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020
辱和不堪,皇帝自然盛怒不下,兵部,吏部便最先跟著遭殃。 天降蒙古大軍,而且是直殺到家門之外,皇帝肝火激怒,遷怒群臣,一日之內,貶斥數十人,這一下,就連朝臣們也都如驚弓之鳥,人人自危了。 整整一日,蒙古大軍并未有任何進犯之舉,而朝堂之上,皇帝還怒火未消。 如此危機時刻,皇帝不想著先抵御外敵,卻因為事發突然,而變著法子遷怒責怪群臣。 如此輕重緩急不分,不少大臣們都對這位一向心高氣傲皇帝生出了失望之意。 殿內鏖戰半日,城外步步緊逼,一位老臣實在忍無可忍,上前斷喝道:“皇上!蒙古大軍就在城外叫囂,京都迫在眉睫,現在不是追究發難的時候,還請皇上立刻派兵抵御,待危機平息,再一一論處也不遲??!” 一聲斷喝,皇帝臉色驟變,殿內也風云變幻,陰沉一片。 朝臣們不由自主地慢慢安靜了下來,朝堂陷入死一般的寂靜之中,這也是大臣們最害怕的時候…… 自打出生以來,皇帝蔣弘軒也可謂是一路順風順水,所以養成了了他驕傲自大的性子。 要說做皇子時,多少還忌憚被先帝看出,有所壓抑收斂,可先帝一去,蔣弘軒繼位,成為九五之尊,那骨子里的驕傲自滿,便無限膨脹開來。 其實,這些年已有不少大臣忠言逆耳,提過此方面的建議,可做了皇帝的蔣弘軒,卻都置若罔聞,若是說得厲害了,還會遭到他的抨擊和不待見,慢慢的,朝臣們也都無可奈何了。 這也讓他變得越來越自負,越來越敏感,越來越自私起來,任何事情,他都是以自個的角度出發,時常會忘記作為一國之君該有大擔當護著責任。 這一次也不例外,突遭此劫,皇帝引以為傲的的尊嚴受到了莫大的挑釁,以他慣有的自負和驕傲,心里一時半會兒本就難以平復,再加上老臣眾目睽睽之下的嚴厲諫言,皇帝臉色沉得讓人心驚。 殿內,氣憤凝結。 “你……是在指著朕?”許久,皇帝陰沉著開口,帶著冷冽的殺意。 群臣都有些心慌,一臉惴惴不安地打量著諫言的老臣,默默為他祈禱。 “老臣不敢!”一頭銀發的老臣,躬身回話,滿臉的皺紋帶著讓人望而生畏的不卑不亢。 “不敢,那你剛剛的話,是在教朕如何行事不成?”皇帝臉上的殺意越來越濃。 “老臣只是說了老臣為人臣子該說的話?!蹦赀~的老臣昂起頭,一臉問心無愧。 “為人臣子該說的話?哼哼……”皇帝突然冷笑,放于御案上的右手,握死了。 幾乎所有的朝臣們都看出了皇帝眼中nongnong的殺意,都在為這位忠肝義膽的老大人捏了一把汗。 “王大人?”皇帝一副居高臨下的模樣,語氣滿是威脅,似乎是想逼迫王老大人妥協退讓。 可這王老大人也是兩朝元老,雖不是武將出身,可卻是文臣中難得忠肝義膽之人,向來是直言不諱,頗有些大將風范,從不畏強權。 皇帝越是想用皇威逼迫他,他的頭顱便揚得越高,大殿上,皇帝怒視著一臉大義凜然的王老大人,劍拔弩張。 皇帝到底太過在乎自個的顏面,這個時候,竟然為此事如此刁難一位忠心耿耿的老臣,不少大臣們看不下去了。 “皇上,圍城之急迫在眉睫,王閣老所言甚是,還請皇上下令阻擊才是上策??!”一位大臣后繼王閣老,冒死諫言。 “你!”這一個王閣老,已經把皇帝氣得生了殺意,如今又多出一個不識相的,好樣的,皇帝眼里的殺意越發濃了。 ☆、第七百七十五回 不聞不問? “皇上,王閣老所言極是??!”又一朝臣挺身而出。 皇帝眉頭打了死結。 “是啊,皇上,快請出兵吧!” “是啊,皇上,城困不解,我大齊怕是危在旦夕??!” “是啊,皇上……” “皇上……” 皇帝此刻蠻橫剛愎的態度徹底激憤了群臣,大家紛紛冒死諫言。 如今京都被困,已是朝不保夕了,皇帝竟然還想著拿他們開刀,也著實令人心寒。 不少大臣倒是也豁出去了,大不了就是一死,與其在這受皇帝冤屈而亡,不如同上戰場,為國盡忠,戰死沙場死得其所,也算快哉。 朝臣們群情激奮,紛紛聲援王閣老,皇帝被逼得一陣孤涼。 看著大殿內,跪滿了一地的請命大臣,皇帝臉色難堪到了極點。 大齊國建國近三百載,從來沒有過如此屈辱危機時刻,京都被圍,國家危在旦夕,朝臣們只求皇帝能速速迎戰,保京都周全,也保大齊尊嚴。 而此時的皇帝卻仍舊沒有醒悟,望著底下的朝臣,心里頓生出亂臣賊子的挫敗和憤怒感。 朝堂上,對峙不下。 而京城之外,蒙古大軍卻只是圍而不攻,倒叫眾人摸不清頭腦了。 朝臣們跟皇帝爭執了整整一日,卻發現竟然沒有任何應對之策,一時間大家陷入僵局。 無人可用,無軍可調,不是皇帝不想動,而是他發現,是自個自斷了手腳,根本動彈不得。 朝臣們也發覺到目前尷尬危機的現狀,一時間也是苦無良策。 其實,事發當下,就有不少朝中重臣想到了要找頤養天年的長公主和榮親王出面,畢竟他們都曾是軍隊出身,又都是皇親貴胄,國危在即,定該義不容辭。 可事實卻是皇帝根本沒有通知他們二人,所以殿內議事之際,眾朝臣才驚覺長公主和榮親王未到。 這樣的缺席著實不該,這大齊的天下有一大半是由他們二人多年的浴血奮戰打下的。 他們二人視如珍寶,寸土必捍,如今蒙古威脅在即,以朝臣們對他們二位的了解,他們定不會置若罔聞置之不理的,只是…… 詫異之下,有人詢問出聲,可皇帝卻很是敷衍地蓋了過去。 這幫聰明的朝臣們立刻明白了,不是長公主和榮親王不肯來,而是皇帝在故意避諱,或是繞開他們二人,根本就沒想他們二人來。 這種危機時刻,皇帝還如此小肚雞腸,多疑顧慮,實在讓不少朝臣感到驚愕和失望。 哎……說實話,朝臣們也都知道,這些年了,皇帝和榮親王,長公主之間的關系就一直很微妙。 按理說他們該是至親,到底是先帝的親姐弟,皇上的親叔父和姑母,這可是血濃于水的感情,看看蔣三爺和安親王,就該知道,這種親昵是有多深。 可輪到皇帝這,事情就變得奇怪起來,他們連最起碼的親近都算不上,跟著皇帝母家宇文家的親疏關系簡直沒法比,一直就帶著莫名的戒備和猜忌。 而且,這種本就淡薄的關系越往后,甚至隱隱有些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