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094
燕城進貢了。 這是一個什么概念,丞相大人坐不住了。將軍大人也坐不住了。京都的百姓都在議論這么大的事情了。 唯獨王上還在憤怒沒能把喬氏請來京都呢。至于魯地的糧食,人家玩王上一點都不急,那不是魯氏還得給京都進貢呢嗎,給燕城四成糧食之后,還不是照樣要給京都進貢。 所以京都的米不用著急了,有著落了。當然了燕城都收了魯地四成的糧食,竟然還敢說沒有糧食進貢,也是很可恨的。 王上還是知道下旨斥責燕城推托貢糧的,勒令燕城同魯地納貢。 魯地聽聞京都這邊的叫囂,氣的差點立刻扯反旗,他們盤活魯地容易嗎,燕城還知道給魯地留一絲生機呢,怎么京都就步步緊逼呀。 百姓都要吃不飽肚子造反了,京都到底明不明白。 所以貢糧真的沒有,至少魯地沒有。再要,魯氏說了,那就只能帶著魯地的流民去京都要飯了。說的好聽,一群的難民聚集京都要飯,跟逼城沒區別。 第五百五十一章 發難 人說窮光棍窮光棍,在朝堂上一樣也是如此,若是換成原本的魯氏,怕是京都一道旨意下來,就要籌謀許久的。 可如今他們魯地還剩下什么,還有什么能讓人惦記的,旨意你愛下多少下多少。人家根本就不在乎了。 如今他們魯地連百姓的吃食用度都是依仗著燕城那邊的,一個只知道盤剝的京都,真的不值當費太多的心思。 有本事你們就來魯地折騰吧,反正也這樣了,他們不怕在折騰的壞一些。 京都的武力鎮壓,魯氏也不怕,齊氏的軍隊在魯地肆虐的時間還短嗎,來的人還少嗎,不怕百姓民亂你們就折騰。 反正他們魯氏已盡力周旋了。能把百姓穩住,能讓魯地還是魯地,他們就已經是費勁了心思了。 若是京都非要逼著他們這些百姓沒法過活,最壞也不過魯地變成另一一個秦地了。 人家魯地的百姓還羨慕秦地呢,流民怎么了,流民在燕城那邊過得多少好,開荒種田,有自己的家產,有自己的良田,三年以內還不用交賦稅,比在這邊種田還好呢。 要知道除去給燕城的四成糧食,還有給魯地這邊官府的兩成,百姓一年耕種下來,能省下三成就不錯了。 任燕少城主的大米在怎么高產,輪到剩下的三成糧食,對百姓來說那也是勉強溫飽都不夠的。 所以當流民去燕城,對于魯地的百姓來說那是奢侈的,幸福的。 大家都羨慕死了。同樣的吃苦受累人家燕城的百姓,那可是家家都有余糧的。他們呢。不能比,不然日子就更過不下去了。 好多人家都準備偷偷去燕城呢,不過路上不太安全,而且官府這邊對于戶籍管束的很嚴苛。 魯地也是沒法子,土地在肥沃,地域在寬廣,人都走了,那也是個空殼子,所以這流民他們真不敢隨便放出去。 還是盡量的安穩住才好。不然魯地給秦地也沒區別了。 沒看到偌大的秦氏,如今什么境況嗎。魯氏可不想同秦氏一般。原本他們爭的是地盤,誰的地盤大誰的地盤富足,誰的底氣足。 可現在不是了,地盤在大,上面沒人也白搭。人才是根本呀。 作為一個大家族破敗的苦楚,秦氏的傷痛,大概也只有同樣的魯氏能明白了。 秦地的百姓確實被燕城安置了,秦地那邊的氏族,大多數也到了燕城安置,而且燕城熱情好客,對境內百姓一視同仁,兩地百姓融合的很不錯, 秦地百姓很有歸屬感,百姓且不說了,有個安逸的環境,自然就踏實過日子了,如今跟秦氏那邊追隨過來的那些氏族,都已經緊緊的靠攏著燕城了, 以能作為燕城世家為榮,這份驕傲,讓秦氏,如秦九郎那般豁達的男兒,都時時傷感一番。 等到些許年以后,誰還知道秦氏曾經的輝煌呀。 怨人家燕城,肯定是怨不上,燕城接手的秦地的亂攤子,這事天下皆知。 可秦氏這口惡氣怎么辦,只能是在始作俑者的身上記恨著。 若不是王上一心求長生大道,如何會讓那么富足的秦地如此模樣,如何讓幾百年傳承的秦氏一夕之間落敗。 魯氏把秦氏作為反面教材,時刻都拎出來,跟自家對比一番,絕對能到秦地的境地。 舉步維艱不說,家族子弟都跟著備受折辱。聽聞如今在京都當官的秦氏子弟,很是被一些京都世家排擠,打壓。 若不是秦氏的族長還在京都鎮守,怕是連王上都要下手打壓秦氏子弟了呢。 說起來秦氏也是真的很出息,秦地一直都是人才輩出的氏族,這些年被舉薦做官的秦氏子弟占頭一份。 光在京都為官的秦氏子弟,就占了朝堂的三分之一。也難怪人家齊氏忌憚秦氏,非得折騰秦地。在這么下去,朝堂上都是秦氏的人了。 秦地這些年致力于朝堂,可再怎么努力,跟權利巔峰的齊氏還是沒法比的,武力值還沒有保證,斗法失敗,秦地就這么瞎了。 魯氏這些年也不簡單,子弟被推薦做官身的更多。不過人家魯地這邊走的步伐慢,子弟都是在自家地盤上做事,做官。 京都那邊反倒是不太出彩,這也是魯地能在這次事件中稍微保持住點實力的原因。 自家地盤,自家百姓,自家子弟自然是竭盡全力,而且少了許多的掣肘。這個便宜魯地撿了。 可眼下擋在魯氏前面的秦氏散了。燕城京都那邊看樣子是招惹不起的。他們魯氏就冒頭了。 有些鍋那不是不想背就不背的。 他們種燕城的大米,給燕城送四成糧食,這事早晚都得讓京都那邊知道。 京都那邊的反應也在預料之中,不過是沒想到京都竟然如此不要里面,這種境況下竟然還有臉要貢糧。 魯氏族長陰沉著臉許久,讓人給燕城去信,這事不是魯地一家的事情。合該大家一起商量商量。魯氏族長要拉燕城下水,這是人之常情。 可惜沒能同燕城結親,不然還能利用這點姻親關系,為魯地多尋些庇護。 魯氏子弟對于族長去燕城求助,心里也有些抵觸,一來,他們這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