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21
因此見得也多?!?/br> 李定宸聞言若有所思,之后便很少說話,只視線一直停在越羅和冬生身上,沒有移開過。 直到母子兩個挖了半籃子的野菜,弄了一身泥,提著籃子往回走時,他才快步趕了上去,將走路還有些踉蹌的冬生抱了起來,對越羅一笑,“朕從前總是想,阿羅這樣的才能品格,不知是怎么來的。后來見過國丈,倒是有些明白了。父母之教子,不過言傳身教四字?!?/br> 也難怪越羅不管做什么,都愿意帶著冬生。哪怕孩子還小,但潛移默化之下,總歸還是有些影響的。 這么一想,他不由開始琢磨,要不要帶著冬生去知政殿跟自己一起批折子了。不過這小子皮得很,也坐不住,去了估計也只會搗亂,還是等他更大些再說。 不過再大些,也就該開蒙讀書了。 想到這里,李定宸自己都吃了一驚,然后意識到時間過得很快,冬生找先生啟蒙的日子就在眼前,須得及早準備起來了。至少朝中哪位官員品行學識都好,要先查看一番。 并不知道自己即將大難臨頭的冬生這會兒還興奮不已,被李定宸抱在懷里也不肯安生,伸胳膊踢腿,還時時轉頭去看越羅手中的籃子,試圖要過來自己提著。 這半籃子野菜,中午就出現在了他們的餐桌上??雌饋矶?,但清理掉多余部分,煮熟之后也只有一小碟。味道略微有些發苦,卻又帶著淡淡的清香,十分爽口。在這炎炎夏日之中,倒是十分受用。 吃過一頓簡單的午飯,李定宸本以為要打道回府,但莊頭卻領著他們,又去了另一邊。 之前看到的田地都連成大片,這里卻是分割成小塊,每一塊上都種著一種不同的作物。 據越羅說,都是這幾年來各地官員獻上的良種。 官員們將這些種子送到京城,其實是要讓皇帝品嘗一番,與民同樂的同時也好知道他們的政績。所以送上來的必定都是最好的良種,越羅索性留了一部分放在皇莊里試種,看看跟京城的種子有什么不同,又能否在這里也高產豐收。 其中有些水土不服,種下根本不生。還有些長勢極差,看上去跟奏折里說的簡直不是同一樣作物。但最后還是有些在這里長得不錯的品種。這幾年,也種出了幾樣能在京城高產的作物。 除此之外,這里的土地上,還會進行一些別的試驗。 除了種子之外,能夠影響作物產量的,還有土地肥力。 按照老農們的經驗,一塊土地的肥力有限,若是年年耕種,收成往往有限。所以在某些地方,采用的是種一年歇一年的方法。但一半的土地空置著不免可惜,所以就出現了輪種,今年種花生,明年就種大豆,二者所需肥力不同,便可兼得。 后來又有人發現,種過豆類植物的土地,第二年作物總是長得更好些,于是推測豆類植物或許能增加土地肥力。 于是就出現了間種,在玉米高粱這樣的高株作物中間加種一行豆科植物,可以充分利用土地,增加畝產量。 除此之外,人畜牛馬的糞便也可以增加土地的肥力,枯枝敗葉燒成的草木灰同樣有此效果。 針對這些情況,越羅便讓人研究怎么弄出更方便好用,最重要的是能普及的肥料。 人暫且不提,牛馬吃的不過是普通的野草,那么直接使用野草甚至樹葉來發酵肥料是否可行?如果使用具備特殊作用的豆類植物的植株來進行發酵,又是否能增加肥力? 這些雜七雜八的試驗,估計也只有皇莊才有這樣的底氣和空閑去弄,目前也的確有了一些成效。 現在他們面前的這塊土地上,作物就長得明顯比旁邊的好些。按照莊頭的說法,要先在冬天將土地深耕,然后在地里鋪上一層發酵的肥料,再將之掩埋。只多了這一道工序,種植過程中再多施幾道肥,不管是作物生長速度還是植株大小、結子數量,都遠勝之前。 聽起來很麻煩,但如今的百姓為了能多一點收成,幾乎一整年的時間都是耗在地里的。但很多人就算辛勤一年,用錯了方法收成也還是一般。若這種肥料能推廣出去,想來必定大有裨益。 “以你估算,一畝地能增產多少?”李定宸問莊頭。 莊頭雖然在貴人們面前有些拘謹,但對自己的經驗卻是非常自信的,略一沉吟,便道,“至少兩成?!?/br> 李定宸這幾年看的走著越來越多,對各種數據倒是爛熟于心,這會兒很快就估算起來。大秦一年的糧食產量,大概在八萬萬石左右,兩成就是一千六百萬石! 以每人每年消耗八石糧食來計算,足可養活二百萬人! 這個數字,差不多是整個西京城人口的一倍。 而在去年李定宸裁軍之后,如今大秦雖然號稱仍舊有三百萬軍隊,但真正能夠參與作戰的精銳部隊,不足百萬人。這些多出來的糧食,完全可以養活這些軍隊,支撐起一場戰事。 當然,這是最理想的情況,需要上等田地加上良種再加上肥料,同時還要老天賞臉沒有洪澇災害。實際上的增產效果,能有一半就已經了不得了。 何況良種培育、推廣都需要時間。如今交通不發達,政令也就難以暢通,真正要做到天下皆知、家家如此,估計就要兩三年時間。 但好在李定宸并不著急,他可以等。三年五年,國庫總能余下一部分錢糧,積攢起來也就足夠了。 這么一想,他對這件事也積極起來。 從皇莊回來之后,李定宸就立刻下旨,命工部研發農具、水車等物。 這沒頭沒尾的一道旨意,讓朝臣們都有些摸不著頭腦。這皇上之前才對軍事興致勃勃,怎么一轉臉的功夫,注意力就轉移到農事上來了?簡直讓人不知道該高興還是擔憂。 高興的是小皇帝的心思總算從戰爭上轉過來了,擔憂的卻是這樣一來他在朝堂上的影響力和掌控力越來越大,對一部分官員而言,可不是好消息。 但不管怎么說,這應該是好事?;实坳P心百姓吃不吃得飽,總比他總想著打仗要強。 再說李定宸一貫都是這種說風就是雨的性子,朝臣們都已經習慣了。這道旨意雖然來得突然,但并不影響他們依命行事。研究農具,不管在什么時候,都是利國利民的好事。 等到私底下一打聽,知道今日帝后二人帶著孩子去了皇莊一趟,大家也就自然而然的覺得找到了理由。 ——李定宸給人的感覺一直就是這樣,眼前看到什么,他自己感興趣了,就會將精力投注在上面。 而李定宸現在,的確是興致勃勃,正在研究各種農事相關的資料。只是他翻遍了庫藏,才發現大秦根本沒有一本相關的專業著作。前朝倒是有過幾本,但其中許多內容都不合用,也不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