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36
諭:龍體欠安,由太子監國,又急招閩越王入京,負責乾清宮防務。 消息傳到蘇州時,雖然已經不再新鮮**,但與聞者莫不感到深深寒意。 天家就是天家,父子相疑,居然至此。 閩越王的封地畢竟是在福建,雖說常年居住在杭州,但他一向知趣,觸手倒是很少伸出杭州城。 這一次奉詔入京,他和身邊十幾個衛士的飲食起居,就要官府出力了。 也都是由大老爺親自打理,沿路都打了招呼,備了最快的馬,務求在最短的時間內到達京城。 大老爺送走閩越王,眉間就有了愁緒。 “只看皇上能不能順利挺過這一關了!”私底下和大太太商議,“還是給四娘子說一門親事吧!” 大太太一驚,“到這個地步了?” 四娘子今年已經十四歲了。 也到了說親的年紀,經不起太長久的耽擱。 萬一皇上就此去世,一來,一年的國喪是不能說親的,二來,繼任者不論是誰,都肯定要在江南總督這么好的位置上安頓自己的人手。 楊家的地位,一下就有些岌岌可危起來。 若是出事,也難??梢匀毴驳耐讼聛怼?/br> 到時候兵荒馬亂的,很容易就把四娘子耽擱成老姑娘。 大太太一想到要終年對著四娘子那張陰沉沉的臉,倒也緊迫起來。 就匆匆忙忙地給初娘子寫了信。 沒有多久,初娘子就回了信,為四娘子在余杭鎮物色了一戶殷實的人家。 家中雖然沒有官職,但是和余杭知縣卻是親戚,在余杭也是根深葉茂,算是當地的望族。 四娘子盡管臉上留了些微微的疤痕,但古家人究竟不是名門大戶,竟也不在乎這些。 只是托了人上門相看了一眼,就歡天喜地地上門來定了親,好像動作慢一點,這美夢就會醒來一樣。 大老爺大太太兩夫婦都定了心意,四姨娘再怎么鬧也鬧不起來。 更何況這門親事雖然低了些,但古家的那位是獨生子,將來萬貫家私,都是他一人繼承,生得也是儀表堂堂……四姨娘雖然有些不足,但也不得不承認,四娘子能得這樣的歸宿,已是福分。 兩姐妹的親事雖然都是波折重重,但出嫁倒是前后腳。八月里張家二少爺從京城回來,迎娶了三娘子,九月里余杭古家也歡天喜地地上門迎走了四娘子。 楊家一下就冷清了下來。 大太太忙忙亂亂了小半年,給三娘子、四娘子各預備了四五萬兩銀子的陪嫁,雖有四姨娘幫忙,卻也是累得喘不上氣。 也顧不得去擔心朝中的事了。 兩個女兒出嫁后,她得了空閑,在床上狠狠躺了幾日,才恢復了元氣。 就叫了幾個小的來閑話,連六娘子都有份。 女兒多的人家就是這樣。 從前女兒們在家的時候,唧唧呱呱,好像養了無數的麻雀,整日里不是看這個不順眼,就是看那個刺目。 待到上頭的四個女兒都出嫁了,家里只有三個女兒并一個兒子的時候,就又覺得冷清起來。 五娘子也十三歲了,很快就要說親,還有六娘子、七娘子…… 到最后,家里只會剩下九哥。 大太太看著九哥的眼神,就是一派的溫存柔軟。 連對六娘子都多了幾分順眼。 說了幾句家?,嵤?,就問九哥,“東西可都整頓出來了?” 翰林府的小花園已經收拾好了。 大姨娘、五姨娘并七姨娘都已經先搬進了小花園。 還有幾個平日里有些臉面的通房……都住了過去。 只有浣紗塢的三姐妹,因為大老爺發話,有了特權,可以不必進翰林府居住。 四姨娘在四娘子出嫁第二日,就痛快地收拾好行裝,也進了翰林府。 聽說已是開始吃齋念佛,為三娘子、四娘子祈福。 倒是退得干凈利落。 大太太也早沒心腸折騰這個宿敵,不但痛痛快快地為四姨娘安排了一處寬敞的院子,有時候還催著大老爺和她說說話,顯示自己的賢惠。 七娘子很佩服四姨娘:也是個拿得起放得下的人物,功成身退,沒有一絲留戀。 百芳園就冷清了下來。 正好張羅著讓七娘子和九哥進園子居住。 七姨娘進了翰林府,六娘子就占了小香雪,倒是不愿意搬到別的地方。 “只是牽掛小香雪的秋千?!蔽迥镒硬幻獬靶α镒?。 六娘子扮了個鬼臉,一臉的嬌癡,“五姐又何嘗沒有蕩過它?” 七娘子就接口搶白五娘子,“五姐就是這樣,蕩起秋千來不說你貪玩,一下秋千,就開始數落我們六姐年紀多大,還愛蕩秋千了?!?/br> 五娘子氣得直叫七娘子,“黃先生留你堂呢,去朱贏臺繡花吧,正經別在這添亂?!?/br> 眾人倒都笑起來。 九哥才回大太太,“東西是都收拾好了,不過……及第居有上下兩層呢,娘,您看……” 就露出了饞涎欲滴的樣子。 大太太好笑,“好,好,明兒就讓藥mama帶你去小庫房,看中什么,你盡管挑,好不好?” 九哥這才心滿意足,只是嘿嘿地笑。 大太太又問七娘子,“玉雨軒雖小,但怎么也都比西偏院大了,短了什么陳設,你就只管找藥mama?!?/br> 百芳園內雖然空出了不少館閣,但七娘子卻都沒有看中,反倒是看中了月來館對過的玉雨軒,喜歡它靠著園子一角,平時少有人經過,比較靜謐。 七娘子就笑,“好,我哪里會和娘客氣?!?/br> 又說了幾句家常,大老爺也進來探大太太。 “父親?!睅讉€兒女都起身行禮。 大老爺擺了擺手,“都坐吧?!?/br> 四個孩子這才慢慢地歸座。 大老爺這半年來也滄桑了不少,鬢邊多了不少白發。 問過大太太安好,也就在大太太身邊靠著床柱子坐了,和兒女們閑話。 有大老爺在,話題繞來繞去,最后總是要著落在朝事上的。 這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