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550
建的一干新房漸次竣工,姚氏妯娌諸人都把心思放在了新房的布置上。 隨后宅子東頭又開始興建起三間三進的學塾來,雖然在建筑風格上同秦家大院相差無幾,造型拙樸、裝飾簡單,走的仍是開朗大度的風格。但也同樣方整規則,庭院極大。 秦連豹各有妙用,不僅在這一間學塾中設下了好多間課堂同室內室外兩處演武場,還特地建了一間大大的藏書堂,并為各科隨意科都設置了專門的學習場所。 這其中包含了一間小型的工坊,里頭一應工具俱全,只有你說不上來名目。但凡秦家一眾兄弟及姻親故舊們擅長的手藝,除開秦連龍師承于老丈人的釘秤手藝不得外傳之外,其余都可以在這傾囊相授。其次還有一方大概兩三畝左右的,交由丁香同小麥共同設計而成的糧桑魚畜、循環往復的小型田莊。尤其還有一間小小的鋪面,是完全仿照錢德隆的店堂設計而成的,明堂開闊、動處求財,柜臺、賬房一應俱全…… 之后花椒姐妹同大堂嫂左氏在闔家的支持之下,又由花椒牽頭成立了“女學籌備委員會”。頭一個就是確定了“容膝居”的名號,隨后又擇定了“容膝居”的所在,就如她們之前所商量的那般,經過闔家風同意之后,直接設在了家中東跨院的一進學塾中。而“容膝居”的牌匾以及“貽謀燕翼”的題刻,也已經由秦老爹主動接下幫著雕刻了?;ń方忝镁鸵恍囊灰獾脑谇剡B豹的指點之下,給女學量身定做課程規范甚至于教材。 忙到火燒眉毛、腳打后腦勺,簡直不可開交了的花椒卻是說不出來的忙并快樂著。 直到時序眨眼的工夫就進入了四月,四月初八,浴佛節,也是吃烏米飯的日子,更是三堂哥同三堂嫂錢氏的良辰吉日。 雖然以錢運仁之豪富,崇塘百姓并沒有看到想象中的十里紅妝的風光場面,不免失望,但錢運仁兩口子是私底下又折了大筆的壓箱錢與錢氏的。 這且不說,只說錢氏為人,言辭莊重,心懷渾厚,就已經讓闔家滿意不已了。 隨后隨著二堂哥婚期的臨近,五月初上,吃過五黃三白,四堂哥同五堂哥總算緊趕慢趕的從利州趕回了崇塘。這堂兄弟二人這樣急著往回趕,就是為了參加兄弟們的婚禮,給新郎官迎親代酒的,同時也帶來了李蹊茴香兩口子送給新人們的賀儀。 都是川蜀之地的特產,蜀錦蜀繡、蜀箋鹵漆?;蚓氯A麗,或清雅瑰麗,別有意趣。 李蹊一家在利州適應的還不錯。 李蹊是個粗中有細的人,外表看起來粗放豪氣,實則精明練達。上任半年來,在軍營里也算如魚得水了,大伙兒大多喜歡同他結交。就算那些個軍中世家出身的老油子三不五時的就要生事,也能一笑而過。 至于茴香同祺姐兒,因著李太太高瞻遠矚、經驗豐富,特地給茴香帶上了擅長江南菜的廚子,結結實實的祺姐兒除開在船上的辰光還念叨了五六天的李巡檢,倒也不曾水土不服。茴香也很快就適應了一路向西的十里不同風,甚至于過完正月半,四堂哥同五堂哥帶著幾車的禮物啟程返回崇塘的辰光,茴香又再次懷孕了。 四堂哥五堂哥回來后不久,五月十八,二堂嫂孔氏進門。 因著家世淵源,為人又古道熱腸、好為人師的緣故,很快就被大伙兒全票舉薦的會長花椒聘為籌備委員會的顧問。 再跳過黃梅天同三伏天,也就是俱都不適宜成親的“半月妻”的六月,以及陰氣甚重的七月。八月二十八,天氣已經涼快起來了,六哥同六嫂何氏的婚期就定在了這一天。 不過趕在婚期之前,八月十六,也就是吃過月餅的后一天,在娘親肚子里賴了足足十余天才肯出來的秦家第四代的長孫,終于呱呱落地了。 小東西哭聲響亮,腳長手長,頭發濃黑,花椒姐妹終于當上姑姑了,當慣了小姨的三人自然稀罕的不得了。 一天不知道要樂呵呵地往左氏那兒跑上多少趟,哪怕被四堂哥五堂哥再三擠兌:“大侄子這還不會喚人呢,你們倒是自個兒‘姑姑’、‘姑姑’的喊自個兒,過足了癮頭了……” 都仍舊癡心不改。 哪怕洗三禮過后未幾天,眨眼就到了六哥成親的日子。一大清早,花椒的頭一樁事兒,還是同香葉手牽手去長房看望左氏同孩子。 丁香已經在屋里了,招手悄聲告訴她們:“元哥兒剛剛朝我吐了個小泡泡?!庇种噶酥缸约鹤旖堑奈恢茫骸熬驮谶@里,只有米粒大小,可有趣兒了!” 元哥兒的名字已經定下了,從啟名元,是大堂哥請秦老爹取名,秦老爹深思熟慮之后,這才定下的,寓意新啟新發。 花椒同香葉就都湊了過來,頭碰頭地望著呼呼大睡的元哥兒。 已經緩過氣兒來的左氏,月子坐的順意舒心,自然精神抖擻,看著穿戴一新的花椒同香葉,不免笑著知會她們道:“記得回來告訴給我聽,我還沒見過用船行嫁的婚禮呢!” 花椒倒是見過,畢竟崇塘一隅湖泊密布、水道縱橫,雖然自家還未曾有人用船行嫁迎親的,但門前的蓮溪卻是常有雙篙雙櫓的迎親船來來去去的。 一條扎彩的大船,船頭往往還會歇有一頂四人抬的大紅花轎。大船右前方還會有一條小船,迎親的樂隊或坐或站,吹喇叭的、吹笙管的、敲鑼的、打鼓的,熱鬧非凡…… 而自家這回會用船只來迎親,其實也是何家的意思。 從新安府到崇塘,比起陸路,自然是水路更加順當的,何況還有這許多的嫁妝。不過哪怕再順當,到底距離在這里,饒是順風順水,也得五六天的行程。 若是按著如今的習俗,婚期之前,六哥得先由大堂哥等人同大媒陪著去新安府催妝,然后接了新娘子回崇塘,先落腳,再送嫁妝,次日親迎……來來去去的,不說抬嫁妝的打賞要給幾次,還容易把東西遺落了或是被人隨手順了去兒,尤其還得折騰人,所以以何大人的意思,是希望秦家能夠直接把新娘子抬進家門的。 雖然不合規矩,可隨機應變,也是人之常情,秦家自然不會有甚意見。 所以前兒下半晌,何家的送嫁船就已經順順利利的??吭诹顺缣链a頭之上了。昨兒休整了一天后,今兒吉時,送嫁船就會直接張帆起錨,??吭谧约议T前的碼頭旁,到辰光自家只要把新娘子抬進家門就成了。 不過也是幸好自家門前的這段河道,年年入冬之后都會進行清淤,否則那樣大的兩層沙船,還真不一定能駛到家門口來的…… 不到酉初,花椒隔著老遠就聽到了蓮溪之上的密鑼緊鼓,又過了半盞茶的工夫,就看到了這艘披紅戴綠的二層沙船。 酉初吉時,新人的花轎進了門,給秦連豹同羅氏磕了頭,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