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72
因為不被尊重,而有少許的不悅吧? 皇后也看出了她的疑惑,她不禁微微一笑,和聲道,“你還是不懂,我這心里,最擔心的又怎是她受寵……” 但她并未多說什么,而是頗富深意地轉開了話題,“清寧宮這幾天可有什么動靜?老娘娘的身體,還安康吧?” 現在皇后、貴妃告病,每逢朔望,惠妃都會帶領眾人往清寧宮請安,就是昨日,羅嬪剛隨眾請安回來。 “聽羅嬪說,老娘娘沒見她們,只是讓對椅子行個禮就回來了?!敝軏邒叩?。 “那太子呢?”皇后又問,“這幾日過去了沒有?” 這幾年來,隨著太子逐漸長成,皇帝定期也會帶他去祖母那里,太后有時亦打發人過來接他過去玩耍,太子和祖母的關系也不會比弟弟更生疏。 “沒呢,說來也有七八日沒接過去了?!敝軏邒甙櫭嫉?,她也發覺一點不對了,“算來,是比平時都晚了幾日……” 她側頭看了皇后一眼,“難道,連太后娘娘事前都不知道——” 她不是不懂得宮里的局勢,只是沒想到皇爺居然會如此……如此…… 如此什么呢?周嬤嬤又說不出了。 誰讓皇爺是口含天憲的天子?只要他情愿,天上地下,哪有他做不到的事?要廢后時,老娘娘就不曾情愿,說到底還不是廢了?今日不過是晉封個皇貴妃,多大件事?皇爺又還會顧忌什么? “大 哥此舉,肯定是被老娘娘刺激出來的?!被屎蟠浇呛?,徐徐地道,“老娘娘千錯萬錯,最錯就是未經大哥,給永安宮送了那兩回新下來的水果……頭一次,大哥也 許還能忍下,這第二次,卻是太過分了一點——這個度,她永遠都把握不好。已經是錯過一次了,卻是不思悔改,還要再錯一次?!?/br> 第一 次犯錯的結果,便是讓宮里的后位順利完成了更迭,起碼是順利地把胡氏從皇后的寶座上踢了下來。而這第二次錯誤,便是讓宮里多了個皇貴妃——你太后不是壓制 徐氏嗎,就因為徐氏無意冒犯了你的權威,被迫交權不說,憋屈到連昭懿貴妃的葬禮都不能出面。做兒子的也不和你爭論什么,只是你能壓,我就能捧,貴妃算什 么?往上還有一級皇貴妃呢! 圣意如北斗,嘿,在這宮里,即使是以太后之尊,也不能不看著皇帝的臉色行事,否則,清寧宮和后宮之間,本來就隔了重重門扉,只要皇帝一個念頭,一重門就是一重天闕,太后就是再尊貴,又何能干涉到后宮之中? 周嬤嬤正是把這幾個消息帶給皇后的人,畢竟貴妃的稱病,的確惹人疑竇,坤寧宮不能不追問個水落石出。即使皇后沒有明言,她現在也漸漸地反應過來了,不由亦露出微笑,“只怕此后,清寧宮也要安分好一陣子了,娘娘正可安心養病?!?/br> “你 道我是為了這個高興的么?”皇后掃了周嬤嬤一眼,心中不期然又泛起了幾分輕蔑、幾分孤寂。她輕輕地嘆了口氣,“老娘娘終究是大哥的親娘,再怎么樣,大哥也 不會和她撕破臉的……她要揉搓我、揉搓徐氏,只要別過了線,大哥也頂多在別的地方補償補償,安分好一陣子?你終究是把老娘娘看得小了?!?/br> 那——周嬤嬤又有點不解了:此事對坤寧宮唯一的好處,也就是太后的低調了,聽皇后意思,連這一點尚且都是奢望,那娘娘高興個什么勁兒? 皇后只是笑,她想了半天,又道,“也不知此事是大哥因勢籌謀,還是無心插柳,反正,以后宮里會太平好長一段日子了?!?/br> 她雙手合十,輕輕地念了一聲佛,“阿彌陀佛,我這顆心啊,也總算是安下來了?!?/br> 周嬤嬤不解地瞪著皇后,琢磨了老半天,心底若有所悟,卻又難以拿準,她試探問道,“娘娘,可是因為,如此一來,清寧宮和永安宮只怕是勢如水火,清寧宮那面,怕是會轉而全力壓制永安宮——” 皇后笑瞥了她一眼,也有幾分欣慰,“壓制不壓制永安宮,這不重要,只要兩宮失和,那就夠了?!?/br> 她長長地呼出了一口氣,感到自登上后位以來,久已蒙塵的心靈,像是被重重地拂拭了一遍,一身的重擔都卸了下來,竟是難得地有了外出踏青的沖動?!白?,咱們上后花園散散步去?!?/br> # 比起心滿意足的坤寧宮,清寧宮內的氣氛,這幾天自然的確要低調一些,太后靠在榻前,和靜慈仙師、賢太妃一道抹著葉子牌,她有些心不在焉,手中的牌出得散亂不堪,賢太妃的牌早滿了好幾次了,只是沒有胡下來,還是耐著性子,瞅著太后的牌來喂張。 “吃下了,”靜慈仙師吃了太后的牌,笑著說,“老娘娘可要留心了,我這就要滿了呢?!?/br> “哦?”太后不由一驚,掠了牌面一眼,方才反應過來,她又瞅了瞅桌面,見桌面上葉子散亂,毫無脈絡,不禁一陣心煩,也顧不得算牌出牌了,隨手撒下,“罷了,無心打,橫豎也是要輸,你們把彩頭分了去吧?!?/br> 這兩人如何會在意一點彩頭?賢太妃笑了笑,起身辭去了,“說定了要陪張meimei一道抄經的?!?/br> 靜慈仙師也要告退——過去這十幾天里,太后并不大要人陪,多數時間,都是自己別室靜思,就算靜慈仙師已經把癥結看得清清楚楚,但是老人家不開口,她也絕不能貿然行事。 “你留下來陪我說說話吧……”太后掀了掀眉毛,卻又把她給留下了。靜慈仙師只好坐回桌前,一邊收拾葉子牌,一邊等著太后的下文。 “內 安樂堂的事,不能再耽擱了?!碧笠婚_口,說的卻是風馬牛不相及的話題,起碼是出乎靜慈仙師的意料。她吃驚地抬了抬眉毛,卻沒說話,只是靜聽著老人家的下 文?!拔疫@幾日一直就在想,以前不準內侍學醫,一個是不識字,沒法學醫,二是高皇帝時,宮人內侍,絕不準結為對食,平時無事,連多說一句話都是不行的—— 但這兩點,在今日都不是問題了,不如就立起規矩來,在內書堂里增開一科醫藥,出師后在內安樂堂坐堂,日后宮人有患,都去那里就診,你看如何?” 靜慈仙師細細思忖一番,也覺妥當,她點頭道,“老娘娘英明仁慈,我也覺得如此甚好?!?/br> 最好的一點,自然是脫離了徐貴妃設立的框架,不必采用她提出的對策,老娘娘面上的笑意才是微微一展,靜慈仙師又道,“只是我不經世事,也不知這學醫從學徒到出師,大約要經過幾年?” “正常是十余年,”太后自然是早想過這點了?!暗蹅兡睦锏鹊眉??頂多兩年罷,咱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