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163
利用他查探城防?!?/br> 唐軍帥營 李泰營中,留下的幾名太子親信正聚在一起議事,對于長孫無忌派人堆墻一舉,頗有微詞,這當中反應最大的當屬盧?。?/br> “堆墻、堆什么墻!好好的仗不打,派那么多人去堆一座土墻,怎么不干脆找人去挖個地道,從安市城地下攻進去!” “唉,要是糧草充足,咱們就住在這里同那些虜人耗也無妨,別說是堆一個土坡,堆一個山出來都行,可是眼看秋深天寒,怕那土坡還沒堆起來,我們就要退兵了?!?/br> 盧俊越聽越按不住,只要一想到遺玉還被困在那安市城中不能出來,這邊還磨磨唧唧地在堆土,就氣不打一處來。 “不行,我去找他!” 盧俊說著就要往外走,在座幾人互看幾眼,竟是紛紛起身跟了上去。 阿生這會兒也不知是在哪里,是以沒能阻攔住這群莽漢。 長孫無忌正在和李世績還有另外兩名大總管在帳中議事,忽然聽見外頭亂糟糟的,門外守衛稟報是盧俊等人要見他,皺了皺眉,便讓人進來了。 李世績現在是看見盧俊就頭疼,盧俊是張亮麾下的大將,的確猛也,可是不服管教,這幾天為了不讓他和長孫無忌起沖突,他不知耗了多少心神。 “你們幾個有什么事?”長孫無忌卷起了兵書,開口詢問。 盧俊意思著抬手行了下禮,直接問道:“敢問大人,準備何時攻城?” 長孫無忌不咸不淡地應道:“這件事今早不是才議過,等到土坡堆起后?!?/br> “等土坡堆起來都到什么時候了,”盧俊看著長孫無忌,滿臉質疑,“大人該不是在避戰吧?” “盧念安!”李世績大斥一聲,差點拍了桌子。 “難道我說的有錯嗎?”盧俊嗓門也大了起來,伸手指著無動于衷的長孫無忌,沉聲道: “我大唐的將士是用來征戰殺敵的,不是用來給他玩泥巴的!” “放肆!”李世績這回是真急了,眼下正在大戰,最忌將帥不和,他就是怕長孫無忌會為難盧俊,才會先生奪人,但顯然這兩個當事人都不領情。 長孫無忌冷哼一聲,道: “大戰在即,盧將軍幾次違抗軍令,老夫都對你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望你自省,你卻不識大體,屢屢擾亂軍心,再不罰你,是難服軍眾,來人!收了盧念安的軍牌,將他禁到帳中,沒有老夫的應準,不許出營!” 在場眾人都驚在原地,包括盧俊在內,是沒料到,長孫無忌不發脾氣則已,這一發脾氣便直接要收了他的兵權,將他禁足帳中! 李世績急忙起身要勸,長孫無忌卻先他一步伸手阻止: “我意已決,你不用多言,再讓他鬧下去,還不知會惹出什么大禍?!?/br> 李世績是被長孫無忌堵了話,跟著盧俊來的幾個人卻是不依: “大人,請大人收回成命!” “盧將軍屢立戰功,今日他確是出言不遜,但請大人看在他一心求勝的份上,從輕處罰?!?/br> “報——” 幾人還在求情,門外忽來一聲長傳,長孫無忌趁勢打斷了他們,讓帳外訊兵進來。 訊兵入內,身后還跟著一人,盔甲未褪,一襲風霜,夾衣帶血,面有傷容,見此人,長孫無忌目光一緊,厲聲問道: “何事速報!” 來人一抱拳,洪聲道: “啟稟大人,啟稟諸位將軍,太子殿下在東南峽谷處將虜人援軍降服,大勝歸來,半日后將可抵達城外!太子手令在此,請大人派一萬兵馬,前去東南十里處接應俘獲糧草馬匹!” 第三七七章 殺計 且說當日駐留在安市城外的唐軍遭遇高句麗人第一次夜襲時,李泰甕中捉鱉,將其圍剿,斬下千人頭顱,帶領四萬兵馬,前去伏擊虜人援軍。 排兵布陣后,李泰親自率領三千精兵冒險,將北部首領高延壽和南部首領高惠貞所領的二十萬援軍引入峽谷、 占據高嶺處的唐軍將近千虜人頭顱丟下,以旌旗鼓角造勢,埋伏在峽谷中的三萬唐軍伺機而動,前后夾擊,唐軍氣勢洶洶,援軍陣腳大亂,高延壽驚慌之下分兵迎戰,奈何援軍已被那從天而降的千顆人頭嚇破了膽,腹背受敵,軍心大亂,四散而逃。 不得已,高延壽率眾投降,受制于李泰,靺韍部首領高惠貞抵抗,李泰直接命人坑殺了四千靺韍士兵,俘獲高句麗各部首領千余人,派兵遣送回中原,放還余眾回平壤。 這一戰前后不過半日,這一仗,虜人死傷八千,唐軍亦折損三千人馬,幾名身先士卒的大將亦身負重傷,但李泰以區區四萬兵馬,降服二十萬援軍的事跡,不日便使高句麗舉國上下震驚。 再說這消息傳到了安市城時,李泰已經帶著手下兵馬和繳獲的糧草,還有帶兵投降的高延壽,返回唐軍大營中。 城主府里,楊萬春聽著下方探子來報,扶在座椅上的兩手幾欲摳進木頭里。 “......太子李泰虜獲了各部首領,將其余部眾統統遣散回了平壤,高大人帶著人降了唐,二十萬援軍散盡,回稟城主,事情就是這樣了?!?/br> 在探子稟報完很長一段時間內,廳中都無人言語,也不知是被這晴天霹靂震昏了頭,還是被楊萬春鐵青的臉色嚇到。 “城主,援軍既滅,為今之計,只有盡快加緊城防,李泰此子非同小可,他而今得勝歸來,士氣大盛,我們不得不防啊?!?/br> “依我看,唐軍在咱們城外筑坡一事,不可不理啊,他們現在有了糧草,不同往日?!?/br> “...咳咳,援軍不來,我們要在唐人十幾萬兵馬圍攻下守城,是不是勉強了?” “金大人,你這是什么意思?守城勉強,難道就不守了嗎?” “我、我沒說不守,只是先前唐人曾投信到我城中,言明若我們不降,等攻下城池后,就會將城中百姓全部坑殺,你看那唐人的太子不是就坑埋了幾千援軍嗎,我這是在為城中百姓著想?!?/br> “什么為百姓著想?我看你就是想學高延壽那個叛徒降唐!” “你說誰是叛徒!” “誰降唐狗誰就是!” “兩位大人,兩位大人不要吵啊?!?/br> ...... 廳內一眾很快就分成兩派爭執起來,一部分是堅持死守城防,另一部分人則是擔心唐軍會攻破城池,故表露出投降的傾向。 楊萬春不知聽沒聽得進去,下座只有蕭漢一人察覺到他異樣,故意提高了音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