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78
而且又不缺錢鈔,當然不會執意南下。 但定好的計劃一再推遲,他還是郁悶不已。 “應天府又沒長腿,只要有空閑,隨時能去,不必急在一時?!崩罹_節為孫天佑摘下帽子,看他衣袍上有幾道灰跡,長眉微微一揚,“誰家這么孝順?喪鐘剛響,就開始擺祭臺、燒紙錢?” 孫天佑皺眉,掃去肩頭灰塵,“從金家路過的時候沾上的?!?/br> 李綺節盯著跌落在地的塵灰痕跡,若有所思。 金薔薇果然古怪。 不管朱棣生前有多看不上皇太子,永樂二十二年九月,皇太子朱高熾在大臣們的擁護下,順利登基,改元洪熙。 據說先帝早在多日前已經去世,英國公和內閣大臣擔心趙王、漢王趁機興兵作亂,選擇秘不發喪,偷偷將軍中漆器融成一口棺材,將先帝尸身放入其中,藏在馬車內,一路照常向先帝問安請奏,直到安全抵達順天府城門外,才宣布先帝駕崩。 而此時皇太子早已經接到密報,做好登基準備,沒有給趙王和漢王可趁之機。 朱高熾登基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赦免建文帝舊臣,平反冤案,大赦天下。 皇帝是個仁慈之君,天下百姓無不歡欣,尤其是讀書人,更是爭相傳頌朱高熾的英明寬大。 但是皇帝對趙王和漢王的寬容,給剛剛完成政權過渡的朝堂埋下隱患。 二十二年八月時,朱高熾暗中任命心腹宦官王貴通為南京守備,當時這一任命并沒有掀起什么波瀾,因為皇帝將自己信任的宦官派到南都鎮守,是前朝舊例。 然而,洪熙元年的一道指令,令天下嘩然。 朱高熾命皇太子朱瞻基去往南京,統領遷都事宜,預備將都城遷回南京。 遷都的旨意傳到瑤江縣,孫天佑心有余悸,笑對李綺節道:“幸好咱們沒走成?!?/br> ☆、第105章 一百零五 定都在哪兒不是老朱家的內部家務事, 都城的選擇牽一發而動全身,關乎到整個朝堂格局和各方利益分配?;实酆统⒁坏┠线w,不知有多少豪門世家將隨之沒落,同時也不知有多少新貴宗族能順勢崛起。隨著都城遷移, 朝廷肯定會有明顯的政策偏向,將很大程度上影響南方和北方各自的經濟發展。 北京還是南京? 人文、風水、底蘊、軍事地位、交通是否便利,北方世家和南方士人從各種角度論證兩個都城的優劣, 引經據典,天天打嘴仗。老百姓們云里霧里,把吃瓜群眾的無辜茫然發揮得淋漓盡致。 為了勸朱高熾收回成命,政見相悖的各個政黨難得冰釋前嫌,聯名進諫, 希望能夠阻止朱高熾遷都。 朱高熾秉性純善仁愛, 待人寬和, 連兩個不服管束、曾多次威脅他太子地位的兄弟都能寬宥, 但這次他卻出乎尋常的堅持,不顧大臣們反對,執意要遷回南京,哪怕是纏綿病榻時,還不忘督促皇太子抓緊遷都事宜, 并下令將北京改為行在。 朝廷南遷, 勢在必行。 不論是南京,還是北京,都和瑤江縣相隔千里之遙, 所以關于遷都的各種傳聞甚囂塵上時,縣里人依舊該吃吃,該睡睡,該玩玩,只要不打仗,誰管它都城在南還是在北。 當然,也不是一點影響都沒有。 “南方的脂粉和絹布又漲價了?!?/br> 孫天佑沐浴過后,散著頭發,躺在白底黑花紋詩詞瓷枕上,衣襟大敞,露出水跡未干的胸膛,“如果真要遷都,只怕還得漲?!?/br> 李綺節柳眉微微上揚,打開一只青釉葫蘆形瓷罐,指尖挑起一星半透明的凝狀脂膏,在掌心劃開,抹在孫天佑額前,用指頭輕輕按揉,“依我看,遷都的事成不了?!?/br> 朱高熾身體不好,去世得很突然。他在位不足一年,但登基之后的一系列改革頗有成效,及時遏止住先帝窮兵黷武的勢頭,把重心重新放回經濟發展上,改組內閣,極大地緩和內部矛盾,減免賦稅,讓老百姓能夠安心生產。他為政不過短短幾個月,但幾十年后,朝堂之中還能看出他的政治痕跡。 后世對朱高熾的評價很高,可嘆他生前一再堅持,依然沒能如愿完成自己的遷都計劃。 朱高熾曾在南京生活當年,又篤信儒家教義,不喜戰爭,自然一心希望能遷回南京。但繼位的朱瞻基早年曾隨朱棣征戰南北,明顯更樂意定都北京,所以朱高熾死后,鬧得沸沸揚揚的遷都之事很快擱置下來,最后不了了之。 國喪之后,馬上又將迎來一次大動蕩。 “不管成不成,月初咱們得搬到武昌府去?!睂O天佑抓住李綺節的手,輕輕揉捏,“把大伯他們也接去?!?/br> 年初鬧過幾次翻地龍,動靜不大,只有幾間草棚破屋被震垮,死了幾個露宿街頭的流民,但地震中大江上游修筑的堤壩垮塌,中下游的村郭城鎮一夜之間變成汪洋中的一座座孤島,出入只能靠船只木筏,百姓流離失所,損失不小。 瑤江縣和李家村周圍湖泊水澤眾多,蓄洪能力強,往年夏秋季長江水量最大的時候,都能安然無恙,暫時沒有被洪水圍困的危險??傻卣鸩]停歇,短短一個月內,已經震過四五次了,寺里的僧人按星辰軌跡推算,預測下個月還將有幾次強度更大的地震,現在縣里人心惶惶,家境富足、盤纏充裕的人家已經收拾好行李了。 孫天佑已經提前派人去武昌府打點住所,以前孤身一人,地震對他影響不大,現在他是成家的大官人了,難免要慎重些。 李綺節記得大致的地震帶分布圖,從瑤江縣的地理位置來看,周圍一帶不在地震帶上,雖然年年都有幾次小型地震,但危害不大,用不著舉家避禍。不過李大伯他們卻不這么想,而且周桃姑即將生產,需要一個安穩的環境養胎,就算是為了給李乙和周氏一點心理安慰,這個家也得搬。 反正只住上幾個月,等周桃姑順利生產,坐完月子后再回來就是了。 李大伯和李乙沒有多加考慮,爽快應承孫天佑的提議,尤其是李大伯,幾乎有些迫不及待——李大伯早就想外出游歷一段時日,周氏攔著不許,國喪之后有人上門求親,周氏正為李昭節相看,李大伯作為一家之主,不能缺席。 現在全家都搬走,周氏還怎么攔他? 因為是走水路,船上倉房空間大,李乙想多帶些米糧:“武昌府米價幾何?菜價幾何?” 孫天佑笑道:“不敢讓岳父cao勞,女婿早已備妥,今年武昌府和縣里的米價相差無幾,都比去年漲了兩成,去那邊置辦是一樣的。倒是菜籽油、芽茶、棉花供不應求,可以順路多帶些過去販賣?!?/br> 又道,“賃的房舍在娘娘殿附近,相去不過百步,岳父閑暇時,可以和岳母一道去殿中摸筷?!?/br> 娘娘殿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