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38
望重的老人們,還有十幾位泥瓦匠們,都那一根干稻草,一個接一個,放在蒸米飯的灶肚里頭。 想到上次米飯的稀糊,小干部們咽咽口水,那次可以說是幾百人的飯難做,這公共食堂的飯,要是出夾生焦糊稀糊,那可真的一言難盡。 畢竟,白老太太的廚藝他們都清楚,而且做飯的過程全部人都看得清清楚楚,絕對沒有一絲一毫的偷工減料。 若該是菜好飯不好,只能說明——他們村公共食堂不適合建立,恐怕會影響運勢,或者引起老太爺發怒,什么都有可能。 沒過多久,噴噴香的米味兒散發出來,同樣勾心人心。 而白老太太已經開始炒回鍋rou。 傳統的回鍋rou都是蒜苗炒rou,沒有白菜青椒洋蔥。為蒜苗蒜白同熟,切蒜苗時,刀拍松蒜白,再斜著切蒜白,直著切蒜苗。 最好的回鍋rou,每一片約三四毫米厚,不薄不厚,每一片都像點油燈的方形碟子,四個角翹起,中間凹陷。 擺盤必須將rou塊一一斜放入白色的碟子中,與新鮮青綠色蒜苗,散發出誘人味道。 完美! “白老太太這是大廚吧!” 李師傅驚嘆不已,就這一手刀功,炒rou的技術,令人瞠目結舌,縣城的國營飯店都沒這么好! 葉mama也是佩服不已。 論廚藝,她只是盡量把菜與調料做好,而白老太太,做得如此好看好吃,這才是真正的色香味俱全。 至于甜妹兒,恨不得變出白胡子白發,也當一位老婆婆老頭兒,去八仙桌入坐。 此刻,甜妹兒終于下定決心,長大后的理想目標,不是泥瓦匠不是木匠不是大夫不是裁縫,而是生產隊長! 多霸氣??! 此刻,她還沒考慮到啥時候生產隊會沒了。 點好一截紅蠟燭,再然后,一大盤熱氣騰騰回鍋rou,上八仙桌中心。 白老太太將蒸子里的白米飯,揭開木蓋,微微皺眉,米飯還是稀糊啦,這簡直——太過怪異,想到自家老伴的話,莫非接下來真的有大災難? 那么他們要不要帶大海寶,去親家那邊呢? “飯!又稀糊啦!” 作者有話要說: 長長長葉子:寫完寫完…… ** 明天去外婆家吃回鍋rou…… 有人喜歡吃醪糟小湯圓嗎?以前完全不知道小湯圓是啥,以為就是餡少一點的湯圓。 醪糟——家鄉話。 特別好喝,吃倒是無所謂,湯好喝??! 想起來,捂臉,家里好久沒做,一定要讓老爸做一次。 現在我們家做飯,也不喜歡用電飯煲,經常有米湯,用蒸子煮,特別喜歡喝米湯與斗雞菇湯,最愛這兩樣,還有燉得豬蹄湯也行——喜歡豬蹄配紅油辣椒,白水煮rou配也可以,但是要是瘦rou……葉子吃貨。 問一下,仙女會吃苦瓜嗎? ** 第97章 霉娃子算盤 熱鍋儀式結束后, 所有菜刀菜板、鐵鏟湯勺、簸箕筲箕、桌椅板凳、糧食蔬菜等, 一一被搬進大食堂。 “聽說咱食堂的飯又稀糊啦!” “說不定明年收成不太好, 咱得多多準備?!?/br> “別說明年, 可能今年天氣寒冷, 我爸媽準備早一點存干柴、燒木炭,不用備著再說, 你呢!要不要一起晚上偷偷上山?!?/br> “行, 去年的木炭坑就是我挖的, 熟練!” …… 農村沒有秘密, 稀糊飯菜的事兒,暗地里傳來來,歲沒鬧得沸沸揚揚轟轟烈烈,但還是偷摸摸改變一些東西。 大食堂這邊,炊事員們帶著忐忑的心情,在白老太太帶領下, 開始煮飯燒菜,準備做全隊的晚飯。 食堂外頭擺了個長桌,上頭有一個算盤, 兩本硬殼筆記本,一支半截的碳鉛筆。備好之后, 年輕的記工小伙,坐在長桌后頭。 記工小伙姓梅,綽號霉娃子。因當地有風俗,山娃娃起名得請神問廟, 霉娃子早產兒,據說要反著起小名,騙過閻王爺,于是被一直稱呼霉娃子。 他不到二十歲,人很瘦卻非常有精神,一雙小眼在作帳的時候,總是習慣咪著,更看不見啦。 但見,霉娃子左手撥弄著算盤,啪啪啪作響,右手握著鉛筆,嘴里念叨有詞,眼睛還在瞄另外一本翻開的筆記本。 霉娃子的左右手,竟能同用,還是同時做這么精致活兒,一副極厲害的模樣。怪不得葉三叔啥小干部都沒混上。 閑得發慌的甜妹兒,輕輕搬來一小板凳,悄無聲息放在高桌下,現在板凳上,悄悄地瞅他的筆記本。 “甜妹兒乖乖的,別打擾梅哥哥忙活。等下教你學寫字喲!”霉娃子抬頭一笑,扯扯她辮子,拿起鉛筆繼續登記。 筆記本上密密麻麻記著很多東西,看得甜妹兒頭暈呼呼的。聽說霉娃子只是小學畢業,卻比她這個小學四年級肄業生,強的不要太多。 果然,年代不一樣,學的不一樣,學生娃是沒法子比的。 霉娃子的阿拉伯字,幾工分多少斤,一筆一劃寫得很工整,但其余文字卻寫的很潦草,他的字體長長的,看上去似乎很飄逸很漂亮,就是不咋認得。 “葉安誠下午磨白面,得四工分?!?/br> 甜妹兒瞅很久,半猜半認,終于瞅到一眼熟的名字,咧嘴無聲傻笑。 霉娃子正在做這個月的記賬工作,這可是個大活兒。建國后村里修的學校,都是背解放軍故事、紅寶書、偉人詩詞,文學素養高很多,但數學僅停留在加加減減、算盤啪啪份上。 每月每年記工分,出納員算糧食,都是一件比下地還令人頭疼的大事兒。但是他們必須一一點算清楚。容不得一點點誤差,哪怕這些誤差可能隊員們根本無法發現。 這年代的干部們,絕大多數的責任心都非常強,要是他們自己發現自己的錯誤,不僅會主動說出來,還會羞憤愧疚,甚至大聲哭泣。 “牛二娃請假半天,工分是——” “五分!” 一脆生生的童音幫他回答。 霉娃子驚訝瞅她一眼,繼續埋頭,撥弄算盤,將十號的工分,全部計算出來,記在筆記本上,才放下筆。 “甜妹兒真厲害,竟然認字。果然你的算數,跟杏花嫂子一樣厲害?!泵雇拮有ξ?,杏花嫂子只要得到數字,就能把啦吧啦報出一大串,已經成為他最佩服的人之一。 甜妹兒眼睛珠轉啦轉,指著工工整整的阿拉伯數字,笑道:“我只認識這個!其他都不認識?!彼龥]說謊,霉娃子寫得這么潦草,是真的都不認識??! “哈哈哈,果然是數字天才!甜妹兒真棒!” 霉娃子沒有懷疑,阿拉伯數字傳入種花國很久,但在報紙上廣泛運用推廣,時五七年也就是去年。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