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11
下農田、白鷺、池塘…… 突然有人敲響柴扉,舒瑛抬起頭來。 路屹放下碗,說:“你坐著,我去看看?!?/br> 他走了出去,舒瑛跟著他走了幾步,站在屋檐下。 路屹開了門,敲門的正是剛才的一男一女。 男人見到路屹,高興又客氣,“路崽子啊,真是你??!你回來了也不告訴我一聲,我好去接你??!” 說著,那對男女往舒瑛這邊看了看。 眼神很不友好。 “謝叔,回來得急,等會兒我就要走了?!甭芬僬f。 女人連忙走了進來,“路崽子啊,既然回來了,不見家人怎么能行?我家妞兒……” “我回來是因為工作,等工作結束了,我當然會去看我爸媽?!甭芬僬f著,說:“你們等會兒,我帶了點兒東西回來?!?/br> 說著,路屹扭身回來,上臥房拿東西。 那一男一女警惕地看著舒瑛。 女的往院里走了走,靠近了打量舒瑛。 她眼神挑剔又審視,卻帶著幾分畏懼。 很快,路屹就下來了,手里提著兩個禮盒,“謝叔謝嬸,這些給你們?!?/br> 兩個人連忙道謝,把禮盒接過去。 女人說:“你看你,還帶什么禮物,這個……要不,去我家坐坐?你這里太久沒人住……” “不了,”路屹直接拒絕,“謝叔謝嬸,我還要去清水鎮一趟,等我回來,再親自上門拜訪?!?/br> “好好,”女人很歡喜,又偷閑給了舒瑛一個眼神,笑著問:“這位是……” 路屹蹙眉,“謝嬸還是等我上門拜訪吧?!?/br> 他打發了兩人,關上門。 聒噪的聲音消失了,舒瑛回到客廳,坐下繼續吃飯。 路屹臉色有些郁結,面對舒瑛,收斂了些。 兩人依舊吃飯,仿佛剛才的人沒來過。 吃過飯,收拾好碗筷,再上樓拿了行禮,舒瑛要把行李搬上車。 路屹卻沒動。 “走了,”舒瑛說,“去和李琪他們匯合?!?/br> 路屹走了過來,將她壓在車上,“你就沒什么想問的?” 舒瑛抬頭。 鄉野里的風和光,十分的透徹,吹在身上冷,照在身上熱。 一切都十分明晰。 從踏進這個村子開始,舒瑛就知道,遲早要面對一個問題。 那就是路屹的未婚妻。 那個未婚妻,在這個地方。 或許在某一時刻,她會與他的未婚妻狹路相逢。 路屹握住她的手,開了車門,說:“進車談?!?/br> 舒瑛進了車。 這個地方的一切都很原始,唯有這輛車,與之格格不入。 坐在車里,舒瑛仿佛回到了熟悉的環境里,放松下來。 路屹也進了車,關上車窗。 “你對這里的人和事,有什么印象或者看法?”路屹問。 舒瑛蹙了蹙眉,認真思索,說:“很美……但是,相對閉塞落后?!?/br> “十幾年前,更閉塞落后?!甭芬佥p聲一笑,“這里老人多,老人家不怎么了解外面的世界,所以,村里的很多腐敗落后的老思想,根深蒂固?!?/br> 路屹沒看她,而是看向窗外,“村里原來只有一所小學,中學在縣城里,以前很多孩子,讀完小學就完了?!?/br> 舒瑛問:“讀完了怎么辦?” “種地、打工、隨便了?!甭芬僬f。 舒瑛難以想象。 “好在,我爺爺也是個讀過書的,聽說做過秀才,所以喜歡讀書人。他堅持讓我爸送我讀完了初中,”路屹講得平平淡淡地,“高中努力了一把,考上了軍校,爺爺覺得這是光宗耀祖的大事!” 舒瑛笑了,“的確?!?/br> 路屹說:“爺爺和老一輩的人,都認為,男人到了一定年齡,就該結婚,所以在我高中的時候,就開始為我物色對象?!?/br> 舒瑛驚愕,“那時候你幾歲?” “十五歲吧?!?/br> “這是犯法的!”舒瑛說。 路屹說:“你去看看,這個村里的人,很多十五六歲結婚,孩子都多大了?!?/br> 舒瑛覺得自己的世界觀有些崩塌,她呆怔地看著他。 路屹避開她的眼神,下頜緊繃著,許久不說話。 “所以……”舒瑛猜測,“那個未婚妻,就是你爺爺為你物色的對象?” “……是,”路屹用手抹了抹臉,“我聽到這個消息后,很抗拒。那女孩兒和我同校,小我兩級,和我一樣受過高中教育,居然同意老人家的決定。我試圖說服她,可是失敗了?!?/br> “說不定她就是看上你了?!笔骁苛怂谎?。 路屹有些苦悶,“她說她不想被全村人恥笑、嫌棄?!?/br> 舒瑛沒說話。 “我當時拿到學校通知書,就離開了?!甭芬僬f,“可是我爺爺卻辦了一場訂婚酒席,請了全村的人?!?/br> 舒瑛輕笑,“一場酒席而已,又沒有法律保障?!?/br> “村里的人只認酒席,不認法律?!甭芬僬f,“那些十幾歲就結婚了的,都只是辦了酒席,沒領證的?!?/br> 舒瑛徹底不知該說什么好了。 遠處是漠漠水面,溫柔起伏的山。陽光從山上流下來,照得山水分明。 舒瑛嗤笑,“照這里的傳統來看,那女孩兒,等你都等成老姑娘了?!?/br> 路屹轉頭,見一捧陽光落在她身上,襯得她漆黑的眼睛深邃難測。 “不過,你可是金龜婿啊,等多久都值得?!笔骁鴽鰶龅貜澚藦澭劬?。 路屹下頜微微繃著。 舒瑛卻開了口,說:“路屹,你必須跟我走,明白嗎?” 路屹愣了愣,側身面向她,行了個軍禮,“明白!” 動作干脆利索,颯爽帥氣。 舒瑛滿意地笑了笑,笑意卻未及眼底。 去往清水鎮的道路很是艱難,狹窄原始的鄉村小道車輛無法行駛。 舒瑛與路屹將車開到清水鎮某村口,便下車步行。 “村里有所學校,學生不到1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