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95
書迷正在閱讀:草草了事、原配逆襲指南(快穿)、她只是制服控、侯門風月、你負責談情 我負責數錢、我最親愛的、驕傲的卑微的我、鬧喜、從前有座Z山、設計到家
里學到了什么,對琴歌有什么看法?” 文笙沒有像烏大元的弟子那般長篇大論,她回答面前的老樂師:“晚輩學到了十五首琴歌,前輩要聽一下么?” 陳老挑了挑白眉,有些意外:“那你來吧,可要看曲譜和歌詞?” 這十五首琴歌來自前朝,年代久遠,又傳是大家所作,歌詞生僻深奧,文笙只用了兩天時間,若真是能彈得準,唱出其中韻味,那自是下了一番苦功的。 文笙含笑道:“不用?!?/br> 陳老待她坐下來,放好了琴,方道:“就來那首?!?/br> 琴歌的旋律通常都很簡單,對樂師而言,琴上實是半點難度都沒有,關鍵在于歌。 琴弦劃過,泠泠而響,待到入拍,文笙輕輕點頭,曼聲而歌:“山南有澤,容裔云車,雷雨漸起,長風不絕……” 文笙的聲音聽上去不算甜美,卻格外明朗清透,和著琴聲,仿佛真有仙人路過,引起了一場山雨。 一曲唱罷,陳老難得地鼓了幾下掌,贊道:“這首我曾聽不少人唱過,但他們都沒有你唱得好聽。說一說你的看法吧?!?/br> 文笙遲疑了一下,方道:“陳老,其實我沒有太多的想法,只是覺著在樂師們手中,琴、簫、笛、鼓這些樂器能夠迸發出巨大的力量,但究其本質,以樂器發出的聲音和人發出的聲音又有何不同?只是大家還不知道怎么運用它罷了?!?/br> 陳老沒有斥責她異想天開,而是問道:“是什么令你這么想?” “呃,素娥館有一位嫵大家……” 陳老皺眉,揮了下手,阻止她再說下去。 那位嫵大家在奉京權貴圈名聲雖響,樂師雅士們卻將她同女妓、靡靡之音、聲色犬馬之類聯系在一起,陳老對文笙再偏愛,也不愿從她嘴里聽到這個名字。 陳老一邊給文笙做著登記,一邊語重心長地道:“這個題目很大,也許一個出色的樂師傾其一生也研究不出什么結果來。我看你最近頻繁地借書,融會貫通總是需要時間,你有沒有想過,慢慢來或者效果更好?畢竟你還這么年輕?!?/br> 文笙謝過陳老教導,心中卻暗自苦笑:“不是我不想慢,實在是留給我的時間不多了?!?/br> 第二百六十一章 腹有詩書氣自華 剛進臘月,云鷺風塵仆仆回到奉京,還自江北帶回來一個十七八的小伙子。 這少年名叫方山,自稱是王十三的親信,一開口便是“十三哥”長,“十三哥”短,“十三哥看老叫云大俠跑腿送信,過意不去,特意打發我過來,我們有秘密的送信渠道,既快又安全?!?/br> 文笙還能說什么? 她叫方山先在馬場住一晚。 能免去云鷺奔波自然再好不過,剩下的,隨他去吧。 方山帶來了王十三的回信。 依舊是那筆慘不忍睹的破字,但文笙卻發現,這一次錯別字明顯得少了,尤其是上回經由她指出來的那些。 帶著明顯的模仿痕跡。 比如說“元愷”二字,元的筆劃少,愷的筆劃多,要按王十三的習慣,應該是元字小,愷字大,且亂糟糟地烏成一團。 信上所有的愷字都比元要小上一號,雖然依舊不好看,比起上一次可強多了。 這大約是因為她當時改那些錯字用的是蠅頭小楷吧。 不過再看信的內容,就沒這么舒心了。 可能因為文笙回信避重就輕,結果王十三馬上還以顏色。 內容看著不少,像什么花了大筆銀子欠了好多人情疏通關系,了解被扣樂師們的情況,這些話文笙一眼掃過,半個字都不信,剩下的,全是拉家常。 厲建章瘦了一圈,看上去仙風道骨的,好像風一吹就能刮跑了,孔安脾氣太大得罪了人,結果吃了好幾天的黃豆。肚子漲氣,不停地放屁…… 文笙苦笑不得之余,對云鷺生出了nongnong的愧疚之感,白叫云大哥跑了一趟,幸好以后送信的人換成了方山。 晚上文笙為云鷺和方山接風洗塵,飯桌上她按捺不住好奇,套方山的話:“你跟王十三多久了?” 方山頗為得意:“七年了?!?/br> 這與文笙猜測得差不多。若非是特別信任。也不會這時候被派來京里,更不用說什么秘密的送信渠道。 “王十三重武輕文,沒念過什么書吧?” 這話從文笙這么個年輕漂亮的姑娘嘴里出來。透著一股輕視的意味,方山登時就不干了:“誰說的,我們大哥手下這么多兄弟,除了二哥、七哥。就十三哥認識的字多?!?/br> 好吧,文笙由此弄明白了一點。王光濟的這幫親信,只有王二、王七再加王十三認識幾個字,其他的堪稱睜眼瞎。 方山見文笙有些不以為然,一轉眼珠。便猜出來大約是王十三信寫得沒法見人,道:“十三哥他們小時候,善堂里的師父為叫他們專心習武。只讓認識自己的名字,若是有人偷偷摸摸學識字。頭回抓住了就是一通好打,再犯直接趕出去。直到學成武藝出來做事之后,才可以讀書識字,不過到那時候,哥哥們成天東奔西走,忙得很,也就沒空學了?!?/br> 文笙去拿酒壺的手頓了頓,專心習武? 王光濟父子養著他們,教他們武藝,自不愿意讓這群孩子擁有自己的想法,不識字,也就讀不了書,只能人云亦云,對善堂里教授的一切全都信以為真,以命捍衛。 “十三哥背上有條長長的傷疤,有次我問他怎么來的,他說小時候不聽話,叫抓了一次,以后就再不敢了?!狈缴酵笛鄹Q著文笙的神色,又補充了一句。 直到晚上回信的時候,文笙還在想著這件事。 王十三給她的印象,向來就像是狡猾的狐貍,滑不留手的游魚,那種江湖人的粗野和狡黠,常常叫文笙覺有力氣使不上。 就連交換人質這等本來對雙方都有利的事,也莫名其妙地停在了中途。 現在,她知道自己該做些什么了。 文笙在信里完全沒有提樂師如何,江北如何,而是模仿著前世的“柳體”寫了一篇。 若王十三有心學,有這一千個字,差不多就夠應付平常寫信了。 在之后,文笙又特意加了一段,大意是勸他不管多么忙,也要把字練好,字是一個人的臉面,也要多讀書,讀書養氣。 寫完了這封長信,已經是將近子時,文笙很是困頓,本來已經要將信封起來了,突然又想起來王十三毫無基礎,掩手打了個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