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859
也平靜了些許,過了冬至以后,大家也都開始準備過年了。就連朝中,因海禁的事終于消停下去,地丁合一也正穩步推進,也給了大家一絲喘息之機,眾人正預備過年諸事時,忽然西北又有了動靜——這回,不是從陜西一帶突入了,北戎諸部合兵,是直接踏破宣德防線,往關內進軍了。 作者有話要說:這幾天我想我就不留什么存稿了,明天后天我會全力寫結局,有一章我就po一章,大家可以攢著看也可以從下午開始刷新看看有沒有驚喜之類的。 370攻城 宣德原也是重兵駐守之地,雖說一樣是面對北戎的最前沿,但這些年來,因為這一帶的領主比較弱小,全要看俄羅斯臉色度日,而俄羅斯一帶又無野心南犯,倒是比陜西最前沿要寬松得多。再說,宣德又有全長城防護,因此按理來說,淪陷的可能要比別處都更小。這幾年天威炮運過去以后,更是可稱為天下堅城,因此前一陣子,兵力多數都集中往何家山一帶去了。此時忽然告急,不免令人有些摸不著頭腦,然而從宣德往京城過來,一路都是坦途,現在當務之急也不是弄明白究竟宣德出什么事了,而是要把京城守好才是要緊。 如今天下太平日久,京營將士不如邊軍精銳,幾乎已成定局,倉促間想要安排阻擊都難,官員們對京營也沒有太多信心,良國公當時率領班師的隊伍后來都去宣德守衛,如今毫無音信,看來是兇多吉少。一時間,京內防備竟大有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之感,京中凡達官貴人都是人人自危。朝中眾臣到了此刻也顧不得互相攻訐了,忙四處搜羅兵源,派出探子打探情報,往京城送信。 畢竟是大秦的地盤,阻擋無法做到,搜羅情報那還是有的,到這時候就看出官府力量的強大了。香霧部乍然遇到此事,幾乎完全癱瘓,而燕云衛尚且能源源不絕地運來情報,一干人全都只能參照這些消息去理解情勢。 其實說來也是簡單,北戎原本就擅長馬戰,來去如風。宣德自恃長城堅固,許多防務都比較粗疏,壓根沒想到這一次攻打宣德的,乃是以原羅春大哈屯為首的諸舊部,而且,他們還不知從何處弄來了許多火炮。 說到北戎,福壽公主立刻就被找來了,她跟隨在大哈屯身邊討生活也不是一兩年的事,對她的情況極為熟悉。據介紹,大哈屯乃是突厥王族,但自小在羅剎國長大,會說許多國語言,亦是個厲害人物??梢哉f人脈極廣,這一次這些火炮,還真不好說是從哪里搞來的。 但不論是從哪里搞來,這火炮亦是足以轟破宣德城門的?!藭r宣德消息也被迂回地送出來了,還真就是懈怠慣了,被火炮轟開城門以后,主將再要點兵迎戰,已經失去先機。被北戎在城內燒殺搶掠足足三天,此時的宣德,活人已經所剩無幾了。主將裘德亦是畏罪自盡,壓根都不敢面對后果了。 唯一可喜的是,守將衛麟山臨危不亂,收攏了大部分殘兵,現在也正星夜往京師趕來,這多少還是給京城的防務增添了一點希望?!f來好笑,在此等緊張的氣氛里,牛賢妃和五皇子的地位似乎更高了一些,有人還提議立五皇子為太子,原本沒派的五皇子身后,似乎也迅速地集結起了一股勢力。 香山僻處城外,此時肯定不便繼續居住,蕙娘等人亦是全搬進了京城內。除了楊善桐帶著兒女去天津尋桂含沁小聚,此時還未回來以外,蕙娘的熟人基本上都是群聚城內,就連權叔墨都奉命領兵北上:也是因為有了火炮,北戎被拖慢了速度,不然,哪還有機會這樣去聚集人手?只怕是早都打到京城下頭了。 此事發生得極為突然,事前幾乎沒有一點預兆,蕙娘也是有幾分驚疑不定,甚至疑到了鸞臺會頭上——火器生意,一直都是有極為豐厚的利潤的。但實在來說,鸞臺會的技術也就是根植在大秦的技術里,天威炮圖紙,權世赟得了以后還沒有賣呢。眼看現在奪位在望,他應該也是做不出這種資敵蠢事的。 倒是過了數日以后,同和堂傳回的消息,似乎是給了她一點啟發:大軍過境的時候,同和堂的伙計透過門縫看見的,北戎的隊伍里,竟有幾個洋人,全站在火炮車邊上了…… 洋人,北戎,這立馬就能讓人聯想到英吉利。蕙娘遂將消息上報給燕云衛,又將送來的信件上繳。此時方從燕云衛得知,原來他們也是早收到這個消息了,不過不愿聲張而已。 “這英吉利還真是和咱們干上了?!鞭ツ锖蜅钇吣镎勂鸫耸聲r,也是又好氣又好笑,“千里迢迢運這些火炮,也不嫌折騰!” “以一國之力,支援幾門火炮,幾個炮兵又算什么?!睏钇吣飮@道,“英吉利在呂宋和鴉片貿易上都受到大秦鉗制,又有蒸汽船為海運之便,蠢蠢欲動再自然不過了,我只是在想……宣德城門應該也算是極堅固的了,是什么火炮,能把它沖開?!?/br> 蕙娘不比楊七娘,對技術有很大興趣,她主要還是對昔年的行動有淡淡悔意,“雖說裘德有怠慢之罪,但當年牛德寶在的時候,宣德也是戰功累累,自從牛家去了,宣德一帶便是萎靡不振……唉,怪道都說這貴戚弄權,乃是不祥之兆?!?/br> 楊七娘瞥了她一眼,搖頭道,“宣德前些年萎靡不振沒有戰功,是因為和他們接壤的北戎胡特部勢力衰弱下來,光顧著族中內戰了。他們不來犯邊,宣德有何戰功可言?要我說,裘德起碼還算是個能人了,就是他手上又將長城修葺了一遍,北戎都打不進來了,能和牛家一樣刷功勞嗎?” 她丈夫是元帥,在軍事上耳濡目染都比蕙娘在行些,蕙娘聽說也是服氣,楊七娘又道,“再說,就是牛德寶比裘德能干一千倍,面對這種城門都能打穿的火炮也是難有用武之地。天威炮倒是可以打穿,但沉重得根本無法應用在陸戰上。這一次,估計英國人又給他們提供新式火炮了?!?/br> 她面上飄起了一絲陰霾,“如此以來,呂宋戰局,說不定又會發生變化……” 這種技術上的革新,對于軍事戰術的影響,又是立竿見影,又是深遠無比。英國人原本便是船堅,若是炮又利了,只怕大秦非得放棄呂宋不可。否則戰爭曠日持久地拖下去,現在又禁海了,財源枯竭那就一定要增發雜稅搜刮民財。這都是對國家不祥的征兆,蕙娘和楊七娘兩人談起,均是憂心忡忡。蕙娘道,“才禁海幾年,我們就和瞎子、聾子一樣了,我記得洋人的火炮無論如何也沒有這樣猛,什么時候出的新式火炮,我居然連一點都不知道?!?/br> 而她已算是大秦海外消息最多、最靈通的人之一了,楊七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