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92
上,那柳兒的丫環對我說了什么?” 其中自然有柳兒以及其貼身丫環掌握的線索,卻也有柳兒的身世,以及她為什么這么做的原因。 要說這柳兒不管生平性格如何,也確實是個苦命之人。 康熙二十年永定河大水,時年不到一歲的柳兒在洪災中失去了生父,其母也因為這場洪災失去家園丈夫,自己重病元氣大傷,養育柳兒到四歲時候,也撒手西去。 爹娘都沒了,按照村里慣例柳兒的叔父收養了柳兒,只是他只養了柳兒四年,便把出落的越發水靈的侄女送到人牙子那里賣了20兩銀子。 窯子里的生活可不好過,老鴇對手下姑娘是非打即罵,柳兒生的美,挨打倒是少了些,但是挨罵是從來沒少過。在這樣的一大染缸里,十三歲就接了客的柳兒,在康熙三十八年,也就是她十八那年,早就是混跡歡場的老油條了。 用她自己的話說,自己那顆良心,早就在哪次挨餓的時候,嚼吧嚼吧吃了。 這么一個風塵女子,在已經扒上某個權貴子弟,并且很受寵愛的情況下,明知道自己這樣的舉動極有可能會丟掉性命,依舊偷了賬本,暗自藏下證據。 其中的原因,不言而喻。 這也是淑慧分外看不起四福晉的原因。 如今看來,從來仗義每從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這話一點沒錯! 淑慧的性格其實是有些理智過頭,可是四福晉這樣的輕蔑也讓她的熱血沖到頭上,也顧不得給四福晉面子這種小事了。 “我不如柳兒,沒有舍生取義的勇氣?!笔缁劭粗巴獗话籽└采w了的街道,想起柳兒小小的孤墳,垂下眼瞼,苦笑,“可是不妨礙我能為她做些什么?!?/br> 一個人活著,可以不偉大,但是總要做點什么。 小梅聽完淑慧講述的柳兒的故事,也沉默了。 淑慧其實并不擅長講故事,她講的很平鋪直敘,很直白,但是正因為這直白,反而更震撼人心。 沉默了好久,她才輕聲開口,帶著無奈的嘆息。 “可是,那是太子??!” “是啊?!笔缁畚⑽⒌男?,勾起唇來,“是啊,是太子呢?!?/br> ☆、野心與良心 太子雖然如今看著越發顯出不堪了, 但畢竟是太子,而且當了二十幾年太子,雖說按照歷史, 太子最后也登不上皇位,但是就眼下來說, 太子的地位還是極穩并且勢力極大的。 至少小梅想起來這錢是進了太子的口袋后,好幾次想要張口勸淑慧算了, 可是想想柳兒的死, 柳兒貼身丫鬟還在生死線上掙扎,又開不了口了。 而坐在溫暖的馬車里,看著車窗外紛飛的的白雪,淑慧心情也同樣不能釋然。 想了想后,她問小梅,“你去問問有誰知道柳兒的墓地在哪兒?” 小梅不愧為淑慧的心腹, 當即就明白了淑慧的想法, 勸道, “福晉您要去給柳兒上墳?還是算了吧,且不說估計是沒人知道, 就是眼下, 人都死了, 也何必拘泥一時呢,今兒滿天飛雪的,若是主子您受了風寒,只怕王爺要心疼了, 也饒不了我們?!?/br> 淑慧被她這一通勸,倒也冷靜了下來,說到底,她也不是沖動任性之人,就算是覺得應該做些事情,也不是非要冒著大雪去上墳。 這事其實沒多少意義,都不如回家去想想怎么從太子那一系人的口袋里掏出錢來,上百萬的治河銀子,淑慧雖然不至于掏不出來,但是也足夠把她所有錢榨干的。 最關鍵的是明明太子貪污,淑慧干嘛要給太子擦屁股?柳兒藏了賬本,也不是希望淑慧去自掏腰包補這個虧空??? 只是太子畢竟是太子,且不說太子勢力極大,背后還有□□的支撐以及康熙對他的寵信。身為儲君,一人之上的地位,就讓這件事變得無比棘手了。 說句不好聽的,八阿哥這樣的,明擺著地位還沒椿泰高呢,無論是生母位分還是自己地位也沒四阿哥高,便是勾搭上了幾個滿洲世家,也還好拿捏些個。 太子這樣的,除了康熙能拿捏他,誰能明面上怎么著他?康熙不活剝了那人的皮才怪? 馬車上行了一路,淑慧也沒想出來什么好招兒,只好犯愁的回了府里。 不想回了府里,還有事情等著她呢。 “福晉,您娘家派人來了?!?/br> “我額娘派人來了?什么事???”淑慧前兩日剛送了些應季的果蔬食物過去,若有事,也該早就說了,若是急事,怕是人親自都來了。 “老夫人寫了封信,帶話說您看了就知道了?!?/br> 淑慧點點頭,進了正院,把人喊了進來一看,來人是那拉太太身邊的心腹嬤嬤,便知道這事也不算是小事。 淑慧笑著問過了那嬤嬤家里諸人都好不,嬤嬤笑道。 “別的都好,只是一點,家里小公子小格格都想福晉這個長姐想的不得了呢?!?/br> 淑慧嗤笑,“那倆小家伙,想我還是想椿泰???多半是喜歡長得好看又大方的姐夫吧?!?/br> “哪能啊,天天都念叨大格格您呢?!眿邒咝Φ?,“不過要說大方,倒也確實是王爺更大方了?!?/br> “嬤嬤越老越圓滑了?!笔缁垡膊话堰@話當真,笑笑,“到底我額娘讓你帶什么信兒過來?” 嬤嬤從身上掏出封信來,恭敬遞上去,“這奴婢倒是不清楚了,不過福晉看了信就知道了?!?/br> 淑慧也不廢話,拆了信一看,發現卻是件讓淑慧有點為難的事。 淑慧自己是只兩個兄弟,一個庶出兄長,一個嫡出二哥,都已經入仕為官了,而且兩人都混的不錯,大哥云巖已經是五品知府,二哥云林也是二等侍衛。 兩人走的都是恩封的路子,但是她舅家的表哥可就沒那么好運氣了。 富察家雖然是大族,但是淑慧的舅家并非是主支,并不算顯赫,只淑慧的三舅官兒混到了四品,淑慧的表哥們就不是人人都能從蔭封的路子走了。 不過淑慧的表哥也不是不爭氣的人,這次淑慧的三舅的嫡子就參加了順天府鄉試,雖然還沒放榜,感覺上是考的不錯,之前的老師也說他這次沒什么大問題應該能中。 淑慧雖然和這位表哥關系不密切,上回回娘家的時候聽那拉太太提起這件事的時候,還是覺得很高興的。 然而這次那拉太太來信卻說了一件事,也是來咨詢淑慧的意見的。 淑慧的表哥雖然文才才華是有的,但是天下有才華的人多了去了,也只是混個中上而已,這次中不中舉,還尚在兩可之間。 然而太子那邊的人卻朝富察氏那邊示意,只要掏了銀子,保證鄉試沒問題,而且名次也會不錯。 這次的兩個主考官,李蟠是康熙三十六年才點的狀元,其父是南明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