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9
云英長高了不少,衣袖、裙子不用再收起來,袖口甚至有點緊。芳歲怕她冷,勸她加了件湖綠色折枝花卉比甲。 到了大吳氏院子里,盧氏、傅月和傅桂也都打扮好過來相辭。 銀器鋪不遠,其實可以直接走過去,但盧氏是內宅婦人,出門不像傅四老爺那樣隨便。王叔套好車在外頭等著,她們坐車繞了一段遠路過橋,盧氏掀開車簾,指著河上的渡船問王嬸子,“不是說要修橋嗎?怎么沒動靜?” 王嬸子拍一下大腿道:“您不曉得,大房陳老太太天天在家鬧騰,二少爺不好和老太太犟嘴,前不久坐船去武昌府會友,修橋的事就耽擱下來了?!?/br> “還是為修牌坊的事?”盧氏問道。 “可不就是嘛!修不成牌坊,老太太把氣都撒在二少爺身上。二少爺為這事挨了幾回打,臉都打破相了,族學里的老先生看老太太鬧得太不像樣,把二少爺勸走啦?!?/br> 傅月、傅桂和傅云英坐在一旁,默默聽兩人八卦大房的事。傅桂忽然扯扯傅云英的衣袖,“英姐,你見過二少爺嗎?” 傅云英想起那個在雪中靜立的孤高身影,天地間只剩下漫天的白和寂冷的黑,傅云章獨立其中,像一株燦然開放的紅梅,濃烈而冷艷。 “見過?!彼c點頭。 傅桂又問:“那二少爺的meimei容姐呢?”她壓低聲音和傅云英耳語,“你覺得是她標致,還是月姐更標致?” 傅云英微微蹙眉,眼神在傅桂臉上停留幾息,移開目光。 傅桂眼珠骨碌碌轉一圈,輕笑道:“我覺得月姐比容姐好看?!?/br> 傅云英笑笑不說話。 傅四老爺提前和銀器鋪打過招呼,馬車停在銀器鋪前,掌柜親自出門迎盧氏進店。今天的主角是傅月,店里的伙計忙上忙下,圍著盧氏和傅月奉承,把盧氏哄得眉開眼笑。 首飾脂粉之類的東西對小娘子們永遠有無窮的吸引力,傅月和傅桂鮮少出門,看什么都喜歡,光是樣式單調的各種銀鐲子,反復挑了幾十副,都沒挑到中意的。 傅云英在旁邊陪了一會兒,趁盧氏高興的時候,上前道:“嬸嬸,隔壁就是書肆,我想起先生交待我買幾本書,過去一趟,一會兒就回來?!?/br> 如果提出要求的是皮小子傅云啟或者傅云泰,盧氏絕對不答應,但傅云英她絕對放心,這個侄女像個小大人一樣,從來不淘氣,她從袖子里掏出一串錢交給王嬸子,讓王嬸子陪她一起去書肆,笑著道:“買了書就回來,別走遠了。錢在你王嬸子身上,想買什么就買?!庇侄谕鯆鹱拥?,“叫你男人跟著,錢不夠了打發人過來取?!?/br> 丫鬟芳歲、王嬸子和王叔跟著傅云英踏進隔壁書肆。 里頭靜悄悄的,空氣里滿溢著一種說不清是好聞還是難聞的墨臭味。書肆門面兩間,一間擺滿各種架子,架子上累累的書冊,一間是雅間,里邊七八張條桌,十幾條凳子,幾個頭頂儒巾、穿長袍的男人坐在條桌前抄寫什么。那是縣里的書生,有的買不起書本,只能每天費一兩個錢租老板的地方和書本謄抄一份書自己用,有的靠替老板抄書賺點鈔貼補家用。 王嬸子啊了一聲,指著其中一個少年道:“那不是蘇少爺嗎?” 傅云英順著她手指的方向看過去,那是一個穿月白袍子的少年,五官清秀,坐姿端正。外面日光晴好,書肆里卻冷颼颼的,他穿得單薄,不知是冷的,還是保持抄寫的姿勢太久,突出的指節仿佛泛著淡淡的青色。 她轉身去書架找自己想買的書。店里的貨架太高,她墊腳也夠不著,先看完能夠得著的,然后讓王嬸子把她抱起來繼續找。 書肆賣得最好的是各種和童子試、鄉試相關的書目,再就是行卷、行書,其次佛經,話本也有,不過不多,黃州縣的話本都是武昌府那邊淘汰的舊書。 店老板跟著傅云英一起找,最后擦把汗道:“小店沒有小娘子家中哥哥想要的書,你們只能去武昌府買?!?/br> 傅云英有些失望,隨手拿起一本書,示意王嬸子付賬,道:“勞煩您了?!?/br> 這時,身后響起一道清朗柔亮的聲音,玉石錚錚,“要找什么書?” 作者有話要說: :記載孔子生平和思想的書,歷史上普遍認為這本書是偽書,也有人持反對意見,不管怎么說,這本書還是流傳甚廣。 行卷:舉人的范文。 第19章 激動的四叔 “二少爺!” 看到來人,王叔和王嬸子連聲調都變了,搓搓手,用一種近乎虔誠的語調向他問好。 傅云章朝二人微微頷首。他剛從渡口過來,頭戴笠帽,穿一件圓領暗紋大袖寧綢青袍,腰系絲絳,腳踏皂靴,雖風塵仆仆,但眸光清亮,氣度不凡。 店老板立刻堆起一臉笑,激動得語無倫次:“二爺蒞臨小店,真是蓬蓽生輝,蓬蓽生輝?!?/br> 傅云章客氣地笑笑,目光仍然停留在傅云英臉上。 眾人跟著他的目光望過來,連大街上的行人也擠進來圍觀舉人老爺,傅云英只好道:“二哥,我想找一本商浚的,壯游子的也成?!?/br> 時下江南商貿發達,南方的鹽商富得流油,蘇州、揚州一帶的城鎮,小小一座市鎮,就住著幾十戶巨富之家。朝中許多大臣贊同“農商互利”之說,商人的地位大大提高,很多科舉失意的文人一再落第,憤懣之下干脆棄儒從商。 這些儒商識文斷字,懂世情民生,出于惠及他人的理念或者青史留名的目的,以自己的經驗和見聞編纂書目,刊印了一批專門性的商業用書。書中分別記述國內水陸路程、商業條規、各地物價、商品生產、流通、市場、經營方法,尤其關于南北水陸交通和沿途的驛站碼頭介紹得尤為詳細。 傅四老爺出門在外的時候,每到一座陌生的市鎮,通常選擇雇傭當地人當向導。這些向導有的憨厚老實,有的狡詐陰險,饒是傅四老爺在外奔走多年,有時候也會陰溝里翻船,被人帶到陷阱里騙走財物。 傅云英想給他買一本,他不認字,她可以讀給他聽。下一次他要去哪里做生意之前,找到書中的記載,不僅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旅途波折,儉省些費用,按著書中的提示多帶些當地短缺的貨物南下還能多賺些錢鈔,同時提防各種蒙騙外地客商的小騙局。 一舉多得。 上學的開銷不低,不提給孫先生的束脩,光是買筆買紙的費用普通人家就難以承擔。錢是福四叔出的,如果沒有他,傅云英不可能這么順利地接觸到書本。傅云啟和傅云泰以后可以用科舉考試中取得的功名回報福四叔的付出,她無法參加考試,那就另辟蹊徑,從其他方面向傅家人證明她讀書不是浪費錢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