇上明鑒?!?/br> 第三百四十一章 史鑒 朝臣們的臉,五顏六色,精彩紛呈。 贊同劉桐建議的,占了五成。仍舊不贊同的,有四成。剩下一成保持中立。 不贊同的朝臣,多半是家中有不成器的子孫,生怕這條政令被通過,家里不成器的孩子就沒了著落。 泰昌帝滿意地點點頭,詢問眾臣:“眾卿可還有什么疑慮?” 一位朝臣出列道:“陛下,官員設置,從大魏建國起便已成定律,若是驟然更改變換,怕是褻瀆先賢啊?!?/br> 劉桐隨即便回道:“亦是開國所制定,但百年過去,其中一些律令到底不適用現在之景,須得改弦更張,重令起草。依這位大人所說,歷代君王怕褻瀆先賢,豈不是都得回歸祖制,容不得絲毫更改調整?” “這……” 那人被劉桐反問得啞口無言,另一人便立刻接上:“即便全如榮郡王所說,須得與時俱進,不可墨守成規,但畢竟精簡機構,乃是大事,一旦中途出了岔子,使得政令滯澀,此等后果,由誰來負?” 劉桐看了他一會兒,方才笑道:“若是陛下采納本王諫言,開始精簡朝局,令各官職權權責分明,則從何處調整、調整之期又何人主事,都會有最初的方案與計劃,并有具體明旨任用。在誰臨時任用期間出了事,自然由誰負責。這位大人,莫要以為這等事乃是小吵小鬧的事,陛下若要做此事,定然不會有任何疏漏錯處?!?/br> 文臣雖然會耍嘴皮子,但架不住劉桐一條條列舉,一時間難免接不上反駁的話。 武將則沒有那么多說法,只提出一點,就是寒門學子,只學了兵書,如何行軍打仗,練兵待戰? 劉桐道:“貴族子弟單讀了兵書,就能行軍打仗,練兵待戰了嗎?怕是也得進了軍營歷練一番,才能在演武場上行軍布陣吧。既如此,為何貴族子弟可以,寒門子弟就不行了呢?無非是貴族子弟的出身,注定了他們比寒門子弟要多些資源來源罷了??烧嬉f起來,上陣殺敵的事兒,怕是沖在最前頭的兵卒更有說話的權力吧。若沒有這些小兵小卒,怎么組得成一支軍隊?” 劉桐向各位武將施了一禮:“諸位將軍,打仗的事兒,本王不懂,但比起在朝堂上耍嘴皮子,本王更為佩服諸位將軍練軍以守衛邊關、開疆拓土的能力。諸位將軍請想一想,若你們的帳下也能有出身寒門,卻軍事能力出眾的小將,傳出去,是多有臉面的一件事?百姓們會說,諸位將軍如此會帶人,你們的子孫必定也是條錚錚漢子!將軍們上沙場時,多多少少會擔心自己戰敗吧?看到你們的兒孫們上戰場時,更會擔心他們的安危吧?就本王所知,你們之中,已經有好些位瞧著現在天下太平無戰可打,想要令家中子弟棄武從文了。既如此,為何不能將這樣的機會,讓給想要出人頭地,報效國家的寒門子弟呢?” 諸位將軍你摸摸鼻子我咳一咳的,顯然劉桐的話戳中了他們的弱處。 “諸位一直在糾結寒門與貴族的區別,恕本王實在難以理解?!眲⑼﹪@息一聲,掃了一眼群臣,道:“諸位生來便是貴族,請問是否有查過家譜?往上數三代、五代或者更多代之前,諸位的家族就是貴族嗎?就如此居高臨下,認為自己無所不能了嗎?前朝為何覆滅,諸位讀史時可不要忘了,莫要學了他們,忘了自己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