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670
書迷正在閱讀:草草了事、原配逆襲指南(快穿)、她只是制服控、侯門風月、你負責談情 我負責數錢、我最親愛的、驕傲的卑微的我、鬧喜、從前有座Z山、設計到家
譚大先生微一躬身,帶著自己人轉身而去。 梁承聞言臉都白了,猶沖著文笙的背影連聲怒罵:“顧文笙,你和鐘天政狼狽為jian,想要往老子身上潑臟水,你不得好死!” 譚大先生陰沉沉喝道:“叫他閉嘴!” 第四百八十章 奉京事變(二合一) 文笙下了平雄嶺,沒有多逗留,和眾人一起快馬加鞭趕回侯陽城外。 與譚大先生斗樂的結果大伙雖然沒有著意宣揚,但想到譚大先生那吃癟的模樣,無不是喜上眉梢。 就是文笙也覺著如此一來,譚家人應該能查明真相,接下來雖不見得一起聯手對付白云塢的人,好歹不會再來找自己麻煩,心情也頗為愉悅。 文笙從天女湖脫身前后已經一個月了,譚五先生和董濤到現在未露面,情況頗為不妙。 她現在要幫著紀南棠守住五個州,實在抽不出身來到天女湖搜尋,鐘天政不從中使壞就不錯了,怎么都不可能盡心竭力,若是譚家人能在關中好好下一番工夫,說不定事情還有轉機。 接下來文笙白天和卞晴川、戚琴一起到軍前叫陣,協助紀家軍擊退敵人,晚上便在帳篷里挑燈研究幽帝的三門絕學。 七月二十日這天深夜,侯陽城里的百姓自發組織起來,襲擊了被紀家軍圍困的東城門,戰事一起,城外的孟振國就接到消息,立刻下令全力攻城,里應外合一定要拿下侯陽。 文笙迎著箭雨戰在城門外,以琴聲護住了攻城的紀家軍,每當這個時候,她就忍不住地想,若是十三在就好了,根本無需擔心傷亡折損,有自己以相配合,他自己就能沖進去,打開城門。 也不知道十三這會兒在南崇可還順利? 經過半個時辰的鏖戰,沖上城頭的厲俊馳等人與城里百姓會合,打開了城門,紀家軍如洪水一般涌進城里,奪回了侯陽。 守城的楊銳雄眼見大勢已去。收攏軍隊自西城門撤走,這一退便退出數十里,出了開州境。 七月二十一,卞晴川、文笙師徒馳援鄴州,兩天一夜趕了五百余里,在鄴州青義對上朝廷的軍隊。 此戰文笙一曲生擒了對方的大將相波光,著人押往離水。交由李承運親自發落。 七月二十五的中午。文笙趕到寧門鄉與童百年會合,上到兩軍陣前,以和兩支琴曲輔助前軍所向披靡。直將楊延親率的朝廷軍主力殺得大敗,退出寧門鄉戰場,一直退到山溝里才憑借地勢堪堪穩住陣腳。 隨著不斷揚威,顧文笙的名字愈發變得如雷貫耳。所知者不再限于權貴樂師兵丁武者,全大梁的販夫走卒尋常百姓。只要消息不是很閉塞,大多聽說了程國公李承運麾下有一位美貌的大樂師。 更有愚昧者,傳她撒豆成兵,有吹風喚雨之能。 離水方面趁著這股熱乎勁兒。宣布了文笙要在開州辦學的消息。 新辦的樂師學堂得到程國公李承運的大力支持,乃是以研究為主,據說地方已經定下了。便在大興城外,老大一片地盤。跑馬都得半天。 只待戰局稍稍平穩,便要破土動工。 離水方面計劃年底先招收第一批學生,不論貧富貴賤,是不是樂師,只要本人資質夠,有一定天賦,都可以報名參加選拔。 消息一經傳出,全大梁為之震動。 這比當日玄音閣招生可吸引人多了,門檻低不說,玄音閣培養一個樂師需要多少年?入學五年,方敢說自己不是新生,若真是有像顧文笙那等的天賦,學習得了,不亞于一步登天。 伴隨著這個消息一起到處亂飛的,還有各式各樣的流言。 有人說,李承運在開州辦學,乃是為了吸引樂師人才,與玄音閣打擂臺,譚老國師不會坐視不理,玄音閣最遲明年年初也會收人,不如等等看,到時兩相比較,哪邊條件優厚去哪邊。 也有人說,乃是不傳之秘,這么厲害,顧文笙哪肯輕易教會旁人,辦學之事多半另有陰謀陷阱。 李承運的謀士們意識到這是敵人在使陰招,立刻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很快就有一個說法在大梁各州廣為流傳。 國公爺說了,開州的樂師學堂只招收戶籍在他所轄五個州的學生。 一時舉國大嘩,這已經是七月底了,離年底不足半年,這等事寧可信其有,萬一到時候真有如此限制,現運作可來不及。 很快便有人發現了其中的玄機。 這時候往開州落戶不好落,但彰、白二州多年來飽受戰火蹂躪,尤其沿海一帶,差不多十室九空,有人想來這些地方落籍,當地官吏大開方便之門,隨口編個理由,買地買房,手續在短時間內便辦好了。 等開了頭,便已經不單純是樂師的事了,而是江北關中等地的老百姓開始大規模地往彰、白二州逃難,以期能在李承運治下過上太平日子。 這些都是好現象,離水方面樂見其成。 有人才有其它,沒有人口,別說五個州,就是十個州都百搭。 等到八月上旬,流言傳著傳著變了味,不知由何處刮起一股怪風。 不知是誰把平雄嶺斗樂那事又揪出來大肆宣揚。 原本譚大先生和文笙斗樂打成平手,很多人都覺著大失所望,時間很短,眾人費了不少周折趕去,結果既沒見著人,也沒聽到聲,在大家還不知道開始的時候已經結束了。 這場斗樂只是叫天下人對顧文笙的實力有了參照,和譚大先生平手,那便是尚不及譚老國師,天下第一不可能,天下第二也很勉強。 可話說回來,顧文笙年輕啊,年輕就有無限的可能,加以時日,必定能與譚老國師分庭抗禮。 這就夠叫人羨慕嫉妒恨的了,這會兒突然又有人說,平雄嶺斗樂實際上是譚大先生輸了,輸得還很慘,短短幾個回合便一敗涂地。譚大先生忍辱含恨,被逼著答應了顧文笙很多條件,諸如立刻返回奉京,放棄追究譚家子弟的下落,和鐘天政盡釋前嫌以及譚家上下不得幫著朝廷討伐李承運等等,這才得以保住了顏面。 此時紀家軍已在開州、鄴州邊境和朝廷軍隊全面開戰,吉魯國的鐵騎也壓了上來。文笙輾轉各處。以期將己方的死傷降到最低,沒有空閑理會其它。 還是遠在奉京的杜元樸傳信提醒,文笙才意識到不妥。 有人試圖將水攪渾。加大她與譚家的矛盾,從中漁翁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