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534
回?! 三是這個課的安排,也叫人瞧著新鮮。不是早起晚歸在學堂里頭安生坐一天好好學的,反倒像城門口的鬼市似的只開早晚。 一個是早上,開課的時候依冬夏不同,反正得等天亮的意思。這一課到巳末午初,學堂里還管一頓午飯。不過要是到得太晚了,那就不讓進了,省得便宜那些不想讀書專奔那頓飯去的。 另一課在晚邊,酉戌之時。這一課就不管飯了,不過因是晚上的課,燈火油耗是一個,且離遠了可瞧不清前頭先生說什么,所以這晚邊的課都在小屋子里上。 只聽這些,就曉得這官學堂真是看得跟個玩玩意兒似的,這哪里叫什么學堂?!本來一心想著把自家娃兒往這學堂里一送,好省下一筆書塾使費的人家一看這情形,曉得自己打錯了主意,娃兒還是該送哪兒送哪兒吧。自然也叫書塾書院們的先生和東家們大大松了口氣。 這樣學堂什么人會去?!一看就曉得是為了點政績胡亂弄出來哄人的,這知縣大人聽說是京城高門里出來的,果然是朝中有人膽子大,怎么糊弄都行!不少人心里對這學堂很不以為然了。 結果沒兩天,衙門又貼出告示來了,這回公告的是學堂里用到的課本。一細看,好嚒,都是務農、飼養、衣食加工、工匠技藝、機關消息乃至國朝物產分布這些沒要緊的亂七八糟的東西。一點學考、縣考的東西都沒有!倒是要考典試的人大概能聽兩句,可話說回來了,人家都要考典試了,還跟你學認字?! 可是,不是說認字么,怎么又學這些了,到底是認字還是學東西?一細問,原來是摘選這些書上的段落來教人識字的,又認了字,又學了東西,兩不耽誤。 往后這課業也按著內容分成了百十節,這課的內容是固定的,按著順序教。一回講完了,從頭再開始。你要這回中間有事兒聽漏了幾節,下回可以再補上。何況早晚課的進度不同,也可以早晚錯著聽。每日授課的題目也會提前一天用布告貼出來,便于要聽的人看了自作打算。 這稀奇的做法,叫縣里當真好生議論了幾日。 靈素本來還想著要不要叫嶺兒同湖兒也去的,這下也只好歇了心。一個是這課不是早上就是晚上的,送了去了,她也不得什么空;再一個要說學認字的話,自家這倆已經不用學了。且管一頓中飯,都是官家出的銀錢,自己也不好意思撒嶺兒出去不是?…… 同方伯豐說起來,方伯豐笑道:“咱們就不去了,大人這個安排,就不是為了嶺兒湖兒這樣的孩子們設的,你只看學堂選的地方,心里就有數了?!?/br> 這學堂的選址也稀奇,不在縣衙里,也不是官有的地方,卻是問人租的一處宅子。說起來也巧,這處宅子正好是七娘早年間買的。之前都是租給行商們長期落腳用,比住客棧方便,反正多半都直接從腳店里介紹出來的客人,都便當。 這回衙門里要選官學堂用的屋子,選來選去選在了她們那一片,那附近許多住家,不是說挪動就能挪動的。七娘在那邊有連著的幾處大小宅子,特叫黃源朗去縣衙問明白了他們那邊的各樣打算,最后就拿了兩處出來叫衙門選。衙門選中了這處,她等這一波的客人一走,就不往外租了,直接按著學堂要用的樣兒重新修繕了一回,就交給了衙門。 這中間什么租錢使費都沒提一個字,等后來縣學的和官牙的一塊兒上門來說這事兒時,七娘還笑道:“官府這是要給百姓造福,我們沒什么別的可幫忙的,一處宅子,放著也是放著,能用上最好,又說什么使費!” 縣學的主管聽了有些動容,還是官牙的人道:“貴府上是不在乎這點銀錢,不過衙門里官帳上做什么花什么都得有進有出的,且這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兒,咱們沒準就要一直辦下去呢。您不在意,那我們就按著這一帶的官價給您算,您看成不成?” 這官牙的人同七娘都熟識得很了,最后就按著他們的主意,算了租錢,一年一給。 這回方伯豐一說,靈素想起這事兒來,又想起這宅子就在南城臨城門那一塊,自然也明白方伯豐的意思了。這再回頭去看課業的設計,就都說得通了。 方伯豐又笑道:“湖兒嶺兒不用去,只我卻得去的?!?/br> 靈素看著方伯豐,方伯豐才細說起來。原來這學堂各樣使費著實不小。場地租錢就不說了,先說書本,雖不會給每個人發書本帶家去,只是每一堂課在堂的人都人手一本,下課了再交回去,光這就不少錢了。書向來都不便宜,這個靈素當年就深有體會。且中間估計難免有損毀的,還得備些替換。 更別說每天一頓午飯和晚上的燈油錢,這都是日日相續沒得停的。 知縣大人同縣學的主官們商議時,還說起筆墨用紙之事。想著要是能支付得起,這個也得是官配的才好,要叫他們自己準備去,只怕也難。 這不能省的地方實在太多,那就得往能省的地方省去了。于是衙門里的這些人就都叫知縣大人算計上了。 頭一個就是這先生的事兒,一個是不好請,這不是正經學堂,正經先生還不愛來。再一個是早晚都有課,且沒有學休一說,這一兩個先生都不夠。畢竟保不齊誰家里有點這事兒那事兒的,課又不能停。是以真要請,起碼也得四五個,兩兩輪換著,一個備補。這可是一筆不小的使費了。 知縣大人琢磨了,我們這里又不要你講解經典,反倒是實務上的東西多,且要緊也不在這些散碎東西上,這些原只是個由頭、鉤子,底子是要教人識字。字認得了,曉得世上有這些書了,自己需要看什么自己找去。這官學堂就算功德圓滿了。說白了這先生只要是識字能講課的就成了,不消請那些講書解經的老先生。 ——這么說來的話,衙門里不都是識字的么?!且一個個口舌靈便,暗損上司時不都妙語迭出的么! 這人選有了,那課的樣兒就跟著改了。先把每堂課要講的東西、用的書籍段落都先定下來,之后甭管誰去講,提前一天看看,至少能講個八九不離十。這就有個保底的了。至于到時候農務司的趕上講農事,坊業司的趕上說買賣,超常發揮,那就另說了。 于是衙門里這群人,這陣子是一行忙著自己手里的公務,一行又要擔心會不會鬧旱災,余下的精神還得管著這官學堂的課本設計。 ——衙門的大小主管們:課本? ——知縣大人:是??!到時候就是你們去講,講什么,怎么講,你們得自己心里先想明白!反正目的就是教人學會認字讀書,還有算術。材料從農書、匠作等書上摘,到底怎么編排合適,你們趕緊拿主意來。 于是縣學的牽頭主管這事兒,其余各司都在里頭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