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42
方面都有合作,而且前一段時間,韓家內部清理的時候,羅家也是幫了不少忙的,雖然說兩家不可能實現真正的合并,但是因為悠然,現在他們在意志上已經是高度的統一了。 除了羅韓兩家,還有悠然和她帶來的三個人之外,這次慶功宴還邀請了翡翠王師徒兩人,沈家被排除在外了。雖然翡翠王和沈家的關系比較特殊,但是有些事情還是不能讓沈家知道的太多,比如悠然和韓家的關系到底是怎么個情況,這些還不是時候對外公開,即便是關系好,也還是有個親疏遠近的區別的。 慶功宴之后第二天一大早,羅嘉銘的秘書就興高采烈的去羅家報告,今天所有港產報紙的頭版頭條都是昨晚羅氏珠寶的那場拍賣會,而且就連國外的一些之民報紙也都對羅氏珠寶拍賣會進行了大篇幅的報道,而且一邊倒的在對這場奢華的拍賣會進行了描述之后,都對羅氏和韓氏宣布的啟動的慈善工程提出了高度的評價。目前為止還沒有看到一個反面的聲音,這是前所未有的情況。 在商業競爭中,任何一個人,一個集團都不可能得到的聲音都是好的,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了??墒侨缃窳_氏居然沒有聽到一個反對聲音,那就說明,昨晚的那場拍賣會成功了,而且是非常非常的成功。不僅僅是贏得了金錢,更多的是贏得了人心,看來悠然的這個慈善拍賣的想法確實是再好不過的了。 之后在一上午的時間里,羅氏接到了無數個電話,其中大多數是各企業希望能參與羅氏的這個希望工程建設當中,還有一些事昨晚中拍,今天上午即使將款項準備好了希望快速交接的電話,另外有一個讓羅嘉銘最意外的電話,居然是華夏的外事辦打來的。 因為此時的香港還沒有回歸,所以華夏內地和香港之間處理一些事務還需要有對外事務辦出面處理的。外事辦的工作人員也是今早收到消息聽說了香港羅氏珠寶要對華夏大陸山區進行捐助,雖然還沒有正式的接收到的關于羅氏方面過來的同傳,但是這個消息已經進行過多方的證實它的可靠性了。 之前因為悠然居開業的事情,現在悠然和歐陽家的關系現在在帝都也算是人盡皆知,而悠然是羅嘉銘干女兒的事情這次在羅氏珠寶的拍賣會上也算是大張旗鼓的對外正式公開了,介于這兩方面的關系,外事辦的人大概也覺得羅氏對華夏的希望工程捐助也許和歐陽家有一定的關系,所以不管是為了討好歐陽家,還是本身這件對華夏的意義來說,他們都有必要提前溝通好這件事情。 第兩百五十五章 過年啦 羅嘉銘聽秘書說接到華夏大陸外事辦的電話,開始還有些茫然,自己什么時候和華夏政府扯上關系了,一旁的悠然一下就想明白了其中的關系,只說個‘捐款’,羅嘉銘就知道她是什么意思。嗯想想也是,應該也是和這件事情有關系。 羅嘉銘雖說早年間和歐陽言的交情不錯,后來兩家也素有來往,不過并沒有向外界如何高調的公開。而如今,自己能被華夏方面的政府如此關注,怕還是要托了悠然的福了,不知道算是好事還是壞事呢。 于羅嘉銘本人來講,自然不見得是什么好事情,他作為一個商人,和政府部門有所交道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也并不想有過多的來往。但是對于羅氏珠寶來說,之后和韓氏集團的共同目標就是進入華夏大陸市場,提前有所來往為之后的羅氏進軍華夏還是有不少好處的,所以即便是于私心上有多么不想和那群人有牽扯,他也得客氣的接了這電話,這就是官商自古以來的關系。別說他今日的成就,就是未來他成為世界首富,除非他可以像翡翠王那般自己占島為王,了,否則他無論是在哪個國家的地盤上,都是要受人家的管束的,這就是自古以來民不與官斗的根本原因吧。 羅嘉銘親自結果外事辦的來電,進了一番客氣的溝通,確認了捐款的真實性,最后達成此后羅氏集團的希望工程基金對華夏的所有援助撥款都由外事辦親自介入,一定保證轉款專用的協議。同時為了將如此巨大金額的捐助資金能夠真正用在專門項目上,羅氏可以派人駐華夏辦公監督。 能夠最終達成如此意向,讓悠然還是比較滿意的,而是年后的華夏,雖然也有不少人是在做慈善事業,但是被那些政府部門的蛀蟲從中層層盤扣。最終用在慈善援助上的資金已經所剩無幾,好在現在還只是九十年代初,很多方面相比起后世雖然落后了不少,但是人心還沒有被貪念腐蝕,還是有不少真真正正為老百姓考慮的政府官員存在的。 有時候想想也真是覺得可悲,人窮的時候,人心是善良的淳樸的。等人有了錢,不能說是就不善良了吧,但是也是想法越來越多,越來越多。最終本質也會變,雖然不能說所有人都是如此,可是這樣的人比例也不是個小的比重的。雖然說人的本性占很大的決定因素。但是后天的環境也是很重要的。 捐款這么輕松的就定下了執行方案,對羅嘉銘和悠然來說也是一件好事,畢竟也算是對公眾有所交代了,剩下的就是每年一次的對公眾透明的公開專項基金的使用情況,悠然希望這項希望工程是一項真正能夠造福山區孩子的工程。而不是面子工程,以后等希望小學建好,她要一所一所的去看,她想親自去監督,她知道對那些孩子們來說,知識才是他們未來真正的希望。 不管怎么說。羅氏這一次的拍賣會和慈善工程的建立在香港算的上是大獲全勝,在三天后悠然離港之前,羅氏拍賣會提出的利潤加上悠然和各方的捐助已經達到了八千萬的資金。這筆數目讓華夏人為之震驚。 在華夏人每月還在領著一百塊不到的工資的時候,聽過香港人給他們的貧困山區捐助了八千萬港幣,華夏幣達到了一個億還多的錢,為那些上不起學的孩子蓋學校,讓那些上不起學的孩子。不僅有學上,還每人每月有三十塊錢的生活補貼。即便是那些家里孩子多,負擔重的孩子們也不必為了承擔家里的生活而早早輟學的孩子也可以背上書包去上學了。這個消息在華夏一公開,就在人民中受到了高度廣泛的贊揚和傳播,僅僅不到一周的時間,就連偏遠山區與外界聯系甚少的那些孩子們都知道了。 他們沒有電視,沒有廣播,全靠的是從外面回來的鄉里鄉親口口相傳的消息渠道,雖然沒有得到證實,但是,他們希望這是真的。人有了希望好像就活得有意義了,他們可以上學了,他們只要學了知識,以后就可以走出大山,再也不用想祖輩們守在這貧困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