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7
吧。 李清讓立于山巔,回首望向這大好山河,想著自己的兄長此刻還在前線廝殺,自己卻在這里偷得清閑,仿若置身世外之人,可當其身處這里,卻又覺得仿佛離那個人是最近的,他將那個小瓷瓶帶在身邊,寸步不離,每行至一處,便會同她講講這里的風土人情。 他不由想起自己在來時的路上,聽聞客棧的旅人閑聊,說起近日齊國一個很是紅火的酒坊,達官貴族皆前往捧場。 “你說我國和齊國共同進攻弩國,雖是占據了絕對的優勢,可畢竟是發生了戰爭啊,這種時候怎么還有那么多的貴族商賈去酒坊呢?!?/br> “話可不能這么說,前線連續傳回來的捷報足夠振奮人心,雖說是發生了戰爭,可百姓們還是要生活不是,那些王公貴族們又不能上戰場,可終歸得做些什么吧,拿出來點銀子,支撐產業,也未必是件壞事吧?!?/br> “這句話倒是不假,至少百姓瞧了,覺得國家還是穩定繁榮的,不會生出那平白無故的慌亂?!?/br> 李清讓聞言笑了,別看說話的二人其貌不揚,倒是分析得相當合理,應該是多年行走在外的商賈,優于一般人的眼界,談話足以證明這一觀點。 “你知道嗎,那個酒坊近日排了一出歌舞極是出名?!?/br> “哦?是什么?” “心之魄?!?/br> 李清讓握著筷子的手明顯顫抖了一下,他扭頭看向二人,二人亦是察覺到了什么,不再談論了。 “是自己太過敏感了嗎?”李清讓想自己這段日子收到送回的情報——各方勢力皆未尋到那人。甚至連他自己都有些懷疑:是否是自己太過于不肯接受現實? 凌薇并不知道自己便是魄心,想到這兒,李清讓否定了自己的想法,可卻一直惦記著這件事情,他總覺得自己有去一趟齊國的必要,可現在不是最佳時機,他人雖然在此,還要隨時關注著京城的動態,這是現如今他能為兄長做的事情。 山間的風不同于平原,似是強勁了許多,將李清讓身上的披風吹得飛揚,樹葉吹得唰唰作響。 他未能親自看一眼此刻正在齊國如荼上演的那場歌舞,歌舞里講述的是兩個明亮耀眼的年輕男女相遇的故事,沖突矛盾激烈,讓觀者跟隨著故事的走向一起緊張,一起起伏。故事的結局是美好的,一生一世一雙人,那是編者的美好心愿,那是女子希望自己的愛情能夠有個好的歸宿,凌薇希望有朝一日他能看到這場歌舞,卻又有些擔心他會看到,因為只需一眼,他便能知曉這是在講述自己的故事,在講述他和她的故事。 行至山腳下,一只雪白的鴿子落在李清讓肩頭,他知道:京中的消息傳來了。 ☆、太子倒臺 此刻,戰爭前線亦是進入最緊張的狀態,戰爭中最重要的便是情報,之前阻擋弩國進攻之時借用了遼國的那支特殊部隊作為突襲隊,同樣的方法自是不能用第二次,這一次這支部隊主要作為情報傳送力量,他們的能力決定了情報的安全度,獲得了第一手情報自是能夠自若部署,這一次,歆國不會再讓弩國那般輕松地便離去。 雖戰發突然,可在此之前李衍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接受了李清泫的建議,秘密派出一支部隊,潛伏在北境負責囤積糧食,這樣倒是省去了長途運送軍草的麻煩,以防萬一,在距離邊境最近的鎮中囤積了備用的糧草,一切皆是秘密進行,負責此事的官員和守衛的將士皆是經過精心選拔的,可以足夠信任,即便如此,李衍還是暗中安插了監視之人,關乎到國家命運,李衍不得不做到細致謹慎。 李衍先前派出使臣秘密前往弩國的附屬國,向其示好的主要原因是要拉攏其中的一個喚作“策旺”的親王,他與弩國君王有著深刻的矛盾,矛盾有二:一是已故弩國君王強娶了與策旺有婚約的沙其郡王的女兒曼菲,二是當今弩國君王利茲曾誤殺了策旺的弟弟。兩點矛盾足以看出策旺的臣服只是虛于表面的,李衍正是抓住了這一點,欲要在弩國發起戰爭之時,將策旺化作利茲背后的那把刀。 李衍根據李清讓呈上的圖樣打造了一批殺傷力極大的火銃,這是對抗弩國萬馬陣的最有利武器,再精湛的馬上騎射,也比不上火藥爆發時的威力。 即使有了絕對的優勢,亦是有可能發生意想不到的意外,李清泫受傷,反而令眾將領反省了一番:過于的自信,便是自負了。 這一場戰爭持續了近三個月的時間,終是以弩國的敗北告終,歆國戰術的精準是此次戰爭勝利的關鍵,策旺從背后突襲亦是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此番戰爭,李衍亦是覺得自己必須加強朝廷情報組織的綜合素質,才能做到不依附旁國,靠人到底是不如靠己。 可就在即將凱旋回京之時,卻發生了一件十分嚴重的事件:李衍感染了嚴重的疫癥,為防止將士感染,李衍提出將自己隔離在御帳中,靜待良方,隨軍的太醫亦是無法找到有效醫治的方法。 “陛下......”隨行的太監看著李衍日漸消瘦的面龐,心疼不已。 “哭什么,這點困難,朕還挺得過去!”李衍倒是顯得鎮定,病疾同他這傳奇坎坷的一生相比,實在算不上什么。 就在萬分焦急之時,一份神秘的方子通過李清泫交到了李衍手中,為防萬一,李清泫親自試藥,正是因為他這個舉動,令李衍深受感動,雖并未明顯表露,卻對日后有著決定性作用。這份良方正是裴老先生拜托老神仙研制的,效力自是不差的。對癥下藥,方能解其疾。 自古以來,凡事要成功,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與此同時發生的一件事,恰好和李清泫之舉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太子接到線報李衍病重無藥可醫,便在其舅舅的鼓動下,欲要提前登基。 令太子沒有想到的是:這線報正是李衍命人有意傳出的。 李清冕自是不會輕舉妄動,且會借著太子的異動將其徹底擊垮。 李衍之所以會接到太子欲要提前登基的消息,除了自己安排在京城的探子,還要感謝李清冕的屬下。 李清泫聽聞這個消息,什么也沒說,看到李衍將手中的杯盞摔得粉碎,他便知道:太子要倒了。 大軍凱旋回京,李衍并未表現得過于明顯,此時太子已被□□于東宮,等待著圣上發落,其母亦是被禁足于宮中。 犒賞完眾將士之后,李衍親自去了一趟東宮。 “父皇,兒臣冤枉吶!”太子這幾日因為驚嚇消瘦了不少,生性的懦弱,讓其似是個紙老虎一般,雖然太后有意勸阻廢黜太子,可李衍卻不能將國家交到這樣的一個人手中。 “冤枉?!那這是什么?”李衍說著,將一個包袱扔在太子身前。 太子臉色有了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