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9
,她不回去不行啊,家里也有客人,怎么能讓人家大過年自己吃飯,所以對于族長和王奶奶家的挽留,都推辭了。 初二回娘家,初三上墳,大丫一家早早就去了爹娘的墳上祭奠燒紙去了。 大丫爹娘去了這么多年了,老宅的人從未給他們燒過一丁點的紙錢。每回大丫他們來,老宅的人都想上前搭話想套近乎,耐何大丫一家根本就不理他們。上完香燒了紙就走了,老宅只能看大丫他們的背影。 如今的大丫家他們是不敢再招惹了,一是怕再有什么災難降到他們家,二是大丫家現在的財力,人力都不是他們可以再去無理取鬧的對象了。 現在老宅就只有李王氏老兩口了,四個兒子每年給他們交二兩銀子的養老錢,李王氏每天在空蕩蕩的宅子里轉悠,再也聽不到她的罵人聲,只能到她的嘆息聲。 憋的她難受的時候,就去幾個兒子家里鬧騰一場,可是去了誰也不搭理她,她的這幾個兒子可不象大丫他們那時候,打不還手,罵不還口,她一去鬧,那幾房媳婦跟她對著罵,現在她人老了,打也打不過,罵也罵不過嘍,慢慢的她也就不去了。 現在老兩口天天在家里呆著,哪兒都不去了。但是那種沾光沒夠,吃虧難受的脾性依然不改,村里誰家辦事,這老兩口還是去的,照舊不拿任何東西。這個年,他們也是過的冷冷清清,村里沒人來給他們拜年不說,連自個家的兒子媳婦孫子孫女也是簽到一下就走了。 做人做到這份上,活著也是等死了,一點意義都沒了。 第三十八章 不斷壯大 種下了因,就會結出果,大丫為了報答土地廟那天的容身之恩,在過完正月十五后就請了縣里的建筑班,在那間破舊的原土地廟上的基礎上,重新修建了一座土地廟,比之前的大了好幾倍,重新為土地爺修了金身,并按照這個時空的信仰增加了一些神像,以供信徒朝拜。 傳言:“大丫姐弟當初被趕出家門,曾在此得了土地公公的避護,得了土地公公的福運,大丫一家這才發財致富“。自此,這個土地廟香火不斷,遠近幾個村的都來這里燒香磕頭。 進入二月,管家來稟報,挨著大丫家的東面還有一塊荒地,只是那地不是屬李家莊的管轄,是鄰村楊樹村的地,管家和族長聯系過那村的村長,人家說買地可以,正常價,但是有個條件,就是整地的時候要用他們村的人,以后地里有活了,也要和李家莊一樣,用他們村的人。 大連考慮都沒考慮“跟他們說,只要不鬧事的,和李家村一樣待遇,去吧”管家領命后,跟著族長找到了楊樹村的村長,雙方簽訂了文書,三人一起到了縣里,請了人來丈量,實際的荒地有二百六十畝,全部是靠近山脈邊上的。 這事就交給了管家來辦,用人方面讓族長和那邊村長商量著來辦,她只等著那邊平好地,分配地里都種什么,看著天氣回暖,她的莊園不斷擴大,緊接著又買進一批人進行培養。 今年果樹要出果了,要開個水果店,這個讓李水負責的開店后一切事宜,包括水果怎么保鮮,怎么保存,需要冰窯,怎么挖窯,大丫都寫了幾張紙上交給他研究。 然后就是鮮菜店,因為地平好后就準備種菜,要提前準備,這個交給了李火,種的菜都不是普通農家菜,都是市面上比較稀有的菜品,交給他了一本書,紙上寫明了蔬菜的種植及冬天的大棚菜的種植技術。 再有就是酒坊,這么多果子,出果以后要修剪,那些被逃太的青果丟掉太浪費,釀成果酒還是滿不錯的。 緊接著又開了一個醬品鋪,什么蘋果醬,草梅醬,山楂醬,豆瓣醬,辣椒醬,韭菜花醬,花生醬,芝麻醬等各種醬類,這個交給了李云。他負責制醬及銷售。 想著今天家里添制好多小奶牛和小馬駒,又開了一個牲口店,專門賣上好的種牛,種馬,種鴨,種羊,這個叫給了李冰,加上前面十個,十五個店了,再湊一個十六個吧。 想了好久,要不開個膠皮店?自己的空間里的橡膠樹都一個山頭了,是時候收割做皮筋了,順帶做點鞋底啥的,不行,北方根本沒這樹,還是換個吧,換啥?干脆來個草藥店,只賣草藥,讓人上門收購她的草藥,這個行,那這個交給李顯吧,湊十六個店不容易啊,等以后想到了再開吧。 這算是過完年又開了六個店,是最靠近官道的店,一邊八個店鋪,其它都是作坊和倉庫。隨著大丫的店鋪開業,生意是越來越紅火,但是每天都是限量,好些來買東西的人都要排隊,所以李家莊漸漸的熱鬧起來,有人租大丫的店鋪改成了客棧,偶爾的小住一下排排隊的人大有人在。 漸漸的這里的小飯店也有了,連鎮上的保和堂都搬了過來,這下,李家莊村的人看病也方便多了,有一家搬的就有二家搬的,也有來這里開分店的,都是租的大丫的鋪子,好在還有四十多間店鋪,后面是作坊,不當誤前面租給他們。 短短半年的時候,李家莊徹底火了起來,所有在這條官道上走過的人,都知道,這邊下道有一個李家莊,這個村比鎮子還繁華,什么東西都有賣,尤其是吃的,都是最新鮮而且味道還好吃,走長途路過的行客,也會駐步到這里來購買一些來品嘗,這樣一傳十,十傳百,李家莊想不紅火都不行了。 那塊荒地用了一個多月,終于開懇出來,大丫就決定把這邊五十畝的地改種菜,把糧食的地挪到那邊,劃了十畝種葡萄,十畝種山楂,五十畝種芝麻,其它全部種糧食,每一個在她家上工的都要經過管家的培訓,怎么養地,怎么侍弄地,古代以前,別看農民,他們都是望天收,沒啥真正的會種地的, 現在大丫來了,就教給他們怎么養地,什么樣的地適合種什么,都是經過培訓的,而他們這些培訓的,在知道了怎么侍弄土地以后,就教給自己家人,和村里人,這樣一傳十,十傳百,慢慢周圍村的人都會了,畝產的糧食也多了起來,除了上繳的稅糧,家家戶戶余糧就多了起來,人們的日子也好過多了。 不過這些都是以后的事了,有因就有果,好好對待土地,就會有豐收。 二丫他們的學業也都很不錯,夫子說他們能適著做文章了,尤其是山子,更是出口成章,深得夫子喜愛。 武功上面,他們每個人的腿上換成了三斤的鐵沙,有時候吃過午飯,郝師父就會帶他們到山邊上走走,對他們進行體能訓練和實戰訓練。 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來到這個世上已經三年多了,今年大丫十三歲,二丫十一歲,三丫九歲,山子六歲。 十三歲的大丫,已出落成少女身材,雙眼皮大眼睛,濃黑的眉毛,雪白的肌膚,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