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29
難調動外省的大軍,但是禁軍就不同了,他們是名正言順可以守衛在皇城的軍隊。 正因為如此,顧閣老其實并不會怕了文閣老,即使他故技重施,想要捉拿顧家的人可也不容易。一場權力爭斗,害了雷家一百多口人的性命,如今雷家僅留下一個如妃,卻還是被打入冷宮,今生今年不知道還有沒有重見天日的機會。 章元敬與小皇帝有過幾次交流,心知他并不是那等蠢笨或者懦弱之人,雷太師是他的老師,這些年來師生扶持感情甚篤,小皇帝絕不會相信雷家會造反。 他猶豫了一下,還是說道:“此事,皇上絕不會善罷甘休?!?/br> 顧廷安長長嘆出一口氣,卻道:“不善罷甘休又能如何,雷家的人都已經死了,留下一個如妃,難道還能翻出什么風浪來?” 他沒說出口的話是,小皇帝現在自身難保,猶如傀儡,他的話哪里還有用處。 章元敬卻搖了搖頭,說道:“皇上畢竟是皇上,文閣老此舉看似大獲全勝,其實后患無窮,文皇后無子,此事之后,皇上只會加倍厭惡文皇后,嫡子不在,文家便沒有了后腿之路?!?/br> 越是交惡,文閣老的處境也發艱險,難道文家真的能造反不成,真要造反的話,說不準彭遠第一個就不能答應,更別說大興各地的阻力了,到時候不是天下大亂就是自尋死路。 章元敬這么一提,在場的人倒是都反應過來,其中一位長吏皺眉說道:“文閣老肆無忌憚,莫非文家還想要造反不成?” 又有人說道:“無論如何,此事文閣老失儀冒犯了皇上是真,我們要不要也上書彈劾,為顧閣老加一把火,且看那文賊能有什么法子?!?/br> 倒是顧廷安冷笑了一下,淡淡說道:“想要嫡子,小皇帝即使不愿意,難道文皇后就沒有辦法了嗎?怕文閣老早已有了打算?!?/br> 文皇后不受小皇帝喜歡,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文閣老怕是早就另外有了打算,才會直接出手毀了雷家,又把深受皇帝喜愛的如妃打入冷宮,也許他的根本目的就是為文皇后創造機會,造出一個嫡子來! 章元敬也猛地想到一個可能性,臉色陰沉下來,想要生孩子,卻是不一定需要小皇帝心甘情愿,或者拿著如妃逼迫,或者威逼利誘,再過分一點直接下藥都行。 他皺著眉頭,抬頭朝著鎮北王爺看去,鎮北王爺揉了揉眉心,似乎也很為這事擔憂,但是很快的,他就開口說道:“廷安,你幫我擬奏折彈劾文賊?!?/br> 顧廷安點了點頭,并未多問什么,倒是下頭的長吏有些心思滾動的,低聲提議道:“朝中亂象,皇帝孤立無援,王爺作為他的親叔叔,若是前去支應道話……” 話音未落,鎮北王爺忽然一拍案,罵道:“住嘴,本王乃是藩王,輕易不可離開關山,朝中大事自然由皇帝做主,本王只管彈劾就是?!?/br> 那個長吏連忙噤口,不敢再多說什么,倒是章元敬聽的覺得奇怪,鎮北王爺愿意將他叫過來共計大事,是一種信任,也是一種試探,但輕易不可離開官山,那若是不輕易呢? 前后兩件事,讓章元敬的心底沉甸甸的,走出鎮北王府的腳步都分外的沉重。 等眾人都離開了,鎮北王的身邊只留下一個顧廷安,他才露出幾分情緒來,那眼睛里頭的情緒越發的深沉起來:“廷安,你怎么看?” 顧廷安點頭說道:“章元敬雖然是皇帝提拔的狀元,但與文閣老交惡,還被打發到了關山,想必也不會對京都有什么留戀?!?/br> 鎮北王爺點了點頭,站起身來走到窗前往外看去。見狀,顧廷安心中忍不住有幾分擔心,走到他身后低聲叫了一聲王爺。 鎮北王忽然回頭,卻見他神色中帶著少有的張狂,只聽見他開口問道:“這就是他期待的大興嗎,當年寧愿舍棄本王,也要把皇位傳到黃發小兒的手中?!?/br> 顧廷安心中咯噔一下,抬頭便看見鎮北王爺眼中深深藏著的不甘心,當年眾王折損,鎮北王其實也有過心動的,但可惜的是,先帝從來都不正眼看這個殘疾的兒子。 顧廷安是了解鎮北王的,所以更加知道他心底的不甘和執著:“先帝若能見,怕是悔了?!?/br> 鎮北王又轉身去看外頭的院子,站了不知道多久,他才緩緩開口說道:“是啊,他怕是會后悔,畢竟為了大興,他連自己的親子都可以舍棄,既然如此,此生,本王也該守護住大興,好歹不能讓他九泉之下還不得安寧!” 157.守孝 相比于狂風暴雨中的京城, 遠在千里之外的關山倒是一派安靜,該種田的種田, 該開荒的開荒, 就算是農忙完畢的,那還能去水庫那邊找點活兒干, 好歹能混一天的伙食不是。 老百姓是現實的,皇家發生什么事情他們壓根不關心, 只要自己的日子好過就是了。 作為關山知府,章元敬的日子其實也平靜的很, 云通判識相的沉默下來之后,他在知府衙門的工作就好做多了,梳理通順,各司其職, 倒是預計的更加輕快一些。 相比起朝廷的事情, 他其實更為李老爺子以及李老太太的去世難過一些, 說到底, 他跟雷閣老可沒有矯情,但老師卻是他的恩師, 兩人相處的時間更勝父子。 在大興, 雖然也講究尊師重道, 倒是也并沒有老師過世學生也要守孝的規矩, 但即使如此, 章元敬還是做了素淡的衣裳, 推拒了其他的宴會, 甚至開始茹素。 在李老爺子過世的時候,他不能陪在身邊,如今也只能這么坐著,權當是盡自己的意了。 相比起他來,李子俊更是索性披麻戴孝,在關山城外結了茅廬作為悼思。作為李老爺子最為寵愛,臨死之前都不能忘記的親孫子,李子俊心中的愧疚和懊悔是無人可比的,他一度恨死了當年恃才傲物的自己,若不是他罔顧祖父的意愿,也不至于讓老人家凄慘后半生。 李子俊結廬而居,程氏也不肯留在關山城內了,也不管自己還帶著三個月的身孕,直接跟了過去,李子俊吃什么,住什么,她也跟著吃什么住什么,甚至還要照顧悲傷過度的男人,倒是比李子俊還要辛苦一些。 章元敬勸解了幾次,但李子俊一意孤行,程氏口口聲聲要跟著相公,又說自己身體康健,以前相鄰懷孕生子的時候,也就是這個條件,說不定還吃飽飯,所以不會礙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