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26
正在家閑著就來阿婆這兒坐著,想著和大丫能搭上話,可是大丫本來就不愛說話,在炕上一坐,守著炕桌,專心看書,也不往那邊看,只好有一搭沒一搭的和阿婆聊著,吳阿婆也不裝著沒看見,細心的品著茶。 那天阿婆懇請大丫留下,本來想著過完十五就走,看著阿婆也不忍心拒絕,打算留下來,教一下這里人怎么合理利用土地進行種植來發家致富,再給阿婆找個忠厚老實的人養老,這樣走的時候心里也好受點。 天氣漸漸變暖,吳阿婆和大丫又一次趕集,這次大丫直接在集市上買了一輛驢車,家里沒有個車很是不方便,而驢車是適合女性趕車的,所以一直以來大丫都是買驢車,不顯眼,還能購置東西。 這回有了驢車,買了好多的生活用品,本來想著在鎮上找找有沒有乞丐,尋回來慢慢培養,可是一個也沒有尋到,不禁讓大丫有點失望。 第九十六章 營生 回來吃晚飯的時候大丫就問吳阿婆“阿婆,這個村里有沒有孤兒什么的,品性好的” 吳阿婆搖搖頭,“沒有,雖然咱們這里人窮,但是咱們這里的天氣和水里也適合種地,莊家雖然收成不好,但家家也不是那么餓的過不下去,” “哦,” 阿婆嘆了口氣“孩子,我知道你心好,想給我找個養老的,可是知人知面不知心,我怕弄回一個白眼狼,唉~~” 大丫也只能暫時打消這種想法。 隨著天氣變暖,有時候會下一場毛毛細雨,看著阿婆家的房屋,雖然不漏,但是要是大風大雨大雪,真怕頂不住,于是和阿婆商量了一下,打算在原地翻蓋幾間房子,房錢大丫來出,就當是她在這兒給的房錢,吳阿婆經不住大丫游說,終于答應了,在村里找了人手,開始拉磚,挖地基。 先蓋了東西一邊一間廂房,等廂房弄好,裝修好后,大丫和阿婆移到廂房住,正房的東西都搬到東西廂房之內,再蓋正屋,因為蓋的房間不是很多,帶側房一共五間,只用了一個月就蓋好了,全部都是青磚,院墻也重新用磚起了新的。還專門請人在廂房一側弄了一個專業的暖棚,天熱的時候明布就收起來,種些菜,天冷了就蓋上當暖棚,還壘了一個雞窩,養了十幾只雞。 養的雞下的蛋就留著自家吃,種的菜也是自家吃,阿婆家的地都讓別人種著,收了地每畝會給阿婆一百斤的糧食,兩人也不能這樣每天都閑著,在逛集市的時候大丫就發現,集市上連個豆腐都沒有賣,而大明國卻有,這里就沒有,問過阿婆,說這里沒人種豆子,即便有人賣豆子的,也是從別的地方販賣過來的,價錢也貴,買的人少。 大丫臉上一陣黑線,豆子這東西很有營養,冬天可以當菜,平時可以當飯,怎么就沒人種。 第二天,大丫就趕著驢車到了鎮上,找到糧店,買了二十斤的黃豆和綠豆,綠豆用來做綠豆糕和發豆牙,黃豆用來做豆腐,吳阿婆家現在有地方,東廂房放雜物,西廂房就用來做豆腐,現在阿婆和大丫分別睡一間房,不用再擠在一個炕上,正房中間是一間客廳帶餐廳,家具有新的,有舊的。 發豆牙的方法教給了阿婆,家里騰出一個大盆子,阿婆就按照大丫所說開始發豆牙,先發了三斤試試看,這個不用人看著,然后就是做豆腐,家里沒有石磨,只能先把黃豆泡脹,然后搗爛,再下鍋煮,最后把豆渣揮出來,沉淀,然后放到一個固定的模型上成型,多出的豆水就是豆漿,大丫搯了一碗,加了一點點的糖,讓阿婆嘗嘗。 阿婆喝著濃郁的豆香味的豆漿,帶著點點絲甜,高興的連喝了兩碗,還專門用瓦罐盛了滿滿一罐,送給街坊鄰里品嘗。因為是第一次做豆腐,所以做的比較少,當天,大丫就用做出的豆腐,弄了一個小蔥攔豆腐,五香豆干涼調一下,于又做了一個豆腐湯。 阿婆高興的吃的飯都比以前多了不少,還拿了好多,送給村里人品嘗。 好多人吃過后,都覺得好吃,還來阿婆家問是怎么做的,這是大丫做的,阿婆是不會說出的,只是說這是他們的營生,不外傳。 大丫不是不想教,只是暫時不教,因為還不知道市場行情,還有豆芽,這里也根本沒有賣,這兩樣一年四季都可以賣,好吃還有營養,等打開市場行情,再教他們,當然也不是無條件的,象那些口碑不好的人家,她是一點都不會教。 第二天天剛亮,大丫和阿婆兩人就起床了,昨天晚上兩人就商量,今天早點做出去,去鎮上賣下試試,豆牙還沒發好,先賣豆腐,于是兩人早早就起來,豆子昨天晚上就泡好了,兩人把豆子搗爛,開始做豆腐,做了整整二十斤的豆腐,還帶著一大桶的豆漿。 把豆渣給驢子了一些,又給雞喂了一些,又喂驢子喂了一些水,套上套,把豆腐和豆漿搬上去,還帶了一個小桌子,把院門鎖好,去了鎮上。因為今天不是集日,鎮上的人不是很多,但是來來往往的也是不少,大丫把車停在一個不礙事的地方,然后把桌子支上,把豆腐擺上,桶放在桌子底下。 阿婆年輕時也做過生意,知道該做什么,只見阿婆馬上就扯開嗓子“鄉親們都來看看啊,剛剛新鮮出爐的好吃食,豆腐,豆漿,快來買啊,”這一嗓子真大,立碼就有人來他們這里來看,看著白花花的一板豆腐,都好奇的問“這雪白的東西是吃食?” 大丫笑笑“這是豆腐,是用黃豆做的,不但好吃,對身體還有好處” “真的嘛?” 大丫趕緊把做好的蔥油豆腐遞過去,然后用一個竹簽插了一塊,讓人家品嘗,嘗過的都說好吃,于是這個嘗嘗,那個嘗嘗,很快一盤提前炒好的就被吃完,那些吃過的人見沒有了,忙問這是怎么做的 “這豆腐切成塊,象炒菜一樣,下鍋翻幾下就可以盛出來上盤了,很簡單,還可以配上蔥沫拌勻,滴個幾滴香油,那味道下酒真的不錯”好多人聽著都快流口水,忙問價 “豆腐二十文一斤,對了,我們還賣豆漿,一碗二文錢,”說著,用大勺從桶里搯了一勺,放碗里,又加了一勺糖攪了攪,遞給問價的人,那人趕緊接過來,就著熱乎勁,幾口就喝完了,還意尤未盡的抹了抹嘴。 “給我來一斤豆腐,我回家就炒去,然后再拿個罐來,再打幾碗豆漿,讓我娘也嘗嘗,真好喝”大丫切豆腐,阿婆就稱,稱好給了那人,那人開心的接過就走了,有一個就有二個,一板豆腐很快就賣完了,而豆漿,也賣了半桶,后面還不斷有人來買。 一板豆府二十斤,賣了四百文,豆漿賣了五十碗,一百文,一共五百文,快半兩銀子了,而黃豆是十文錢一斤,早晨用了十斤,才一百文的成本,且今天只是試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