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4
,并且裴六還要來,便忙叫人去前院收拾客房,自己也先離開去忙了。魏mama隨即便把花羅、翠綺支使了出去。 只剩下“自己人”的時候,時宗玉慢條斯理端起剛才的茶盞喝了一口,因那冷掉的茶水微微蹇了下眉頭,才悠然道:“青娘子想來是好運氣,之前的藥,是調整脈息用的,若是換了旁的郎中把脈,脈象自然不會有錯,并且你此前身體羸弱,也加了些調理溫補的藥。青娘子若不是運氣好,我遠在沂州,你臨時有個什么需要,換了本地郎中來看的話……” 這個……咳咳…… 魏mama聽出端倪,飛快地瞟了姜采青一眼,姜采青只當沒看見,轉頭去看著窗外庭院里光禿禿的花木。魏mama立在門里旁,這邊再開著窗子,庭院一覽無余,便也不用擔心隔墻有耳了。 “如今看你這脈象,有些虛火內盛,這方子我便換了幾味益氣清補的藥。方子我是開了,至于青娘子用還是不用,則隨你吧?!?/br> 時宗玉說完,便神情淡漠地起身告辭,魏mama忙送他出去,高聲叫人帶時郎中去前院客房。姜采青尷尬地摸摸鼻子,有些懊悔自己的任性,自打她穿來,總有那么一點兒消極應付的心態,然則想想,既來之則安之,橫豎回不去,這心態真有些不對了。 她抓起桌案上那張藥方來看,新鮮的墨跡寫著幾十味中藥名,上下掃了一遍,姜采青很快就發現了里頭用量最大的一味藥。 黃連。 報復,這絕對是赤.裸.裸的報復!姜采青抓著藥方揮了兩下,懊惱地丟回桌上。 魏mama送了時郎中回來,不贊成地看看姜采青,見她一副避而不談的樣子,便也只好無奈的微嘆。算算她離開裴家也有兩三個月了,總有些懷念的,如今一聽到裴六來了,那裴三、裴六又是她從小伺候大的,忍不住就添了幾分喜色,很快就主動跟姜采青嘮叨起裴家的事情。 裴三在家自然是排行第三,裴六老六,老夫人張氏卻也只生了這兩個兒子。張氏是填房,裴家二老爺另有原配夫人的,生下嫡長子以后病死了,便又續娶了張氏——若不是填房,張氏當初只是個知府家的孫女,只怕還攀不上裴家這樣的門第。 裴家到底是哪樣門第?據說是百年簪纓世家,書香門第大家族,裴家宗家嫡親兄弟兩個,大老爺外放在江南為官,一方封疆的大吏,裴家二老爺,也就是裴三、裴六的爹,出身高貴,進士及第,原先在京城做官的。前年裴家老太君過世,兩位老爺返鄉丁母憂,眼下都在家賦閑。 裴三雖不是嫡長子,卻因為少年才子,為人持重,加上嫡長子病弱,在家中很受看重的。至于裴六,他上頭有兩位嫡兄,還有三位庶兄,尤其有裴三那樣強勢有才干的胞兄罩著,難免性子就有些頑劣,不太肯讀書的——魏mama用的“玩性”這個詞,姜采青聽話聽音,便自動翻譯為頑劣放縱,書香門第大約出了個基因變異的怪胎吧。 裴六這樣的紈绔子弟,靠著父兄的福蔭,也不愁錦衣玉食、游手好閑的好日子,至于那裴三,不出意外,將來必定會仕途得意、高居朝堂了。 至于跟裴家兄弟相熟的時宗玉,他家也不是普通人家,頗有些底子的,時家世代從醫,出過幾代太醫,他伯父如今還是正六品的太醫院副使,時常宮中行走,一般官吏人家都不能比的。 時宗玉在前院客房住了一宿,沒再見到人,他白天便帶著僮仆出門去山上游逛采藥,傍晚時候才回來歇息,倒也自得其樂。 第二天下午,裴六終于回來了,騎著他那匹黃驃馬,臂上架著獵鷹,身后跟著隨從,看起來錦衣華裘,挺拔俊逸,不經意間卻總是泄露出幾分狼狽,那白色的錦袍似乎不夠干凈整潔——竟真讓姜采青烏鴉鐵嘴給說著了,裴六在山里遇上了野豬群。進山打獵,遇上幾只野豬那是你運氣好,可若遇上一大群野豬,那你就等著倒霉吧! 裴六倒也沒倒什么大霉,只除了叫野豬們搞得狼狽了些,雪白錦袍沾了一塊塊灰土,留心看袍子下擺竟扯破了一條口子,有個隨從似乎還受了傷,右腿一瘸一拐的,不過好歹都完好無缺回來了,倒沒叫野豬拱了去。 大約他和他那幾個隨從還是有些身手的吧,馬背上竟還拖回來兩頭野豬,除此之外,獵獲還有幾只射死的野兔、山雞,一只孢子。裴六專門來找野鴿子卻沒逮到。其實這山雖然大,近山卻都有山民打獵砍柴、開荒種地的,大的野獸一般都在深山,不該遇上野豬群,裴六他們估計是貿然進山太遠了。 家里反正沒男人,姜采青便和周姨娘出面待客,那裴六見了姜采青,眼睛在她身上一掃,見她端端莊莊裹著青蓮色綾子大披風,別說肚子,連里頭穿什么衣裙都看不到,目光中便多了些玩味。 裴六并不多客氣虛套,只是隨意地說,他反正自家親戚,也不是外人,也不用管他,讓他自便就好。張家夫妻喪期時他在這住了不少日子的,自然熟悉些,便先去前院客房梳洗一番,換了衣裳,把魏mama和福月叫來見一見。 有裴六的獵獲,晚飯多了一樣醬色紅亮的燒野兔,還有燉的野豬rou。姜采青吃掉了一整條香噴噴的野兔腿,啃了半個野兔頭,再嘗一嘗那裝在黑瓷小罐子的野豬rou,剁得大大的rou塊,野味十足,咬一口香酥軟爛,不肥不膩的滿口rou香,竟比想象中好吃多了,明明已經有些飽了,卻忍不住又吃,不知不覺就吃多了。 要說這古代的富貴人家倒不太吃豬rou,豬rou“貴者不肯食,貧者不解煮”,除了雞鴨禽類和魚,羊rou才是主打。平日也很少吃到牛rou,這倒也不難解釋,你想那時候也沒有農業機械化呀,牛是農耕的主力軍,幾乎歷朝歷代都禁止私自宰殺耕牛的,能吃到的牛rou很少,都是些老病殘的牛,要經過官府許可才能宰殺。當然啦,那梁山好漢們往酒肆里一坐,叫店家“篩兩碗酒,切二斤熟牛rou”,大碗喝酒大塊吃rou,牛rou像是不稀罕的,所以他們才是造反階級呀,那母大蟲的店里連人rou包子都賣呢,牛rou有什么不敢的! 至于富人家不愛吃豬rou,原因也簡單。這古代的豬rou雖說天然綠色地道,可關鍵就在于太地道了,這時候的古人還沒學會閹豬啊,因此豬rou總有些腥膻味道,或者說有些sao味兒,富人家嫌它不上檔次,窮人家也沒那些琳瑯滿目的調料,燉不掉那腥膻,也就不大吃它了。說到那赫赫有名的東坡rou,平常誰有東坡先生那等資深吃貨的本錢,有錢有閑有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