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35
么爺也會收拾她。 天冬半夏裝作耳聾眼瞎的模樣,一本正經站那兒,聽后福晉差遣。 外頭站崗的侍衛交換了個眼神,他們羨慕壞了。真想換去九貝勒府當差。早先就聽說九福晉和善,伺候她的只要不動歪心思,比小富之家的主子更享福。 九福晉本來福氣就大,她診出有孕,爺有賞;她胃口好多用了半碗粥,爺有賞;她平安生產,爺有賞;生下三位小阿哥,更是大大的有賞……別說給福晉做點心以及唱戲說書的這些人,哪怕翊坤宮人也跟著討了不少好處,那頭都搶著想替宜妃娘娘跑腿呢。 本來只是傳言,如今他們見識到了,在眾皇子之中,論別的九貝勒爺排不上號,要說寵妻,他當之無愧頭一名。 九福晉也能耐!爺們憋著氣回來她也能一兩句話把人哄好,在她跟前,九爺沒脾氣。 在皇城里當差的,什么沒見識過?女人活到這份上,比當太子妃強,哪怕皇后也沒她舒心。 被大家崇拜景仰的九福晉正在琢磨回京之后的事,走著神呢,胤禟便道:“十三弟相邀,請眾兄弟打馬球,福晉可有興趣?” 寶珠頷首:“爺可得好好表現,叫我膜拜你馬上英姿?!?/br> 胤禟拍胸脯應說:“那是自然,甭管投壺射箭打馬球,爺都是最擅長的,保準贏回頭彩,叫福晉風光風光?!?/br> 外頭的侍衛表示不服。 九爺真是sao得沒邊了,什么牛皮都敢吹,忽悠福晉養在閨中不明真相。 眾皇子當中,摔跤這類直郡王最厲害,比準頭太子當仁不讓,十阿哥以及他后面的畢竟年輕,追趕勢頭很猛,要趕上還有幾年。你說九爺……九爺心計城府很深,比陰險狡詐他保準能排上號,至于打馬球,就別提了。 雖然大家都知道,寶珠不知道啊。 也猜到爺這話有些水分,寶珠還是給自家爺們最大的支持,完全沒有拆臺的想法。 她這樣的反應尤其能滿足大老爺們的虛榮心,之后的馬球大賽上,胤禟爆發出了驚人的能量,哪怕最后沒拔得頭籌有,表現也相當搶眼,康熙都夸他來著。 對于超常發揮這種事,他是這么說的:“表現得不好,下回鐵定給福晉贏個頭名?!?/br> 寶珠趕緊遞了水囊過去,又讓胤禟低頭,親手為他擦汗,還咕噥說:“狀元很好,榜眼不錯,探花也厲害,哪怕沒排上名又有什么關系?我們爺天潢貴胄出身,論才能已足夠出眾,人無完人,哪用得著去追求十全十美?” 胤禟笑容全溢出來了,就跟喝了蜜一樣甜,一路甜進心里。 對比邊上幾位阿哥,那個孤獨,那個寂寥。 他娘的還給不給活路了? 干啥這么傷害大家? 拿下頭彩的直郡王胤褆感覺自己仿佛吃了蒼蠅,他一點兒也不!高!興! 因為不高興他就忍不住挖了個坑:“九弟妹此言差矣,皇阿瑪便是十全之人?!?/br> 胤禟表示不服:“依我看,皇阿瑪至多不過十全九美,要是十全十美,就不該生出像老十這樣的蠢貨來?!?/br> 他說完就是一陣哄笑。 “九哥此言在理?!?/br> 寶珠也彎了彎嘴角:“皇阿瑪哪是凡人?是天子來著?!?/br> 康熙就在一旁,他表示這話很中聽,梁九功跟著打量了寶珠一眼。九福晉真是妙人,這馬屁拍得清新自然,不像九爺,一開口就能噎死人。 直郡王倒沒覺得臉疼,他搖頭嘆氣認服:“老九這嘴皮子就頂頂利索,又有九弟妹相助,兩口子同心協力,我說不過你們?!?/br> 胤禟很知道分寸,當即笑道:“大哥自打領差遣以來,立的功都快趕上我吃的米了,總得給弟弟們留下發光發亮的空間?!?/br> 胤褆這就痛快了,直說老九才剛去工部,時日不長,加把勁多的是機會趕上哥哥們。 一群爺們流了汗,又說要燃篝火烤rou,寶珠回帳篷里喂飽小阿哥,想去看看小狼崽餓沒,給它們喂些rou,趙百福說“忠勇將軍”已經帶著它兄弟去討過rou吃了,正在消食散步。 既然這樣,就不用去管它,寶珠想了想,叫趙百福布案桌撲宣紙,使天冬研磨,勾了幅草圖。胤禟使人來問她也沒去湊熱鬧,用三個多時辰完成畫作,畫的就是眾阿哥打馬球的場景,胤禟格外英武,帥氣逼人。 寶珠正想題字用印,胤禟就回來了,看過之后他非常滿意,抱起寶珠轉了兩個圈,寶珠嬌笑著討饒,叫他放開,他才松了手,建議說取名做木蘭春樂圖,還說要拿去給皇阿瑪看看。 這會兒天已經晚了,樂成一團的皇阿哥們也散了,胤禟興致賊好,拿著還沒裝裱完成的畫作就去了皇帳那頭,叫康熙仔細看過,還哄得他題詩一首,加蓋私印。 這個過程中,他沒停過吹噓自個兒,還說福晉的畫雖然缺了幾分豪氣,人物塑造還是相當真實,簡言之,他帥得實事求是! 第85章 鄙夷 寶珠那副圖叫胤禟卷起來裝進錦盒里了, 準備拿回京中裱背, 經此一回, 康熙更深刻認識了這個兒子,從前不覺得,如今越發有成大事的氣質, 不拘小節到了一定境界, 臉皮厚似城墻。 因為受的打擊太大, 康熙還想去找宜妃嘮嘮,看老九這德行基本不用搶救了, 倒是三個小的,該讓富察氏好生盯著,別等過個三五年再來看, 竟同親爹一模一樣, 那他娘的就糟心了。 除此之外,康熙又想起來, 這都半歲了,他們養得也好,身子骨挺結實, 怎么還阿圓阿滿阿壽的叫著? 當爹的是忘了這茬?還是想不出好名兒? 康熙倒是羅列過一些字兒, 比如弘春弘晨, 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又比如弘旸,旸是日出的意思,也是難得的好名。再有弘昌, 昌者善也,美言也,又有興旺發達之意…… 虧得他只是在心里想想,沒說出來,要是讓四貝勒府的董鄂格格知道得瘋了。 她上輩子命不好,索性得上天憐惜,重來一回,結果呢?她把上輩子的記憶當做依仗,以為能趨利避害,這還不到四十年,都沒到撕破臉互相算計的階段就已經全亂套了! 撇開弘晨不論。 弘春是大將軍王胤禎第一子,出自側福晉舒舒覺羅氏。 弘旸是爺的第五子,后來改名作弘鼎的那個。 至于弘昌,那是老十三膝下長子。 …… 就這么隨便挪用了? 也不問問原來的主人答不答應! 幸而這都是康熙私下的想法,沒上升到發圣旨賜名的程度,他就指望老九趕緊想起這茬,堂堂皇孫,都多大了怎么還叫著小名? 康熙才站起身,就有小太監求見,說京中密折到了。 他復又坐下,梁九功出聲傳小太監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