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12
代才過去了沒幾年,不過由于他特殊的上位方式,并未對這個國家造成多么大的傷害,因此盡管內部的叛亂剛剛平定,外部還有敵人虎視眈眈,但是走在洛陽城內的街道上,御靈卻訝異地發現,老百姓的臉上并不見多少惶恐和不安,反而似乎是對自己的國家充滿了信心。 “看來這楊堅的皇位雖然來路不正了一些,但他這人的能力倒是沒什么可說的?!庇`坐在茶館二樓的包間之中,低聲對通天感嘆道。 楊堅原為北周外戚,結果搶了自己名義上的外孫的皇位——楊堅長女楊麗華為北周宣帝宇文赟的皇后,但楊麗華無子,即位的是宇文赟的長子宇文闡,楊麗華是宇文闡的嫡母,在其即位之后被尊為皇太后——怎么著也不能說他是做對了,不過也不能不承認,皇帝這個職業,楊堅干得的確要比他那倒霉的女婿和便宜外孫都成功得多了。 在花了幾年的時間將隋朝內部的問題解決之后,他便將目光瞄準了南方的陳朝和位于江陵一隅之地的西梁,御靈和通天過來的時候,是開皇八年,楊堅已經于去年攻下了西梁,廢了西梁后主蕭琮,西梁已經算是亡國了。 到了今年,楊堅又以楊廣出六合、楊俊出襄陽、楊素帶領水軍出永安,共五十一萬八千大軍,三路大軍伐陳。 御靈知道,如果事情沒有意外的話,陳朝就只剩下兩年的氣數了。除非是陳叔寶突然被某個攜帶著主角模板的穿越者給占了身體,否則事情發展到如今這個境地,再參考一下那位陳后主的性格,陳朝,已然回天乏術了。 陳朝一亡,華夏大地便重歸一統。 楊堅在位期間結束了自西晉末年到隋統一前近三百年的分割割據狀態,實現了自秦漢以來中國的又一次統一,這實在不能不算是一件大功績,所以御靈才說他楊堅的能力不錯,盡管在當皇帝這件事情他是采用了不正當手段才成功上崗的,但是看他上崗之后的表現,還是很符合這個職位的要求的。 通天先是點頭贊同了御靈的觀點,然后才又無所謂地道,“得位正不正的,有什么關系?那個宇文闡,連自己的皇位都守不住,可見其無能,被搶了皇位,丟了性命,也只能怪他自己沒有這個當皇帝的福氣?!?/br> 作為洪荒土著,通天是真不覺得楊堅看上了宇文氏的基業,想辦法搶過來有什么不對的,整個洪荒都是這種風氣,只不過有人做得漂亮一些,比如他們三清,有人不在乎其他人如何評價,比如接引和準提。 不過不管做法如何,他們的目的都是一樣的,作風也相似,都是看中了什么東西就直接下手去搶!洪荒就是這么一個混亂而又自由的地方,就連道祖得道之前,也干過這樣的事情。 因此從通天的眼光來看,他還真不覺得楊堅的行為有什么可惡的。一個人如果保護不了自己的東西,以至于讓它被其他人搶走,那么只能說明這個人無能,是他自己不爭氣,才給了別人這樣的機會! 如果說宇文闡是楊堅的親外孫,那通天或許還會從道義上譴責他一下,畢竟洪荒還講究個同根同源,自己人內斗,以他的想法來說,還是比較讓人詬病的。 但既然宇文闡跟楊堅沒有血緣關系,那么又憑什么讓他手下留情?自古以來,權臣就難有好下場,以楊堅當時的權勢和地位來說,他要是不上位,那楊家可就下場堪憂了。 “你這話說得也在理!”御靈的想法跟通天大同小異,“雖然困難了一些,但宇文闡也不能說完全沒有翻盤的機會?!?/br> 說實話,她前世不是研究歷史的,因此對這一段歷史并不熟悉,但好在圣人都是開了掛的,想知道什么事情,掐算一下就全都有了。再者御靈是大道圣人,而不是天道圣人,種種特權并不是離開了洪荒就不能用了,因此想要知道這些事情,并不困難。 宇文闡并不是甫一登基,就被逼著退位了,而是在他當了兩年皇帝之后,兩年的時間,能夠發生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了,別說什么他即位的時候才七歲,根本就是個小孩子,什么都還不懂,且不說皇家根本就沒有孩子,即便是真有,那兩年的時間,也該足夠他看清現實了。 哪怕是去掉了宇文闡的父親宇文赟禪位給他,當太上皇的那一段時間,他也還有一年的時間,若是他真的有心,怎么說也還是能夠掙扎一下的。 當初宇文赟病危的時候,雖然有御正下大夫劉昉、內史上大夫鄭譯偽造詔書,讓隨國公楊堅接受遺命,輔佐朝政,但這個時候的楊堅,在朝廷之中的勢力盡管也能夠稱得上是如日中天,但他并不是一個政敵都沒有了。 當初宇文闡登基后,在前朝頒布的旨意其實有三道,“任命柱國、漢王宇文贊為上柱國、右大丞相”,“上柱國、揚州總管、隨國公楊堅為假黃鉞、左大丞相”,以及“柱國、秦王宇文贄為上柱國”。 除此之外,宇文闡的皇后司馬令姬之父,柱國、滎陽公司馬消難,同樣也是在朝廷之中擔任要職,并非沒有勢力在手,當楊堅準備禪讓代周時,還曾經起兵反抗,失敗之后還要余力逃往陳朝,可見他的力量并不弱。 從這幾人的存在就能夠看得出來,當時的楊堅還沒有達到能夠在朝堂上一手遮天的地步,所以宇文闡如果想要收回權力的話,成功的可能性的確渺茫,但并非完全沒有希望。 有了這些人的支持,宇文闡面對楊堅,并不是完全沒有反抗的能力,因此他后來落得那般下場,不能說其他人完全沒有責任,可是宇文闡自己的無能,也確實占了相當一部分原因。 至于他到底是努力過了卻徒勞無功,還是壓根兒就沒有看清楚形勢,御靈并不關心,如果是前者,就說明他能力不足,才成為了又一個漢獻帝,如果是后者,那他被楊堅搶走皇位就更加是活該了。 要御靈說,每一個朝代的滅亡,都是坐在皇位上的那些人自己作的,即便不是這最后一個,也肯定少不了倒數第二、倒數第三……那些人的功勞,要是沒有某些人持續不斷地作死,任那些臣下再怎么有野心,不也一樣無濟于事嘛! 畢竟有野心是一回事,野心有沒有實現的機會,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楊廣同學,他老爹楊堅辛苦了幾十年,給他攢下了那么多的家底兒,也扛不住他那么能作??!如果不是他三天兩頭兒的想起來一出是一出,哪里有李淵、王世充那些人的事情,大隋怎么樣也不至于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