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661
問道。 “是,不過看天氣,怕又要下雪,從這里到蔚州,來回實打實必須得要兩天?!蹦怯H兵多少也猜到了點那人的身份,面上也有憂色,“就不知那一位能否耽擱得起了?!?/br> 包大人現在是心亂如麻,隨口應酬了兩句,塞了半個饅頭,就起床去給廠公請安。 廠公神色淡然如常,仿佛昨晚的事不過是包大人南柯一夢,見包大人過來,便道,“今日怕走不得了,念豐,委屈你在驛站內多住兩天,送到蔚州,那里也有人接應,大同處公務繁忙,你也不好耽擱,便回去吧?!?/br> 包大人現在,還不是廠公怎么說怎么來?他連聲應了是,一句話也不敢多問,只是在心中暗暗地想——就那一位現在的狀態,到得了蔚州嗎? 到,還是到得了的,只是到的時候,就已經是個死人了。那一位在驛站突發疾病、高燒不起,接連四天都沒退燒,因驛站內缺醫少藥,只好往蔚州送,結果,人就是在去蔚州的馬車上無聲無息地斷了氣。 “連一句遺言都沒留?!卑笕税杨^搖得和撥浪鼓一般,對蔚州知府道,“從發高燒起就一直昏睡,根本沒醒來……別說留話了,連藥都得撬開牙關往里灌?!?/br> 知府大人面上,閃過了無數說不清的情緒,終究是長長地嘆了一聲,“……可憐??!” 雖然是連個身份都沒有的尷尬存在,但他的命運,以及這客死異鄉的凄涼結局,依然是讓所有心中還顧念正統的大臣,由衷地感慨嘆息,蔚州知府又何能例外? 包大人擦著冷汗,“病魔無眼、病魔無眼啊……您是不知道,在瓦剌那一年,那一位也是受盡了苦楚……” ☆、第298章 按法理來說,這人現在也就是個待罪的漢jian而已——而且還是同時犯了領軍喊門和冒充先皇這兩重大罪,夠株連二十多族的了,消息即使很快被送到了北 京,朝廷也不可能對其做出什么特殊的反應。無非是不少心中還念著正統的大臣,暗自嗟嘆罷了,如今這局勢,還有誰敢多說什么?別看在許多事上,大臣們都敢和 皇帝吹胡子瞪眼睛,但在那人已經病死,余下兩個皇子又極為幼小的情況下,這個話題,根本不會有人去碰觸的。 “包時雨的奏章也遞上來了?!被实鄣角鍖帉m請安的時候,也說起了此事?!奥犝f是在驛站受寒發了高燒,病勢一下就沉重起來,從蔚州飛馬請了大夫,也是無濟于事,在去蔚州的路上就高燒去了?!?/br> 韓女史在旁也是嘆了口氣,“聽說在塞外沒少吃苦,想是底子已經淘空了,只是還苦苦支撐,一回到故土,放松下來,那便再頂不住了?!?/br> 其 實,這件事既然發生在國朝境內,那是意外也都會變得不是意外,只要是兄終弟及,斧聲燭影的故事就從來也不曾少過。就算表面功夫做得再好,也免不得有人猜疑 的。什么塞外苦之類的,不過借口。徐循對這些門面話,聽聽可以,要她也說得高興,卻是不愿做,她含笑聽著皇帝和韓女史一搭一唱,也是不著痕跡地仔細觀察著 自己的這個養子。 繼位登基,已經有一年多了,皇帝眉眼間的青澀和無措漸漸褪去,他看來已經越來越像是個皇帝了——一個最明顯的表現,就是他已經學會有所保留,學會了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在 這件事里,皇帝的角色的確也很單純,他什么都不知道,什么也都沒問,只是默默地順從了徐循的安排。對外做出的姿態,像是個略為軟弱的孝子,無法違逆養母的 安排——在孝道的裝點下,很多過失都有了爭辯的余地。即使是將來在史書里,這件事也要算到徐循頭上,頂多說句‘上不能言’。 徐循 也恰恰是需要他這樣的態度,她甚至希望皇帝真心就覺得這件事是她迫著去做,他自己本來不想。雖然如果沒察覺到他對先帝隱隱的猜忌和抗拒,她也不會這么做, 但皇帝今年才幾歲?和先帝又畢竟是親兄弟,若是背負了這么個‘有意弒兄’的擔子,只怕是連他自己都難以原諒自己。既然如此,不如就自欺欺人了,反正母親犯 錯,做兒子的本來也不能說什么,這樣大家各得其所,豈不是好? 雖然言說起那位死訊時,眉宇間的確有些傷感,但徐循對皇帝何等熟悉?從他放松的肩膀,挺直的脊背來看,這個死訊,固然是讓他悲痛,但更多的可能還是輕松?!@也沒什么好稀奇的,做皇帝的泰半都是如此,親情固然重要,但和皇位比,卻又是輕如鴻毛了。 “等頭七過了以后,”她說,“也可以給先帝上謚號、封墳了吧?!?/br> “是,”皇帝道,“今日已經有人上奏章言說此事了?!?/br> 心 向正統的人肯定是有的,但投機者也一樣多,皇帝身邊,什么時候都不會缺了肯設身處地為他著想的人。這不是,才遞了個話頭出來,就有人搶著往下接了。要知道 先帝的衣冠冢已經建好很久了,只是一直都沒有舉行大葬禮,皇帝不提,朝中也沒人催促,大家都是在等個契機——現在,自然就是最好的契機了。 “你那兩個侄子,也該定下王爵了?!毙煅痔嵝训?,“不過……可不要封在山東?!?/br> 這個玩笑開得有點惡劣了,皇帝有點忍不住要笑,又覺不妥,表情一時有些糾結,“孩兒知道了,娘請放心?!?/br> “我是放心得多了?!毙煅c了點頭,又平平淡淡地提點道,“定謚號時,不要太過苛刻了,當然,也無需過分美譽,反正平實為上吧?!?/br> 人 都殺了,要是謚號還給謚個隱、刺這樣的惡謚,難免會讓人議論皇帝過于刻薄寡恩。定個還不錯的謚號,再風光大葬,善待子嗣,又暗示一些心腹引導一下輿論,為 皇帝歌功頌德的聲音也會多起來。如果把害死先皇的責任推到太后頭上,皇帝本人頓時就更純白得如白蓮花一般了——也別小看這樣的形象塑造,雖然大有自欺欺人 的嫌疑,但沒有這個名聲,連皇帝辦事都會受到影響。畢竟因為得位特殊,皇帝天然的權威不重,他本人名聲好,六部大臣桀驁不馴、私下互相串聯的情況就會少一 些,如此一來,君臣關系也不至于太過針鋒相對,不然,若是有個稍微強勢的大臣作為領導,要架空皇帝也不是說笑的事情。徐循當年問政的時候,哪還不知道要架 空一個半外行有多容易?除非有鬧個魚死網破的決心,否則,皇帝的名聲,對他治國來說,也是極為重要的。 皇帝本人如何,徐循是最了 解的了,他不但沒有鬧個魚死網破的決心,而且是前瞻后顧的性子,她疑心若非有自己出面,不容置疑地把先皇解決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