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8
瞅著哭的眼淚鼻涕都出來的金愛蓮, 楊建設慢慢回過了神,愛蓮平時最愛美了, 什么時候在他面前不顧形象過,她這是因為在乎他, 而且這件事情不能怪她, 她也不知道自己沒懷孕。 他抱著金愛蓮一邊低聲安慰,一邊想著還要跟爸媽解釋一下, 也是他們不謹慎, 害得他們倆也跟著空歡喜一場。 楊曉卉耳朵貼在門上聽外面葛紅花和楊建設講話, 才明白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她就說嘛,都快一個多星期了,葛紅花都沒有找她起早貪黑的去買副食品,沖她那副甘之如飴的樣子,怎么都不去楊建設那邊了,虧她每天還在想哪天會不會恢復成原來的苦日子,一直在等另一只靴子落地。 沒想到驚喜來的這樣突然,金愛蓮根本就沒有懷孕,她終于解脫了,再也不用擔心誰的正香甜時就被人從溫暖的床上叫起來,到冰天雪地里排隊。 這件事情最難受的是楊一山,葛紅花他們,最高興的是楊曉卉,她高興的都想放炮慶祝了,但是硬生生的忍住了,在這里要佩服一下她的自制力。 在楊曉卉昏頭轉向的這段期間,機械廠也在發生一些變化,來源于新上任的廠長吳錦生,吳廠長是□□前的大學生,他學的是機械制造,專業知識扎實人也肯努力,畢業后本想為報效國家做貢獻,為發展壯大重工業添一份力。 可是沒想到那場十年運動來了,他因為家庭出生根正苗紅,祖上兩代貧農,到他父親那代有幸洗干凈泥腿子,光榮的進了城里當了工人,所以沒有受到什么大的波及,不像他很多親愛的同學,還有敬愛的老師由于家庭出身,遭受到了最無情的打擊和迫害。 十年中,人們忙著各種運動,無心生產工業農業,吳錦生剛離開校園的雄心壯志在時光中日漸蹉跎,漸漸消失不見了。他渾渾噩噩的跟著別人的腳步,參加工作,結婚生子,本來就這么平平淡淡的過完這一生了。 這時□□結束了,國家開始撥亂反正了,要把停止甚至是倒退的十年時光迎頭趕上,拉近縮短和發達國家的距離。這樣就需要各行各業的精英人才,吳錦生能在六十年代考上重點大學,學的還是國家現階段最重視需要的機械制造,年紀也不算大,才37歲,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是現在最急需的人才,這樣的人更容易接受新的政策知識,頭腦思想也不會像那些老干部一樣陳舊僵硬。 很快他被調離在圖書館的原崗位,調到了江洲永輝機械廠當廠長。吳錦生說不失望是假的,原本他以為自己會被調到北方工業重城去的,他學的是機械制造,北邊更需要嘛。哪知道會把他調到江洲來,江洲唯一能稱的和重工業沾點邊也就是機械廠了,剩的都是什么木材廠,紡織廠,罐頭廠之類的輕工業。 既然已經來了,吳錦生很快調整好心態和老廠長交接了工作,老廠長沒過多久就光榮退休了。 吳錦生想在機械廠干出一些業績,但也不能cao之過急,要慢慢來,他現在和廠里的其他領導層還不是很熟悉,也不清楚他們真正的能力。 再說機械廠一直有條不紊的沿著原有的制度規則在運行,貿貿然打破規則,會引出不必要的麻煩。 為了了解廠里的情況,他剛上任的前一個月,隔三差五的召集各車間主任,還有業務科的正副科長,辦公室的正副主任等等廠里的中層領導開會,這也是楊曉卉之前以為車間主任是去避寒了,一兩個月不見人影,因為他們都在開會呢。 吳廠長不敢輕舉妄動,下面的科長,主任沒摸清他的喜好脾氣之前也不敢妄加揣測,雙方保持了微妙的平衡,就看到時候是哪方忍不住先打破了平衡。 事情的轉折是有一天,吳錦生查看機械廠的歷史時發現廠里竟然一次也沒有組織過員工開展文藝匯演。 “趙科長,我們機械廠的職工業余生活很是匱乏啊,廠里怎么一次也沒有組織過職工匯演呢?”吳錦生翻看著機械廠的老照片,隨意問了一句。 趙科長哈哈一笑,“廠長,咱們機械廠男多女少,大部分都是大老粗,沒有那個花花心思弄這些,工人們的心都放在為國家生產五金配件上面呢?!?/br> 當時這段話沒幾個人放在心里,事后科長主任們聚會時,有人就說這是不是新廠長有心思要辦文藝匯演,豐富職工的業余生活啊。 另一個也借口說這也許就是新廠長的新官上任三把火里面的第一把,如果這事沒辦法,可能會在他面前落下個辦事不利的印象。 越討論他們越是確定,這是吳錦生給他們這些領導的考驗,看誰會辦好這件事情。 上面一句模擬兩可的話,就讓下面的人跑斷了腿,這里下面的人不是指科長們,而是他們手下的辦事員,辦公室的普通職工。 他們沒有經驗啊,機械廠也沒有cao辦過匯演,于是他們去每年都辦匯演的紡織廠取經,取經回來照搬紡織廠的模式跌跌撞撞的弄出了一個元旦文藝匯演。 臺子是磕磕絆絆地搭起來了,也在宣傳欄貼了告示,可是沒有多少人踴躍的參加演出啊,就是參加的也是一水的老爺們,哪個領導喜歡看到一臺演出里面都是大老爺們啊,那不是辣眼睛嘛。 辦事員們坐在辦公室里面面相窺,撓頭的撓頭,抓臉的抓臉。突然,有一個辦事員靈機一動,出了個主意?!啊覀兪遣皇强梢苑懦鳇c風聲,說只要參加演出的職工,對以后的轉正加工資都會有幫助……” 這主意聽的其他辦事員精神一震,是個好主意啊,而且這也不是假話,領導看演出時對于那些特別出色的會在心里留下印象,不要小看這點印象,哪天要是轉正了,加工資,報告被一層層遞到領導那邊,他一看,咦,是那個某某某,大筆一劃,就成了。以后要是有什么演出,也會想到,這些隱形的好處是說不出來的。 “還可以把宣傳科的照相機借過來,就說參加演出的職工人人都給照張相片,相片洗出來后就貼到宣傳欄里供全場上下欣賞,很多愛漂亮的女職員見了就會來報名了?!?/br> 辦事員們七嘴八舌的討論著,最后實行兩套方案,業務科放小道消息,宣傳科貢獻相機一臺,照相師一人給參加的職工照相來吸引職工報名參加。 葉秀秀二姨夫作為食堂大掌勺,是第一波聽到風聲的消息靈通人士,他作為長輩,就跟外甥女說了參加演出有這些好處,讓她無論如何也要參加,就算什么都不會,在上面對著臺下笑笑也行啊,反正小姑娘不難看,誰都會愿意看她幾眼。 葉秀秀聽了這種好事,當然要拉上好朋友楊曉卉啊,她閃著星星眼很是憧憬得說,“你想想要是參加了演出,以后我們的照片就貼在宣傳欄上了,那多關榮啊,別人想貼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