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5
一張,你一天寫一百張。把手感練出來了,把字給寫出精氣神了,別人不評你第一都不行?!?/br> 她真的要求李蓮湖一天寫一百張,和她前世刻苦練字時一樣。只是她前世錦衣玉食,一天除了練字以外沒有別的苦活,而蓮湖還要上課,還要打理自己的衣食起居。其中辛苦,當然不可同日而語。 但含光卻沒有放松要求的意思,她說得沒有一句假話。李蓮湖在這世上一無所有,想要擺脫自己既定的命運,所能付出的只有長年累月不懈的努力。沒這種自我折磨的狠勁,她大可從開始就放棄去爭取。 蓮湖畢竟只是孩子,咬牙堅持了幾天,實在是累得厲害——在學校里握筆寫字時手都會抖。她不敢耍脾氣,只是多少有幾分迷惘地問含光,“就算在精誠金石上得了獎……又能怎么樣???” 含光就和她把考上桂樹中學的關竅說了一遍,“你得了獎雖未必能上,但不得獎卻肯定不能上?!?/br> 看得出來,蓮湖連桂樹中學究竟意味著什么都不知道,純粹是被含光的氣勢給壓服了,才唯唯諾諾地點頭稱是。含光看在眼里,不免嘆了口氣,道,“你是想以后出人頭地,從慈幼局里出去呢,還是一輩子都被困在慈幼局里,走和別人一樣的路?” 這么說就有效果了,李蓮湖的眼睛騰地一下亮了起來?!m然她沒見識過更好的生活,但冷暖自知,慈幼局生活好不好,李蓮湖雖小,卻也是心知肚明。 她就再也不抱怨練字累了,每天早起和含光一起學習,含光看數學她練字,兩人都是一語不發,專心致志。含光有時看她一眼,也汲取一點力量——說給蓮湖那些話,其實又何嘗不是她在自勉?心大了幾歲,心事就多,要摒棄雜念專心學習,其實也不輕松。她不是她的七妹,從幼時到長成,從來不曾斷絕過那股認真學習的勁頭。 若是前世,只怕已經拈輕怕重早早放棄,可也許正因為如此,前世她才落得那樣下場,這一世重活,含光卻是再不忍得放棄光陰了。幼時多一分努力,日后必然是有好處的,所差者,只是好處多少而已。這一點,從她七妹身上她已是得到了最好的驗證。 半個月的時間一晃而過,含光的“一衣帶水、源遠流長”順利地取得了復賽第一,楊老師頗為高興,決定帶含光下館子慶祝一番,卻為含光婉拒?!诙炀褪窃驴剂?,她總得復習復習。 五年級下學期的第一次月考,李含光以算學九十八,國文一百的好成績名列全年第一。緊隨其后的是于元正,他的算學按例考了一百,國文成績也是大幅提升,竟考到了九十六分。 韓氏當天就跑去找張嬤嬤了。 ——她想要收養李含光。 ☆、李含光加油 韓氏的心思其實也很簡單。 她和老于成親多年沒有孩子,醫院也去過了,檢查結果是她于韓氏的問題,體質難以受孕?!嚬軏雰禾F,做不起,西安府好像也沒幾家醫院能做,她還以為老于會去外頭抱一個孩子回來——說是抱,其實也就是找個女人來生兒子??衫嫌趨s是拉著她到慈幼局把于元正給領養回來了。 辦好所有手續,把于元正接回家里,教得這個小男孩怯生生地喊了她一聲娘的那天。韓氏背著人哭了一個下午,那以后她就把于元正當自己的親兒子養了,不論是國家打仗物價飛漲的前些年,還是老于漸漸發家致富家庭經濟步入小康的這些年,韓氏有一分錢都先花在丈夫和兒子身上。于元正就是她的眼珠子,他的一舉一動都在韓氏眼皮子底下,成績的突飛猛進,又如何能瞞得過她? 這本來是好事,也沒什么好隱瞞的,于元正主動告訴父母,自己在國文上的進步,是因為李含光交給他一種新的應試辦法。順帶著還科普了一把李含光用一周就把算學進度趕上來的神奇事跡——這一次月考,她的算學已經是考到九十八分了。 韓氏當時已經深以為異,卻還沒說什么,當天下午她帶兒子去吃石家老rou,這是西安府聞名遐邇的小吃,當然賣得也比較貴。韓氏雖然疼愛于元正,也只能隔上一段時間才帶他去開開葷。 小孩嘴淺,于元正吃得開心時,自己就漏了李含光和他說的那些話——要考桂樹中學,把楊善榆算學大賽的頭名留給于元正…… 如果說是之前聽到這話,韓氏怕也就是一笑了之,最多在心里鄙視一番李含光的不自量力而已??纱扔拙趾陀诩揖透袅艘粭l巷子,老于早就聽說了李含光在精誠金石復賽上的好成績,于元正當然更不會放過這個褒揚李含光的機會。這時候聽到這番話,韓氏就要犯嘀咕了。 這個小姑娘,心里很有數??!一步步這么走下去的話,說不定還真就讓她考上桂樹中學了! 她于韓氏的兒子,當然是要出人頭地做大官的。韓氏對于元正期望很高,這份期望,自然是越早開始實現越好,現在高人一頭,以后可就是高人一丈了。但即使如此,桂樹中學對他們家來說,也是鏡花水月一般的存在。李含光沒有半點家世背景,就說一聲要考,還真能考得上? 問題就是按照現在的態度來說,她還真有很大的可能可以考得上。 韓氏沒有半點猶豫,就和老于商量起了領養李含光的事。 “在寶雞的大meimei不是沒有女兒嗎?幾個孩子也都大了,讓她出面辦下領養手續,但是含光的戶口還是放在我們這里?!表n氏一眨眼就把藍圖都給勾勒出來了?!白≡谖覀兗?,由我們養活,就讓她出個名字?!?/br> 老于對領養李含光不置可否,于家不缺她一口飯吃,一個女孩子也花不得多少錢,起碼不必為她籌措婚房。他只有些奇怪,“我們就元正一個,再領養她也可以啊,怎么就一定要大妹來辦呢?” 韓氏白了丈夫一眼,沒有說話,老于片刻后才恍然大悟,“這這這——孩子們都才幾歲??!你這也是想太多了吧?!?/br> “都十一歲了,就是五十年前,十三歲也可以成親了呢?!表n氏執拗地道,“娶妻娶賢,你別覺得我想太遠了我和你說,這個小姑娘我看很有本事,不乘現在定下來,十年二十年后,元正未必能追得上她!” “這都說到哪去了?!崩嫌谔湫苑??!鞍俗诌€沒一撇呢,你都想到十年后了?!?/br> 不過,于元正的變化也令于屠夫十分喜悅,雖說沒讀過書,卻也曉得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尋思片刻,他便拍板點頭了?!澳阆壬洗扔拙謫枂柊?,現在含光得意起來了,她們未必肯放人?!?/br> “慈幼局的孩子都是要給社會收養的?!表n氏兇巴巴地說,“我們家境殷實,元正被養得這么好大家也都看見的,難道她們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