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
意把董鄂七十家的格格許給他做嫡福晉,董鄂家是不怎么招太后喜愛,論家世也不錯了,他對大位原就沒什么想法,娶個福晉只要不丟人便成。 既然都說給他聽了,基本上就是十拿九穩的事,胤禟已經在琢磨以何種面貌應對董鄂家,誰想就撞見那么無恥的一幕,董鄂氏竟然撲了老四一個滿懷,那可是皇阿瑪給他相看的嫡福晉! 得,雖然丟臉,這樣也好,哪怕有心人早已聽到風聲,索性沒正式指婚。胤禟他額娘位列四妃,他哥是在太后跟前養大的,他小伙伴是溫僖貴妃的兒子,他心氣高得很,攤上這事絕不能忍,直接就去翊坤宮找了宜妃。 聽說這事,宜妃直接黑了臉,她拍拍胤禟的手,讓兒子別急,然后擺駕去永和宮,一見著德妃就恭喜她,會咬人的狗不叫啊,那董鄂氏原是康熙定下的九福晉,就這么讓老四截了胡,董鄂七十的女兒進他府里做側室,這外家真夠強的…… 宜妃從來是有啥說啥,最會討好也最能得罪人,她幾句話下來就讓德妃氣炸了肺,受了委屈還不敢發作,只能問說是不是有誤會。 九福晉和十福晉其實都定下了,這事哪怕沒說穿,四妃心里有數,要是真如宜妃所說,老四就捅了大簍子。 德妃對這個兒子本就沒什么好臉色,他府上除了福晉全出自漢軍旗,上臺面的一個沒有,若這事成了,董鄂七十家的格格就給老四做了側福晉,他背后原只有費揚古一家,多出個董鄂七十那還了得? 眼看宜妃奚落夠了黑臉走出永和宮,坐上軟轎往太后那頭去了,德妃趕緊跟上,她還是慢了一步,那頭宜妃已經哭上了,說那董鄂氏真不是個東西,在御花園里頭同老四撲了個滿懷,還讓老九老十并一大群人給撞見了。 太后是世祖皇帝的繼皇后,世祖皇帝獨寵董鄂妃,康熙繼位之前太后吃過許多苦頭。哪怕董鄂七十與董鄂妃并非一脈相承,那也不打緊,太后對姓董鄂的都沒好感,看了就煩。 在細細問過之后,太后雷霆震怒。 她原就沒看上董鄂家的,是皇帝說好,正配老九,若不選她別的家世就差了。結果呢?真是個不要臉的東西,皇帝保準已經同董鄂七十透過口風,選秀走個過場而已,他閨女還能干出這等齷齪事! 這事要是等康熙來處理,那董鄂氏說不準還能撈個側福晉,落到太后手上直接成了格格,又讓董鄂七十的福晉來把人接出宮去,擇個日子一頂小轎抬老四府上。 四妃之中,太后最喜宜妃,爽朗大氣,當下承諾說要給老九挑個更好的,提了富察寶珠之名。 宜妃起初還在置氣,聽太后說起馬斯喀嫡女,她立刻就高興起來。 馬斯喀是誰? 他是敏果公米思涵的長子,兄弟四人同朝為官,俱是權臣。 富察家尤其能生兒子,家里格格少,個個都是寶。尤其趕上這年大選的富察寶珠,她是馬斯喀僅有的女兒,還是嫡出,顏色好極,放在宮中都是最出挑的。前頭太后就問過康熙,得答復說富察家無意送女兒入宮,馬斯喀問他求恩典想接富察氏回去自行婚配,他雖然沒明著答應,算是默許了。 既然沒明著答應,那這事還有轉機,太后無論如何都想把寶珠許給胤禟,同康熙說了有兩三回,康熙敬重嫡母,哪怕心里有諸多顧慮還是點了頭。 那邊富察家還在等寶貝女兒回家來,寶珠就已經頂替董鄂氏成了九阿哥胤禟的嫡福晉,圣旨還沒下,太后和皇帝都說好了,宜妃那頭也得了準話。 好消息啊,天大的好消息。 等圣旨下來,九福晉那就是所有福晉里頭一份的。富察氏是滿洲八大姓之一,她娘家強到比太子妃也不弱分毫。 哪怕沒奪嫡之心,有這么個福晉也是很值得高興的事。 當夜,康熙就翻了宜妃的綠頭牌,次日一早又賞賜玉器綢緞若干,這才把人哄高興了。 宜妃氣性頗大,喜則巧笑倩兮,怒則柳眉倒豎鳳眼圓睜,頰邊兩朵紅玉,康熙甚愛之。她不是四妃之首,卻最得圣寵。 惠宜德榮進宮都早,比不上新晉嬪妃活潑嬌艷,每月能分得兩三日便已極多,宜妃月月都能承寵五日,康熙出征時還會命人向翊坤宮報平安,并且捎帶當地特產,哪怕不能說是獨一份,至少她是讓皇帝記掛在心里的。 并非沒人在康熙跟前上眼藥,暗諷宜妃張狂跋扈的不在少數,早年康熙還納悶,她分明有那能耐把人哄得高興,已故的太皇太后就很喜歡她,太后自不用說,她怎么就想不開給自己樹敵? 康熙糾結了幾日,忍不住親口問她,得回復說:我喜愛她,自然相處得好,說多少吉祥話都成;我與她不過泛泛之交,碰上打個招呼就足夠了;若是那些個天生不對盤的,我笑臉賠得越多她越當我是個笑話,那還不如端起架子來,太監宮女誰不是看碟下菜,沒得上趕著作踐自個兒。 說著她還噌了康熙一眼:我知了,她們遲早得告到您這兒來,您要訓我也好罰我也罷,好賴我暢快了,見天給她們賠笑臉還不憋屈,心里分明不痛快,何必勉強逢迎。 宜妃這話說到康熙心坎里了,別看他八歲登基,其實吃過不少的苦。他額娘就是不受寵的,深居后宮度日艱難,也是受的磋磨太多,后來兒子登基她也沒享幾天福。八歲之前康熙是在夾縫里求生,八歲之后同輔政大臣斡旋,受藩王挾制,皇帝當得萬分憋屈。 太皇太后叫他忍,羽翼未豐之時能忍則忍,不能忍也得忍。因為這,祖孫二人沒少吵嘴,作為萬里山河的主人,他活得比誰都憤悶,當今天子竟要聽旁人擺布,何其可笑。 康熙從來桀驁,他在暗地里培養勢力,擒鰲拜,平三藩,滅明鄭,驅逐沙俄……沒什么是他不敢做的。 宜妃這樣挺好,比那些個事事逢迎虛偽至極的好太多了。 從那之后,康熙更疼她,處處維護,哪怕老九見天瞎胡鬧也沒訓她一句,對宜妃可以說盡足了心意。 有皇太后壓陣,總算消除了不利影響,董鄂七十之女進四貝勒府為格格這事,各方反應不一而足。攤上這種事胤禛很不高興,對董鄂氏的出身他還是滿意的,除福晉之外側福晉并一眾侍妾全出自漢軍旗,他不滿很久了,董鄂氏進府能稍稍緩解尷尬。 至于造成這一切后果的董鄂氏本人,心理落差是不小,她深思熟慮之后又下定決心,在潛龍邸做格格也比跟胤禟強多了。按理說貝勒府上該有兩個側福晉,四貝勒府只有李氏一個,憑她的出身遲早晉位份,有什么好擔心的? 李氏出身寒微,其父不過是個四品官,竟在新皇登基后封了妃;宋氏更是卑賤,她是教胤禛房中事的通房丫鬟,膝下連個兒子都沒有,也在雍正元年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