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72
招人采膠,在招人熬制,當然一開始你自己要先試著做一些,先打開銷路,再往后要不斷擴大明白嘛?” “啊、我都沒想過以后” “以前沒想,那從現在就要想,現在整個帝國都沒有這東西,你要抓住這個機會,你很聰明,我教給你的只是最簡單的,以后還會有復雜的,你一定要掌握好配方,不能泄漏出去” “好,那我聽大嫂的,” “嗯,你明天去打聽一下那座山的價格,從誰手里買,然后回來告訴我” “不會吧,大嫂,你想買下那座山?” “不買你以后上哪兒去采膠?別人的山能讓你采啊,”大丫白了他一眼,一副恨鐵不成鋼的樣子。 “嗯,那我明天把膠采上,就去問” 秦書海走后,肖靖然忘著大丫“媳婦,咱家錢夠多了,你還要辦產業啊” “這你就不懂了吧,這是我應該得了,方子是我出的,山是我買的,我理應該抽成,再說,天下哪有免費的午餐” “哪過幾年就走了,那這兒哪辦” “還用問啊,將來都交給塵兒啦,秦書海將來一擴大產業,直接就變成了皇商,將分成給到國庫了唄” “媳婦,真有你的,嘿嘿,你這游玩也不當誤賺錢啊” “哎~~我哪是想賺錢啊,我最初就是想幫下他,這小伙子人還不錯,就是有點傻,轉不過圈來,也想讓當地的百姓多些就業的機會” “媳婦啊,我不是說你,就你那新思想,換誰也馬上接受不了,慢慢習慣才行” “是啊,你都跟我過了幾十年了,還不習慣吧” 肖靖然一聽媳婦這是不高興了,馬上就改口“昨能,昨能呢,我早就習慣了,你看我現在說話用詞都是跟你學的哈” 忙摟著大丫的肩“走啦,咱睡覺啦,天都這么晚了,” 大丫望了一眼那木床,“哎,真想念咱們北方的火炕,暖暖的,鉆進被窩里,舒服的很” “嘿嘿,這不是正慢慢往北方去呢嘛,” 每天晚上,肖靖然都摟著大丫睡,他覺得這樣摟著,媳婦才跑不了,同時心里也是滿滿的。 第二天,第三天,秦書海來了,同時又帶來很多桶的膠,三個人邊熬膠,邊制作,邊說山的事,他都打聽好了,這座山要價十萬兩銀子,別看貴點,可是這整座山好幾十里長,山上全是植貝,還有藥草, 想買山就要去城主府,這下有點難了,那城主估計來過帝都,見過肖靖然和大丫,肖靖然為難的看著媳婦,“昨辦?咱倆他都見過” “無妨,我給你化化妝,明天你就跟著書海去,把那座山先買了,” “嗯,要白契就行了,不用寫名字,也好辦,” “行,那明天我和書海就去” “辦完事,你們就直接在城里盤一下鋪子吧,專門賣咱們制作的雨衣雨鞋,” “好,” “另外,書海你從后天起就可以開始招人,工錢,作坊,你自己看著安排,配方我給你出,就不要再事事跟我商量,小事你作主,大事再來找我” “嗯,大嫂” “對了,這用人上一定要把握好,jian滑之輩不能用,” “知道了大嫂” 三個人就這樣聊著,做了一天的膠制品,模子又作出來幾個,雨鞋分大小號有五種號,雨衣也是,有女人穿的,小孩穿的,男人穿的三種號。 兩人也是辦事利爽,三天連山帶鋪子都辦好了,鋪子也收拾出來,干干凈凈,肖靖然自作主張在鋪子旁邊又盤了一間小鋪子,雖然他們夫妻不打算摻合,但是家里的果樹啥的,也想著不能都浪費了,打算弄個水果鋪子。 山也提供了,配方也提供了,資金也提供了,現在就看秦書海的了。 書海壓力好大,畢竟以前也只是個下海打魚的小漁夫,讓他當老板這心里可真沒底,不過他知道這是人家兩口子在拉巴自己,讓他沒想到的是這兩口居然這么有錢,十萬啊,說拿出來就拿出來了。 所以自己一定要爭氣,不會的學,不懂的問,有樣學樣,總能成吧,人就是這樣,這逼到一定份上,就啥也會了,秦書海就這樣的。 先把作坊弄了起來,然后找了本村三個比較可靠的同齡人,一個管鋪子銷售,一個管作坊,一個管采膠,分工倒是挺好,鋪子里用的是村里的小伙子,作坊用的也本村的,采膠也是。 鋪子二個,作坊十個,采膠五個人,全都用的本村的,秦書海放了話,誰要偷懶?;?,也別怪他翻臉不認人。 鋪子開業了,源源不斷的膠制品上架了,人們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還不行,剛開始就沒人來問,都不知道是干啥的,但是隨著一場大雨的降臨,人們開始接受了。 原因就是秦書海為了讓貨銷售出去,大雨天,讓所有的作坊的人,采膠的人,鋪子的人,全部穿著膠鞋,雨衣,出去行走,全城,行走,還有的去了城外的各村,就是為了宣傳。 還別說,他這樣的做法,即實惠,也省錢,也讓百姓真正看到了膠制品的實用價值。 鋪子里的貨物,根據百姓的消費水平,分了檔次,有普通的價次,有高檔的價位,做工是不一次的,用料也不一樣,配方也不一樣。 為啥分得仔細,因為古代的有錢人都有一個通病,那就是不喜歡和平民百姓用一樣的東西,他們有錢,就想穿不一樣的,吃不一樣的,喝不一樣。 一開始鋪子里只銷售這兩樣,后面就增添了好多,有手套,有托鞋,有皮筋,等等,十幾樣,而且越賣越好,因為人們越來越發現這里面的好處。 這生意好了,倒賣的商販就來了,好多商販看準了時機,大批量的跟他們這兒進貨,作坊不斷的擴大,還好一下花了這么多的錢買了這座山,不然真不夠。 這秦書海家的條件一好,他也開始慢慢學著讀書寫字了,給自己請了一個先生專門教自己,這么大的老板,不識字傳出去讓人笑話。 肖靖然和大丫每天弄些水果在自己的鋪子里,賣不賣就當是有個營生,早晨來,下午回,順便看下秦書海那邊的鋪子。 第一個月大丫他們分紅了一千多兩,第二個月分紅了五千多兩,越往后分紅的越多,估計半年就可以收回成本,用不了五年,就會在華夏帝國全國風行起來。 一晃半年多過去了,大丫他們在旺仔村住了有一年多了,要說這過年,還是人家南方人講究,可是是窮富差距吧,北方人真不如南方人講究。 不要說古代,現在也是這樣,那菜系,那花色搭配,北方人在某些方面是真不行。 但是,各有各的優點,除了這個南方人在某些方面也不如北方人,比如說個頭,沒北方人高,勁沒北方人大,出力氣上還是北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