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17
下來?火器不經過傳承改良,如何在數百年后抵御外族入侵? 葉信芳不認為東朝□□,這個四百年前的穿越者老鄉,會是如此鼠目寸光之人。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比~信芳忽然聽到有人高聲背詩。 緊接著,傳來軍士們的走動之聲,似乎有低聲的呵斥聲傳來。 “少小須勤學,文章可立身;滿朝朱紫貴,盡是讀書人?!蹦怯行┥n老的聲音卻沒有停下來,語氣中滿是悵惘與不甘。 軍士又呵斥了幾句,那人此時已經是高聲嘶吼了,“學問勤中得,螢窗萬卷書;三冬今足用,誰笑腹空虛?!?/br> “誰笑腹空虛!誰笑腹空虛!吾不甘,吾不……” 像是沒有說完,就被堵住了嘴。 葉信芳心中一時惴惴,雖然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么,但是整個人的思緒終于從東朝□□的瞎想中清醒過來。 葉信芳很想滿篇都夸獎李元齊這個穿越者,但是策論能這么寫嗎?當然不行,他先是概述了三朝兵力,再分別闡述優缺點,寫到本朝時,當然只用花式夸贊,這樣寫,他覺得就算出題人被舉報了,他的答卷也沒有問題。 第三場考試除了第一天晚上下了點雨,后面兩天全都放晴了,也算是一件幸事,葉信芳走出考場之時,正巧遇到兩個軍士拖著一個頭發散開,神情呆滯面容蒼老的老人出貢院。 那老人家的仆人見到此情景之后,整個人都嚇住了,“老爺,您這是怎么了?” 那小仆滿臉都是焦急,老舉人看見他,卻咧開嘴笑了笑,開口道:“皓首窮經,一無所得……” 不等小仆開口,就見那老舉人又高聲喊道:“一無所得!吾不甘!吾不甘!” 喊完就哈哈大笑,神情癲狂。 “又瘋了一個?!比~信芳身旁的書生搖了搖頭,嘆息道。 作者有話要說: 我是個廢物啊,手殘……晚安 第83章 思故高塔 葉信芳考完試,在家中足足睡了一天,會試實在是太折騰人了,葉信芳真的有點害怕經歷第二次。 此次會試考生多,錄取少,考試結果如何,葉信芳心中也沒底,總歸是已經竭盡全力,其他一切全賴天意。 第三日清晨,葉信芳方才有了閑情逸致,約上好友諸人,在這京師之地逛上一逛。 說來京師重地,在諸多景點之中,最有名的卻是那座名為思故的高塔,這座高塔從建立之初,就歷經爭議,此后風風雨雨數百年,最終成為大東皇朝上下的信仰所在,這籠罩著神秘色彩的高塔,哪怕是本朝開國的先帝爺,在率軍隊打進皇城時也不敢妄動。 當日東朝覆滅,末帝自盡于思故塔,未曾成功逃離的李氏宗親紛紛涌入思故塔中尋求庇佑。 先帝爺不敢入思故塔開殺戒,最后派兵圍塔數日,恩威并施,這才將那幫軟骨頭的宗親逼出來,先帝爺對于逃亡在外的李氏宗親下了誅殺令,對這些人卻采取了懷柔策略。 思故高塔就建在東城區,占地面積極廣,是那位穿越者皇帝的手筆,據說當日建塔要拆遷東城區的一些房屋,遭到了居住在此的臣屬們的一致反對,哪怕如太/祖李元齊,也是拿出不少好處,才換得了這塊地皮。 葉信芳所讀的史書記載,東太/祖皇帝登基之后,先是定年號為啟元,五年后又莫名其妙的改為思故,大臣本來極力反對這個年號,奈何這位昭朝太/祖一意孤行,不止如此,他還從自己的私庫中出錢,建造了這座思故高塔。這思故之意,也是眾說紛紜,有說李元齊的父母親族大多在戰亂中過世,這是思念故親之意,又有人說李元齊一生風流不羈,這是思念故人之意,且這故人一定是位風華絕代的佳人。 葉信芳卻猜測,這思故,也許就是單純的思念故鄉。男人都是非常健忘的生物,白月光或許的確存在,但對于李元齊這樣的種馬來說,白月光會有一些分量,卻不會有這么重的分量。 這座塔高八十九米,一共有二十層,高塔基座為方形,四周有石欄,欄的四角柱頭雕有石獅,其東面正中有塊石照壁,上書“永鎮山河”四個大字,頗有氣魄,據說是李元齊親筆。塔內沒有供奉佛道神像,而是存放了不少李元齊的雕像、人物畫像,另外存放了許多他的遺物,這些遺物本應該陪葬皇陵的,但繼位者太宗皇帝遵循李元齊的舊旨,將這些東西全都封存于此,在大昭皇朝建國之后,出于對東朝太/祖這位千古一帝的尊敬,沒有對塔中情形做出改動。 葉信芳心中腹誹,李元齊這個人真的很自戀,專門造了一座塔來放自己的雕像和舊物。 高塔在前朝時歸李家宗室管理,待到今朝,由禮部派遣專人來維護此塔。 現代人也許會覺得旅游景點坑爹,因為收取老貴的門票,但葉信芳穿越之后才發現,古代景點也沒有多樸實。 據說收費模式在宋朝時就出現了,但一直沒有得到大范圍的推廣,一直到太/祖李元齊這個錢串子上位之后…… 思故高塔建成后三十年里,據說整個國朝風調雨順,沒有任何旱澇洪災,一直到李元齊的兒子東朝太宗皇帝對高塔動了心思,這個不孝子試圖將自己的雕像也放進塔內…… 東太宗李衡暗戳戳供奉自己雕像后的第二日,京師大地震,思故高塔安然無恙,里面的東西都在震中安然度過,唯獨太宗李衡的雕像出了事。 而后再過一月,又傳來江南水患的消息,算一算水患開始的日子,恰巧臨近存放太宗雕像的日子。 就想跟在親爹身后裝個逼的太宗皇帝心里苦,也不用大臣們苦勸,十分自覺的將自己的雕像移了出來。 鬧了這么一出之后,東朝歷代皇帝都很乖覺,只用心維護高塔,卻不敢隨意的變動其中的東西,如此安穩的過了四百年,直到東朝末帝上位之后,這人是個神級敗家子外加資深小作精,先是將國庫消耗一空,然后就將注意打到了思故高塔之上。 本來這座高塔對外開放底下兩層,供百姓參拜,每次收取五文錢的門票錢,普通老百姓咬咬牙也能進來參拜一二,這個價位是李元齊定下的,后人也一直沒改,這些門票錢用來支付維護人員的俸祿,這些維護人員就相當于現代的博物館管理員,但這差事比管理員搶手多了,東朝有個傳說,每個高塔維護人員都能一生順遂,甚至許多著名的名人大家,都曾在高塔干過維護工作。 例如著名的常勝將軍杜璟、文人李若、書畫家王九成,這些人早年就曾供職于此,將軍也沒有百戰而死,而是難得的壽終正寢,文人也沒有一生郁郁不得志,而是高中狀元后掛印而去成為大文豪,書畫家也沒有生前潦倒死后成名這樣的常規遭遇,